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西部退耕还林(草)工程的深层次问题探讨 |
彭珂珊, 王力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凌712100 |
|
|
摘要 本文采用宏观与微观研究的方法 ,选择典型的生态区域 ,结合野外大量的调查 ,研究了西部地区生态建设目标及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发展典型范式 ,分析了现阶段退耕还林(草)工程面临的深层次问题 ,根据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实际情况 ,提出了符合西部地区实际的退耕还林(草)工程建议 ,为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
|
关键词 :
退耕还林(草),
生态工程,
可持续发展,
生态恢复与重建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
[1] |
范益群;钱七虎. 基于地下集装箱运输的城市地下环境物流系统建设[J]. , 2011, 29(11-07): 31-35. |
[2] |
王仰东;范 毅;李 享;安 琴. 低碳经济与高技术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J]. , 2011, 29(11-05): 65-68. |
[3] |
夏玉强. Marcellus页岩气开采的水资源挑战与环境影响 [J]. , 2010, 28(18): 103-110. |
[4] |
汪云甲;;张大超;连达军;李永峰;;王行风;. 煤炭开发的资源环境累积效应[J]. , 2010, 28(10): 61-67. |
[5] |
杜培军;郑 辉;张海荣. 矿业/矿区发展空间信息技术保障体系研究进展与若干关键技术[J]. , 2007, 25(0709): 52-59. |
[6] |
郑元润. 中国荒漠化发展趋势及治理对策[J]. , 2006, 24(0611): 67-70. |
[7] |
赵来军;李旭;朱道立;薛俭. 我国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J]. , 2006, 24(0604): 75-79. |
[8] |
黄国勤. 论鄱阳湖区生态安全与生态建设[J]. , 2006, 24(0601): 73-78. |
[9] |
南灵;韩德军;王克强. 内蒙古可持续退耕还林(草)的典型分析与途径选择[J]. , 2005, 23(0511): 56-59. |
[10] |
夏显力. 村镇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思考[J]. , 2005, 23(0510): 62-64. |
[11] |
郑守仁. 三峡工程与长江开发及保护[J]. , 2005, 23(0510): 4-7. |
[12] |
汪明娜;汪达;汪丹. 长江流域水土保持与三峡工程[J]. , 2005, 23(0510): 22-24. |
[13] |
杨力行. 淮河治理新战略[J]. , 2005, 23(0509): 72-73. |
[14] |
王如松. 圆明园塑膜防渗风波的生态学思考[J]. , 2005, 23(0506): 4-6. |
[15] |
徐滨士;朱胜;姚巨坤. 废旧机电产品资源化[J]. , 2005, 23(0506): 17-19.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