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第38卷, 第19期 刊出日期:2020-10-13
  

  • 全选
    |
    封面图片说明
  • 科技导报. 2020, 38(19):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道路上取得的创新科技成就
  • 卷首语
  • 张伯礼
    科技导报. 2020, 38(19): 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纵观历史,科技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创造了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科技成果,但近代以后,中国屡次与科技革命失之交臂,留下了“落后挨打的根子之一就是科技落后”的深刻教训。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不懈奋斗,中国已发展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第一贸易大国、第二大经济体,实现了由小到大的历史性跨越。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系列重大科技成就显示,中国一些重要领域方向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某些前沿方向开始进入并行、领跑阶段,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嫦娥四号”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全球最大静音科考船“东方红3”交付、被称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首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投入使用、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一系列科技领域的新突破,展现出中国科技创新的新时代风貌,更加坚定了我们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决心和信心。新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完成了西方国家几百年的现代化发展历程,速度之快,举世惊叹,坚持独立自主和开放合作相统一,是中国科技发展奇迹的重要经验。
  • 智库观点
  • 李兰娟
    科技导报. 2020, 38(19): 7-8.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0.19.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会上讲话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时期的发展对加快科技创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
  • 田伟
    科技导报. 2020, 38(19): 9-10.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0.19.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要建成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是真正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其中医疗卫生领域的发展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骨科疾病是现代社会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人口老龄化、交通高速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许多骨科疾病成为影响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而骨科手术存在创伤大、出血多、并发症常见等问题,严重影响手术的治疗效果,其根本原因是无法精准稳定地进行手术操作;突破“手”和“眼”的局限性是骨科医生亟待解决的问题。智能骨科手术体系的建立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帮助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在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贡献了一份力量。
  • 张福锁
    科技导报. 2020, 38(19): 11-15.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0.19.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农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农业教育和人才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国家全面启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形势下,农业高校要紧密围绕粮食安全、绿色发展、脱贫攻坚重大国家需求,积极推进学科布局优化调整,构建与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推进产学融合、多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以满足农业绿色发展对“知农爱农”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然而,近年来随着中国农业院校研究生培养规模的不断扩大,有些单位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重视科学研究或教学人才的培养,轻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象,致使相当数量研究生对“三农(农业、农民和农村)”认识程度低、服务意识不高、知识面窄、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欠缺,难以快速胜任基层、应用领域工作岗位需求。为了解决科研与生产实践脱节、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错位、农技人员远离农民和农村等制约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三农”发展等问题,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从2009年开始,在河北省曲周县、吉林省梨树县、北京市郊区等地相继建立了集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科技小院“政产学研用”综合平台(图1)。
  • 范振宇
    科技导报. 2020, 38(19): 16-19.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0.19.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交通运输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是贫困地区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瓶颈的关键。交通运输部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为重点,强化组织保障,突出规划引领,从严督导考核,多措并举持续加大政策资金倾斜和工作力度,精准扎实开展交通扶贫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交通扶贫成效显著,“行路难”“运输难”民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贫困地区基本建成了“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客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保障。
  • 科技工作者之声
  • 祝叶华
    科技导报. 2020, 38(19): 20-22.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0.19.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黄河是世界上输沙量最大、含沙量最高的河流。20世纪普遍采用的数据为:黄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80亿m3,多年平均输沙量16亿t,平均含沙量为35 kg/m3。新世纪以来,黄河流域的水沙条件发生了显著变化,但水沙关系不协调、水资源短缺、地上悬河严重、水沙调控体系不完善等根本问题仍是黄河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完善水沙调控体系,继续确保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河床不抬高、污染不超标是新时代保障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为了解王光谦院士团队的研究成果为黄河治理发挥的重要作用,针对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地发展、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科技导报》采访了王光谦院士。
  • 祝叶华
    科技导报. 2020, 38(19): 23-25.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0.19.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人类认识海洋、开发海洋、保护海洋都要依靠最先进的科技装备。建设海洋强国的核心问题是发展海洋高技术。载人潜水器能够满足海底复杂地形下的精确定位、精细调查取样和近距离观察的要求,对于完成中国的国际海底矿区的勘探任务和开展深海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需求。
  • 祝叶华
    科技导报. 2020, 38(19): 26-28.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0.19.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印刷业在中国国民经济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印刷产业链中版基制造(电解废液和固体废弃物排放)、制版过程(感光冲洗废液排放)以及油墨污染(有机溶剂VOC排放)的环境污染问题使印刷业成为高污染行业之一,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多年来在纳米材料和打印印刷技术领域的研究基础,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宋延林带领团队,研发了一种非感光、无污染、低成本的纳米绿色制版技术,可彻底解决印刷制版过程中的环境污染。绿色印刷技术还可延伸应用于印刷电子、印染、建材等行业,为解决上述行业的重污染和高能耗问题提供技术方案。努力形成从绿色制版、绿色版基到绿色油墨为代表的完整绿色印刷产业链技术,并发展绿色印刷电子、印刷光子材料和技术等系列纳米绿色印刷制造技术体系,完成从关键材料到装备的系统创新和技术集成,为推动中国绿色印刷制造产业的绿色化、数字化进程做出贡献。为进一步了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中国绿色印刷的发展情况,《科技导报》采访了宋延林研究员。
  • 祝叶华
    科技导报. 2020, 38(19): 29-30.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0.19.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天气、气候服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性科技保障作用。气象卫星全球观测能力是人类应对自然灾害的利器,当前中国和美国、欧洲国家都是拥有全球先进气象卫星技术的强国。如何更好地利用中国的气象卫星高科技产品服务于世界各国的百姓民生,是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最好的切入点之一。张兴赢长期活跃于卫星地球观测国际舞台并致力于大气成分遥感探测及其在全球环境和气候变化前沿领域的研究,积极参与推动中国气象卫星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在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中国气象卫星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科技导报》采访了张兴赢研究员。
  • 祝叶华
    科技导报. 2020, 38(19): 31-32.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0.19.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细胞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结构单位,它自身的能量和营养物质状态时刻在发生着变化。快速且精确的感知其可利用的能量和营养物质水平,进而作出应激性代谢响应,是细胞生长和存活的重要环节。这一过程的失衡与癌症、代谢和衰老相关疾病密切相关。这看似常识性的科学知识背后却还有许多悬而未解的问题。为弄清其中的原理,帮助人们找到疾病的发病机制甚至是延缓衰老的良方,刘颖团队一直在探索。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健康中国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为此《科技导报》采访了刘颖教授。
  • 祝叶华
    科技导报. 2020, 38(19): 33-34.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0.19.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人类的起源是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北京猿人第一个头盖骨的发现为世界古人类学研究揭开了新的一页。近年来,田园洞、崇左、道县、许昌等人类化石的发现及其相关研究进展,使得国际古人类学界对中国古人类起源与演化的关注不断增加。古人类学探究人类起源问题百余年,但对于人类的起源,学界一直有不同的假说。对于古人类学来说,发现化石才是硬道理。理论要随着发现而与时修正,分类要随着发现而不断调整。过去10多年,古基因组学异军突起,时至今日,古人类学研究已很难完全无视基因分析的重要性,古DNA研究在探究人类起源诸多重大问题中均起到了关键作用。王传超教授通过从古人的骨头里面提取DNA,希望可以拿出最直接的证据,来证明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据此《科技导报》采访了王传超教授。
  • 祝叶华
    科技导报. 2020, 38(19): 35-36.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0.19.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指出,儿童系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儿童人口数为2.33亿人,占总人口的16.8%。儿童的健康成长关乎数亿个家庭的幸福。一直以来,中国儿童用药呈现出专用药品少、适用剂量和规格少、生产厂家少、用药风险和不良反应高等特点。为保障儿童安全用药,守护儿童健康,中国儿童临床药师领域的专业人员在这一“冷门”领域深耕多年。为此,《科技导报》采访了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临床药师刘小会,请她介绍了多年来中国儿童安全用药的发展以及公众对于安全用药观念的转变。
  • 祝叶华
    科技导报. 2020, 38(19): 37-38.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0.19.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全球能源危机的背景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随之而来的是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的回收和利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赣州市豪鹏科技有限公司是2018年工信部发布的首批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企业之一,其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和梯次利用,为中国绿色经济发展贡献了科技力量。为深入了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中国废旧动力蓄电池的发展情况,《科技导报》采访了区汉成总经理。
  • 科技政策与管理
  • 任安波
    科技导报. 2020, 38(19): 39-45.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0.19.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国家的科技创新成效与其科技体制有重要关系。评判科技体制的优劣,往往需要使用科技体制比较观。传统的两大科技体制比较观——“外国坐标”比较观和“中国本位”比较观均只就科技体制本身而论,忽略了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因而给评判结果带来误差。“文化簇”的新比较观对评判中国科技体制更加适用。高度集中的科技体制与中国大一统的历史传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科技成就具有紧密关联性。国家重点支持的、大规模集中的科学体制是与现代科技特征相适应的体制,是现阶段中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非对称赶超战略的重要举措。
  • 高芳, 李梦薇, 赵志耘, 贾晓峰, 侯慧敏
    科技导报. 2020, 38(19): 46-57.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0.19.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研发经费、研发人员、论文、专利、知识密集型产业、创新型企业和机构等6个维度,分析了《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实施前后中国与主要创新型国家的科技创新水平。总结了中国近15年来取得的长足进步:中国成为全球第二研发投入大国,高被引学者数量跃居世界第2位,高被引论文、专利申请和授权总量等科技产出快速攀升至全球首位,知识密集型产业规模及其出口保持快速增长。揭示了中国在研发经费投入结构、顶尖人才、技术竞争力等方面的差距和不足:研发投入强度尚未跨越主要创新型国家2.5%的临界点,基础研究投入占比仍明显偏低;R&D研究人员数量不仅基数低而且增长非常缓慢,企业研发人员占比不升反降;专利授权率长期偏低,与美、日、德、韩差距明显;创新活动仍局限于少数企业,创新型龙头企业匮乏。提出了多元化投入、人才培养和集聚、关键核心技术供给、数量和质量指标并重等方面的建议。
  • 原帅, 何洁, 贺飞
    科技导报. 2020, 38(19): 58-67.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0.19.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美国、中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这7个全球研发投入规模最大的国家为对象,分析了7个国家近10年来研发投入总量、投入强度、投入结构、经费来源和使用方向、研究人员数量等投入指标,对比7个国家论文数量、高被引论文数、学科规范化引文影响力、专利、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等有代表性的产出指标,以判断全球科技发展态势,找准中国科技发展方向。提出了进一步优化研发投入结构、提高基础研究投入、提升科技产出影响力、加大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力度等政策建议。
  • 何洁, 原帅, 贺飞
    科技导报. 2020, 38(19): 68-76.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0.19.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分阶段实现从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从量上实现了从大众化向普及化的发展,从质上也开始从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同时,高等教育也从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发展、优秀文化传承、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期各项国家战略的实现发挥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随着新时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挑战。高等教育要进一步加强内涵发展,聚焦人才培养根本,实现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 刘长俭, 奚宽武, 黄力, 靳廉洁
    科技导报. 2020, 38(19): 77-87.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0.19.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交通在扶贫脱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交通扶贫进入了新阶段,交通+产业扶贫成为重要方向。通过阐述交通+产业扶贫模式,说明该模式充分融合了交通扶贫和产业扶贫的经验做法,推进了贫困地区交通基础设施、运输服务、管理等全要素发展,注重与贫困地区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交通支撑产业、产业促进交通的良性互动。提出了“十四五”交通+产业的发展思路,即“十四五”时期需要从服务支撑贫困地区脱贫,转向服务支撑乡村全面振兴,转到持续培育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上来。“十四五”时期欠发达地区需关注交通+农村物流、交通+休闲旅游、交通+资源开发、交通+互联网、交通“新基建”+产业等发展模式。
  • 科技人才与发展
  • 张明妍, 邓大胜, 李慷, 史慧, 高卉杰, 徐婕, 黄辰, 于巧玲, 薛双静
    科技导报. 2020, 38(19): 88-93.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0.19.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掌握科技工作者参与创新创业的意愿及顾虑,激发创业潜能,化解创新风险,采用问卷调查和调研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利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调查站点随机抽样选取18629位科技工作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9家科技型创业企业及孵化机构和联盟组织进行调研访谈。研究发现,科技工作者创业意愿较高,但创业行动因创新政策落实情况而异;科技工作者对离岗创业存在后顾之忧,需进一步破解政策难题和制度障碍,完善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生态环境。
  • 熊立, 朱建斌
    科技导报. 2020, 38(19): 94-102.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0.19.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通过问卷调查了中国20所高等院校的772名科研人员,考虑性别、年龄、职称、学科、地区、院校类型和教育程度等7个人口统计学特征,进行差异性检验和回归分析发现,工作沉浸显著正向激励科研绩效;教育程度、地区和院校类别带来的工作沉浸感差异最大;职称和学科带来的工作沉浸感差异不显著。研究解释了同等条件下科研人员绩效差异较大,以及不同条件下科研人员整体性绩效差异较大的重要原因,提议高校应对科研人员工作状态等认知因素给予更多关注。
  • 赵晨
    科技导报. 2020, 38(19): 103-109.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0.19.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灰色系统理论为依据,探讨了中国区域科技型人才分布不均衡问题,计算了影响区域分布不均衡的主要因素;建立了科技型人才的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对中国区域科技型人才数量进行模拟和预测。结果显示,区域差异马太效应明显,虹吸效应影响持续存在,木桶短板危险性增加。建议东部地区调整吸引人才的政策措施,探索新型城市发展道路;中、西部地区提升自身经济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区域间科技型人才相互融通补充。
  • 王寅秋, 罗晖, 施云燕
    科技导报. 2020, 38(19): 110-120.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0.19.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将中国科技人才省际流动这一社会学问题抽象成复杂网络问题进行定量化研究,构建相应的网络化数学模型。基于文献计量获得2010—2017年中国各个省份之间科技人才流动的数据,应用复杂网络的各项指标分析可以得到2010—2017年科技人才省际流动的变化趋势和特点。应用假设分析方法,定量化分析在科技人才流动中阻碍因素的作用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