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举国体制的特征、分析框架与实施路径
收稿日期: 2023-02-16
修回日期: 2023-03-02
网络出版日期: 2023-04-23
基金资助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framework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of the new system for mobilizing resources nationwide
Received date: 2023-02-16
Revised date: 2023-03-02
Online published: 2023-04-23
游光荣 , 蒋金利 . 新型举国体制的特征、分析框架与实施路径[J]. 科技导报, 2023 , 41(6) : 6 -12 . DOI: 10.3981/j.issn.1000-7857.2023.06.001
[1]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 人民日报, 2022-10-26(001).
[2] 金观平.健全科技攻关新型举国体制[N]. 经济日报,2022-09-11(001).
[3] 谢光 . 当代中国的国防科技事业[M]. 北京: 当代中国出版社, 1995: 124-158.
[4] 游光荣. 军民科技融合发展:理论与实践[M].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17.
[5] 唐亚林, 郝文强. 新型举国体制:历史演变、时代特征与模式构建[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36(4): 1-15.
[6] 陈健, 郭冠清 . 新发展格局的学理基础:经济与政治关系的维度[J]. 改革与战略, 2022, 38(6): 1-14.
[7] 李维梁. 强政府和强市场协同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0, 37(11):115-121.
[8] 李哲, 苏楠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创新的新型举国体制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 2014(2): 5-10.
[9] 殷忠勇 . 论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的构建: 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和制度体系[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7(13): 80-83.
[10] 张大璐 . 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 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J]. 宏观经济管理, 2020(8): 31-35.
[11] 梁华 . 完善新型举国体制的四点思路[J]. 理论探索,2022(5): 96-102.
[12] 闫瑞峰. 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理论、经验与实践[J].经济学家, 2022(6): 68-77.
[13] 封凯栋. 新型举国体制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J]. 中国科技论坛, 2022(10): 3.
[14] Kissinger H. Leadership: Six studies in world strategy[M].London: Penguin Press, 2022
[15] 游光荣, 葛含益, 周莺.“两弹一星”的研制及其对新时期武器装备建设的启示[J]. 中国军事科学, 2003(6):53-59.
[16] 申金升, 梁帅, 张丽, 等 . 科技创新体系视角下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协同发展模式研究[J]. 今日科苑, 2022(11): 13-19.
[17] 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召开[N]. 人民日报, 2021-05-29(001).
[18] 吴逸菲, 樊天 . 面向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新型举国体制探索[J]. 科技促进发展, 2022, 18(2): 166-171.
[19] 罗军, 侯小星, 陈之瑶. 央地联动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21, 41(23): 48-55.
[20] 刘戒骄, 方莹莹, 王文娜 . 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实践逻辑与关键要义[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1(5): 89-101.
[21] 张田, 潘国轩, 潘丽荣. 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突破装备制造业“卡脖子”技术的创新机制研究[J]. 商业经济, 2022(5): 44-46.
[22] 张成岗, 王宇航 . 后常规科学视域下的新型举国体制与科技治理现代化[J]. 云南社会科学, 2022(4): 28-36.
[23] 崔霖, 刘巍, 王盛纬, 等 . 美国重大科学技术创新模式对我国构建新型举国体制下科技攻关的启示[J]. 安徽科技, 2022(8): 22-26.
[24] 金学慧, 黎晓东 . 日本重大科技任务联合攻关模式对我国构建新型举国体制的启示[J]. 科技智囊, 2021(4):71-76.
[25] 俞建勇 . 健全新型举国体制 牢牢掌握创新发展主动权[N]. 光明日报, 2022-09-30(011).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