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新中国成立70周年科技发展专刊

新中国成立以来学科体系的形成、发展与展望

  • 王孜丹 ,
  • 杜鹏
展开
  • 1.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北京 100190;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王孜丹,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学科政策、科学共同体,电子信箱:wangzidan930607@sina.com

收稿日期: 2019-08-30

  修回日期: 2019-09-12

  网络出版日期: 2019-09-28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1824048)

Form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scipline system 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 WANG Zidan ,
  • DU Peng
Expand
  • 1. Institutes of Science and Development,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90, China;
    2.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

Received date: 2019-08-30

  Revised date: 2019-09-12

  Online published: 2019-09-28

摘要

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学科体系的发展进程,以历史的视角审视了中国学科体系的演化特点,总结了学科体系的发展模式,分析了学科体系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未来中国学科体系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本文引用格式

王孜丹 , 杜鹏 . 新中国成立以来学科体系的形成、发展与展望[J]. 科技导报, 2019 , 37(18) : 60 -69 . DOI: 10.3981/j.issn.1000-7857.2019.18.007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discipline system of China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examines the evolution of the discipline system of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y,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the discipline system and analyz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discipline system,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and prospect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discipline system in China, and for the further improvement and adjustment of the discipline system.

参考文献

[1] 纪宝成. 关于我国研究生学科专业设置问题的思考[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7(8):1-6.
[2] 黄中阳. 我国高等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轨迹与走向[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8(2):154-156.
[3] 郭雷振. 我国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的演变——兼论目录对高校专业设置数量的调节[J]. 现代教育科学, 2013(3):44-49, 54.
[4] 何东昌. 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M]. 海口:海南出版社, 2003.
[5] 郭金海. 院士制度在中国的创立与重建[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4.
[6] 胡建华. 现代中国大学制度的原点[M].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7] 纪宝成. 中国大学学科专业设置研究[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8] 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修正草案)[M].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1958.
[9] 《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 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Z].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4.
[10] 杨丽凡. 影响深远的《1963-1972年科学技术规划纲要》[J].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03, 22(增刊1):70-80.
[11]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中等专业学校专业目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12] 教育部.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1998年颁布[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13] 教育部.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14]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 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1997年颁布)[EB/OL]. (2005-12-23)[2009-09-16].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moe_833/200512/t20051223_88437.html.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J]. 中国集成电路, 2006, 15(3):1-17.
[16]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教育部. 关于印发《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的通知[EB/OL]. (2011-03-08)[2009-09-16].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moe_833/201103/t20110308_116439.html.
[17]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教育部. 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8年4月更新)[EB/OL]. (2018-04-19)[2009-09-16]. http://www.moe.gov.cn/s78/A22/xwb_left/moe_833/201804/t20180419_333655.html.
[18] Horvat M. Reform and cooperation in China[J]. Science, 2018, 362(6416):727-727.
[19] 丁雅娴. 学科分类研究与应用[M].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4.
[20] 谢桂华. 20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位制度与研究生教育卷[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1] 庞青山. 大学学科结构与学科制度研究[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4.
[22] 纪宝成. 中国当代教育家文存·纪宝成卷[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文章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