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编委会
期刊简介
期刊介绍
数据库收录及获奖
发展历程
未来愿景
开放获取
作者服务
投稿指南
投稿须知
投稿说明
论文加工费
学术不端检测
同行评议政策
下载中心
我要投稿
伦理道德要求
作者伦理道德要求
编辑部审查稿件要求
本刊编辑要求
本刊审稿人要求
本刊编委要求
主办方和出版机构要求
订阅指南
联系我们
English
2021年, 第39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21-04-28
封面图片说明
卷首语
科学共同体要闻
智库观点
科学共同体要闻
专题:积极应对老龄化,促进宜居城市建设
综述
全选
|
封面图片说明
Select
封面图片说明:积极应对老龄化,促进宜居城市建设
科技导报. 2021, 39(8):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老龄友好”到“积极老龄”,意味着老年人不仅能够便捷享受各种社会资源,更是能够主动参与到社会发展之中,实现“老有所为”。在多学科协同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过程中,需要从“需求为基础”转向“权利为基础”,在社会各方面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障和参与的最大机会。
卷首语
Select
数据安全:保障数据高效合理开发利用的基石
冯登国
科技导报. 2021, 39(8): 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人们的生产生活与数据已密不可分。从飞机、汽车的设计制造,到个人生活点滴的记录,数据已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数据是资源、是钻石矿、是未来的新油田,数据意味着财富、意味着知识与信息、意味着企业甚至国家在科技浪潮中的核心竞争力。
科学共同体要闻
Select
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工作交流推进会在北京召开
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
科技导报. 2021, 39(8): 6-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4月20日,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工作交流推进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怀进鹏院士,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专家委员会主任杨卫院士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吕昭平主持会议。
Select
“科创中国”科技创新助力医学强国建设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
科技导报. 2021, 39(8): 7-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4月16日,“科创中国”科技创新助力医学强国建设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怀进鹏,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高瓴创始人张磊出席会议。
Select
第八期中国科技会堂论坛聚焦“疫苗、疾控与人类健康”
中国科协培训和人才服务中心
科技导报. 2021, 39(8): 7-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4月17日,以“疫苗、疾控与人类健康”为主题的第八期中国科技会堂论坛在北京举办。浙江大学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国药集团总工程师、首席科学家、国家联合疫苗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杨晓明作专题报告。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怀进鹏出席论坛并为主讲嘉宾颁发荣誉证书和纪念章。
Select
第九届中国科技政策论坛在北京召开
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
科技导报. 2021, 39(8): 8-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4月21日,以“新格局下的数字化转型”为主题的第九届中国科技政策论坛在北京召开。中国科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徐延豪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协第九届常务委员会决策咨询专门委员会主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洪主持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智库观点
Select
美国海洋科技政策特征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陈宁, 赵露
科技导报. 2021, 39(8): 9-16.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1.08.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梳理了“冷战”以来美国主要海洋科技政策,发现具有系统协调、涉及面广、重点突出等特征,与之相比,中国海洋科技政策及海洋事业的发展还存在管理工作分散、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不足、资金投入渠道单一、海洋人才培养滞后、优先研究计划不完善等问题。为加快实现海洋强国梦想,今后中国在海洋科技政策制定上应注重加强统筹协调能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科技成果转化率;注重形成多渠道融资机制;加强海洋终身教育与高端人才培养;完善优先研究计划,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科学共同体要闻
Select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
科技导报. 2021, 39(8): 8-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4月18日,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吕昭平,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秘书长王小宁,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长钱韦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长高福主持会议。
专题:积极应对老龄化,促进宜居城市建设
Select
积极老龄化视角下的老龄友好型社区:理论演进与实践进展
周佩玲, 李悦
科技导报. 2021, 39(8): 17-25.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1.08.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将积极老龄化概念的发展历程作为研究老龄友好型社区的时间序列与理论分析框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与实践案例,总结不同阶段下老龄友好型社区的理念演进与实践特征。研究发现:老龄友好型社区的实践探索经历了从“机构化”的老年护理中心向“去机构化”养老社区的转变过程,至今发展为在地化养老社区。研究关注点从单一追求物质空间环境对老年人的工具性支持,到注重物质空间与社会环境相结合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社会价值实现与社会融合支持的转变,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展开学科交叉与跨部门合作。中国在积极老龄化视角下发展老龄友好社区应当注重老年人的价值与社会参与。
Select
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影响要素研究进展
董慰, 陈赛怡, 董禹
科技导报. 2021, 39(8): 26-35.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1.08.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是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动生活状态的重要表征。在梳理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相关概念、测度方法基础上,分析了物质环境要素和非物质环境要素对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影响;提炼出有效支持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中观环境规划、微观环境设计和政策文化扶助层面的策略;指出了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研究建议和发展方向。
Select
城市流动老年人日常活动与健康行为
周素红, 宋江宇, 文萍
科技导报. 2021, 39(8): 36-43.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1.08.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流动老年人是中国老龄化和城市化家庭迁移背景下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日常活动及其派生的社会交往和健康行为是影响他们身心健康的重要方面。通过梳理已有研究,将流动老年人分为务工型、休闲度假型、随迁型3种类型,并提出了基于日常活动的流动老年人身心健康影响框架,即不同类型的流动老年人由于养老模式的不同,决定了其日常活动及其派生的社会交往和健康行为存在一定的差异,进而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同时,流动老年人的日常活动和健康行为,又受宏观层面户籍、养老、就医体系制度环境、中观层面活动空间环境和微观层面老年人不同社会经济属性的影响。因此,在“十四五”规划提出的积极老龄化战略下,需要为流动老年人提供差异化分类公共服务,优化其日常活动环境,提供精细化监测和管理日常活动与健康行为技术支持等,以积极应对流动老年人日常活动和身心健康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Select
积极老龄化视野中的友好环境建设
孙中锋, 朱霞林, 单习章
科技导报. 2021, 39(8): 44-51.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1.08.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积极老龄化、老年友好环境相关理论研究基础上,介绍了当前老年友好环境建设在政策、个人生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的不足;探讨了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诸多突出问题;提出了应从积极老龄化角度出发,加快完善老年政策体系、优化友好政策环境,全方面营造老年友好空间物质环境,加快老年群体的人文环境的建设,营造尊老敬老的文化氛围等相关建议。
Select
居家养老视角下住区空间智慧化趋势
张宇, 方佳曦
科技导报. 2021, 39(8): 52-59.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1.08.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养老模式以居家养老为主体,住区空间存在巨大的适老化需求。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为住区空间优化提供了技术支撑,住区智慧化发展成为居住环境优化升级必然趋势。梳理了住区空间智慧化发展的研究脉络,分析了住区空间智慧化的趋势,从保障居民健康的智慧养护、改善居民居住体验的智慧交互、注重环境友好的智慧生态3个方面论证了建设策略,并结合案例进行了解析。
Select
绿色建筑理念下城市养老建筑设计策略
王波, 文华, 杨鑫春, 廖方伟
科技导报. 2021, 39(8): 60-67.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1.08.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中国已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梳理了中国老龄化问题与城市养老建筑设计发展趋势,分析了国外典型国家城市养老建筑设计经验与主要做法,针对积极老龄化对中国城市养老建筑设计新要求,基于绿色建筑理念,从优化绿色空间布局、深化绿色技术应用、强化绿色智慧运营等方面提出了城市养老建筑设计策略。
Select
自然友好的亲生物型养老建筑设计研究
韩林飞, 肖春瑶
科技导报. 2021, 39(8): 68-76.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1.08.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结合当前养老建筑存在的自然景观配置不足、空间模式化且适老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在积极老龄化的政策背景下,提出了建设自然友好的亲生物型养老建筑的概念。根据亲生物活动对老年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方面的积极效应,归纳了养老建筑空间中亲生物设计要素,结合相关案例重点研究了未来养老建筑空间设计的方法与策略。建议在养老建筑设计中,通过嵌入亲生物景观与微农业改造、打造贴近自然的室内空间设计以及结合适老设施与亲生物改造等设计策略,打造自然友好的亲生物型养老建筑,以推动积极老龄化建设,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
Select
邻里尺度下建成环境更新对积极老龄化的促进
李婧, 刘鑫宁, 张皓
科技导报. 2021, 39(8): 77-85.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1.08.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建成环境已经被证实是影响积极老龄化的重要因素,而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活动范围缩小,邻里尺度成为老年人最经常活动的领域。通过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梳理了邻里建成环境在步行环境、公共服务设施和构建活动空间平台3方面与积极老龄化的互动关系,提出在中国邻里环境的更新建设中,要结合年龄层打造不同圈层步行网络;配合步行网络设置多样的公共服务设施;营造老年人融入社会事务的平台,积极推进适老政策,促进老年人融入社区。
Select
健康老龄化的“地方”实践
程杨
科技导报. 2021, 39(8): 86-93.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1.08.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世界卫生组织以积极老龄化框架为基础,提出了健康老龄化的行动计划。梳理了成功老龄化、积极老龄化和健康老龄化等概念;从健康地理学视角解析了地方、地方感和疗养性景观等概念在研究老龄化过程中的应用,阐述了从就地养老到适地养老理念的变化;总结了健康老龄化在社区和养老机构中的实践,并建议将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相结合,促进健康老龄化的实现。
Select
建成环境健康影响研究的行为变量及其中介效应——以上海市社区老年人的健康行为为例
于一凡, 刘旭辉
科技导报. 2021, 39(8): 94-101.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1.08.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建成环境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具有暴露时间长、影响因素多、证据和结果难以测度等特点。为了在两者之间建立较为直观的关联,研究引入了健康行为作为中介变量以评估社区建成环境要素对老年人群健康的影响水平和调节方向。根据来自上海市115个社区的老年人(
N
=3431)的体质和心理健康状况,研究针对密度、设计、住房、绿地、公共设施与区位等建成环境要素的健康影响,构建了以体力活动和社会活动为中介变量的中介效应分析模型。研究表明,体力活动和社会活动是观测建成环境健康影响的有效中介变量,通过健康行为的中介效应可以更加清晰地揭示建成环境要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向。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基于不同建成环境的基底条件,健康行为的调节方向相似,但调节程度不同。对于以上海为代表的特大城市高密度人居环境而言,通过优化建成环境的品质促进社会活动对老年人的健康影响更为显著。
Select
建成环境对老年人活力出行的影响——基于极端梯度提升决策树的研究
刘吉祥, 肖龙珠, 王波
科技导报. 2021, 39(8): 102-111.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1.08.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活力出行与老年人移动能力、身心健康和生活品质息息相关。以厦门为案例,采用极端梯度提升决策树模型,探究建成环境和老年人活力出行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出行距离是影响老年人是否活力出行的最重要因素;建成环境要素的相对重要性远高于社会经济属性;全部建成环境变量与老年人活力出行之间均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和“阈值”效应;出发地和目的地建成环境变量的影响模式存在异同。
Select
中国养老科技的发展
黄鲁成, 郝亚丽, 苗红
科技导报. 2021, 39(8): 112-121.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1.08.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技术角度,以Incopat专利数据库为数据源,利用S曲线法确定技术生命周期,并利用AToT构建主题动态演化模型,研究中国养老科技领域的发展现状;从市场角度,采用文本挖掘对知乎数据进行热点话题识别,确定养老科技领域的发展趋势;从技术-市场角度相结合,分析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中国养老科技领域正处于技术发展的成长期;技术研发主要集中在移动设备类、行动辅助类、居家类和护理类;从技术-市场视角下,发现居家类技术研发投入相对较少,但用户关注度较高,未来企业应该特别关注居家类技术,在此技术领域进行技术布局。
Select
“亚老年”概念及其健康评估体系构建
王宇朋, 王萍
科技导报. 2021, 39(8): 122-127.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1.08.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更年轻的时期进行衰老相关问题的评估和干预,对于延缓衰老进程、延长健康寿命、减轻老龄化的负担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尽可能早地加强对以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为代表的老年慢性疾病的综合防控,才能真正从长远上控制老年时期这些疾病的进展及并发症,切实减轻全社会的负担。因此,将45~59岁的人群定义为亚老年人群。针对这部分人群,借鉴老年综合评估的方法,建立亚老年的健康评估体系,并据此进行系统性的干预,这对于老年医学的发展、个人、家庭及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述
Select
碳酸盐岩沉积相研究进展
李峰峰, 郭睿, 余义常
科技导报. 2021, 39(8): 128-140.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1.08.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总结碳酸盐岩沉积相研究进展及方法,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国外对海相碳酸盐岩沉积相划分注重碳酸盐岩沉积类型的地理分布规律和沉积能量差异,中国则侧重于沉积相的精细划分和岩相古地理分析。中国四川盆地和南海海域的生物礁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对生物礁的形成环境、控制因素、发育模式和表征方法等认识不断深化。湖相碳酸盐岩沉积模式多样,微生物碳酸盐岩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沉积模式不断完善。冷水碳酸盐岩的时空分布、发育机理、控制因素、沉积物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研究程度不断提高。碳酸盐岩沉积相研究方法包括地质分析法和地球物理法,其中地质分析法包括微相分析法、实验分析法、生物相法和地球化学法,地球物理法包括数学-测井法和地震方法。碳酸盐岩沉积相研究存在问题有:海相碳酸盐岩分类体系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实验分析法、生物相方法及地球化学法应用较少;浅滩发育模式和深水碳酸盐岩研究薄弱。碳酸盐岩沉积相的发展趋势为:研究方法不断实现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的结合,突破碳酸盐岩混合沉积研究技术瓶颈;不断深化深水、冷水等非常规碳酸盐岩理论认识和油气潜力分析;相控原则应用更为广泛,相控建模、相控成岩演化、相控储层分类等方法不断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