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论坛

大众传媒中科学传播者的整合构建和社会责任审视——以大型科普节目《加油!向未来》为例

  • 赵宇 ,
  • 王雪纯 ,
  • 吴宝俊
展开
  • 1.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 北京 100024;
    2. 央视创造传媒有限公司, 北京 100026;
    3. 中国科学院大学建筑研究与设计中心科学传播与设计实验室, 北京 100190
赵宇,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电视新闻与电视节目

收稿日期: 2018-10-11

  修回日期: 2018-12-21

  网络出版日期: 2019-02-27

基金资助

加油向未来第三季技术服务项目(Y84101M1G2)

摘要

对于科学传播的研究,从定义、发展历程到各派学说,一直是科学传播学者无法达成共识的,但科学传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却从未因此降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公众科学素养的不断提高,更大范围、更具权威的科学传播变得迫切,而大众媒介无疑是进行科学传播的有力方法之一。可以说,"媒体作为科学与公众之间的界面,起着异乎寻常的作用……无论从有效传播的角度看还是从促进互动的角度看,媒体都是中心和枢纽。"[1]科普书籍、影像资料、电视节目、纪录片以及电影等一直都是重要手段,然而,由于科学本身具有的难度和深度,尤其是传播者自身科学素质的高低,对于科学性的把握容易偏差,使得传播效果并不理想,传播手法也一味迎合受众需求而忽视科学传播的规律,以及自上而下单向传播的传播模式等问题,使得科学传播缺乏权威性、趣味型和交互性。要建立准确有效的科学传播体系,需要传播过程中各个要素的协调合作,包括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受众和反馈机制,他们各有特点又相互联系,要形成良性传播必须通力协作。本文将着力分析传播者这一要素在科学传播中的作用和责任的建立,从传播者角度探讨以大众传播媒介为主的科学传播方法。

本文引用格式

赵宇 , 王雪纯 , 吴宝俊 . 大众传媒中科学传播者的整合构建和社会责任审视——以大型科普节目《加油!向未来》为例[J]. 科技导报, 2019 , 37(2) : 100 -103 . DOI: 10.3981/j.issn.1000-7857.2019.02.022

参考文献

[1] 吴国盛. 科学走向传播[J]. 科学中国人, 2013(1):10-11.
[2] 施拉姆. 传播学概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2:116-119.
[3] 库尔特·卢因. 群体生活的渠道[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2:48.
[4] 施拉姆. 大众传播事业的责任[C]//张国良. 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78-79.
文章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