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燃煤过程中可吸入颗粒物污染与我国能源发展 |
隋建才, 徐明厚, 丘纪华 |
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 |
|
|
摘要 本文对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污染进行了描述,讨论了颗粒物的生成源及其危害,介绍了各国的颗粒物污染排放标准和远景规划。我国环境中的颗粒物有1/3来源于燃煤过程,所以,利用清洁燃烧技术,开发洁净煤技术,加快发展清洁能源,是我国减少污染、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有效途径。
|
|
关键词 :
可吸入颗粒物,
能源,
污染,
可持续发展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
[1] |
王威, 张玉玲, 马震, 陈彭. 石油类污染土壤基础呼吸作用的影响因素研究[J]. 科技导报, 2014, 32(7): 67-70. |
[2] |
陈广仁, 祝叶华. 城市空气污染的治理[J]. 科技导报, 2014, 32(33): 15-22. |
[3] |
易忠芹, 王宇, 田小兵, 王秀艳, 金陶胜. 室内环境臭氧污染与净化技术研究进展[J]. 科技导报, 2014, 32(33): 75-78. |
[4] |
朱廷钰, 刘青, 李玉然, 闫晓淼, 齐枫, 叶猛. 钢铁烧结烟气多污染物的排放特征及控制技术[J]. 科技导报, 2014, 32(33): 51-56. |
[5] |
潘伟平, 张永生, 李文瀚, 滕阳, 王家伟, 刘钊, 徐鸿. 燃煤汞污染监测及控制技术[J]. 科技导报, 2014, 32(33): 57-60. |
[6] |
赵顺征, 易红宏, 唐晓龙, 高凤雨, 左嫣然. 空气细颗粒物污染的来源、危害及控制对策[J]. 科技导报, 2014, 32(33): 61-66. |
[7] |
葛良全, 刘合凡, 郭生良, 罗耀耀, 赵剑锟. 大气颗粒物浓度与重金属元素分析研究进展[J]. 科技导报, 2014, 32(33): 67-74. |
[8] |
武锋强, 杨武年, 张文君. 基于MultiPatch 模型的大气污染三维扩散模拟[J]. 科技导报, 2014, 32(33): 87-90. |
[9] |
路甬祥. 清洁、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回顾与展望[J]. 科技导报, 2014, 32(28/29): 15-26. |
[10] |
邹小农. 环境污染与中国常见癌症流行趋势[J]. 科技导报, 2014, 32(26): 58-64. |
[11] |
王庚辰, 王普才. 中国PM2.5污染现状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J]. 科技导报, 2014, 32(26): 72-78. |
[12] |
王宇涛, 邱丘, 李韶山, 辛国荣. 镉、铜复合污染下丛枝菌根真菌对玉米重金属吸收的影响[J]. 科技导报, 2014, 32(21): 15-20. |
[13] |
邓红卫, 吴彦霖. 帷幕工程对重金属污染扩散阻滞作用数值模拟[J]. 科技导报, 2014, 32(20): 59-63. |
[14] |
吴青芸, 郑猛, 胡云霞. 页岩气开采的水污染问题及其综合治理技术[J]. 科技导报, 2014, 32(13): 74-83. |
[15] |
铁生年;侯思懿;汪长安;王涛. 新能源硅产业碳化硅切割废料回收利用研究进展[J]. , 2013, 31(4): 74-79.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