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第31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13-04-28
  

  • 全选
    |
    卷首语
  • 石耀霖
    . 2013, 31(12): 2-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认识2013年4月20日芦山发生的大地震,不妨先从汉川地震谈起。汉川地震为什么会发生,常见的解释是: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和地下物质向东缓慢流动;流动物质在龙门山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刚性地块阻挡,从而造成构造应力能量长期积累、这些能量的释放.最终导致了汉川地震的发生.
  • 特别栏目
  • 高靖云(实习生);李娜
    . 2013, 31(12): 6-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秦政;陈广仁
    . 2013, 31(12): 6-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科技风云
  • 杨书卷
    . 2013, 31(12): 7-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正是运用和实施了大量的科学应急预案,及时开展公众科普宣传,四川芦山抗震救灾的中国表情才多了份镇定和从容。
  • 科技事件
  • 李娜
    . 2013, 31(12): 8-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又是地震,又是龙门山断裂带。2008年汶川地震的阴霾还未散尽,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又遭重创。4月20日8:02,芦山爆发7.0级地震,截至4月24日14:30已致196人死亡,万人受伤,大量房屋、道路倒塌损毁,种种场面不禁勾起人们对于5年前汶川强震的种种回忆。芦山地震与汶川地震,除了同为带给人类灾难的地球内部活动以外,两者的关联还体现在另一问题上:同样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的芦山地震与汶川地震有关吗?有学者提出“芦山地震是汶川地震强余震”的观点,很快在学术界引起争议。
  • 特别栏目
  • 王志芳(实习生);杨书卷
    . 2013, 31(12): 1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陈安
    . 2013, 31(12): 1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地震是无法避免的自然灾害中很重要的一个类型,其中的高烈度破坏性地震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就使得震后的应急管理十分重要。
  • 古月;秦政
    . 2013, 31(12): 12-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高靖云(实习生);李娜
    . 2013, 31(12): 13-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高靖云(实习生);杨书卷
    . 2013, 31(12): 14-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芦山地震专题
  • 曾祥方;韩立波;石耀霖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震源机制解研究是认识地震发震断层的重要手段,也是理解深部构造应力和地震发震机理的重要依据。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发生Ms 7.0级地震,利用近震直达P波初动极性反演了地震机制解,同时利用全球地震台网波形记录,反演了地震机制解和矩心深度。两种方法所得发震断层走向倾角滑动角分别为208°/41°/98°和220°/46°/93°,表明这次地震为一高角度逆冲型地震,远震波形反演得到的矩心深度为12km。
  • 董培育;程惠红;曾祥方;石耀霖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市芦山县发生Ms 7.0级强烈地震,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地震造成的区域库仑应力变化、对周围断层的影响及后续地震带发展趋势是应该关注的问题。利用USGS震源机制解,根据地震静态触发原理,基于弹性位错理论和分层地壳模型,计算得出芦山地震引起同震库仑应力变化从断层的1.0MPa量级减小到200km外的0.1kPa,研究认为在地震之后大部分区域的应力得到释放,鲜水河断裂道孚—康定段和玉龙希断裂南段危险性增加。
  • 吴立新;郑硕;仲小红;秦凯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四川芦山地震前1个月内的FY-2卫星云图与红外亮温数据分析发现,震前3d即4月17日的06:30—09:30,在青藏高原东部出现延展达数百千米的两条线性云,两者延伸交叉处正是芦山地震的震中位置。通过与汶川Ms 8.0级地震前数小时出现的线性云异常进行比较,认为龙门山断裂带强震前屡次出现的“无中生有”线性云异常现象,可能与青藏高原东部地下未知的隐伏构造及油气赋存有关,具有一定的临震指示性,应该作为该地区地震遥感监测的重点。今后,在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GEOSS)大数据的支持下,考虑孕震过程中的地球系统多圈层作用与耦合效应,将开展遥感多参数异常时空特征及其关联性分析,为解开该地区的线性云异常之谜提供科学依据。
  • 池顺良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2007年全国布设了由40台4分量钻孔应变仪组成的分量应变监测网络。位于四川姑咱地震台的应变仪先后记录了汶川和芦山强震孕震过程中的潮汐畸变应变异常现象。这些异常变化基本满足地震前兆的3项判据,故被初步认证是这两次强震孕育过程中的应变前兆。本研究对相关记录资料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后续强震预测和预报研究提供参考。
  • 李志锋;吴立新;王然;王秋玲;郑硕;许志华;李京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四川芦山Ms 7.0级地震震后第一时间启动了灾情快速评估,对地震烈度图、受灾人口分布及比例、房屋倒损分布及比例、伤亡人口分布、道路损毁等灾情进行了演进式4次评估。评估过程充分考虑数据的完备性,从数据不完备情况下的初步定性评估到数据较完备情况下的定量评估,并将第4次评估结果与2013年4月23日民政部公布数据相比:受灾人口评估准确度为95%、房屋倒损评估准确度为73.3%。继玉树地震灾情评估之后,再次验证了本项目组开发的地震灾情快速评估体系(模型、方法、软件)的实用性。分析灾情评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对其进行了反思并指明了解决办法和工作方向。
  • 许志华;刘纯波;王平;王秋玲;李发帅;吴立新;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四川芦山Ms 7.0级地震后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的有人机航拍为基础,辅以低空无人机平台进行联合观测,建立了空基多平台联合灾情观测模式下的灾情增强识别系统。介绍了空基多平台航测系统的组成及联合灾情观测的技术流程,使用有人机遥感平台与固定翼无人机遥感平台对重灾区芦山县进行航空联合观测。对震后有人机与无人机遥感影像进行综合对比,分析了地震中房屋典型受损的细节、滑坡体空间变化及重要电力线的破坏情况。结果表明,采用空基多平台的灾情监测模式,可显著增强对灾情的识别能力。
  • 研究论文
  • 许冲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2010年1月12日海地Mw 7.0级地震触发了数以万计的滑坡。本文应用二元统计分析模型、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开展海地地震区滑坡危险性区划研究,并对结果合理性及模型预测功能进行检验。地震前后多源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目视解译结果表明,海地地震触发了30828处滑坡。选择高程、坡度、坡向、曲率、与水系距离、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与恩里基约-芭蕉园断裂距离、沿恩里基约-芭蕉园断裂距离8个地震滑坡影响因子进行海地地震滑坡危险性区划。将这30828处滑坡随机分为训练样本与预测样本两类,分别进行模型的建立与测试,训练样本包括滑坡总数的70%(21579处滑坡,覆盖面积为11.18km2);预测样本包括滑坡总数的30%(9249处滑坡,覆盖面积为4.56km2)。基于滑坡训练样本、8个滑坡影响因子、权重系数模型(二元统计方法模型)和GIS技术,构建了滑坡危险性概率分布图。结果合理性检验表明了模型的正确率为84.966%,预测率为84.547%,两者都表明了实际滑坡位置与滑坡危险性结果图具有良好一致性。按照滑坡危险性索引值的大小,将研究区分为非常高、高、中等、低、非常低5类。本文证明了在地震滑坡危险性区划中,权重系数模型作为一种二元统计方法具有良好的建模与预测能力,可为海地地震灾区恢复重建中滑坡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 史志刚;;袁道阳;李廷栋;耿树方;雷中生;刘兴旺;何文贵;金卿;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公元600年12月16日,在甘肃天水与陕西陇县一带,发生1次强烈地震,造成严重的震害及社会影响。长期以来,对公元600年秦陇地震的确切震级、震中位置、震中烈度的认识存在分歧,对该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不甚明确。秦陇地区位于南北地震带的北段,在构造上处于鄂尔多斯块体西南缘与青藏块体东北部的祁连断褶带之间的过渡地带。对公元600年秦陇地震详细考证,对其发震构造进行探讨,对于评定秦陇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分析其未来地震危险性有重要意义。本文收集有关公元600年秦陇地震的相关史料及研究成果,发现一些新的可能与该次地震有关的佐证资料,通过史料考证及震害分析,推断公元600年秦陇地震震中应在天水陇县之间,更靠近陇县的陕西境内,震中烈度达IX度,震级6(3/4)级左右,本次地震极震区长轴方位大致与陇县-宝鸡断裂带相吻合。经过野外实地考察,综合分析认为,公元600年秦陇6(3/4)级地震的发震构造为固关-县功断裂带的八渡-龙尾段。
  • 国巍;余志武;蒋丽忠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考虑到近几年强震频发的风险,以及地震模拟振动台设备和技术的快速发展,首先介绍了近几年来我国振动台设备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结合中南大学近期已经完成验收的振动台台阵系统,阐述振动台及台阵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设计意图和评估方法,指出振动台性能的重要测试内容,并给出振动台系统的性能验收和使用要点。
  • 许庆春;徐涛;李佳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下承式钢拱桥的非线性地震响应和损伤机理,结合徐州京杭运河大桥工程,采用考虑非线性的计算方法,分析了下承式钢拱桥在强震作用下的地震响应和损伤情况。结果表明,下承式钢拱桥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在强震作用下损伤程度不明显;在考虑几何非线性与材料非线性条件下,拱顶面外弯矩显著增大;考虑非线性对结构横向振动与竖向振动位移响应的影响基本一致;下承式钢拱桥在拱脚、风撑端部及拱肋容易发生损伤;风撑作为连接构件是横向地震作用下的薄弱环节,在地震高烈度地区设计该类桥梁时,对上述薄弱环节应予以重视。
  • 李夕兵;王泽伟;彭康;刘志祥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地铁车站中柱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运用先进截面整体分析,从中获取位移响应施加于构建精细构件模型的思路,实现了地铁车站中柱在地震作用下的三维弹塑性时程分析。首先对地铁车站进行截面弹塑性时程分析,获取中柱两端的相对位移时程响应,施加于中柱的精细模型两端,以达到模拟中柱在地震作用下的时程反应的目的。结果显示,在施加的罕遇地震作用下,3.94s时中柱产生大规模的塑性区,在4.6s和5.0s时,中柱端部的混凝土相继失效甚至脱落,完全形成塑性铰。中柱的精细模拟与地铁车站截面模拟的结果吻合,并且与实际震害非常相似。
  • 周志超;李向全;刘玲霞;侯新伟;李杰彪;闻晓慧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概述了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和危险范围预测的研究现状。分析了西沟尾矿泥石流的孕灾环境地质背景,基于泥石流预测模型对泥石流危险范围进行预测评价,得出基于泥石流模型实验建立的预测模型适合于尾矿泥石流危险范围的预测。构建了灰色系统灾变预测模型,并对近期泥石流灾害的灾变时间序列进行预测,为尾矿泥石流灾害评价及防治减灾提供了重要依据。
  • 刘爱华;吴均平;马春德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准确获取强度折减法中位移-折减系数关系曲线中的突变点,引入有序聚类分析方法,以确定安全系数。首先介绍了强度折减法,指出了目前确定安全系数的各种失稳判据存在的问题。鉴于系统模式在突变破坏点前后发生了变化,特别是位移和塑性应变急剧增大,尝试用有序聚类分析法找出该突变点。针对常规Fisher最优分割法不适用于渐进趋势,结合“回归类”聚类思想,将拟合的一次多项式作为聚类中心,残差平方和作为回归类直径,建立起新的有序样品回归类聚类方法。利用该法将位移-折减系数序列分为稳定段和失稳段,从而确定突变点,采用对应的折减系数作为系统的安全系数。用该方法对澳大利亚计算机应用协会(ACDAS)的经典边坡考题EX1(a)进行了研究,计算出的安全系数和Flac3D内置强度折减模块(Solen fos)的计算结果一致,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最后,在基础上建立了更方便实用的系统稳定状态的判别式。
  • 书评
  • 陈龙珠
    . 2013, 31(12): 80-8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2013年4月20日8:02,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中国地震局公布,截至4月23日6:00,芦山地震已记录到余震3244次,其中5.0~5.9级地震4次,4.0~4.9级地震21次,3.0~3.9级地震75次。据四川省民政厅统计,截至4月23日6:00,芦山地震已造成雅安等19个市(州)、115个县的199余万人受灾,12211人受伤,25人失踪,193人遇难。迅速、科学、高效地推进抗震救灾成为迫切的社会需要。
  • 特别栏目
  • 秦政
    . 2013, 31(12): 81-8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李小文
    . 2013, 31(12): 82-8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到这次的芦山地震,都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惨痛的灾难和损失。在为灾民捐款、祈福的同时,中国遥感界脚踏实地,在做好遥感的本职工作、为救灾指挥提供图件方面,表现出大踏步进展,是令人鼓舞的。
  • 陈安
    . 2013, 31(12): 82-8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我是在外出的路上,接到记者电话,才知道李总理就芦山地震抗震救灾特别发布9条指示了。
  • 刘洋
    . 2013, 31(12): 82-8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面对地震,我们到底该关注什么?地震预测固然不能放松研究,但目前世界范围内地震预测没有进展的情况下,我们是不是更应该关注如何做好地震高发地区的防震、抗震以及善后工作。看看遍地倒塌的房屋以及搜救过程中救援人力、器材等低下的输送能力,我们是不是该更多的反省一下,我们能做到的事情是否做好了?
  • 胡昌振
    . 2013, 31(12): 82-8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晓弦
    . 2013, 31(12): 82-8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主编心语
  • 冯长根
    . 2013, 31(12): 83-8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如果一个人表现得像学术大师,他能成为学术大师吗?答案是肯定的。你不妨试一试。当然,你可能并不相信。20世纪60年代后期,一位名叫詹姆斯·莱尔德的青年在罗彻斯特大学从事临床心理学的博士研究。在一次培训中,他被要求在导师通过单面玻璃监督的情况下与患者谈话。谈话过程中,患者的脸上突然浮现出一丝不同寻常的微笑。莱尔德对此产生了兴趣,想要知道当患者作出这一不寻常的表情时心中的感受。
  • 科技纵横
  • 史志刚
    . 2013, 31(12): 84-8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2013年4月20日8:02,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约13.0km。芦山地震可能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或在构造上与其相关的断层,是南北走向断裂带由西向东逆冲的结果。
  • 科技职场
  • 汪晓军
    . 2013, 31(12): 85-8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横向课题中有不少是科研成果的推广。相对于纵向课题,横向课题有时更难完成。争取大一点的横向课题,需要的时间更长,影响因素更多。本文讲述一种废水处理工艺推广应用的故事。
  • 特别栏目
  • 郭献之(实习生);秦政
    . 2013, 31(12): 86-8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张冰(实习生);秦政
    . 2013, 31(12): 89-8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孙杨慧(实习生);秦政
    . 2013, 31(12): 90-9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科技导报》编辑部
    . 2013, 31(12): 93-9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科技导报》编辑部
    . 2013, 31(12): 94-9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张冰(实习生);秦政
    . 2013, 31(12): 95-9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