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编委会
期刊简介
期刊介绍
数据库收录及获奖
发展历程
未来愿景
开放获取
作者服务
投稿指南
投稿须知
投稿说明
论文加工费
学术不端检测
同行评议政策
下载中心
我要投稿
伦理道德要求
作者伦理道德要求
编辑部审查稿件要求
本刊编辑要求
本刊审稿人要求
本刊编委要求
主办方和出版机构要求
订阅指南
联系我们
English
2007年, 第25卷, 第0706期 刊出日期:2007-03-25
卷首语
研究论文
全选
|
卷首语
Select
遥感用于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大有作为
李德仁
科技导报. 2007, 25(0706): 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研究论文
Select
GEOSS条件下固体地球灾害的广义遥感监测
吴立新;刘善军
. 2007, 25(0706): 5-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地质灾害、地震灾害与矿山灾害是中国的主要固体地球灾害,地壳运动变化与岩石受力灾变是固体地球灾害发生的根源。通过分析岩石受力灾变辐射异常实验研究及固体地球灾害遥感监测实践研究的国内外现状,提出了综合多种电磁与非电磁手段,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卫星-航空-地表-地下四位一体、立体协同的广义遥感监测体系。论述了突破经典遥感信息融合的局限,从时间、空间和物理尺度研究和挖掘广义遥感信息中多种物理量之间及岩石灾变前兆之间的内在机理与关联规律的必要性。为提高固体地球灾害前兆识别的可行性与可靠性,分析了在GEOSS条件下构建固体地球灾害广义遥感监测体系的有利契机和若干前沿问题,包括广义遥感信息融合理论、固体地球灾害前兆识别模型等。
Select
基于地表温度和植被指数的农业干旱遥感监测方法
柳钦火;辛景峰;辛晓洲;田国良;杨贵军
. 2007, 25(0706): 12-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农业旱灾是人类面临的最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非常大。土壤含水量是农业干旱监测的重要指标,通过遥感地表温度(LST)与植被指数(NDVI)结合,可以估算土壤湿度,监测农作物旱情。重点研究了LST/NDVI特征空间中干湿边的提取方法,通过14年全国NOAA/ AVHRR的8 km合成数据集分析发现,在LST/NDVI特征空间中,曲线斜率与实测土壤湿度显著相关(R=0.78, P<0.01),干边的截距和斜率与湿边有比较稳定的关系,但干湿边存在较大的空间和时间变异性。将全国分为6个区,分别确定LST /NDVI特征空间,根据特征空间干湿边参数反演土壤湿度,在土壤湿度分布图和全国耕地分布图基础上,进行旱情分级,得到全国耕地旱情分布图,可以为农业抗旱救灾提供快速宏观的信息服务。
Select
水体悬浮泥沙动态监测的遥感反演模型对比分析——以鄱阳湖为例
陈晓玲;吴忠宜;田礼乔;陈莉琼;叶艺
. 2007, 25(0706): 19-2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水体泥沙是进行水环境监测及研究与泥沙输移有关的侵蚀、沉积过程所带来的灾害问题的关键因素,实现悬浮泥沙遥感定量动态监测的关键在于建立合适的反演模型。采用实测光谱模拟TM/ETM+和MERIS数据,对比分析了单波段和波段比值遥感因子构建的5种常用的经验半经验模型。结果表明,以MERIS第7波段遥感反射率为遥感因子建立的对数模型最适宜鄱阳湖地区悬浮泥沙的动态监测。
Select
用高光谱微分指数识别冬小麦条锈病害研究
李京;陈云浩;蒋金豹;蔡洪春
. 2007, 25(0706): 23-2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人工田间诱发不同等级小麦条锈病,在不同生育期测定染病冬小麦冠层光谱和相应的病情指数。对小麦冠层一阶微分光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病情指数增大,一阶微分光谱在绿边(500~560 nm)内逐渐增大,在红边(680~760 nm)内逐渐降低。红边内一阶微分总和(SDr)与绿边内一阶微分总和(SDg)的比值,能够在症状出现前12 d识别出健康作物与病害作物。因此,微分植被指数SDr/ SDg能够较为理想地识别作物病害信息。
Select
中印边界附近帕里河上的滑坡灾害遥感调查
王治华;徐起德;杨日红;齐泽荣
. 2007, 25(0706): 27-3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2004年6月22日中印界河-西藏帕里河右岸发生滑坡,滑坡堵塞帕里河形成堰塞湖,随后堰塞湖坝体溃决,下泄洪水对下游的中国境内和境外印度村庄造成一定损失。“西藏帕里河滑坡遥感调查”项目组采用高中分辨率相结合的6种类型共13个时相的卫星数据,以滑坡地学原理为基础,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定位技术集成的数字滑坡技术对帕里河滑坡灾害进行调查与监测。查明灾害性质为中型快速滑坡,遥感监测表明滑坡整体已滑入河中,该部分斜坡暂时稳定,仅右上侧有少量滑落。查明堰塞湖所在湖盆原为帕里河流经的、逐渐萎缩的高原湖盆,遥感监测了其形成堰塞湖直至溃决的过程。分析表明帕里河如再次堵江溃决,可能受灾的是下游我国境内的卡拉村及楚鲁松杰村,也会在印度造成一定危害。下游村民防灾应以避让为主。
Select
台湾恒春地震前的卫星热红外异常特征及其机理
刘善军;吴立新;李金平;董彦卿;马保东
. 2007, 25(0706): 32-3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构造地震前卫星热红外异常是国际地震界与遥感界的共同研究热点。分析2006年12月26日台湾恒春7.2级地震前出现的卫星热红外异常现象,其特征表现为:震前6 d在菲律宾东部太平洋海域出现片状热异常,并不断向西迁移;震前2 d到达菲律宾;之后沿马尼拉海沟转为北上,并由远到近、逐渐向震中迁移,同时异常的强度及范围逐渐扩大;临震前1 d达到高峰,升温幅度约10℃。结合该震区构造背景,对此次卫星热红外异常与构造活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表明震前红外异常的出现及其时空演化受构造活动控制显著。利用已有遥感-岩石力学基础实验结果,对震前红外异常的产生机制进行了讨论,提出震前构造应力场的迁移与集中活动所激发与加剧的应力热与地热的传递,及其与孕震区温室效应的叠加,是此次地震卫星热红外异常产生的主要机理。
Select
临震卫星热红外异常的机理分析
徐秀登;徐保华;马未宇
. 2007, 25(0706): 38-4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围绕卫星红外异常预测地震方法的理论基础——临震红外异常的成因机制问题,简介前人基于实验的各种假说;结合红外遥感和地面观测实际进行验证和评述;从红外遥感理论依据——斯忒藩-玻耳兹曼定律出发加以分析,针对临震热红外异常出现时间的短暂性、范围的区域性、增幅的显著性等特点加以具体运用,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红外异常的机理和红外遥感地震的方法,进行评述和展望。
Select
战争仿真与信息时代的挑战
胡晓峰;罗批;司光亚
. 2007, 25(0706): 43-4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信息化战争研究需要新型的战争模拟手段。从战争系统复杂性出发,针对信息化战争的变化,介绍了战争仿真的基本定义,研究了信息化战争模拟建模中的相关问题,讨论了战争复杂系统建模与仿真的主要技术途径,并对信息化战争仿真带来的挑战进行了讨论。
Select
战争系统基于人工生命的综合仿真方法
罗批;胡晓峰
. 2007, 25(0706): 48-5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战争系统是典型的复杂系统,对其的研究必须以复杂性科学理论为指导,而基于人工生命的综合仿真方法为战争问题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基于人工生命的思想,采用Agent的建模仿真方法构建了战争系统人工社会;对如某地区民意、舆论、经济以及国际政治生态等模型的总体思路和功能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已有的大量人工社会模型;对基于人工生命思想建模的有关问题,如涌现、问题的解以及个体适应性等进行思考和讨论,以期为该领域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帮助。
Select
战争系统的分析仿真实验
杨镜宇;胡晓峰
. 2007, 25(0706): 54-5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作为一个典型的复杂系统,战争系统的分析与实验应该符合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体系对抗、整体性和动态性特征的要求。将自顶向下的战争分析与计算实验方法相结合,提出了战争分析仿真实验的概念,并对其模式、阶段以及基本框架进行了理论研究和探讨。重点研究了探索性仿真实验方法及其关键技术,简要介绍了支撑战争分析仿真实验的实验平台。
Select
EM-DAT灾难数据库概述及其应用研究
司瑞洁;温家洪;尹占娥;吕常荣
. 2007, 25(0706): 60-6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紧急灾难数据库(Emergency Events Database,EM-DAT)是国际上最为重要的免费灾害数据资源之一,在国际灾害管理与研究界得到广泛应用。首先介绍EM-DAT数据库的建立与特点,所涵盖数据的标准、类型与内容,数据的收录程序和方法,以及该数据库现存的一些问题。其次,对EM-DAT在国际自然灾害多发地区计划(Hotspots Indexing Project,Hotspots)与国际灾害风险指标计划(The Disaster Risk Indexing Project,DRI)中的应用做了分析。最后,基于该数据库对1976-2005年间亚洲洪水灾害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
Select
1986-1993年美国国会听证会中关于SSC的争论
董丽丽;刘兵
. 2007, 25(0706): 68-7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超级超导对撞机是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的一项大科学项目,它最初预算35亿美元(项目被终止时的预算是110亿美元),原计划10年完成。但是,在正式立项后,工程进行了1/5的时候被国会否决,此时已经花去了将近20亿美元;同时美国国会拨款6亿美元用于工程的善后工作。以此作为科技政策史的案例,从超级超导对撞机自立项到终止期间美国国会听证会的相关记录出发,着重探讨听证会中关于SSC展开的争论,试图对SSC终止的原因及其背后的问题做一些初步的探讨。
Select
企业家在技术创新动力中的作用分析
王帮俊;周敏
. 2007, 25(0706): 73-7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企业家作为领导技术创新主体——企业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做出技术创新决策的主导力量。但是由于创新具有的风险性,企业家必须承担一旦创新失败的部分成本,因此,在信息不对称情形下如何解决企业家创新动力便成为企业创新中非常重要的问题。建立了一个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下的满足企业家创新动力的模型,并对模型的影响参数和解进行了分析,进一步对企业家的创新决策行为以及在创新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最后得出相应的结论。
Select
科技期刊编辑部部域文化建设探讨
汪宏晨;柳建乔
. 2007, 25(0706): 76-7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编辑部为了保持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一整套部域文化。结合部域文化的涵义,提出了建立部域文化的内容和实现部域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并结合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编辑部的具体实践,完善和充实了部域文化建设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