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建议

日本科技发展对中国政策制定的启示——基于25位自然科学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计量分析

  • 阿西伍惹 ,
  • 厚宇德 , *
展开
  •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所, 太原 030006
厚宇德(通信作者),教授,研究方向为物理学史与物理文化,电子信箱:

阿西伍惹,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物理学史,电子信箱:

收稿日期: 2024-11-25

  网络出版日期: 2025-06-13

基金资助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YJAZH036)

版权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Implications of Japa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for Chinese policy making: Based on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25 natural science Nobel laureates

  • Wure AXI ,
  • Yude HOU , *
Expand
  • The Institute for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xi University, Taiyuan 030006, China

Received date: 2024-11-25

  Online published: 2025-06-13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Unauthorized reproduction is prohibited.

摘要

以25位日本自然科学诺贝尔奖获得者群体为研究样本,使用SPSS 27.0数理统计软件对该群体的获奖时间分布以及机构分布特征进行计量分析,同时引入中村修二等日本自然科学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个案研究,并结合郝柏林院士等中国科学家关于科技发展的重要观点和论述对统计结果进行解读与反思,据此提出建立长效科研评价体系、培养创新型科研人才、调动企业基础研究积极性以及营造良好科研环境氛围等方面的建议。

本文引用格式

阿西伍惹 , 厚宇德 . 日本科技发展对中国政策制定的启示——基于25位自然科学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计量分析[J]. 科技导报, 2025 , 43(9) : 93 -96 . DOI: 10.3981/j.issn.1000-7857.2024.11.01642

1
李建民. 战后日本科技政策演变: 历史经验与启示[J]. 现代日本经济, 2009, 28(4): 46- 52.

2
节艳丽. 对日本战后基础研究发展与诺贝尔科学奖获得的历史考察[D]. 北京: 清华大学, 2004.

3
厚宇德. 理性与科学: 应对"卡脖子" 难题的必备心态[J]. 台州学院学报, 2021, 43(4): 15- 21.

4
厚宇德. 栋梁因何而坚挺——支撑中国科技自立自强栋梁科学家之共性[J]. 科技导报, 2023, 41(17): 22- 31.

5
科学技术政策史研究会. 日本科学技术政策史[M]. 邱华盛, 译.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129.

6
中村修二. 我生命里的光[M]. 安素, 译. 成都: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6: 189-190.

7
傅杰青. 评利根川进对日本科技政策的批评——对1987年生理学或医学诺贝尔奖的反思[J]. 医学与哲学, 1988, 9(10): 21- 24.

8
诸葛蔚东. 由利根川进获诺贝尔奖引起的思考[J]. 世界知识, 1987(24): 20.

9
白川英树. 我的诺贝尔之路[M]. 王生龙, 李春艳, 译.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 29-30.

10
厚宇德. 郝柏林论基础研究的重要性与管理得失[J]. 科学文化评论, 2022, 19(5): 72- 88.

11
杨振宁. 对于中国科技发展的几点看法[N]. 光明日报, 1982-03-05(2).

文章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