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第42卷, 第18期 刊出日期:2024-09-28
  

  • 全选
    |
    卷首语
  • 杨文采
    科技导报. 2024, 42(18): 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建设高质量科技强国的起步阶段,研究型大学、地方科研机构与技术密集型企业的科技资源如何整合共享,成为科技创新取得成效的一个关键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强基础研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文章中就提到“要切实推进科教融汇”(《求是》2023年第15期)。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针对这个问题,采取了开放地方科研机构与特聘院士团队联合申请科学研究基金的新政策。多年的实践表明,这项新措施对实现校院“科教融合”,完成高标准基础研究和应用创新是有成效的。
  • 专稿
  • 邓子祺, 程荣, 石磊, 郑祥
    科技导报. 2024, 42(18): 5-19.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4.01.000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膜分离技术已成为中国主流盐湖提锂技术。以2023年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上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从膜改性、工艺参数优化和膜法组合工艺3个方面盘点了膜法盐湖提锂领域的研究进展。分析表明,膜改性研究主要围绕增强膜正电性以及渗透性展开,以克服trade-off效应为重要目标;工艺参数的优化有利于发挥高性能膜的分离潜力,亟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多级膜法耦合工艺能够实现超高纯度的Li+富集,是膜法盐湖提锂走向工业应用的重要途径。
  • 专题: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与国家公园建设
  • 张晶晶, 徐基良
    科技导报. 2024, 42(18): 20-27.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4.08.010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类活动的快速变化导致全球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国家公园作为重要的自然保护地类型,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综述了中国首批国家公园通过构建智慧管理体系、制定基于生态补偿和特许经营的绿色发展框架、丰富宣传教育内容及途径、多部门合作共建、补充法律规范等路径,以及加强国家公园内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过程。目前存在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现有管控措施对人类活动约束力不足、历史遗留矿山废弃地植被快速恢复难、外来入侵物种威胁以及全球气候变暖等诸多挑战。为应对以上问题,建议未来从遗传、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3个层面加强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基础研究;合理兼顾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相关利益者的诉求,制定科学可行的弹性管控制度;加强法律、资金、人员等方面的政策保障体系,并建立适用于多类型国家公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评估体系,以确保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长期稳定地发展。
  • 曹铭昌, 杨欢, 李婧婷, 于丹丹, 方磊
    科技导报. 2024, 42(18): 28-36.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4.09.012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中国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正在引领全球落实“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加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启了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治理的新时代。在阐述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的基础上,分析了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总结了生物多样性主流化水平、面临的威胁、治理能力,以及引领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完善保护制度和社会行动体系,协同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和监管,构建长效化调查、监测和评估机制,持续推进生物多样性治理现代化,继续引领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等新时期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工作建议。
  • 王伟
    科技导报. 2024, 42(18): 37-45.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4.08.010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中国正在全面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综述了国家公园在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原真性、保护与恢复珍稀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保障和提升生态系统服务的同时,在减缓气候变化、推动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在碳中和战略目标下,国家公园作为碳库的建设、管理与利用显得尤为重要,与国际相关研究相比,中国国家公园在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及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贡献等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由于气候变化会对国家公园产生一系列潜在影响,例如改变土地利用性质、影响生态系统完整性、影响物种及其栖息地、加剧极端气候等,因此提出了碳中和目标下中国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的建议:(1)探索国家公园体系建设与气候变化协同治理的机制与路径;(2)加强气候变化背景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与监测;(3)加强碳减排工程措施对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内及周边区域的监管;(4)进一步探索“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形成综合行动方案。
  • 郑舒元, 刘国华, 万凌凡, 赵俊彦, 李佳佳, 左玲丽, 苏旭坤
    科技导报. 2024, 42(18): 46-57.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4.08.01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总结了生态安全与生物多样性及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以及生态安全研究的发展方向。分析表明,生态安全研究的时效性与动态性存在不足,同时在生态安全评价体系与评价因子无明确定义的背景下,不同保护对象在复杂生态系统中的表现与作用难以兼顾,故对于生态安全评估的效果与预期存在较大偏差。因此,建议在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中引入生态敏感性、生态脆弱性与生态重要性的研究策略,进一步明确生态保护实体与对象,提高生态安全评价的时效性,紧扣生态系统复杂作用过程,加强风险评估管理。同时,建议进一步完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综合考虑生态敏感性、生态脆弱性与生态重要性的作用与功能以及结合多种未来情景,进行生态安全空间变化趋势预测,以期进一步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 魏钰, 左奥杰, 乔娜
    科技导报. 2024, 42(18): 58-65.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4.09.012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国家公园以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为目标,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仍存在空间完整性不足、发展空间受限、人地矛盾不可避免等问题和挑战。回顾了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地处不同区域、具有不同自然生态特征和社会发展背景的国家公园案例,梳理了荒野理念影响下的荒野保护和生态完整性保护,以及“生态团结”理论指导下的人地共生系统保护等不同类型的国家公园生态保护模式,总结了不同模式的保护目标、理论要点和保护策略及技术。基于对各国国家公园生态保护模式的背景、特征及相关经验的分析,从理论研究、平衡保护与发展的实践、生态保护的治理体系建设3个层面提出了采取优先行动的若干建议。
  • 朱淼, 汤春芳, 汤凌, 张慧智, 黄宝荣
    科技导报. 2024, 42(18): 66-75.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4.08.01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全民公益性作为中国国家公园建设的三大核心理念之一,对于高质量建设世界最大国家公园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尽管此理念在相关政府文件中多次提及,但在具体实践中仍缺乏具体的操作指引和制度保障,造成理念实现成效有待提高。分析了中国国家公园全民公益性实现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借鉴其他国家成功经验,从强化法律和制度建设、健全利益相关方参与机制、完善特许经营制度、提升自然教育与游憩体验服务水平等方面,提出了促进中国国家公园全民公益性实现的政策建议。
  • 综述
  • 王同举, 张琦美, 张文倩, 雷永平, 林健, 符寒光
    科技导报. 2024, 42(18): 76-90.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3.06.008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均一微滴的应用十分广泛,生成方法越来越高效可控。阐述了射流扰动均一微滴制备技术和按需可控均一微滴制备技术的原理。基于脉冲力形成的原理不同,均一微滴制备技术分为压电式、电磁致动式、磁流体式、气压脉冲式和激光流体共振式,总结了5种模式的原理和技术现状。梳理了均一微滴制备技术在电子封装领域、喷墨彩印技术领域、微型件3D打印领域和生物制药等领域的应用现状,并展望了均一微滴制备技术的发展趋势。
  • 李平, 马燕桃
    科技导报. 2024, 42(18): 91-97.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4.04.003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光照治疗(LT)是双相情感障碍(BD)的新型有效疗法。综述了LT治疗BD的生理学机制与临床应用现况。LT通过视网膜上的固有光敏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将光信号传递于下丘脑前视交叉上核等区域来发挥生物节律、内分泌、神经递质等调节功能,从而达到改善BD抑郁状态的作用。当前主流观点认为单一LT及LT联合治疗均可显著改善BD的抑郁严重程度。LT治疗BD的安全性良好,强光及弱光治疗均适合BD患者,现阶段的研究主要采用白光治疗,疗程1~8周。未来仍需开展更多关于LT临床参数(如强度、光谱、每日暴露持续时间)的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 论文
  • 马浩然, 王金华
    科技导报. 2024, 42(18): 98-109.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4.07.007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实体对齐技术是知识图谱研究中的重要方向,旨在将不同的知识图谱中指向同一现实对象的不同实体进行连接,进而实现知识图谱的扩充。目前,该领域的主流研究思路有2种:一是针对知识图谱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二是针对知识图谱的元素信息(即实体名、关系名、属性名等)进行分析,但是没有同时针对结构特征与元素信息同时进行分析的模型。提出一种实体对齐模型EAFF(entity alignment based on feature fusion),该模型从图结构与元素信息2个角度,对知识图谱进行特征分析。首先,设计了一种基于图神经网络的实体对齐算法,以获得基于图结构的对齐实体对;其次,设计了一种基于元素信息的实体对齐算法,以获得基于元素信息的对齐实体对;最后,利用特征转换与排序算法对2组对齐实体对进行排序,进而得到知识图谱中的对齐实体。在实验中,EAFF取得了相对较好的成绩,优于目前的主流算法。
  • 陈小龙, 狄乾斌, 陈科其
    科技导报. 2024, 42(18): 110-123.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3.04.006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中国海洋高新技术企业数据分析,运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估计、热点分析等方法探究海洋高新技术企业的空间分布、分行业发展特征、集聚特征及热点分区,并采用地理探测器探究其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结果表明:(1)中国海洋高新技术企业空间格局演化具有区域差异性,主要分布在京津冀、长三角、山东半岛、珠三角等区域;行业指向性分别以海水利用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装备制造业等产业为主;(2)中国海洋高新技术企业总体及细分行业均具有空间集聚特征,3个发展阶段均通过显著性检验,空间集聚程度日趋明显;空间分布密度形成了4个高密度核心区,3个次密度核心区以及若干小核心区;(3)核心影响因素主要为产业基础、经济基础、区域特性和政策,不同因素交互作用对企业空间分布的影响力均大于各因素单独作用的影响力
  • 科技人文
  • 李泉秀, 宋潇达, 甄橙
    科技导报. 2024, 42(18): 124-132.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3.10.015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表彰Katalin Karikó与Drew Weissman关于核苷碱基修饰的发现,该发现对于新冠mRNA疫苗研发至关重要。然而除此之外,新冠mRNA疫苗背后还有其他诸多重要的科研硕果值得关注。梳理了mRNA疫苗诞生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突破,如mRNA的发现、RNA的人工合成、RNA的碱基修饰、脂质体的创生和发展以及用于RNA递送的脂质纳米颗粒主要成分的确定等。新冠mRNA疫苗背后的重大科研突破凸显了坚守冷门而重要研究的难能可贵。指出了应正确认识热门学科与冷门学科的辩证关系,推动对冷门学科的倾斜支持,并关注学科发展的均衡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