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 第40卷, 第15期 刊出日期:2022-08-13
  

  • 全选
    |
    封面图片说明
  • 科技导报. 2022, 40(15):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明确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打赢蓝天保卫战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十三五”期间,我国环境污染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圆满完成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提出要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从着力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战、着力打好臭氧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和加强大气面源和噪声污染治理4方面发力,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全社会低碳绿色转型。
  • 卷首语
  • 李景虹
    科技导报. 2022, 40(15): 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地膜覆盖技术是中国农产品安全供应的重要保障技术之一。中国每年作物覆膜面积近3.0亿亩,地膜覆盖使得作物产量增加30%以上,由此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达1200亿~1400亿元。在传统地膜覆盖技术应用中,相伴而生的农田地膜残留会带来土壤环境恶化、产品质量退化、农业生产投入增加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成果演变为“白色污染”,严重地影响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 专稿
  • 王赤, 白青江, 时蓬, 宋婷婷, 李明, 范全林
    科技导报. 2022, 40(15): 6-15.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2.15.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起源、世界和生命:2023—2032年行星科学和天体生物学》是美国科学院发布的第3份用于指导太阳系探索未来10年发展的战略规划文件(简称2023规划报告),涵盖科学探测任务、基础前沿研究和先进探测技术等,内容丰富前瞻,引起各界关注。该报告还首次包括了行星防御内容,新增了对空间科学人文和社会价值的阐述。本文解读了该报告的核心内容,指出它聚焦行星起源、太阳系天体(不含太阳)的结构和演化、生命和宜居性3大科学主题,建议美国新实施大中小型系列空间科学任务、继续推进既往2013规划报告推荐的在研任务,并力争在探寻太阳系地外生命前沿与交叉科学领先取得重大突破。
  • 科技工作者建议
  • 孟凡蓉, 张润强, 李雪微
    科技导报. 2022, 40(15): 16-24.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2.15.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对全球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程影响巨大而深远,科技社团作为促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有生力量,具有先天的组织优势和强大的组织动能。以“科创中国”品牌建设作为科技社团促进科技经济融合的观测窗口,从供需对接、资源推介及技术服务3方面总结了科技社团促进科技经济融合的现状,调研了中国科技社团在推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方面存在的典型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及未来科技社团在促进科技经济融合的发展趋势。
  • 姚利芬, 王卫英
    科技导报. 2022, 40(15): 25-32.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2.15.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自2015年开始,中国科幻的发展步入黄金机遇期。本文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为例,研析其在这一时期如何以“国家队”的角色介入并引领中国科幻发展。中国科协有良好的发展科幻的组织优势,对科幻的推动首先从打造“中国科幻大会”,搭建业界交流平台开始。2020年,与北京市全面展开“央地合作”,构建了“一会(中国科幻大会)”“一奖(涵及创作、技术、产业的科幻大奖)”“一园(首钢园)”“一体(科幻产业联合体)”的中国科幻发展模式。从科幻人才培养和科影融合两方面剖析了美国经验的启示。基于我国科幻发展中的痛点和难点提出了中国科幻未来发展的方向。
  • 大气污染与健康专题
  • 王笑非, 王琳, 陈建民
    科技导报. 2022, 40(15): 33-40.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2.15.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大气中的污染物种类繁多,来源和演化过程复杂,而且污染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相互作用,形成一种彼此耦合的复杂污染体系,被称为复合污染。为了研究大气复合污染的形成原因及其控制手段,必然要求对各种大气污染的主要物种浓度进行测量,特别是超细粒子、有机气溶胶和挥发性有机物组分复杂,对检测技术要求较高。介绍了针对大气复合污染的新型观测技术,综述了以下3项技术的发展:超细气溶胶颗粒物观测新技术、气溶胶有机物组分分析新技术和挥发性有机物分析新技术,同时综述了大气复合污染的其他监测手段。
  • 廖宏, 周颖, 代慧斌, 宫成
    科技导报. 2022, 40(15): 41-48.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2.15.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大气污染过程中,化学物质排放是内因,气象条件是外因,影响着污染物的传输扩散、化学转化、干湿沉降等过程。综述了中国近几年关于天气和气候条件对PM2.5和臭氧污染形成过程影响的研究进展和相关领域未来研究的重点。结果发现,目前关于天气和气候条件影响PM2.5的研究较为系统,能识别气候因子、区域环流、局地静稳天气的配置关系,但对天气和气候影响臭氧污染的研究还较少。
  • 尹炤寅, 刘燕, 党冰, 乔媛, 张丰瑶, 刘丹, 欧阳昱晖
    科技导报. 2022, 40(15): 49-63.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2.15.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综述了基于气传花粉监测数据的研究进展,结果发现,利用花粉观测数据可获取某地的花粉概况,进而绘制具有临床价值的花粉日历。但因其不包含病例信息,故需结合过敏人群特征修正影响浓度阈值。此外,通过分析暴露于不同环境下的患病风险,证实了防治花粉症十分依赖于洁净的空气。局地观测环境及采样器的安放位置对监测结果有极大影响,但整体而言,北半球大多数区域花粉季延长、花粉浓度增加,并可归因于气候变暖所致。为预测花粉关键要素在未来的变化,4大类模型被广泛应用,并取得较好的预测结果。但对于预测效果较差的部分(花粉浓度极值、复杂地形等),最优解决方法则是结合高分辨率的花粉监测数据进行订正。但是,由于缺乏低成本的自动监测设备,当前花粉监测数据的分辨率仍然较低,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数据和技术壁垒。建议该领域应将开发低成本的自动监测设备作为近期发展的重点,并以此建立标准化的观测体系。
  • 廖慧敏, 朱逸龙, 苏红, 李明
    科技导报. 2022, 40(15): 64-76.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2.15.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揭示磁黄铁矿尘在施工现场人体呼吸道的沉积规律,以安徽某金属矿采样巷道磁黄铁矿矿样为研究对象,运用Fluent等软件,建立人体呼吸道三维模型,对不同作业区域运输和铲装2种不同工艺流程下、不同质量浓度的磁黄铁矿尘在人体呼吸道的颗粒沉积进行模拟。结果表明,不同呼吸强度、不同工艺、不同粒径下的磁黄铁矿主要沉积在人体的咽喉以及气管部分,当矿尘粒径大于5.456 μm时,即作业人员在巷道中距离风口较近的作业区域作业时,矿尘将全部沉积在人体呼吸道中。人体呼吸道的总颗粒沉积率随颗粒质量浓度的上升出现先下降而后波动稳定的规律,随颗粒粒径与呼吸强度的增加而增加,距运输巷道风口越远总沉积率越小。基于磁黄铁矿尘在人体呼吸道沉积规律及实际工况,提出了相应的防护措施。
  • 魏娜, 李阔, 许吟隆, 李迎春, 韩雪, 郭李萍
    科技导报. 2022, 40(15): 77-89.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2.15.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理清中国适应气候变化的发展变化历程,梳理了中国适应气候变化制度的建设过程,国家、部门及地方等不同层面适应气候变化政策的发展脉络,以及重点脆弱领域农业农村地区适应政策的发展现状;针对不同领域适应气候变化行动,从农业、水资源、陆地生态系统、海岸带、人体健康等不同角度总结了国内所开展的具体适应行动及其成效,并重点分析了农业农村地区适应行动;根据中国适应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的发展特征,提出了适应政策行动的未来发展建议。
  • 综述
  • 王海良, 陈仓, 荣辉, 李莹, 陈禹廷, 张颖, 张津瑞, 王剑云
    科技导报. 2022, 40(15): 90-103.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2.15.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微生物自修复水泥基材料裂缝因具有较大的修复潜力和环境友好等特点而受到广泛关注。从微生物自修复水泥基材料裂缝发展历程、微生物诱导矿化沉淀结晶机理、微生物诱导矿化产率及影响因素、微生物的固载及固载后矿化活性的测定、裂缝制作方法及修复养护条件、修复效果表征方法、裂缝自修复效果和微生物自修复剂对水泥基材料自身性能的影响方面,综述了其研究进展,并指出了目前微生物自修复水泥基材料研究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 研究论文
  • 李军, 李岩
    科技导报. 2022, 40(15): 104-112.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2.15.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极端天气下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电缆状态的在线监测对电力通信系统的安全运行和预警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布里渊光时域反射(BOTDR)技术监测线缆温度和应变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其应用到电力灾变检测中的可行性,结合具体应用场景以及在现场运行的BOTDR系统对实际OPGW线缆的监测情况,通过理论和实际案例验证了利用BOTDR技术的测试装置对OPGW线路及周边环境实时监测的方法的可行性,能够有效满足电路线廊环境灾变监测的需求。
  • 科技人文
  • 吴焱斌, 王岳
    科技导报. 2022, 40(15): 113-122.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2.15.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重组DNA技术于1972年诞生于美国高校实验室。重组DNA咨询委员会(简称RAC)问世于1974年,并于2019年退出历史舞台,为美国基因操作技术的风险规制立下了汗马功劳。RAC在美国基因操作技术风险规制中跌宕起伏的演变史,是美国基因操作技术的风险规制由稚嫩逐步走向成熟的印证。通过探究RAC及其监管权是在哪些力量的作用下问世,还原RAC在基因操作技术风险阴霾笼罩下被政府当局质疑能力的历史图景,呈现美国基因治疗的基本规制路径,描述RAC审批首次基因治疗的经过以及RAC在首次基因治疗致死事件中的应对表现,阐述RAC退出历史舞台的过程和缘由,从而描摹一幅美国重组DNA咨询委员会演变历程的脉络图。
  • 陈彪, 狄雨萌, 朱玥玮, 付小航
    科技导报. 2022, 40(15): 123-129.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2.15.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王菊华先生是中国著名的造纸研究专家。以王先生在造纸领域公开发表的几十篇论文及其主编的两部专著——《中国造纸原料纤维特性及显微图谱》和《中国古代造纸工程技术史》为基础,结合对王先生的多次访谈,综述了王先生参加工作以来,在造纸原料特性及工艺、造纸起源相关学术问题及古纸分析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由王先生主持研发并不断改进的造纸纤维测量仪,在造纸、文博等领域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 刘锐
    科技导报. 2022, 40(15): 130-136.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2.15.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作为遗传学发展中的重要事件,遗传密码的解析和遗传“中心法则”的完善经历了长时间的探索。通过梳理遗传密码发现、生命公式建立过程的历史史实,总结遗传密码的解析过程,还原生命公式从提出伊始时的线性结构发展到三角形结构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