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哲学
    刘长林
    . 1998, 16(9812): 3-5.
    中医学是一门古老的学问。中西医之争延续了100余年, 尽管中医多次出现险情, 发发可危, 但西医终归没有代替中医, 吃掉中医。相反, 到了本世纪末, 中医的生命力却有大增之势。如果放开视野, 我们会发现, 古老的中医学不仅向现代医学提出了挑战, 而且正在动摇着某些所谓正统的科学观念。一、从中西医结合说起50年代以后, 提倡"中西医结合"、"西医学习中医", 还提出过"建立统一的新医学"的口号。近半个世纪过去了, 应当承认中西医结合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也必须看到, 这主要是在临床治疗方面, 如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 是卓有成效的实例之一。再如, 采取西医诊断, 中医配方, 以及中药西制等等, 也是有益的尝试。这些都属临床。
  • 哲学
    叶松庆
    . 1998, 16(9812): 6-7.
    1996年7月5日英国克隆羊"多莉"的问世, 不仅带给科学界强大的冲击, 而且使现行伦理学受到了史无前例的巨大震撼。当人们还在津津乐道地争论它到底是道德还是不道德, 还未完全从惊骇的阴影中走出来时, 美国科学家、69岁的芝加哥物理学家理查德·席德却在1998年1月6日又公然宣布, "已经成立一个工作小组, 趁美国国会尚未就克隆人立法之前, 着手克隆人的研究。打算在未来两年内复制出第一个克隆人, 以后将克隆出5O0人, 甚至几十万人。
  • 哲学
    张声闳
    . 1998, 16(9812): 8-9.
    量子力学有一个十分精确的定义:"量子力学是处理基本粒子, 特别是电子行为的学科。"日本学者永田亲义在他的《量子生物学入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79)一书中, 接着这句话写道:"因此换句话说, 量子生物学就是从电子水平来理解生物现象的学问。"这是至今仍沿用的一个关于量子生物学的通行定义。笔者更为珍视这个定义引发的思路价值。
  • 哲学
    魏屹东
    . 1998, 16(9809): 31-33.
    巴斯德(louisPosteur1822~1895年)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有机化学家和微生物学家。他对结晶学、发酵现象和各种传染性疾病的研究, 为立体化学、微生物学、卫生学、病菌学、免疫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巴斯德1862年当选为科学院院士, 1869年当选为伦敦皇家学会会员, 1873年当选为医学科学院院士, 1882年又被选为法兰西科学院院士, 1888年任法兰西科学院常务秘书。为表彰和纪念他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和对人类的巨大贡献, 人们捐款建立了著名的“巴斯德研究所”。
  • 哲学
    李醒民
    . 1998, 16(9804): 10-13.
    爱因斯坦秉承了犹太传统中的良知和理想特征──为知识而追求知识, 几乎狂热地酷爱正义, 以及强烈要求个人独立的愿望──他终生都是追求真善美的使徒。他的求真以至善为目的, 以完美为标准;他在为善的同时也激励了探索的热情, 焕发了审美的情趣;他从臻美中洞见到实在的结构, 彻悟出道德的目标。爱因斯坦之所以孜孜不倦地追求三位一体的真善美, 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更加有序与和谐。因为诚如卡西勒所说: “科学在思想中给予我们以秩序;道德在行动中给予我们以秩序;艺术则在对可见、可触、可听的外观之把握中给予我们以秩序”。
  • 哲学
    吴全德
    . 1998, 16(9801): 20-23.
    艺术与科学的异同蔡元培先生在“美术与科学的关系”一文中写道:“科学与美术有不同的点:科学是用概念的, 美术是用直观的。”“但是科学虽然与美术不同, 在各种科学上, 都有可以应用美学眼光的地方。”他在列举一些例子之后说:“照上头所举的例看起来, 治科学的人, 不但治学的余暇, 可以选几种美术, 供自己陶养。就是所专研的科学上面, 也可以兼得美术的趣味, 岂不是一举两得么?”又说:“有了美术的兴趣, 不但觉得人生很有意义, 很有价值;就是治科学的时候, 也一定添了勇敢活泼的精神。请诸君试验一试验。”关于艺术, 李政道先生的说法是:“艺术, 就是用创新的手法去唤醒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已经存在的情感。
  • 哲学
    李醒民
    . 1997, 15(9712): 21-23.
    人生是什么?是舞台还是客栈,是拼搏还是旅行,是享乐还是苦役,是泡影还是永恒?自古以来,就有敏感的心智提出并试图回答这样的问题,可是迄今仍未见到一个公认的答案(也许根本就没有公认的答案)。如果说人生似谜,人们是否能窥见其谜底?如果说人生如梦,人们是否有梦醒的时候?对于百味人生这个斯芬克斯之谜,爱因斯坦也颇感困惑。他问道;“究竟是什么东西使一个人对自己的工作极端认真负责?这真是一个谜。这一切都是为了谁?难道说是为了自己?是为了同辈人吗?还是为了子引、后代?都不是。这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谜。”不过,他又说:“有时大概可推测出意图。”
  • 哲学
    董光璧
    . 1997, 15(9708): 6-11.
    当今我们能够很容易地选读各种各样的《百科全书》,要感谢18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家丹尼斯·狄德罗(1713~1784)。正是由他主编的28卷本的《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及工艺理性辞典》(1751~1772),开创了记载和传播知识以教育当代人并流传后世的《百科全书》事业。1732年从巴黎索邦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的狄德罗,如果按他父亲的愿望安心学法律,本可成为薪俸丰厚的律师。但他却宁愿靠写作和译书甚至向修道院乞讨为生,艰难地走一条探讨学问的自由思想家道路。
  • 哲学
    方在庆
    . 1997, 15(9703): 3-4.
    科学在现代社会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地位。现代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深刻感受到了科学的极端重要性。也正因为此,许多不学无术、混世欺诈之徒,出于各种阴暗的心理和动机,常常伺机披着“科学”的外衣,打着“科学”的旗号,利用对科学不甚了解,而又渴望通过科学技术改善处境的人们对科学的绝对信任,来达到一己的目的。于是,形形色色的伪科学层出不穷。伪科学是一种世界性的社会现象,在世界各国均不少见;也不只发生在现代,历史上也一再出现过。它常给国家、社会和个人带来危害,有时甚至达到触目惊心的地步。
  • 哲学
    李醒民
    . 1996, 14(9611): 14-17.
    皮埃尔·迪昂(Pierre Duhem, 1861-1916)是法国著名物理学家、科学史家和科学哲学家。他在长期的科学实践及学术研究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科学发展史观。在当代科学哲学中,大体上有四种科学发展模式—累积模式、进化模式、革命模式和渐进模式,迪昂的观点基本上可归人进化模式,并兼有渐进和累积模式的部分思想。
  • 哲学
    李醒民
    . 1996, 14(9604): 16-20.
    一般而言,科学的价值包括物质价值(必须以技术为中介才能表现出来)和精神价值。前者是有形的、具体的、易于感知的,而后者则是无形的、抽象的、难以察觉的。正因为如此,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对科学的精神价值乃至科学本身,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忽视和误解。
  • 哲学
    吴伯田
    . 1996, 14(9603): 29-31.
    科技与道德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作为人类反映客观世界发展规律性知识体系的科学具有认知的功能。而作为调节人际关系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道德则具有约束的功能。科学的目标是求真,而道德的目标是求善,科学与道德两者的差异显而易见。然而,作为科学认知对象的大千世界具有无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从而决定科学的求真领域具有选择性。道德则对这种选择性产生影响。道德的内容,以及判断善恶的道德标准则随时代而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改变着道德的内容及评判的标准。因此科学与道德有着内在的联系和交互作用。表现在众多方面,其中最根本的是两个方面:道德对科学的制约作用和科学对道德的促进作用。本文所论述的所谓科学的道德功能,特指科学对道德的促进作用。
  • 哲学
    李醒民
    . 1995, 13(9504): 3-6.
    精神气质(ethos)本意是指一个人、一个群体、一种体制的突出的特征、情操、德性或指导信念。奥地利著名的物理学家、生理学家、心理学家、科学史家和科学哲学家马赫就有其鲜明的精神气质。这种精神气质是内在的、无形的,它蓄积在马赫心灵幽处,蕴藉在马赫论一著深层.隐现在马赫言行背后。它也从一个角度体现犷现代科学的精神气质。
  • 哲学
    周继红
    . 1994, 12(9410): 3-5.
    美国哲学家A·芬因在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论战中声称“实在论死了!”。他于1982年写的“自然本体论态度”(Natural Ontological Attitude,简称NOA)文章中,主张把科学研究的成果象日常真理一样接受为“真”,他相信实在论者和反实在论者在这一“核心立场”上都能接受科学真理。A·芬因提出的NOA正是这个核心立场本身而且只依靠这一核心立场。NOA既不是实在论的也不是反实在论的,而是介于二者之间,并且对应于常识认识论。
  • 哲学
    韩锋
    . 1993, 11(9309): 17-21.
    本文讨论了N.玻尔的互补原理及其评价,批判地分析了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诠释中关于“被观测对象和测量仪器之间不可控制的相互作用”以及量子力学中的因果性和决定论问题。认为,互斥又互补的两种属性,当一种属性显现出来时,另一种属性是潜藏着的。阐述了从潜在的可能性向现实的可能性转化的问题以及测量的意义,因果律的非决定论形式等。最后,分析了互补原理的辩证本质。提出,除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之外,还可能存在可以调和的矛盾。对于互补原理,应该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予以扬弃,肯定它在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以推动理论的发展。
  • 哲学
    赵万里;邢润川
    . 1992, 10(9212): 18-21.
    交叉学科的兴起标志着一定历史阶段上的科学认识从单一的分析转变为分析与综合并存。事实上,交叉学科本身的发展同样表现出分析和综合并存的趋势。一方面,交叉学科是一门科学学科,它必须对自己研究对象的范围进行划界,对其对象的各个层次、各个侧面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因此,交叉学科同其它学科一样,也在分化出不同的分支学科,也在各个分支领域内收集有价值的实证材料。这是交叉学科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另一方面,交叉学科又是一门特殊学科,它自身体现着科学认识从个别到一般、由局部到整体的发展逻辑。因此,交叉学科从一开始就具有清醒的综合意识。交叉学科的巨大影响与其说是在科学的分门别类的研究和整体系统的研究之间架起了桥梁,不如说它促进了科学家追求分析基础上的系统综合的行为。可以说,当代科学家和科学共同体中出现的不断高涨的联盟意识,正是这种价值自觉的具体体现。
  • 哲学
    赵万里;邢润川
    . 1992, 10(9211): 20-23.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联盟、合流是20世纪科学文化发展的主潮。这一潮流的兴起既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活动的必然产物,同时也体现了科学家和当代社会面对现实而做出的理性选择。本文较全面地揭示了科学交叉、联盟、合流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的历史过程和价值过程,较深刻地剖析了科学认识发展中主客体关系的内在涵义,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科学与社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完整把握科学的交叉、联盟、合流这一文化潮流的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由于全文较长,本刊将以上下两篇分两次刊出。
  • 哲学
    林定夷
    . 1992, 10(9210): 23-27.
    由于对应于同一组经验事实,可以建立起多种理论与之相适应;理论的构造,它的概念及其关系,并不是唯一地由经验决定的。因此,在科学中,为了解释同一现象范围内的事实,往往会存在多种理论相互竞争的局面。这些理论就其所构想的、存在于现象背后的实体和过程,以及它们所遵循的规律的假定来说,常常很不相同,甚至相互对立;但就它们所要覆盖的现象范围内的事实来说,这些相互对立的假说或理论很可能都能作出相当好的解释以至预言,尽管它们各自也都有自己的不足。如何评价这些假说或理论的优劣,进而从相互竞争的诸种理论中择其优者,并创造出某种更优的理论?这对于推动科学的进步,以及对于科学家在实际研究工作中成果的取得,都有着至关重要的科学方法论上的意义。
  • 哲学
    李醒民
    . 1992, 10(9205): 23-24.
    科学信念是科学家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对自己的研究对象(自然界)和研究结果(理论体系)所具有的自以为可以确信的看法。尽管科学信念一开始并未得到实践的检验(也许有的科学信念根本就无法用实践来检验),但是科学家还是坚信它们;事实上,它们往往也不会使科学家受骗。
  • 哲学
    林定夷
    . 1992, 10(9201): 20-24.
    文章讨论科学理论的检验活动中一个相对简单的认识论问题,即检验活动中理论与经验事实间的逻辑关系。一种流传甚广的观点认为,理论的预言与实验观察结果相一致就证实了理论;不一致或者相悖就否证了理论。这种观点是过于简单化的,因而实质上是错误的,是十分有害的。文章从逻辑学分析了实验观察结果与理论预言相矛盾时可以作的四个方面的考虑。1.怀疑实验观测结果的正确性;2.指责所预设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的集合有问题;3.通过修改辅助假说来维护受检理论;4.受检理论被观察结果所证伪了。
  • 哲学
    高歌
    . 1991, 9(9103): 3-5.
    今年二月末,中国科协在北京科学会堂邀请部分科学家、技术专家就“科学与哲学”问题举行了专题座谈会。会上有十几位学者、专家结合亲历的科研、技术工作实践,谈了各自对哲学,对辩证法的体会和体验。本刊这一期发表的高歌、朱训、朱剑虹三位同志的一组文章,是作者在座谈会上的发言精要。特征得作者同意,在本刊发表,以飨读者。
  • 哲学
    朱训
    . 1991, 9(9103): 6-9.
    我国矿产资源的基本特点是,从总量看,是资源大国,从人均量看则相对不足。我国矿产资源的辩证特征:有丰有欠,有富有贫,有杂有纯,矿床规模有大有小,产地分布面广而储量相对集中。就对经济建设的保证程度而言,我国矿产资源储备乏剩并存,中长期供需形势十分严峻。为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必须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走资源节约型道路,正确处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地质找矿中的一系列辩证关系。
  • 哲学
    朱剑虹
    . 1991, 9(9103): 10-12.
    “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恩格斯)。不管自觉或不自觉,科学工作者也总是在一定的哲学思维指导下前进。作为一个青年科学工作者,我头脑中常常在想,当代科学是在什么样的概念框架中发展的?什么是科学的方法?对于各种各样的理论和假说应该从什么样的角度去评价并选择?在科研工作中,我越来越感受到哲学的价值。因为学习哲学一方面使自己更深刻地理解科学的本质意义,激发起探索真理的信心和信念;另一方面哲学使我们解放思想,开拓和科研思维,对实际工作有很大的帮助。这里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