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第42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4-02-13
  

  • 全选
    |
    卷首语
  • 韩林飞
    科技导报. 2024, 42(3): 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总体来看,城市交通不是单纯工程技术问题,而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复杂公共治理问题,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手段也应从工程和管理向社会和治理方向转变。城市交通治理现代化不是创造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解决方案,而是提供一个灵活的框架和一个思维工具,它在原理层、思路层提出的观点对我们理解当前城市交通治理具有很好的启发性,不仅在技术层面上根据不同的发展背景和特征分层讨论,而且应该在现代城市交通管理,在具体社会环境中找到空间品质和可达性之间的更好平衡的实践方法。
  • 专稿
  • 孟翔宇, 顾阿伦, 曾静, 陈铭韵, 周剑, 刘滨, 毛宗强
    科技导报. 2024, 42(3): 6-26.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4.03.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综述了中国氢能公路交通、轨道交通、船舶和航空领域的发展现状,辨析了中国氢燃料电池车的综合性能,指出中国氢能汽车面临的挑战主要在于2个方面:一是成本高,包括氢燃料电池车成本高,且氢燃料价格高;二是加氢基础设施不足。分析表明,中国正处于城镇化的中后期阶段,重载交通、拥有固定路线的特种交通等将成为氢能汽车发展的机遇,家庭乘用车将成为未来氢能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氢能轨道交通将在难以电气化的地域发挥作用,以氢基化合物为动力的船舶和航空器将成为氢能船舶和航空发展的重点,未来氢能交通应完善规划、促进技术融合创新,发展新型氢能交通出行方式,构建完善的政策体系,并利用碳市场机制实现新飞跃。
  • 科技工作者建议
  • 孟鸿飞, 万劲波, 白光祖, 陈春, 王强, 李燕, 王唯滢
    科技导报. 2024, 42(3): 27-35.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4.03.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总结了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的咨询选题机制与研究组织机制及流程特点,发现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的咨询选题多为复合型,主要集中在行为与社会科学、生物学和生命科学、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冲突和安全等方面,在服务美国国家需求、布局优先事项及消除种族歧视等多个方面发挥了有效作用;结合具体选题案例,对战略政策型、前瞻储备型和应急焦点型选题进行了分析。对智库研究选题和组织的启示为:一是聚焦国家需求,回应社会关切;二是拓展国际合作,发出中国声音;三是注重科学传播,倡导科学价值;四是规范研究过程,确保客观可信;五是创新智库方法,提高研究效率。
  • 专题:城市交通公平与出行效率
  • 魏宗财, 谢蕊敏, 黄伟超, 兰志懿
    科技导报. 2024, 42(3): 36-43.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4.03.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对交通公平关注度的持续提升,共享出行作为一种新兴出行方式,正成为公共交通的重要补充,其公平性问题也越发受到学界关注。对共享出行既有成果进行梳理总结,从概念与研究方法、现存问题与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3个维度,对国内外共享出行公平性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和述评。研究发现:与国外相比,国内共享出行公平性研究在对弱势群体出行需求的关注、优化策略等方面存在欠缺,在未来应强化共享出行公平性本土化的理论探讨、深化共享出行纵向公平的影响机制探究、丰富优化策略的研究视角,为改善共享出行公平性提供支撑。
  • 塔娜, 王琦
    科技导报. 2024, 42(3): 44-52.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4.03.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总结了地铁可达性的测度方法,梳理了地铁可达性对生活满意度影响的直接与间接效应,构建了地铁可达性对生活满意度影响的行为框架,以行为地理学与城市规划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从微观个体的视角出发,探讨地铁可达性、个体时空间行为、生活满意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 陈慧灵, 杨雪珂, 王武林
    科技导报. 2024, 42(3): 53-62.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4.03.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城市公共交通可达性公平的测度及其分异,从可达性与公共交通可达性的测度、公共交通可达性公平的测度、公共交通可达性公平分异3个方面对国内外研究进行了深入梳理。研究成果大多注重公共交通可达性分析,普遍关注公共交通分布公平性评价及其与出行行为的关联性;城市公共交通可达性公平的测度的研究方法越来越精细,理论上更加注重公共交通公平供给和需求紧密结合以及公共交通可达性对居民出行影响的群体差异。
  • 李宇涵, 申悦
    科技导报. 2024, 42(3): 63-74.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4.03.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社区环境、休闲性体力活动和健康三者间的关系进行梳理,构建了综述的分析框架;关注客观建成环境、主观感知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不同作用机制,分别从社区环境影响休闲性体力活动、休闲性体力活动在社区环境影响居民健康中的中介效应2个角度进行评述;未来应更加关注不同维度社区环境的综合影响机制,从行为视角出发探讨不同类型体力活动的差异,注重探究"社区环境-体力活动-健康"的影响机理,关注地理背景不确定性等方法论问题,以及数据获取和分析的新技术与新方法。
  • 杨文越, 朱钰娴
    科技导报. 2024, 42(3): 75-88.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4.03.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城市步行环境已有研究进行梳理,将其测度和评价方法归纳为客观和主观2大类。客观方法主要从中宏观尺度对城市步行适宜性进行测度,对微观步行环境的测度相对较薄弱;主观方法则主要应用于中微观尺度步行环境评价,不仅关注行人对客观建成环境的主观感知,同时还考虑了个人的步行能力、步行偏好以及社会经济属性的影响。在具体方法和数据方面,客观测度方法主要基于GIS技术和数据,主观评价方法主要基于问卷量表和实地参与式手段。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方面,随着3D GIS模型、街景图像数据和机器学习方法的应用,客观方法开始从二维平面的步行适宜性测度转向三维立体测度,研究尺度亦从中宏观转向微观的人本尺度,从人本视角考虑更多精细化、满足视觉审美需求的步行环境要素;主观方法则转向结合机器学习、大数据算法、虚拟现实技术和可穿戴式生理传感器等新的技术与方法获取行人对步行环境的主观感知。提出了人本转向下未来中国城市步行环境测度与评价的研究趋势。
  • 刘锴, 王静, 连芝锐, 王江波
    科技导报. 2024, 42(3): 89-96.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4.03.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梳理了定制公交的研究进展,分析表明:公平性对定制公交服务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有线路规划研究已开始关注弱势群体出行公平性和时空均衡性问题。未来研究应着重解决公平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系统考虑公平性约束下的路径规划和调度运营等。定制公交系统设计应当兼顾新乘客票价优惠和忠诚乘客福利,在需求演化各阶段持续优化,提高定制公交系统的综合服务水平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 谢波, 李晗
    科技导报. 2024, 42(3): 97-106.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4.03.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梳理城市交通公平性内涵的基础上,从横向交通公平与纵向交通公平维度,围绕成本与效益、交通资源配置、交通服务质量、可达性、交通政策等角度综述了城市交通公平性识别的指标体系和技术方法。提出了城市交通公平性识别的框架体系,主要包括划分人群、确定指标、数据采集和识别,并进一步明确了识别交通公平性的技术流程和模型方法。
  • 彭科, 贾一鹤, 梁茵栩, 魏雨娇, 廖桂贤
    科技导报. 2024, 42(3): 107-122.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4.03.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近20年建成环境对居民肥胖的影响,对建成环境和居民肥胖影响进行概述,总结了建成环境对居民肥胖的长程链影响关系,以及最受关注的建成环境要素等;在实证研究结果基础上,梳理了促进体力活动与健康膳食的相关政策和实践探索,并指出了加强食物环境研究、重视社会经济属性对应项机制的调节作用、重视建成环境感知的中介作用等挑战,以期为推进健康城市建设提供国际经验。
  • 综述
  • 岳峰丽, 焉伟豪, 张孟枭, 宋鸿武, 张士宏
    科技导报. 2024, 42(3): 123-136.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4.03.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综述了国内外铝合金车轮生产工艺研究现状,阐述了铸旋铝合金车轮成形工艺的研究历程和最新进展。探索了旋压工艺在车轮成形方面的应用,包括普通旋压和强力旋压,冷旋和热旋。通过现阶段成形工艺发展趋势,对铝合金车轮铸旋成形工艺的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建议:材料力学性能方面应提高合金的初始力学性能、保证可靠性等;在毛坯设计方面,应加大对有限元应用研究及对开口角度继续深入研究;在工艺选择方面应在实际生产中对不同道次、不同数量旋轮的旋压进行研究等,对模拟参数的设定应从热力耦合和模拟工艺更贴近实际工况等方面突破;在对成品车轮的研究方面探索热处理的合理时间及分析损伤机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