“科技工作者建议”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科技工作者建议
    孟鸿飞, 万劲波, 白光祖, 陈春, 王强, 李燕, 王唯滢
    科技导报. 2024, 42(3): 27-35.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4.03.002
    总结了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的咨询选题机制与研究组织机制及流程特点,发现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的咨询选题多为复合型,主要集中在行为与社会科学、生物学和生命科学、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冲突和安全等方面,在服务美国国家需求、布局优先事项及消除种族歧视等多个方面发挥了有效作用;结合具体选题案例,对战略政策型、前瞻储备型和应急焦点型选题进行了分析。对智库研究选题和组织的启示为:一是聚焦国家需求,回应社会关切;二是拓展国际合作,发出中国声音;三是注重科学传播,倡导科学价值;四是规范研究过程,确保客观可信;五是创新智库方法,提高研究效率。
  • 科技工作者建议
    郭滕达, 张明喜
    科技导报. 2024, 42(2): 14-19.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4.02.002
    加强开源领域的部署、投资与引导,围绕源代码或硬件设计信息构建相适应的治理体系,对于培育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至关重要。分析了开源发展的基本逻辑,从研发支持、需求侧政策供给、开源生态建设等方面阐述了促进开源发展的国际经验。以比较视角分析了美国开源发展现状,认为美国在开源领域具有相对较高的话语权,中国应坚持“融入全球+自主开源”双轮驱动,理清基于国外开源平台而受到制约的边界,探索开源发展战略路径,加大协同研究支持力度,开展开源部署试点并确立安全评估框架,补齐开源生态建设短板。
  • 科技工作者建议
    李景虹
    科技导报. 2023, 41(22): 13-14.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3.22.002
    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的增加,高校实验室的规模、数量持续增长,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建议构建危险化学品生产、采购、运输、存储、使用、回收的大数据、信息化、数字技术运行管理平台,监管好高校危险化学品的管理与使用。
  • 科技工作者建议
    刘晴
    科技导报. 2023, 41(22): 15-21.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3.22.003
    数字技术正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充分认识科技社团数字化转型的关键维度,厘清未来发展的机遇挑战,明确转型提升的关键路径,对于推动一流科技社团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智慧科协、智慧农技协、中国科技志愿服务等平台规划建设情况,从5个方面梳理了科技社团数字化转型从用户连接、到数据应用,再到生态建设的规划实施框架,以期促进科技社团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
  • 科技工作者建议
    王琼,伍业钢,任明迅,李百炼
    科技导报. 2023, 41(21): 14-20.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3.21.002
    中国正在大力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区体系,然而,对于国家公园与国家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力度与国际做法相反。对比分析了中、美两国在国家公园、国家自然保护区方面的差别,指出了中国在国家公园、国家自然保护区这两者概念认识与管理中存在的混乱,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 科技工作者建议
    田雪莹,史斌,王强,卢鑫,王晨,李苗苗,于琪琪
    科技导报. 2023, 41(21): 21-30.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3.21.003
    为全面了解山东省科技期刊发展现状和问题,提升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核心竞争力和服务大局的能力,打造具有国际传播力、彰显山东特色的高水平科技期刊方阵。从基本信息、人力资源、获得经费和资助情况、经营情况、新媒体开展情况5个维度梳理山东省科技期刊的发展现状。针对山东省科技期刊小、散、弱现象突出,存在出版资源分散、学科布局不均衡、编辑力量薄弱、整体学术传播影响力不高、媒体融合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如下建议:进一步优化山东省科技期刊发展生态环境,努力加强品牌建设,推动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加强编辑队伍建设,加快科技期刊数字化转型,以促进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
  • 科技工作者建议
    成升魁, 王灵恩, 吴良, 张丹
    科技导报. 2023, 41(20): 20-24.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3.20.002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食物浪费和损失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开展反食物浪费和粮食节约减损工作,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我国反食物浪费由道德约束转向法制治理。然而目前该法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工作权责、标准体系缺失、基础数据统计体系尚未建立和科学研究支撑有待加强等问题。有关部门应通过采取加强相关科学研究、加强食物浪费的监测与评估、落实相关细则、加强相关部门联动、加强反食物浪费的宣传与教育、加强法律的实施监督等措施,以指导和助推《反食品浪费法》的落地与实施。
  • 科技工作者建议
    刘晨,陈璟,毛亚平,曾学福,赵羽,王中奇
    科技导报. 2023, 41(11): 19-25.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3.11.002
    为剖析交通运输在推动共同富裕中发挥的更大作用,回顾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等不同阶段,交通运输服务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实践,总结了交通运输发挥的重要作用,对照新发展阶段中国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时代要求,研究了交通运输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从打造现代化高质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缩小交通运输发展的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改善低收入和弱势群体出行条件,提高交通运输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等方面提出相关具体建议。
  • 科技工作者建议
    金益锋,马忠红
    科技导报. 2023, 41(7): 15-27.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3.07.002
    概述了刑事侦查中人工智能应用常见的实践样态,表明基于人工智能的视频侦查、个体识别、数据检索、情报挖掘、辅助审讯、证据评估等,为侦查机关带来多维锁定、情指一体、全链支撑的模式变革;分析了刑事侦查中人工智能应用所伴随的黑箱效应、精准偏差、算法僭越、全景敞视、侦查密室等一系列风险挑战;提出要锚定以人为本与人机共融的基本立场、推动数据驱动和知识指引的融合、增强刑事侦查中人工智能应用的伦理适配、优化刑事侦查中人工智能应用的法律体系等建议。
  • 科技工作者建议
    谢志远
    科技导报. 2022, 40(24): 14-19.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2.24.002
    科协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与纽带,应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群团组织、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要求作为根本遵循,以“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为发展建设根本属性和要求,强化自身建设。从新时代群团特点、发展规律和科协组织自身属性出发,梳理了群团改革要求对科协组织发展建设的要求、科协组织在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方位中的发展定位,提出要统筹“四个面向”的发展要求,聚焦“四服务”的建设标准,以建设“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变革型组织为切入点和着力点,将科协组织打造成为红色群团、实干群团、为民群团、数智群团、品牌群团。
  • 科技工作者建议
    袁野, 吴超楠, 李晶莹, 陶于祥
    科技导报. 2022, 40(22): 12-19.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2.22.002
    采用Logistic模型,动态对比中美人工智能产业核心技术生命周期特征;综合技术生命周期和RTA指数,论述了中美人工智能产业核心技术演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2025—2030年将是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核心技术发展突破的关键时期,应该牢牢抓住这一关键期以实现后发追赶。(2)中国在人工智能产业核心技术演化过程中,计算机视觉和智适应学习技术具有技术领先优势;在跨媒体分析推理和群体智能等综合性技术领域并不具备技术优势,即将面临着后发追赶的压力;脑机接口和智能芯片等技术密集型技术并未进入成熟期,要谨防先发国家的“技术锁定”和防御策略;而在自然语言处理和自主无人系统技术领域,依托自身广阔的市场和广泛的应用场景发展迅速。
  • 科技工作者建议
    郑珂, 胡锴
    科技导报. 2022, 40(21): 13-19.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2.21.002
    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顶层设计为技术市场进一步做大做强带来契机。总结了当前中国技术市场功能发挥、要素市场协同方面的突出问题,指出了由技术、技术交易自身特点产生的要素市场建设难点;剖析了全国统一大市场下技术市场建设的新内涵,即更加强调技术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建设、更加关注市场的“统一”和“规范”建设、更加注重技术大市场与创新强市场并举发展;从丰富内涵、优化服务、深化改革、遵循规律等角度提出了未来统一技术市场建设的建议。
  • 科技工作者建议
    袁志彬
    科技导报. 2022, 40(20): 13-19.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2.20.002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重要的科技政策。梳理和分析这些科技政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新时代科技工作的特点和重点,更好地加快和推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进程。对党中央(含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含国务院办公厅)、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层面发布和出台的相关科学技术与创新政策进行梳理,把科技政策类型划分为:党中央国务院的顶层设计、科技立法以及其他重要科技政策(包括宏观科技管理体制、科技成果转化、科技计划管理与评价机制改革、科技奖励、国际科技合作、科技监督与诚信建设6个方面),并分别加以简要介绍和分析。研究发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科技政策的出台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和发展保持了高度一致和同步,是国家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等的具体落实。展望未来,科技政策必将基于科技发展的内在规律,努力适应世界科技前沿发展的需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科技工作者建议
    潘教峰, 王光辉
    科技导报. 2022, 40(20): 20-26.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2.20.003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中国适应国际竞争、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内生动力的必由之路。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视角,回顾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及成效,具体包括:(1)放眼世界、立足现实、面向未来,阐述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的时代意义及时代内涵;(2)从历史逻辑出发,梳理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发展和完善的演进历程,以及每个阶段的发展定位和战略要求;(3)从理论逻辑出发,分析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主体、实施任务、实施路径和实施环境等;(4)从实践逻辑出发,回顾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中国创新能力提升、创新成果涌现、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国内外创新网络布局的显著成效。
  • 科技工作者建议
    吴金希, 王之禹
    科技导报. 2022, 40(20): 27-32.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2.20.004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10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功推动中国科技创新事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的10年。从科技思想、改革实践、创新成效等方面对十八大以来中国科技创新历程和成就进行了简要回顾。分析表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科创新思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体制改革等方面发生了系统性的变革,促进中国在资源投入、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产业国际竞争力以及创新活力等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已经初步迈入世界创新型国家的行列。展望了促进中国尽快成为全球创新强国和世界科创中心的目标,并提出了5个方面的政策建议。
  • 科技工作者建议
    任孝平, 杨云, 李子愚, 宋雨奇, 栗俊杰, 孟繁超
    科技导报. 2022, 40(20): 33-41.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2.20.00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国际科技合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研究了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的辩证关系,分析了国际科技合作的历史必然和现实紧迫性及其对中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支撑作用。梳理了中国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有关政策和改革举措,给出了中国国际科技合作的任务部署图,阐释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国际科技合作的发展历程、主要进展和成果成效,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加强中国国际科技合作的新思路和新路径。
  • 科技工作者建议
    董战峰, 毕粉粉, 冀云卿
    科技导报. 2022, 40(19): 15-24.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2.19.002
    分析了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相关问题的内涵与科学意义,结合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和生物多样性领域的发展现状和问题,从加快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构建促进生态系统碳汇增量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加强生态碳汇的技术研发与能力建设、推进完善生态系统碳汇交易机制、加强碳中和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统筹等方面,提出了陆地生态系统碳汇促进碳中和目标实现的对策建议。
  • 科技工作者建议
    付恩三, 白润才, 刘光伟, 郭伟强, 赵浩
    科技导报. 2022, 40(19): 25-35.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2.19.003
    为发挥我国煤炭能源兜底作用和露天煤矿的弹韧性特征,并提出低碳视角下未来我国露天煤矿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总结了当前露天煤矿山分布、储量和煤种、生态环境、产能调节韧性等特征,以及面临的生态扰动、端帮压煤、小设备作业以及剥采时空失调等问题,提出了解决采矿源头低碳绿色生态减损可持续发展的8项关键技术与发展对策。
  • 科技工作者建议
    马征远, 刘樱霞, 王琼, 桂柳鸣, 陈大明, 江洪波
    科技导报. 2022, 40(17): 15-23.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2.17.002
    新发展格局不仅是应对全球疫情冲击的有效之策,也是基于当前全球化周期性调整新挑战以及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而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着眼于当前新发展格局下长三角产业链协同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通过政策调研、国际比较、产业案例研究等结合的方法,从长三角产业经济所面临的新环境、重点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基本模式、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产业链价值流动等角度剖析了当前长三角产业链协同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提出优化长三角城市间产业分工以及协作共赢的政策建议。
  • 科技工作者建议
    孟凡蓉, 张润强, 李雪微
    科技导报. 2022, 40(15): 16-24.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2.15.002
    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对全球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程影响巨大而深远,科技社团作为促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有生力量,具有先天的组织优势和强大的组织动能。以“科创中国”品牌建设作为科技社团促进科技经济融合的观测窗口,从供需对接、资源推介及技术服务3方面总结了科技社团促进科技经济融合的现状,调研了中国科技社团在推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方面存在的典型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及未来科技社团在促进科技经济融合的发展趋势。
  • 科技工作者建议
    姚利芬, 王卫英
    科技导报. 2022, 40(15): 25-32.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2.15.003
    自2015年开始,中国科幻的发展步入黄金机遇期。本文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为例,研析其在这一时期如何以“国家队”的角色介入并引领中国科幻发展。中国科协有良好的发展科幻的组织优势,对科幻的推动首先从打造“中国科幻大会”,搭建业界交流平台开始。2020年,与北京市全面展开“央地合作”,构建了“一会(中国科幻大会)”“一奖(涵及创作、技术、产业的科幻大奖)”“一园(首钢园)”“一体(科幻产业联合体)”的中国科幻发展模式。从科幻人才培养和科影融合两方面剖析了美国经验的启示。基于我国科幻发展中的痛点和难点提出了中国科幻未来发展的方向。
  • 科技工作者建议
    郭佳楠
    科技导报. 2022, 40(13): 17-26.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2.13.002
    通过对全球危机生成与治理困境的反思,分析了政府与社会在科学发展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认为全球化、后工业化时代公众对科学家的信任危机,加剧了非科学因素对社会公共部门以及政治决策的影响与干扰,降低了科学对这些危机所带来的复杂后果的预见能力,使原契约关系受到了不确定性挑战。应努力重塑普通民众与政治决策者对科学的信任,以加强科学研究对政策制定的支持;应提高完善的科学教育机制及科学与政治之间的良序互动,以促进科学对国家繁荣和社会进步发挥积极作用。
  • 科技工作者建议
    孙苗, 姜晓轶, 王子珂
    科技导报. 2022, 40(10): 22-29.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2.10.002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顶层设计、技术标准不统一等原因,导致海洋数据共享开放程度低,难以支撑海洋强国战略需求。以海洋科学数据开放共享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划、标准规范为研究对象,在梳理国外主要海洋国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部分发达国家海洋科学数据共享的发展模式,分析了当前世界海洋科学数据共享格局,提出中国目前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 科技工作者建议
    王立伟, 刘军, 张爱平, 于建荣
    科技导报. 2022, 40(9): 14-19.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2.09.002
    探索了长三角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机制。通过对长三角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给出长三角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对策建议:(1)建立长三角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统筹协调机制,避免在长三角区域重复建设;(2)建立该区域设施共建的建设经费支持机制,共同支持基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研究开发工作;建立该区域设施共用的科研经费保障机制,设立科研专项基金,并受理用户利用设施开展研究的申请;(3)建立长三角用户参与机制,在设施的规划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运行时的开放和共用;建立面向全球科研人员和机构的开发共享机制,促进长三角地区的原始创新;(4)建立既符合中国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考核评价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