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哲理”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科学哲理
    缪晓辉
    . 2004, 22(0402): 23-26.
    2003年SARS在我国大面积流行的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很值得我们反思并汲取深刻的教训。本文通过SARS流行期间我国某些医学科研人员的种种表现,分析我国科研体制存在的问题及科研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 科学哲理
    崔秋锁
    . 2003, 21(0311): 18-21.
    科学研究的宗旨在于产出科学成果, 科学成果的创造依赖于科研人才。科学研究人员能否创造出科学成果, 其主体基础在于他们的基本素质。而一个优秀的科研人员, 要想产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出大成果, 则需要具备多方面的良好素质。这里仅论及科学研究人员所需要的现代哲学素养(哲学素质和哲学修养)及其所依据的现代科学与现代哲学的关系。一、科学与哲学关系的理解、分歧及其解决方法科研人员的哲学素养问题, 实质上是一个科学与哲学的关系问题。前者的有效解答, 依赖于后者的正确理解。然而, 恰恰正是后者本身, 却是一个令人困惑且首先需要认真探讨的理论难题。
  • 科学哲理
    梁红军;周世祥
    . 2003, 21(0311): 22-24.
    恩格斯在《自然科学与哲学》一文中谈到: 自然科学家相信, 他们只有忽视哲学或侮辱哲学, 才能从哲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但“离开了思维便不能前进一步”, 特别当他们以为自己从哲学中解放出来时, 恰恰已经“完全作了哲学的奴隶, 遗憾的是, 大多数都作了最坏哲学的奴隶”。他在《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科学》中, 通过列举华莱士、克鲁克斯、策尔勒陷入“降神术”这一现象时, 尖锐地指出“蔑视辩证法是不能不受惩罚的”。[1]无论是从科学与哲学的关系来说, 还是从科学历史发展的角度, 我们都看到哲学素养对科技工作者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科学哲理
    刁现民
    . 2003, 21(0311): 25-27.
    遗传学的伟大先驱孟德尔 (GregorMendel)的分离规律,摩尔根(T.H.Morgan)的连锁遗传理论,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荣获1983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巴巴拉·麦克林托克(BabaraMcClintock)所创立的转座因子学说 (theoryoftransposableele ments), 把染色体上有固定位点的基因由静态变为动态, 使人们认识到某些基因可因条件而在不同位点甚至不同染色体间移动, 遗传学的面目因而为之一新, 极大地促进了生物科学的发展。
  • 科学哲理
    秦伯益
    . 2003, 21(0310): 9-12.
    每当我们面对各种科技道德行为失范现象时, 自然就会想起那些为科学无私奉献的高尚的古代科学家和解放后的中国科学家群体。他们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永远牢记和弘扬他们体现出的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 是一代代后来者的责任。应该看到, 社会在发展, 时代在前进, 历史不会逆转。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征,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我们不能总是觉得过去好, 现在不好; 老的一代好, 年轻的一代不好。事实上中国一直在进步。我们应该针对现实的问题拿出现实的办法来推动现实社会的进步。
  • 科学哲理
    吕乃基
    . 2003, 21(0307): 16-18.
    知识可以区分为编码知识和隐性知识。想象(如神话、童话)是一类特殊的知识, 既可以是可交流的编码知识, 也可以是属于个人的隐性知识。编码知识又可分为嵌入的编码知识和非嵌入的编码知识两类。本文考察知识的历程, 特别是编码知识的发展历程, 将不仅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 而且可为认识人类社会由传统经现代至后现代的进程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一、古代: 隐性知识、想象及嵌入的编码知识远古时期没有编码知识, 只有隐性知识, 在隐性知识中又包含有相对客观的部分和主观的部分, 前者主要是日常生活中的经验, 后者有种种独特的甚至神秘的体验等, 处于二者之间的是想象。
  • 科学哲理
    庚镇城
    . 2003, 21(0307): 19-24.
    1953年4月25日在生命科学的发展历史上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日子。这一天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刊登了由美国年轻的分子生物学家华生(JamesDewey Watson,1928—)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FrancisHarryComptonCrick, 1916—)共同撰写的一篇不足1000个词的小论文, 题目是“核酸的分子结构”(MOLECULARSTRUCTUREOFNUCLEICACIDS), 副标题为“脱氧核糖核酸的结构”。
  • 科学哲理
    刘大椿
    . 2003, 21(0305): 15-17.
    科学伦理道德问题的定位1.科学伦理道德, 一种“应然”对“实然”的统摄随着科学建制化的发展, 科学研究逐渐职业化和组织化, 科学家和科学工作者也随之从其他社会角色中分化出来, 成为一种特定的社会角色, 集合为有形的或无形的科学共同体, 遵循相应的社会规范。于是就有了科学伦理道德问题。科学伦理道德具有内、外双重作用。一方面, 它可以约束和调节科学共同体中科学工作者的行为; 另一方面, 它是科学共同体对外进行自我定位和自我捍卫的原则。科学社会学家默顿认为: 普遍性、公有性、无私利性、竞争性和合理的怀疑主义等构成了现代科学的精神气质。
  • 科学哲理
    肖显静
    . 2003, 21(0305): 18-22.
    还原论的方法论原则、实验经验和数学方法, 促进了近现代科学的产生和蓬勃发展, 由此上述原则、方法也备受当代众多科学家的推崇, 且被认为在研究自然时是普遍有效的。[1]但未来的科学认识方法难道应该永远遵循这个范式吗?本文拟对这一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一、有什么样的自然观就有什么样的认识方法科学是人对自然的认识。它是以人的自然观作为预设前提的, 并且在这样的基础上产生相应的认识方法。史前人类没有科学、没有文字而只有口头文化, 没有现代人关于知识和真理的概念体系和任何自然规律的概念, 没有因果决定论的自然观, 也没有近现代科学所认可的那种事物间的机械的和物理的相互作用的概念。
  • 科学哲理
    眭平
    . 2003, 21(0305): 22-26.
    摘要 (1044) PDF全文 (1858) HTML   可视化   收藏
    谈到美学, 人们很容易联想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等具体的感性上的美。对自然科学领域中的科学之美, 大多数人则不易感受到。这是因为科学之美与艺术美仍是两种不同形式的美。从美学的角度来分, 美有两个特征显著的不同层次。一个是事物以其外在的感性形式所呈现的美, 这种美是外在的、易感受到的, 如美的自然景色, 美的音乐, 美的雕塑、绘画、建筑物, 以其形象、声音、色彩作用于人的感官, 唤起那些观赏者主体内心中的和谐共鸣, 产生美的享受。
  • 科学哲理
    李醒民
    . 2003, 21(0303): 22-24.
    荷兰伟大的哲学家斯宾诺莎当年在其民主和自由的宣言书《神学政治论》中说: “自由比任何事物都珍贵”, “政治的真正目的是自由”.爱因斯坦深谙此旨, 并身体力行, 为自由和真理奋斗了一生。他多次赞赏、引用有人对海涅的评论: “他为上帝效劳, 这个上帝比所有奥林匹亚诸神都更伟大。我指的是自由上帝。”爱因斯坦像海涅一样终生为自由上帝效力, 也像斯宾诺莎一样是一个自由人---“纯以理性为指导的人, 对己、对物、对神具有透彻知识的人, 最为乐观、充满生之信念的人, 最有力量、最为主动的人, 认识自然的永恒必然性且按此行动的人。”
  • 科学哲理
    张开逊
    . 2003, 21(0303): 25-27.
    人类的发明活动可以追溯到数百万年以前。当我们祖先的双手不再用于移动自己的身体, 而开始用于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时候, 发明活动就开始了。这种活动一直沿续到今天, 构建了缤纷的世界和辉煌的文明。今天的人类生活在两个世界之中, 一是在人类出现之前早已存在的自然世界, 二是人类自己创造的物质、精神世界。人们今天享受到的一切有别于自然界的东西, 无一不是人类自己的发明成果。从人类结束漂泊的生涯, 择地定居下来从事农业活动算起, 到现在仅约500代人的时间。500代对所有的生命形态而言, 都只是其演化历史中微不足道的一瞬间, 即使最精细的生物学家也难以发现在这短瞬间物种的特征有何变化。
  • 科学哲理
    鲍健强
    . 2002, 20(0208): 3-8.
    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 ,东西方几乎同时使人类文明达到一个新高峰。东方是以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繁荣为标志 ,而西方是以古希腊科学文化的昌盛为特征的。这一现象被一些专家学者称之为“人类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观”[1][2].东西方在这一时期所形成的哲学和科学传统对于后来东西方科学技术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深刻的。西方科学技术在中世纪(公元5世纪至15世纪)沉寂近千年之后 ,重拾古希腊科学精神 ,使近现代科学技术长足发展。而相反 ,尽管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有过自己的辉煌 ,但随后便显得苍白乏力 ,一步步地衰弱了。
  • 科学哲理
    鲍健强
    . 2002, 20(028): 3-8.
    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 ,东西方几乎同时使人类文明达到一个新高峰。东方是以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繁荣为标志 ,而西方是以古希腊科学文化的昌盛为特征的。这一现象被一些专家学者称之为“人类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观”[1][2].东西方在这一时期所形成的哲学和科学传统对于后来东西方科学技术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深刻的。西方科学技术在中世纪(公元5世纪至15世纪)沉寂近千年之后 ,重拾古希腊科学精神 ,使近现代科学技术长足发展。而相反 ,尽管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有过自己的辉煌 ,但随后便显得苍白乏力 ,一步步地衰弱了。
  • 科学哲理
    肖显静
    . 2002, 20(028): 8-11.
    近一段时间 ,有关“科学主义”的争论很多。有人认为 ,在我国目前科学还很不发达的情况下 ,应该大力倡导科学主义。而另一些人则认为 ,科学主义是一个贬义词 ,应该回避和批判。科学主义是什么?反科学主义又是什么?在我国应该如何对待它们呢?对此 ,需要作一番深入的探析。一、科学主义的由来及发展科学主义(Scientism)是一个外来词 ,在哲学文献中以许多不同的方式使用着。一些学者将科学主义与19世纪科学家、哲学家对于科学方法的信念联系起来 ,这样的信念就是 :“科学是关于实在(reality)的认识的唯一可靠来源。”
  • 科学哲理
    肖显静
    . 2002, 20(0208): 8-11.
    近一段时间 ,有关“科学主义”的争论很多。有人认为 ,在我国目前科学还很不发达的情况下 ,应该大力倡导科学主义。而另一些人则认为 ,科学主义是一个贬义词 ,应该回避和批判。科学主义是什么?反科学主义又是什么?在我国应该如何对待它们呢?对此 ,需要作一番深入的探析。一、科学主义的由来及发展科学主义(Scientism)是一个外来词 ,在哲学文献中以许多不同的方式使用着。一些学者将科学主义与19世纪科学家、哲学家对于科学方法的信念联系起来 ,这样的信念就是 :“科学是关于实在(reality)的认识的唯一可靠来源。”
  • 科学哲理
    眭平
    . 2002, 20(028): 12-15.
    说到问题 ,人们并不陌生 ,日常生活中处处都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然而 ,在科学发现过程中提出的科学问题 ,它的作用却非同一般。爱因斯坦曾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 ,却需要有创造性和想象力 ,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照爱因斯坦的观点来看 ,科学问题的提出在科学新概念、新规律发现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一、科学问题的界定及特征所谓科学问题 ,指的是科学探索过程中提出的还没有得到解决或没有得到答案(解释)的疑难或矛盾。
  • 科学哲理
    眭平
    . 2002, 20(0208): 12-15.
    说到问题 ,人们并不陌生 ,日常生活中处处都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然而 ,在科学发现过程中提出的科学问题 ,它的作用却非同一般。爱因斯坦曾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 ,却需要有创造性和想象力 ,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照爱因斯坦的观点来看 ,科学问题的提出在科学新概念、新规律发现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一、科学问题的界定及特征所谓科学问题 ,指的是科学探索过程中提出的还没有得到解决或没有得到答案(解释)的疑难或矛盾。
  • 科学哲理
    易杰雄
    . 2002, 20(027): 3-5.
    1978年 ,我国理论界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为打破长期的思想禁锢、摆脱教条主义 ,促使全民族走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改革开放道路起了历史性的重要作用。这次思想大讨论将永载中国史册。不过 ,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 ,由于我们的干部和群众理论素质不高 ,此后也出现了另一种偏向 ,即出现了忽视社会科学的研究和指导作用这一经验主义倾向 ,最明显的表现是整个社会居然出现了一种热衷于感性化的过程 ,社会上甚至喊出、唱出了“跟着感觉走”的口号 ,乃至一位着名的社会科学家居然也说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里的科学不包括哲学人文社会科学、哲学人文社会科学不是生产力。
  • 科学哲理
    易杰雄
    . 2002, 20(0207): 3-5.
    1978年 ,我国理论界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为打破长期的思想禁锢、摆脱教条主义 ,促使全民族走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改革开放道路起了历史性的重要作用。这次思想大讨论将永载中国史册。不过 ,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 ,由于我们的干部和群众理论素质不高 ,此后也出现了另一种偏向 ,即出现了忽视社会科学的研究和指导作用这一经验主义倾向 ,最明显的表现是整个社会居然出现了一种热衷于感性化的过程 ,社会上甚至喊出、唱出了“跟着感觉走”的口号 ,乃至一位着名的社会科学家居然也说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里的科学不包括哲学人文社会科学、哲学人文社会科学不是生产力。
  • 科学哲理
    肖峰
    . 2002, 20(0207): 6-9.
    协调的量的概念---协调度为了造就一种技术推动社会发展、社会支持技术进步的格局 ,必须重视技术与社会的协调发展问题。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协调和不协调表现出某种质的区分。表现不协调的往往并非一点协调的因素都没有。不协调与协调状况的质的区分可以像“质转化为量”的普遍性那样 ,转用量上的协调程度来区分、来把握。这样 ,协调性就成为衡量技术与社会相关性程度的一个问题。
  • 科学哲理
    肖峰
    . 2002, 20(027): 6-9.
    协调的量的概念---协调度为了造就一种技术推动社会发展、社会支持技术进步的格局 ,必须重视技术与社会的协调发展问题。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协调和不协调表现出某种质的区分。表现不协调的往往并非一点协调的因素都没有。不协调与协调状况的质的区分可以像“质转化为量”的普遍性那样 ,转用量上的协调程度来区分、来把握。这样 ,协调性就成为衡量技术与社会相关性程度的一个问题。
  • 科学哲理
    刘明
    . 2002, 20(024): 9-12.
    文化社会学指出 ,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的组成均有自外而内的4个层次 :器物层次 ;制度层次 ;行为规范层次和价值观念层次。一个民族在接受外域先进文化的过程中 ,总是先认识并接受它在器物层面的表现 ,然后在制度层面作从局部到整体的变革 ,而行为规范 ,尤其是价值观念层次的变革则最为滞后。自从16世纪末利玛窦来华 ,掀开了我们这个中央王国西学东渐的历史 ,中国从完全被动到逐渐主动地接受着诞生于西方的近现代科学技术。
  • 科学哲理
    刘明
    . 2002, 20(0204): 9-12.
    文化社会学指出 ,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的组成均有自外而内的4个层次 :器物层次 ;制度层次 ;行为规范层次和价值观念层次。一个民族在接受外域先进文化的过程中 ,总是先认识并接受它在器物层面的表现 ,然后在制度层面作从局部到整体的变革 ,而行为规范 ,尤其是价值观念层次的变革则最为滞后。自从16世纪末利玛窦来华 ,掀开了我们这个中央王国西学东渐的历史 ,中国从完全被动到逐渐主动地接受着诞生于西方的近现代科学技术。
  • 科学哲理
    李中赋;文卉
    . 2002, 20(024): 13-15.
    硅谷是美国高科技产业的发祥地 ,也是当代高科技企业最集中的地方。前不久创记录的美国经济持续100多个月的快速增长中 ,信息和高新技术产业起了主导作用 ,作为“经济新发动机”的硅谷自然功不可没。硅谷高科技产业带对美国经济、科技的发展 ,仍将发挥深远的作用和影响。正因如此 ,硅谷已成为各国研究和仿效的一种高科技产业发展模式。硅谷的成功不仅在于它拥有大量的风险资本 ,以及因毗邻于着名的学府 ,而拥有众多的高素质人才群体 ,更在于它在发展过程中所创立的独特的、激励创新的“硅谷文化”.
  • 科学哲理
    李中赋;文卉
    . 2002, 20(0204): 13-15.
    硅谷是美国高科技产业的发祥地 ,也是当代高科技企业最集中的地方。前不久创记录的美国经济持续100多个月的快速增长中 ,信息和高新技术产业起了主导作用 ,作为“经济新发动机”的硅谷自然功不可没。硅谷高科技产业带对美国经济、科技的发展 ,仍将发挥深远的作用和影响。正因如此 ,硅谷已成为各国研究和仿效的一种高科技产业发展模式。硅谷的成功不仅在于它拥有大量的风险资本 ,以及因毗邻于着名的学府 ,而拥有众多的高素质人才群体 ,更在于它在发展过程中所创立的独特的、激励创新的“硅谷文化”.
  • 科学哲理
    姚利民
    . 2001, 19(0112): 23-25.
    学者的学术道德是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知识分子在学术活动中所表现的道德。在学者的作用被格外看重和学术的价值日益凸显的今天 ,学者的学术道德已经成为关系到学术研究有效进行、科学健康发展、科学和学者的社会功能充分体现的重大问题。因此 ,探讨和研究当代中国学者应有的学术道德具有现实意义。一、牢记社会责任当代中国学者主要从事知识创新工作。他们研究学术、探索未知、追求真理 ,一方面源于他们个人的认知爱好和发现欲望 ,更源于他们对社会、对祖国、对民族以及对人类的责任。
  • 科学哲理
    张九庆
    . 2001, 19(0109): 23-26.
    一个成熟的科学理论的形成包括提出问题、收集证据、提出假说、检验假说、修正假说和形成理论等6个步骤。每一个步骤都有不同的特征 ,完成这个步骤都需要科学思维 ,这些科学思维的综合就构成了科学精神(狭义)的全部内涵。本文的目的就是从科学理论的形成过程及其特征来考察科学精神(狭义)的内涵。一、关于科学精神的定义要给科学精神下一个十分准确而完整的定义、对科学精神的内涵作出精确的解释和说明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因为科学本身就是难以定义的。
  • 科学哲理
    张九庆
    . 2001, 19(019): 23-26.
    一个成熟的科学理论的形成包括提出问题、收集证据、提出假说、检验假说、修正假说和形成理论等6个步骤。每一个步骤都有不同的特征 ,完成这个步骤都需要科学思维 ,这些科学思维的综合就构成了科学精神(狭义)的全部内涵。本文的目的就是从科学理论的形成过程及其特征来考察科学精神(狭义)的内涵。一、关于科学精神的定义要给科学精神下一个十分准确而完整的定义、对科学精神的内涵作出精确的解释和说明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因为科学本身就是难以定义的。
  • 科学哲理
    徐炎章
    . 2001, 19(0106): 8-11.
    创新是科学的灵魂。科学的本质就在于不断地发明、发现 ,不断地创新。从结绳记事到当代电脑 ,从钻木取火到核电站 ,从训化动物到克隆技术 ,从对宏观低速物质运动的直观认识到量子力学对微观客体的波函数统计描述 ,科学一如既往地在不断创新中前进。一部科学史 ,就是一部永无止境地不断发现新现象、揭示新规律、确立新理论、创造新方法的历史。人类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时代 ,当今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科学已成为现代文明的基石 ,成为对人类历史发展前途和现代国家兴亡起决定作用的一种力量。一、科学创新在认识上的根源1.科学无终极真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是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 科学哲理
    徐炎章
    . 2001, 19(016): 8-11.
    创新是科学的灵魂。科学的本质就在于不断地发明、发现 ,不断地创新。从结绳记事到当代电脑 ,从钻木取火到核电站 ,从训化动物到克隆技术 ,从对宏观低速物质运动的直观认识到量子力学对微观客体的波函数统计描述 ,科学一如既往地在不断创新中前进。一部科学史 ,就是一部永无止境地不断发现新现象、揭示新规律、确立新理论、创造新方法的历史。人类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时代 ,当今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科学已成为现代文明的基石 ,成为对人类历史发展前途和现代国家兴亡起决定作用的一种力量。一、科学创新在认识上的根源1.科学无终极真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是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 科学哲理
    张开逊
    . 2001, 19(0106): 12-13.
    科学传播的历史和人类自身的历史一样久远 ,虽然人类最早创造的精神产品并不是今天意义上的科学。在研究人类文明历史的时候 ,很多人都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 ,在地球上不同地区先后出现的文明千差万别 ,然而人们不约而同创造了极为相似的生存技术。依靠它们 ,人类得以生息 ,文明得以传承。很可能当时的人们在潜意识中认同了自然界的许多规律 ,信赖自己关于自然的经验 ,通过语言使其成为思想广为传播 ,通过劳作使其化为谋生的技能 ,并确信这些知识能够为自己带来幸福。这种关于自然的经验与艺术、巫术混合在一起 ,构成远古人类的精神支柱。
  • 科学哲理
    张开逊
    . 2001, 19(016): 12-13.
    科学传播的历史和人类自身的历史一样久远 ,虽然人类最早创造的精神产品并不是今天意义上的科学。在研究人类文明历史的时候 ,很多人都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 ,在地球上不同地区先后出现的文明千差万别 ,然而人们不约而同创造了极为相似的生存技术。依靠它们 ,人类得以生息 ,文明得以传承。很可能当时的人们在潜意识中认同了自然界的许多规律 ,信赖自己关于自然的经验 ,通过语言使其成为思想广为传播 ,通过劳作使其化为谋生的技能 ,并确信这些知识能够为自己带来幸福。这种关于自然的经验与艺术、巫术混合在一起 ,构成远古人类的精神支柱。
  • 科学哲理
    王其藩;杨文斌
    . 2001, 19(0104): 16-19.
    一、创造力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1.创造对当今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亚当·斯密在其划时代的巨著《国富论》中就已揭示了财富增长的途径———分工。现代经济学家也充分肯定了这一点 ,指出“社会分工”的深化是实现国民财富增长的有效手段[1]。“社会分工”的深化或者说出现新的分工实际上就是一种创造。创造就是作出前所未有的事情 [2],所以新的分工可以是某一新的工种的独立 ,可以是某一新的职能的独立 ,而更重要的是某一种前所未有的新的产品或服务项目的产生并独立 ,也就是说是提供了一种新的产品或服务。
  • 科学哲理
    李醒民
    . 2001, 19(0104): 20-22.
    1.20世纪已经悄然逝去。但是 ,20世纪产生的人类伟人爱因斯坦却依然活在人们的心中 ,其深邃的思想将在21世纪继续熠熠生辉。爱因斯坦是人类最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和人。爱因斯坦是光耀千秋的科学巨星 ,是物理学革命的先锋和主将 ,是现代科学的巨擘。在科学史上 ,能与之媲美的恐怕只有牛顿一个。在20世纪的科学交响乐中 ,爱因斯坦谱写了一串又一串美妙的音符 ,奏响了思想领域里最高的音乐神韵。2.1905年 ,是爱因斯坦的“幸运年”。是年 ,晴空响霹雳 ,平地一声雷———爱因斯坦在德国《物理学年鉴》17卷发表了著名的“三合一”论文 ,全面打开了物理学革命的新局面。
  • 科学哲理
    吕乃基
    . 2001, 19(0102): 16-19.
    我国加入WTO已为时不远,已有大量关于WTO以及加入后我国对策的研究、讨论。这些研究对于让我国公众熟悉WTO,并从各个具体领域提出应对措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本文拟从哲学层面理解WTO,并从哲学层面分析WTO对我们的启示,以求更深刻地把握WTO机遇,进而能在全局上和更深层的意义上迎接WTO。 一、WTO特征的哲学分析 从政治、经济、法律等不同角度来观察,可以发现WTO的不同特征。在哲学上可以把WTO的特征归结为形式特征和精神特征这两种层次的特征。 WTO的形式特征又可以区分为全球性与过程性。
  • 科学哲理
    吕乃基
    . 2001, 19(012): 16-19.
    我国加入WTO已为时不远,已有大量关于WTO以及加入后我国对策的研究、讨论。这些研究对于让我国公众熟悉WTO,并从各个具体领域提出应对措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本文拟从哲学层面理解WTO,并从哲学层面分析WTO对我们的启示,以求更深刻地把握WTO机遇,进而能在全局上和更深层的意义上迎接WTO。 一、WTO特征的哲学分析 从政治、经济、法律等不同角度来观察,可以发现WTO的不同特征。在哲学上可以把WTO的特征归结为形式特征和精神特征这两种层次的特征。 WTO的形式特征又可以区分为全球性与过程性。
  • 科学哲理
    孙开逊
    . 2001, 19(011): 3-5.
    历史学家同意这样一种估计:很少有 孤立的政治事件能够对人类历史进程产 生持久的决定性的影响;然而,如果缺少 某几件科学发现或者技术发明,人类的历 史可能会面目全非。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and Modern Technology 几个世纪以来,人们一直想给科学下一个定义,现在这种努力还在继续。可是,大家发现每一个定义都不能令人满意。后来渐渐感觉到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是不能下定义的,往往不下定义比下定义更好。人们倾向于以另外的方式去理解科学:不直接去定义什么是科学,而是说科学到底应包含哪些本质特征。
  • 科学哲理
    孙开逊
    . 2001, 19(0101): 3-5.
    历史学家同意这样一种估计:很少有 孤立的政治事件能够对人类历史进程产 生持久的决定性的影响;然而,如果缺少 某几件科学发现或者技术发明,人类的历 史可能会面目全非。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and Modern Technology 几个世纪以来,人们一直想给科学下一个定义,现在这种努力还在继续。可是,大家发现每一个定义都不能令人满意。后来渐渐感觉到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是不能下定义的,往往不下定义比下定义更好。人们倾向于以另外的方式去理解科学:不直接去定义什么是科学,而是说科学到底应包含哪些本质特征。
  • 科学哲理
    李醒民
    . 2000, 18(0010): 27-30.
    20世纪的科学技术发轫于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的物理学革命。百年前的世纪转折点, 恰恰也是经典科学向现代科学的大转折时期。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年代, 是物理学乃至整个科学发展的黄金时代。在新的世纪之交回顾一下上一个世纪之交的科学发展, 无疑是适逢其时、别有教益的。1.20世纪伊始, 当百年庆典钟声的余音还在袅袅回响之时, 英国皇家学会主席、科学界的泰斗开耳芬勋爵1900年4月27日在皇家学会发表了一篇著名的讲演: “悬浮在热和光动力理论上的19世纪的乌云”.他开门见山地说: “动力学理论断言热和光都是运动的方式, 可是现在, 这种理论的优美性和明晰性被两朵乌云遮蔽得黯然失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