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测试技术,电子信箱:wangfang2011@catarc.ac.cn |
收稿日期: 2025-03-05
网络出版日期: 2025-06-26
基金资助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4YFB2505004)
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24YZJDSS00140)
天津市青年科技人才项目(QN20230201)
版权
Review 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typical safety evaluation of traction battery
Received date: 2025-03-05
Online published: 2025-06-26
Copyright
近年来,通过材料创新、结构优化和管理系统升级,动力电池在能量密度、充电速度和使用寿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动力电池的安全设计问题依然不容忽视,尤其在快充、底部磕碰和热事件等使用场景中仍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系统梳理了动力电池技术革新的主要方向,包括结构设计创新及化学体系升级,并分析了由此引入的安全性能提升策略。从测试评价的角度,深入分析了电池快充、底部冲击及热扩散行为等前沿安全问题,并提出了针对电池全生命周期的安全评价技术。通过综述实验与仿真测试技术,构建了多层级的动力电池安全评价框架,为动力电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测试评价的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王芳 , 韩策 , 闫鹏飞 , 王炜娜 , 马小乐 , 刘仕强 . 动力电池技术革新与典型安全评价技术综述[J]. 科技导报, 2025 , 43(11) : 87 -96 . DOI: 10.3981/j.issn.1000-7857.2025.03.00015
1 |
王芳, 王峥, 林春景, 等.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安全失效潜在原因分析[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2, 11(5): 1411- 1418.
|
2 |
|
3 |
王震坡, 袁昌贵, 李晓宇.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安全管理技术挑战与发展趋势分析[J]. 汽车工程, 2021, 42(12): 1606- 1620.
|
4 |
刘渺然, 翟旭亮, 吕宁, 等. 动力电池集成关键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J]. 汽车文摘, 2023(4): 1- 6.
|
5 |
杨续来, 袁帅帅, 杨文静, 等. 锂离子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特性研究进展[J]. 机械工程学报, 2023, 59(6): 239- 254.
|
6 |
|
7 |
|
8 |
杨世春, 卢宇, 周思达, 等. 车用动力电池标准体系研究与分析[J]. 机械工程学报, 2023, 59(22): 3- 19.
|
9 |
|
10 |
|
11 |
Yi X, Hu L, Liu S, et al. A review on safety management strategies: Theory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lithium-ion power batteries[C]//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s in Construction Machinery and Vehicle Engineering. Berlin: Springer, 2023: 149-158.
|
12 |
宗磊, 陈龙, 朱峰, 等. 多场景下动力电池安全特征参数的阈值测试与分析[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3, 12(7): 2271- 2281.
|
13 |
黄红光, 王清泉, 曾勇. 面向实车应用的锂离子电池系统温度采集技术[J]. 新能源进展, 2024, 12(2): 193- 200.
|
14 |
|
15 |
|
16 |
Lian Y, Ling H, Jiang L, et al. Development of cell to body technology towards high levels of integration, high strength and high stiffness[R]. Detroit, MI: SAE Technical Paper, 2023.
|
17 |
|
18 |
于仲安, 陈可怡, 张军令, 等. 动力电池散热技术研究进展[J]. 电气工程学报, 2023, 17(4): 145- 162.
|
19 |
|
20 |
|
21 |
|
22 |
|
23 |
|
24 |
|
25 |
|
26 |
|
27 |
|
28 |
|
29 |
|
30 |
|
31 |
|
32 |
|
33 |
|
34 |
|
35 |
李致远, 鲁锐华, 余庆华, 等. 动力电池热失控特征及防控技术研究分析[J]. 汽车工程, 2024, 46(1): 139- 150.
|
36 |
|
37 |
|
38 |
|
39 |
|
40 |
|
41 |
|
42 |
|
43 |
|
44 |
|
45 |
|
46 |
|
47 |
|
48 |
|
49 |
|
50 |
|
51 |
|
52 |
|
53 |
|
54 |
|
55 |
|
56 |
|
57 |
山彤欣, 王震坡, 洪吉超, 等.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机械滥用-热失控"及其安全防控技术综述[J]. 机械工程学报, 2022, 58(14): 252- 275.
|
58 |
李志杰, 陈吉清, 兰凤崇, 等. 机械外力下动力电池包的系统安全性分析与评价[J]. 机械工程学报, 2019, 55(12): 137- 148.
|
59 |
黄芦, 兰凤崇, 陈吉清. 电动汽车电池包底部锥状物冲击下的力学响应分析[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21, 35(5): 9- 17.
|
60 |
Yan P, Wang F, Ma T, et al. Research on bottom collision of battery pack based on the first force point[R]. Detroit, MI: SAE Technical Paper, 2024.
|
61 |
|
62 |
|
63 |
许磊, 郑伟, 赵兵. 车用动力电池存储中热失控预警防控技术研究[J].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24, 43(5): 743- 749.
|
64 |
卢家欢, 徐宇航, 邓棋瀚, 等. 动力电池数字孪生体设计及其全寿命电行为仿真[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6(12): 24- 30.
|
65 |
陶正德, 张志超, 郭昌梁. 基于电化学-热耦合模型的动力电池逆向仿真建模与参数辨识[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4, 13(6): 2022- 2029.
|
66 |
马骋浩, 庄梓傲, 邢伯斌, 等. 数据驱动的动力电池包侧面柱碰撞安全性预测方法[J]. 爆炸与冲击, 2025, 45(2): 134- 149.
|
67 |
吴昶, 徐晓美, 彭骏峰, 等. 无模组动力电池包振动特性研究[J].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24, 44(3): 202- 208.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