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第31卷, 第27期 刊出日期:2013-09-28
  

  • 全选
    |
    卷首语
  • 张钟华
    . 2013, 31(27): 3-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所谓“信息”,大致分为“自然信息”和“社会信息”两大类。自然信息是指物质世界的各种信息,如环境参数、医学参数、供电参数等等。社会信息则指社会活动中所反映的各种信息,如新闻、政策乃至家务事等等。这里讨论的王要是“自然信息”,以下就简称“信息”。
  • 科技风云
  • 杨书卷
    . 2013, 31(27): 7-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身为局外人,可能会对动物学家Lynn Rogers近日所受的遭遇难以理解:美国明尼苏达州自然资源部不允许Rogers再进行黑熊的研究,理由是他和黑熊太好、太亲密了!
  • 特别栏目
  • 高靖云(实习生);王丽娜
    . 2013, 31(27): 8-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王媛媛
    . 2013, 31(27): 8-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能源和环境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两大主要问题,地热作为可再生能源家族中的一员,其能源利用系数高,是节能减排的重要选择。中国沉积盆地的中低温地热资源丰富,开发利用规模逐渐增大,但大部分地热井长期以单井形式开采,造成地热储层水位持续下降,且地热尾水直接排放还会导致各种环境问题。为了保证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需要进行地热回灌。地热回灌,即将地热尾水通过人工加压或自然回灌的方式注入到开采中的热储层。目前碳酸岩热储的回灌问题已基本解决,而砂岩热储回灌率低则成为中-低温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瓶颈。
  • 科技事件
  • 李娜
    . 2013, 31(27): 9-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日本共同社9月14日消息,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当天14时在日本鹿儿岛县的内之浦宇宙空间观测所成功发射了新型火箭“埃普西隆”1号机,并将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有媒体称“‘埃普西隆’火箭与美MX洲际弹道导弹相当,完全有可能成为洲际导弹”,情况果真如此吗?军事科技专家们并不都这样认为。
  • 特别栏目
  • 祝叶华
    . 2013, 31(27): 1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陈迎锋;杨永新;王博
    . 2013, 31(27): 1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古月;李娜
    . 2013, 31(27): 12-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高靖云(实习生);王丽娜
    . 2013, 31(27): 13-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高靖云(实习生);祝叶华
    . 2013, 31(27): 14-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研究论文
  • 李义曼;庞忠和;杨峰田;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地热尾水回灌率低是目前中国沉积盆地砂岩储层中-低温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瓶颈。基于利用CO2提高地热回灌率,即CO2-EATER(CO2-Enhanced Aquifer Thermal Energy Recovery)概念模式,以黄骅坳陷中部北塘凹陷新近系馆陶组砂岩热储层为例,利用高温高压反应釜实验模拟了反应时间为10d,温度为100℃,压力为10MPa人工注入CO2条件下,水-岩-CO2相互作用及其对储层水化学组分及矿物组分的改变和对孔隙度及渗透率可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O2注入后,储层水的pH值从7.7下降到6.3,储层水的HCO3-、Ca、Mg、Na和K等组分显著增加。这是由于CO2溶解于水,形成了酸性环境,储层中长石类矿物和方解石发生溶解而释放出金属阳离子。地层水的δ18OH2Oδ2HH2O分别发生了3.5‰和3‰的负漂移,表明人工CO2的注入促进了水-岩反应。X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分析结果也证实了长石类矿物的溶解,这对改善储层具有一定意义,也说明CO2-EATER模式可能适合于北塘凹陷新近系馆陶组。
  • 罗居东;薛姣;葛欣;葛杨杨;曹建平;张舒羽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研究探索EGCG是否调节PPARα以及PPARα活化对EGCG的肿瘤抑制作用影响及其机制。首先利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存活率,之后分别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real-time PCR检测蛋白质和mRNA表达水平;采用PPARα的特异性激动剂和特异性拮抗剂来改变PPARα的表达;应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及染色质免疫共沉淀研究PPARα对HO-1的调控。结果表明,随着EGCG浓度的增加,PANC1和A2780细胞的存活率逐渐下降。当EGCG处理肿瘤细胞后,PPARα蛋白水平会随着EGCG剂量的提高而增加。PPARα的特异性激动剂—氯贝特(clofibrate)能增加胰腺癌PANC1和卵巢癌A2780细胞对EGCG的敏感性,其机制是氯贝特能够抑制细胞保护性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诱导。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验(ChIP)表明,活化的PPARα能结合到HO-1启动子上的PPAR结合元件(PPRE)上并抑制HO-1的表达。研究表明,PPARα的活化能在转录水平对HO-1进行负调控,同时增加肿瘤细胞对EGCG的敏感性。
  • 马秀敏;胡晓安;阿尔孜古丽·吐尔逊;李艳华;刘学磊;朱明;丁剑冰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细粒棘球绦虫AgB1基因序列为基础,采用PredictProtein软件预测其编码蛋白的二级结构;应用在线预测软件Bcepred、Abcpred、IEDB及SYFPEITHI等对细粒棘球绦虫AgB1的B细胞表位和T细胞表位进行预测。结果提示,AgB1抗原蛋白存在可以构成抗原表位的区域,经软件分析,分值高的B细胞表位区域:2~9、15~20、22~35和41~52氨基酸序列;T细胞表位区域:3~12、26~33、34~44和52~61氨基酸序列。研究运用生物信息学确定AgB1抗原的4个B细胞优势表位和4个T细胞优势表位,对进一步研究AgB1的抗原性和研发更有价值的免疫诊断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 毕银丽;齐礼帅;陈书琳;李丽娟;刘生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林业领域,利用地面三维激光扫描(Terrestrial 3D Laser Scanning,TLS)技术可获取测树因子,以辅助林业资源调查,但该技术尚未用于测量灌木植物的体积。在介绍TLS系统组成、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基于紫穗槐的点云数据,测量29株两年生紫穗槐苗的冠高、冠幅直径,采用整体凸包算法、切片凸包算法、切片分割算法和立体栅格算法计算紫穗槐的株冠体积,并对株冠体积与冠高、冠幅直径进行相关性分析,从而选择适合测量灌木植物体积的方法。结果表明,立体栅格算法是计算与紫穗槐有相同结构特征植物株冠体积的最好方法,利用TLS技术可监测野外灌木生长状况。
  • 郭兴文;黄录野;施建勇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考虑填埋场衬垫系统材料间的接触特性,建立了复合衬垫系统直剪试验的有限元模型,采用ANSYS程序对填埋场复合衬垫系统的直剪试验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给出了不同法向力作用下不同加载时步衬垫系统中土工膜-黏土界面的剪应力云图,研究了界面内剪应力的分布情况,分析了接触面最大剪应力出现的位置及界面切应力变化特征;绘制了衬垫系统界面的应力-位移关系曲线,探讨不同法向力作用下不同位置点沿剪切位移方向的切应力τzy和垂直剪切位移方向的切应力τzx变化特点。结果表明,随法向力增加,界面切应力-位移曲线的硬化现象越明显;界面边缘位置处的切应力较大是界面破坏的源头;数值模拟可以再现试验发生的宏观现象,这是研究衬垫系统内部作用机理的一种有效途径。
  • 李荣建;刘军定;李海涛;闫蕊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土工离心模型试验中模型与原型在动力响应、动力破坏模拟方面的相似程度,研究了不同层次的相似比尺要求下模型结构材料的选择与设计方法;对所研制的4种不同桩径的抗滑桩缩尺模型,通过离心模型试验分析了缩尺模型在不同承载力条件下动力破坏模拟的规律及破坏特点。结果表明,小桩径抗滑桩在静力条件下因承载力不足而开裂,在动力作用下可导致桩底截面裂缝贯通;较大桩径抗滑桩在静力条件下稳定,但在动力作用下可发生开裂破坏;大桩径抗滑桩在静力和动力条件下均未发生开裂,表明其具有足够的静动抗弯能力,但在高水位时大桩径抗滑桩在动力作用下可发生断裂破坏。由于研制的缩尺模型严格满足原型的相似比尺要求,因此模型试验结果能够反映原型抗滑桩的破坏机理。
  • 谢学斌;饶宝文;罗海霞;王莎莎;林晓光;刘四进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采用Fredlund解析关系式描述渗透系数与基质吸力之间的关系,对渗透系数取值进行函数方式改进,探讨了渗流条件下重金属运移过程。基于渗流理论建立起尾矿库污染物迁移的二维数值渗流场模型,应用有限元方法进行运算求解,将计算得到的渗流场结果作为母模型,引入溶质迁移子模型进行耦合运算。计算结果表明,尾矿库服役期间周围土壤中重金属离子污染物的迁移范围不断扩大,污染物浓度随着迁移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变小。计算显示,从第2750天开始重金属污染物在渗流的作用下开始在土壤边坡中显露,并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并得出污染源在渗流条件下的迁移路径。渗透系数经改良之后的计算结果与该尾矿库重金属污染监测情况相符,在模型误差允许的情况下其计算结果可靠。
  • 韩芍娜;程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Ni2O3/Fe2O3复合纳米微粒磁性液体的制备方法。研究了不同强度的外磁场作用下,平行于场方向照射的光束透过磁性液体样品后,其光透射率随磁场通、断而下降、上升的重复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对于不同体积分数的磁性液体,随着磁场通、断次数的增加,光透射率的下降弛豫时间逐渐增大,而上升弛豫时间逐渐减小;在相同强度的磁场作用下,体积分数越大,光透射率的最小值越小,且下降到最小值和回复至最大值所需时间越短。定性分析了实验结果的微观机制,讨论了微粒链的形成、微粒链在磁性液体内部的微观运动情况。
  • 赵俊省;孙赞东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断层属性体是自动解释断层的基础,但这些属性也包括来自地层成层性和各种噪声产生的假象,这些假象使得断层位置和断层系统交切关系变得模糊不清,很难准确识别和拾取断层。与噪声不同的是,断层线的延伸均有一定的方向。基于此特点,本文通过计算数据块的梯度方向约束蚂蚁追踪的范围,根据计算数据块的方向一致性区分断层和噪音,用蚁群算法在相干数据体或其他断层增强数据体中自动识别和追踪断层。此外,使用Zhang-Suen算法对蚁群追踪到的断层数据体中断层线进行细化处理,得到可以应用于地震解释的断层线。通过数值模型,验证了该方法在自动追踪断层和抑制影响断层识别的线性噪声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实际地震资料的断层自动提取的结果表明,基于梯度方向约束的群算法是一种有效的断层追踪方法,在提高计算效率、减小计算量和抑制线性噪声方面具有一定优越性。
  • 综述文章
  • 李琦;魏亚妮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CO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而CO2地质封存联合深部咸水开采技术(简称CO2驱水技术,CO2-EWR)作为一种新型的CCUS技术,可在实现CO2深度减排的同时缓解水资源紧缺现状,对于以煤为主要能源结构的中国来说,是一种确保国家能源安全的双赢选择。根据中国含水层系统类型,中国陆地可大致划分为3个CO2-EWR利用分区,考虑到该技术的研发程度及成本预测,西部地区的煤电煤化工企业具有早期机会,因此本文主要针对西部地区煤化工企业(一区)展开分析与评价。概述了CO2-EWR技术的概念、意义及研究现状,探讨了其技术链条中各要素技术,展望了CO2-EWR技术的前景及重要发展方向。
  • 汤龙程;万艳君;高晓宇;赵丽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石墨烯是由单层碳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形成的二维片层状结构,是一种新型碳类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电学和热学等性能,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材料,近年来广泛用于改性各种聚合物。本文回顾了石墨烯/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性能和应用现状;综述了石墨烯/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强度、刚度、韧性、电学和热学等性能的研究进展。主要内容包括石墨烯改性聚合物常见的3种制备方法(溶液共混、熔融共混和原位聚合)及其对石墨烯在聚合物基体中分散性的影响,石墨烯/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变化规律与作用机理,石墨烯微观结构等因素对材料热学性能以及导电阈值的影响等;讨论了石墨烯/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潜在应用和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展望了其低成本产业化的发展前景。
  • 书评
  • 张风帆
    . 2013, 31(27): 80-8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作为当代世界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英国社会学家齐格蒙·鲍曼(Zygmunt Bauman,1926—)的思想和观点,囊括了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来自液态现代世界的44封信》一书,是鲍曼在2008—2009年间,应意大利时尚设计杂志《女性共和国》编辑特邀撰写的专栏文章集。鲍曼借用“液态”类比,形象地反映了现代社会高度个体化、全球化、流动性强及变动不居的症候。
  • 特别栏目
  • 祝叶华
    . 2013, 31(27): 81-8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侯云娟
    . 2013, 31(27): 82-8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众所周知,大学生是学学问,而研究生是做学问。大学的学习方式以获取现成知识为主,研究生则是利用现有知识,以科学、创新的态度从事科学研究。如何更好地展开研究、做好学术,这是摆在每一名研究生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 孙国际
    . 2013, 31(27): 82-8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后,遭到许多人反对。1930年,德国出版一本批判相对论的书——《100位教授出面证明爱因斯坦错了》。有人将这一消息告诉爱因斯坦,他却无动于衷。当那人追问该如何应对时,爱因斯坦耸了耸肩说:“100位,干嘛要这么多人!只要能证明我错了,一人足矣!”科学的发现是以知识为力量的,其力量的大小只取决于是否掌握了真理,而不在于人多人少。那么怎样才能获得这样的力量呢?
  • 主编心语
  • 冯长根
    . 2013, 31(27): 83-8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今天我要先讲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讲的是:“地球为什么是圆的”。(《读者》2013年第15期)
  • 科技纵横
  • 徐耀
    . 2013, 31(27): 84-8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中国文化,注重如何运用知识,不注重追求真理。”[1]这是一句发人深省的话,背后隐藏着对中国文化基因的深刻解读和高度总结。我看过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也看过其他的哲学著作,但都没有如此冲击我的思想,这句话引起了我对中国科研现状的思考。对于中国科技缺乏创新能力,大多数人都认为不应该,觉得如此优秀的民族和灿烂的文化,怎么会缺乏创造力?我们已经和祖先隔绝得太久了,以至于连创新乏力的文化根源都找不到,却总是归因于现行制度。
  • 科技职场
  • 喻海良
    . 2013, 31(27): 85-8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我2009年1月于东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当时已留校的我选择到清华大学做博士后。即将博士后出站时,我面临多种选择:① 回东北大学工作;② 到其他“985工程”大学当副教授;③ 去普通大学做教授;④ 出国工作。每一种选择都有利有弊,难以取舍。然而随着博士后工作越来越接近尾声,必须在短时间内做决定。
  • 特别栏目
  • 郭献之(实习生)
    . 2013, 31(27): 86-8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科技导报》编辑部
    . 2013, 31(27): 89-8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孙杨慧(实习生);王丽娜
    . 2013, 31(27): 90-9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科技导报》编辑部
    . 2013, 31(27): 94-9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张冰(实习生);王丽娜
    . 2013, 31(27): 95-9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科技导报》编辑部
    . 2013, 31(27): 96-9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