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大家关于创新之问
厚宇德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所, 太原 030006
The asks of great scientists about innovations
HOU Yude
The Institute for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xi University, Taiyuan 030006, China
摘要 一些杰出的中国科学家,不仅取得了出色的科学成就,对中国的科技与教育发展也极为关切。在专业研究之外,在科学与社会之间,他们同样遗留下了丰富的思想遗产。以“科学大家关于创新之问”为视角,梳理了彭桓武、杨振宁、周光召、郝柏林、李政道、冯端等几位著名科学家围绕中国科技创新话题所做的深思与探索。
关键词 :
科技创新 ,
科学文化 ,
科技政策
Abstract :In China, there have been a number of outstanding scientists who not only made scientific success but also had deep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such as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for the country and the nation. Beyond their professional researches, between science and society, they also left much rich intellectual herit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asks of great scientists", the paper combs the thoughts and explorations o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several famous scientists (Peng Huanwu, Yang Zhenning, Zhou Guangzhao, Hao Bailin, Tsung-Dao Lee and Feng Duan).
Key words :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cientific cul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ies
收稿日期: 2019-12-11
基金资助: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0YJAZH036)
作者简介 : 厚宇德,教授,研究方向为物理学史与物理文化,电子信箱:hyd630418@sina.com
[1] 厚宇德. 十年前钱学森真的心存疑惑吗——纪念钱学森的谈话、反思"钱学森之问"的提法[J]. 科技导报, 2019, 36(24):122-126.
[2] 吴祖仁, 刘峰, 吴江滨. 科学研究与创新——彭桓武院士访谈录[J]. 物理通报, 2005(2):1-3.
[3] 戴友夫. 著名科学家演讲鉴赏[M].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5:299.
[4] 杨振宁. 杨振宁文集(上)[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379.
[5] 杨振宁. 杨振宁文集(下)[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839.
[6] 周光召. 希望在中国产生诺贝尔奖获得者[J]. 物理, 2000, 29(1):1-2.
[7] 马大猷. 从纳米电子学的突破看科学基础研究[J]. 群言, 2002(5):31.
[8] 郝柏林. 20世纪我国自然科学基础研究的艰辛历程[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2, 18(8):8-11.
[9] 张淑誉. 郝柏林——科学游击战士[M]. 新加坡:八方文化创作室, 2018:195.
[10] 李政道. 科学的发展:从古代的中国到现在[J]. 世界科学, 1993(4):3-7.
[11] 薛增泉. 激发真空态[J]. 真空, 2017, 54(6):1-6.
[12] 冯端. 漫谈物理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J]. 物理, 1999, 28(9):1-13.
[13] 温伯格. 仰望苍穹——科学反击文化敌手[M]. 黄艳华, 江向东, 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4:15.
[1]
陈宁, 赵露. 美国海洋科技政策特征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J]. 科技导报, 2021, 39(8): 9-16.
[2]
王强, 郑日恒, 陈懋章. 航空发动机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J]. 科技导报, 2021, 39(3): 59-70.
[3]
丁兆君, 张鹏. 中国高能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与启示 [J]. 科技导报, 2021, 39(12): 95-102.
[4]
原帅, 贺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重大科技发展战略的演进与启示 [J]. 科技导报, 2021, 39(12): 36-44.
[5]
陈颖, 李云, 孙小兵. 地方学会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路径分析 [J]. 科技导报, 2021, 39(11): 142-148.
[6]
任福君. 中国科协近年来决策咨询工作回顾与展望 [J]. 科技导报, 2021, 39(10): 48-56.
[7]
陈子韬, 孟凡蓉, 袁梦, 陈光. 科技人力资源、科技社团与科技创新绩效——基于中国内地省级面板的实证分析 [J]. 科技导报, 2021, 39(10): 132-140.
[8]
彭峥, 胡华清. 民航强国科技创新的战略要求及发展方向 [J]. 科技导报, 2020, 38(9): 32-38.
[9]
孙晓晶, 褚鑫, 杨怀义, 王雪. 国家实验室建设的立法保障及对策建议 [J]. 科技导报, 2020, 38(5): 57-62.
[10]
韩子睿, 商丽媛, 魏晶. 长三角科创圈区域科技创新治理 [J]. 科技导报, 2020, 38(5): 85-91.
[11]
李万. 创新生态系统治理的关键环节与系统效能 [J]. 科技导报, 2020, 38(5): 20-25.
[12]
张成甦, 包雅钧. 科技创新嵌入城市治理的体制机制 [J]. 科技导报, 2020, 38(5): 77-84.
[13]
张志娟, 刘萍萍, 王开阳, 郄海拓. 国外科技创新治理的典型政策工具运用实践及启示 [J]. 科技导报, 2020, 38(5): 26-35.
[14]
李玲娟, 蒋能倬, 张波. 美国技术转移政策的要点及借鉴 [J]. 科技导报, 2020, 38(24): 53-61.
[15]
周正柱, 冯加浩, 李瑶瑶. 长三角技术市场一体化发展现状及建议 [J]. 科技导报, 2020, 38(24): 6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