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 第19卷, 第0111期 刊出日期:2001-11-10
  

  • 全选
    |
    教育
  • 张应强
    . 2001, 19(0111): 3-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当前 ,我国正式开始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动。为有效扶持有关高校创办世界一流大学 ,教育部及有关部门相继增加拨款、加大投入力度、提供政策支持。有关高校也在进行积极的规划和建设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西方国家一流大学兴起与形成的历史说明 ,世界一流大学是一种制度文明的产物 ,这种制度文明包括制度环境和现代大学自身制度两个方面。著名新制度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认为 :西方世界兴起的根本原因在于有效率的组织在西欧的发展 ,经济增长的原因并不是规模经济、教育、资本积累所致 ,制度才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1]制度对经济增长如此重要 ,对一流大学的形成与发展同样重要。
  • 诸大建
    . 2001, 19(0111): 6-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当前要求加强中国公众科学素养的一片呼声中 ,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 ,我国的科学普及不应该仅仅普及科学知识 ,更应该增强科学精神等方面的内容。笔者进一步认为 ,科学普及应该从以往唯科学、唯技术的导向走向以科学与人文相结合为志向 ,重点传播以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为内涵的有整合意义的科学文化 ,从而增强公众的科学素养。在此 ,围绕新世纪促进公众理解科学文化的3个基本问题 ,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科学文化的内涵及其社会作用什么是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文化 ,是中国新世纪推进公众理解科学首先需要辩明的问题。
  • 李醒民
    . 2001, 19(0111): 1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卡尔·皮尔逊(KarlPearson ,1857~1936)是英国著名的哲人科学家。他在应用数学、统计学、生物统计学中的贡献举世公认 ,他的科学哲学名著《科学的规范》影响深远 ,甚至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成为中国科学派的先进思想武器。作为一个兴趣广博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教师 ,皮尔逊对教育问题也十分关注。他不仅在自己的教学中力图贯彻素质教育思想 ,而且与韦尔登等人一起 ,为伦敦大学的改革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并在1892年出版了小册子《伦敦的新大学 :它的历史和对它的缺点的批评指南》。皮尔逊很可能受到19世纪欧洲教育理论家的累积性影响。
  • 解飞厚
    . 2001, 19(0111): 13-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贸易是供需双方通过市场进行的交易行为 ,交易的内容包括有形劳动产品和无形劳动产品。劳务贸易属于无形劳动产品的交易 ,教育劳务贸易是劳务贸易的一种 ,简称为教育贸易。高等教育贸易又是教育贸易的一种。一、WTO与教育贸易按照1995年1月1日正式生效的世界贸易组织(WTO)《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定义 ,“服务贸易范围包括教育服务 ,即各国间在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学前教育、继续教育、特殊教育和其它教育中的服务交往 ,如互派留学生、访问学者等”。
  • 科技动态
  • 刘先曙
    . 2001, 19(0111): 15-2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预防神经毒气袭击飞机的装置据英《新科学家》2001年4月28日报道 :英国威尔特郡波顿·唐化学和生物防御中心的科学家常为神经毒气可能袭击飞机而操心。因为如果神经毒气释放到飞机前头的大气中 ,发动机的进气口就会吸进毒气并进入空调系统而扩散到整个座舱。用传统的碳过滤器来吸收掉毒气的办法不顶用 ,因为发动机的高温会使活性碳过滤器失去作用。为此 ,波顿·唐化学和生物防御中心的科学家发明了一种用铜和铬浸渍的沸石晶体(沸石晶体是有许多微孔的材料 ,有极大吸附作用)制成的过滤器。这种过滤材料不怕发动机的高温 ,并且能在芥子气、刺激性毒气、糜烂性毒气和沙林毒气进入座舱之前就将它们过滤掉。
  • 教育
  • 刘云
    . 2001, 19(0111): 16-1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先后向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派遣了32万留学人员 ,其中有10万多人学成回国 ,20多万人仍在国外学习或工作。他们大多学有所成 ,许多人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作出了杰出成就 ,并拥有一定的学术地位。海外华人专业人才身在海外 ,心系家国 ,时刻关心祖国的发展。他们掌握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了解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又熟悉中国国情 ,愿意以所学专长为国服务。他们是我国在海外极为宝贵的智力资源和财富 ,是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时 ,也是世界各国争夺人才的主要对象。
  • 基础科学
  • 陈之荣
    . 2001, 19(0111): 19-2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天地生人学术讲座》(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支持下 ,该讲座已历时10年 ,举办了400多次讲座)第393讲和第403讲上 ,对地球是相对开放系统还是相对封闭系统展开了热烈争论。随着争论的深入 ,与会者对系统划分标准的不同理解也显露了出来。其实 ,这种分歧在学术界早已存在。在两次讨论会上笔者都主张 ,距今38亿年以来 ,地球在近似封闭的状态下进化。笔者在本文中结合讨论会上争论的焦点和学术界在此问题上的分歧 ,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 ,并认为这实质上是自组织理论中面临的一个难题。
  • 高技术
  • 游光荣;安茂春;仇强华
    . 2001, 19(0111): 22-2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一、世界空间技术商品化和产业化正在加速发展2000年 ,是世界空间技术商品化和产业化加速发展的一年。对中国航天事业 ,2000年也是值得一书的一年。1月26日 ,中国实用型地球同步通信卫星“中星—22号”发射升空 ;6月25日 ,“风云二号”地球同步轨道气象卫星顺利进入太空 ;9月1日 ,“资源二号”卫星升空 ;10月31日 ,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导航定位卫星“北斗导航试验卫星”顺利升空 ;12月21日 ,自行研制的第二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至此 ,20世纪最后一年的中国航天人以全年5战5捷的优异成绩向20世纪道别。
  • 陈圣波;刘闯
    . 2001, 19(0111): 26-2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一、引言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 ,标志着人类进入了太空时代。从此 ,人类开始从空中这一崭新的角度重新认识自己赖以生存的地球。遥感信息科学的形成与发展 ,形成了新型的对地观测信息系统 ,为地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 ,导致了地学的研究范围、内容和方法的重要变化 ,标志着地学信息获取和分析处理方法的一场革命[1]。人们通常从波谱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等方面来描述20世纪遥感技术的发展。
  • 黄鸣奋
    . 2001, 19(0111): 29-3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所谓电子超文本系统 ,指的是基于一定硬件的复杂信息管理系统 ,出现于20世纪下半叶。这类系统允许人们共同注入、注释、连接与分享信息 ,提供灵活访问信息的非线性方法 ,与基于线性寻址的传统信息系统迥然不同。它所管理的信息来自各种各样的媒介 ,诸如文本、图表、音频、视频、动画和程序等。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造就功能强大而又四通八达的Internet之前 ,已经存在各种各样的电子超文本系统。然而 ,基于Internet的电子超文本系统具有格外重大的意义 ,我们称之为电子超文本网络 ,其代表便是如今已家喻户晓的WWW。目前 ,WWW的应用相当广泛 ,但是 ,它并非一枝独秀。
  • 科研管理
  • 么军;葛建明
    . 2001, 19(0111): 33-3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1999年8月全国技术创新工作会议上 ,作出《关于加强技术创新 ,发展高科技 ,实现产业化的决定》 ,明确要求应用型科研院所进行企业化转制。国家经贸委所属242家科研院所已于1999年底先行转制完毕 ,国务院其它部委所属的134家科研院所也按要求正在进行企业化转制。科研院所转制为企业 ,不是简单的换个牌子、变个名称 ,需要从组织结构、用人制度、分配制度、财务制度等方方面面进行改革 ,实现运行机制的根本转变 ,其中作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一项重要内容的分配制度由事业机制向企业机制转变 ,对科研院所转制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一、现行分配制度现状及改革原因转制前科研院所执行职务等级工资制。
  • 司春林;王安宇;樊银芳
    . 2001, 19(0111): 36-3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自1993年开展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工作以来 ,国家经贸委等有关部门共认定了近200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技术中心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 ,真正意义上的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技术中心运行机制并未建立起来[1]。关于企业技术中心 ,迄今为止 ,国内已经出现了不少有意义的研究成果[2—6] ,不过它们大都从宏观角度阐述一般意义上的技术中心建设问题。本文则力图缩小研究范围 ,讨论一类松散型企业集团技术中心建设的若干问题。
  • 经济
  • 谭克虎
    . 2001, 19(0111): 40-4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一、引言不同的读者(学者)对“现代经济学的最新发展”论题理解不同(偏重不一) ,如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曙光在《中国经济学 :1998》(1999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前言的一部分题为“现代经济学的最新发展”(刊登在《经济学动态》1999年第8期)中从博弈论、社会选择理论、机制设计理论和演化经济学4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同年(1998年8月4日)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JosephStiglitz在中国人民大学作了题为《现代经济学的新发展》的演讲报告(该文由王健平整理 ,刊登在《经济参考报》)。
  • 农业
  • 罗丹;陈洁
    . 2001, 19(0111): 43-4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一、农业产业化是农户专业化分工深化的必然产物 ,实质是传统农业变为现代产业的过程在国外 ,并没有“农业产业化”之说 ;而国内自“农业产业化”一词提出以来 ,引起了许多争论。现在看来 ,我国学者绝大多数已经认同了这一提法 ,但对农业产业化内涵的界定则存在不同的观点。从我们收集到的文献资料来看 ,对“农业产业化”概念和内涵进行探讨的文章有20余篇。
  • 孔垂华
    . 2001, 19(0111): 46-4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20世纪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其中化肥农药的发明应用根本性地改变了农业生产和病虫草害的防治方式。DNA双螺旋结构的阐明奠定了现代生物技术的基础 ,基因、克隆动植物和转基因产品等不仅向人类展现了科学技术的力量 ,而且对人类社会也产生了强烈的震撼。然而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化肥农药应用引起的土壤退化、病虫草害抗性、环境污染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基因产品对物种和环境的潜在负效应以及对人类社会伦理和生物进化的影响等问题也同样困扰着人类。可以说 ,人类在享受科学技术成果的同时 ,也带着深深的忧虑进入了新世纪。因此 ,可持续发展成为21世纪的最强音。
  • 交通
  • 袁振洲
    . 2001, 19(0111): 48-5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进行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时 ,当确定了轨道交通的方式、规模及路网的布置型式后 ,还应该进一步研究轨道交通与地面交通的衔接体系。各种交通方式的有效衔接是整个交通系统优化的关键 ,整体化是城市客运交通的发展趋势。轨道交通的衔接体系以大运量的轨道交通为主体 ,以地面公交、小汽车、自行车等其它各种交通方式为其馈运客流。衔接换乘系统规划设计的优劣是轨道交通能否发挥客运系统主体作用的关键因素。一、国外典型城市的轨道交通换乘系统的分析从国外轨道交通运营良好的城市来看 ,共同特点是以轨道交通为基础 ,辅之以与其它交通方式的联系 ,并围绕轨道交通枢纽疏运和馈送客流。
  • 资源环境
  • 贡光禹
    . 2001, 19(0111): 51-5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当前 ,世界能源正加速向太阳能/氢能经济过渡。1990~1999年期间 ,世界风发电装机容量平均每年增长24.2%,光伏电池产量的年增长率为17.3 %,地热发电装机容量的年增长率为4.3%(1990~1998年) ,天然气消费的年增长率为1.9 %,水力发电装机容量的年增长率为1.8 %(1990~1998年) ,石油消费的年增长率为0.8 %,核电装机容量的年增长率仅为0.5 %,煤炭消费的年增长率为-0.5%。1999年世界能源以更快的速度从化石燃料向太阳能/氢能经济过渡 ,其发展态势如下。一、化石燃料消费结构发生变化1999年 ,世界化石燃料消费量比1997年增长0.1 %。
  • 吴楚材
    . 2001, 19(0111): 55-5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我国人均资源量低、自然资源相对紧缺 ;而对资源的需求量却不断上升和扩大。因此 ,我国自然资源供需不足、形势严峻的局面将长期存在。尽管有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可供选择 ,但从根本上讲 ,应尽可能地扩大国内资源基础。
  • 郑铣鑫;武强;应玉飞;姚洪华;侯艳声
    . 2001, 19(0111): 59-6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前 ,我国城市人均年产垃圾为440kg,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由于长期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及处置方法 ,全国约有2/3城市处于垃圾包围之中 ,有1/4城市把解决垃圾危机的途径延伸到乡村 ,全国每年都有上百起垃圾污染事故发生[1]。城市垃圾的科学处置及有效管理已成为我国突出的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问题之一。
  • 社会学
  • 丁元竹
    . 2001, 19(0111): 62-6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UnitedNationsVolunteers,UNV)和美国捐赠与志愿者协会(IndependentSector)不久前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了“计量捐赠与志愿服务 :国际计量工具”专家工作会议 ,来自10个国家(美国、英国、加拿大、韩国、印度、南非、拉脱维亚、中国、埃及、南非)的16位专家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的主题是如何开展计量社会公益事业和志愿服务。会上 ,来自南非、美国、加拿大、印度、南朝鲜、拉脱维亚、埃及等国家的专家介绍了本国公益事业发展情况和计量工作进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