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日本的政策优势为鉴形成黑龙江的科技政策导向 |
伍玉林 |
哈尔滨理工大学人文学院社会科学系,哈尔滨150040 |
|
|
摘要 有这么一个例子: 联合国成立之初, 洛克菲勒家族在纽约买下了一块地皮, 无条件捐给了联合国。他们同时还将与这块地皮毗邻的地皮全部买下。联合国大楼建起后, 四周的地价飙升。送给联合国的地皮时价为870万美元, 但回报却不知有多少个870万美元。本文的主要旨意就在于此, 希望从日本的成功的科技政策引出金凤凰, 以达到黑龙江的富民强省之效。战后的日本经过六七十年代的经济腾飞, 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科技大国”。
|
|
关键词 :
科技政策,
日本,
黑龙江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
[1] |
许绍燮. 大地震时空窗口研究[J]. , 2012, 30(4): 18-25. |
[2] |
赵树贤;许绍燮;马莉;吴平静;张永庆. “311”东北日本M9.0大地震可预测性特征探索[J]. , 2012, 30(4): 26-30. |
[3] |
薛俊增;肖利;吴惠仙. 舟山群岛岩相潮间带日本笠藤壶重金属富集及其污染评价[J]. , 2011, 29(18): 23-28. |
[4] |
张阳德;李玲玲;潘一峰;陈玉祥;赵劲风. 基于胶体金标记银增强的日本血吸虫免疫传感器[J]. , 2010, 28(08): 33-36. |
[5] |
王 挺. 美、欧、日科技外交动向及启示 [J]. , 2010, 28(05): 19-25. |
[6] |
董丽丽;刘兵. 1986-1993年美国国会听证会中关于SSC的争论[J]. , 2007, 25(0706): 68-72. |
[7] |
王承云;杜德斌. 日本的科技自主创新模式及其经验——以2005爱知世博会为例[J]. , 2006, 24(0604): 91-94. |
[8] |
贺亚兰. 模型识别在日本遗弃化学武器销毁设施选址中的应用[J]. , 2006, 24(0601): 67-69. |
[9] |
万劲波;孙中峰;全利平. 大科学时代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制订[J]. , 2003, 21(0312): 12-15. |
[10] |
张九庆. 国家科技政策的协调与集成[J]. , 2003, 21(0308): 46-49.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