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锂资源及其产品的贸易格局与安全问题,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资源供需形势反映供应风险。部分学者从储量、产量、需求、产业链发展等形势出发
[3-5],发现中国锂矿资源存在对外依存度高、资源争夺导致海外进口风险等问题;也有部分学者通过构建锂供需系统动力学模型
[6-7],发现在新能源汽车需求的推动下,中国锂进口量可能会大幅增加,存在一定的贸易市场风险隐患。(2)构建多维指标综合评价资源安全。该类研究主要从供需状况、市场风险、地缘政治、贸易环境等角度出发
[8-11],构建多维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锂资源安全进行综合评价,从而挖掘出主要的供应风险,集中体现在国际进口市场、国内供需安全等方面。(3)从贸易流动视角探索贸易格局与安全问题。该类研究主要是针对中国锂资源的贸易流动,构建静态或动态的物质流分析模型
[12-14],来挖掘中国锂资源的贸易格局,发现贸易进口仍是中国锂矿资源的主要供给端,中国对贸易进口的依赖程度较大,也间接体现出潜在的锂供应安全问题;此外,也有学者认为,不合理的贸易结构可能会造成产业链断裂风险,于是将物质流分析与复杂网络相结合,构建了锂贸易优化模型,并从贸易成本角度提出了优化方案
[15]。(4)构建贸易网络,整体评估贸易结构与供应安全。该类研究主要采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构建锂资源及其产品的贸易网络模型,分析各项网络结构特征与演化规律
[16-17],以反映全球锂资源及其产品贸易的总体格局,以及各贸易国在网络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也有学者将复杂网络与级联失效模型相结合,分析了全球碳酸锂贸易的格局演变、供应危机传播路径及影响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