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纯基础研究的目的、经费来源和组织实施 |
涂传诒 |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北京 100871 |
|
|
摘要 纯基础研究的目的是开拓人类的知识,认识人类自己和长远物质自然环境,而不是当前的应用。纯基础研究的动力是兴趣。纯基础研究的成果是要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者在学术会议上报告,以促进学科发展。通常纯基础研究成果当时不能显现实际应用意义,在若干年之后,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应用技术时,它才有实际的意义。这一转化,通常是建立在综合多项基础研究成果和多项技术的发展基础之上的。其实际意义体现在基于转化的技术制造的产品,价格适当,在市场上有竞争力。通常,有很大应用价值的基础研究在当时看不出来实际意义。当时看出来“有实际意义的基础研究”应该是接近应用技术基础的研究,体现实际的意义才是研究的目的。
|
|
|
作者简介: 涂传诒,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太阳大气与日球层物理学,在太阳风与太阳大气物理学研究领域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 |
[1] |
. 封面图片说明: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J]. 科技导报, 2019, 37(9): 0-0. |
[2] |
周忠和. 科学文化建设需要重视科学普及和科学教育[J]. 科技导报, 2019, 37(9): 1-1. |
[3] |
王春法. 科学文化的社会功能[J]. 科技导报, 2019, 37(9): 6-10. |
[4] |
李娜. 女性科研工作者如何释放澎湃力量——第十五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得主分享科研心语[J]. 科技导报, 2019, 37(9): 72-74. |
[5] |
段海滨. 传承五四精神,践行创新育人[J]. 科技导报, 2019, 37(9): 53-54. |
[6] |
任增强. 杨联陞、李约瑟与《中国科学技术史》[J]. 科技导报, 2019, 37(9): 94-96. |
[7] |
黄涛, 易江格. 爱国-奋斗-奉献三螺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群体建功立业的密码[J]. 科技导报, 2019, 37(9): 62-65. |
[8] |
翟礼淼, 方虹. 青年科技人才是创新驱动与核心技术突破的关键[J]. 科技导报, 2019, 37(9): 66-71. |
[9] |
张行易, 杨阳, 李希, 李静, 蒋立新. 英、美国立医学科研机构绩效评价体系的比较及借鉴[J]. 科技导报, 2019, 37(9): 75-86. |
[10] |
Amna Munawar, 任定成, 曹志红. 巴基斯坦科技教育政策的历史和现状[J]. 科技导报, 2019, 37(9): 87-93. |
[11] |
王聪, 李响, 王宏伟. 以科学精神为指引深化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J]. 科技导报, 2019, 37(9): 45-52. |
[12] |
冯晶. 践行五四精神,奉献西部建设[J]. 科技导报, 2019, 37(9): 55-56. |
[13] |
刘春平. 回眸百年再启程:中国科技社团发展的历史进程与主要贡献[J]. 科技导报, 2019, 37(9): 38-44. |
[14] |
柏坤.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高度褒扬科学精神[J]. 科技导报, 2019, 37(9): 57-61. |
[15] |
傅雪, 徐丽娇. 中国科技百年图志[J]. 科技导报, 2019, 37(9): 11-37.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