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探索
    张声闳;陈静
    . 2002, 20(026): 11-14.
    本文两位作者曾在本刊1996年10月刊上首先发表了“经络就是人体间隙维系统”的论点。从近几年不同方面的研究和不同作者的论文来看 ,不少成果和结论是与两位作者的论断相呼应的。此文中 ,他们在参照了近10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后又进一步提出创建《人体间隙生理学》的动议。正如他们在文中所言 ,“都谈人体事 ,哪能不相通”.本刊刊出此文 ,是希望中西医界研究人体和经络的各方专家学者能就作者的上述倡议是否有助于中西医生理、病理基础的沟通 ,予以关注 ,并欢迎来稿讨论。
  • 探索
    张声闳;陈静
    . 2002, 20(0206): 11-14.
    本文两位作者曾在本刊1996年10月刊上首先发表了“经络就是人体间隙维系统”的论点。从近几年不同方面的研究和不同作者的论文来看 ,不少成果和结论是与两位作者的论断相呼应的。此文中 ,他们在参照了近10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后又进一步提出创建《人体间隙生理学》的动议。正如他们在文中所言 ,“都谈人体事 ,哪能不相通”.本刊刊出此文 ,是希望中西医界研究人体和经络的各方专家学者能就作者的上述倡议是否有助于中西医生理、病理基础的沟通 ,予以关注 ,并欢迎来稿讨论。
  • 探索
    乔佩琳;张建实
    . 2002, 20(026): 15-17.
    知识和信息时代的特征是信息膨胀、知识共享、网络技术无处不在 ,它强烈地推动多学科互相渗透、彼此结合。在现代科学发展中 ,古老的中医曾经历了严重的考验 ,当今 ,与网络技术同步发展的向中医回归这一新趋势 ,不仅向现代医学提出了挑战 ,而且正在动摇某些正统的科学观念。生命科学 ,在宏观和微观两个方向所取得的巨大进展 ,为解释破释生命奥秘的千古之谜 ,也为交叉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应运而生的“期颐学” ,即探索人类健康活过百岁的具体途径的研究课题 ,反映了老龄社会带来的巨大需求 ,这个课题不论从知识结构、指导思想 ,还是研究手段、研究方法等方面都得益于上述的学科交叉和渗透。
  • 探索
    乔佩琳;张建实
    . 2002, 20(0206): 15-17.
    知识和信息时代的特征是信息膨胀、知识共享、网络技术无处不在 ,它强烈地推动多学科互相渗透、彼此结合。在现代科学发展中 ,古老的中医曾经历了严重的考验 ,当今 ,与网络技术同步发展的向中医回归这一新趋势 ,不仅向现代医学提出了挑战 ,而且正在动摇某些正统的科学观念。生命科学 ,在宏观和微观两个方向所取得的巨大进展 ,为解释破释生命奥秘的千古之谜 ,也为交叉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应运而生的“期颐学” ,即探索人类健康活过百岁的具体途径的研究课题 ,反映了老龄社会带来的巨大需求 ,这个课题不论从知识结构、指导思想 ,还是研究手段、研究方法等方面都得益于上述的学科交叉和渗透。
  • 探索
    李宗荣;田爱景
    . 2002, 20(0204): 3-6.
    摘要 (554) PDF全文 (23949) HTML   可视化   收藏
    北京大学闫学杉副教授于1999年在《科技导报》第八期上发表一篇文章---《关于21世纪信息科学发展的一些见解》(以下简称闫文) ,在国内信息科学界引起强烈反响。我们在编印《信息哲学、一般信息论及生命信息学论文汇编》第一集时 ,全文转载了闫文。该文对促进我们关于生命信息学及信息科学基础的研究起了重要作用。湖北大学在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生命信息学科组的基础上 ,于近期又成立了信息科学研究中心 ,我们提出了关于信息科学基础研究的基本框架 ,包括8个方向及28个相关选题(见本文附录) ,作为中心的研究方向。本文将对构成选题框架的基本思想给出一个简要的说明 ,提出一些初步认识 ,作为深入研讨的引论。
  • 探索
    张声闳;陈静;袁燕;白晶;李梅;张敏
    . 2002, 20(0204): 6-8.
    中国传统中医学基础理论包括五大学说 :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辨证学说。对每种学说的研究 ,都在自发地进行着 ,但真正从现代科学的角度 ,并非牵强附会的探究仍不是很多。最近读到武钢大学学报编辑部赵国求先生的三篇文章 ,觉得颇有新意。他对阴阳学说提出“生命物质运动稳定平衡态理论”.这一理论与我们有过的想法“阴阳是否是对生命物质系统阈值动态平衡的偏离”发生交叉 ,并启发我们结合各种生理物质、病理物质的正常阈值现象予以再思考 ,进而觉得这个探讨思路很可能是正确的。
  • 探索
    张声闳;陈静
    . 2001, 19(0103): 24-28.
    杨振宁说:“科学的创造不只是从每一个方向去发现和了解那个方向的规律,更需要的是通过想象,通过灵感,一下子同时了解每一个方向的规律,这种更高一层次的了解就不只是逻辑思考所能达到的了。”[1]爱因斯坦也十分重视想象力。他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我们认为,想象乃是一种多重交叉、对撞思维,又经过比较之后的逻辑思考。根据近期的“思维输入”,我们对经络的纵深做了再思考。 一、关于组织中心与14条 经脉线的关系问题 物理生物化学告诉我们,生命粒子的运动、组合和化合,都遵守物理定律。
  • 探索
    张声闳;陈静
    . 2001, 19(013): 24-28.
    杨振宁说:“科学的创造不只是从每一个方向去发现和了解那个方向的规律,更需要的是通过想象,通过灵感,一下子同时了解每一个方向的规律,这种更高一层次的了解就不只是逻辑思考所能达到的了。”[1]爱因斯坦也十分重视想象力。他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我们认为,想象乃是一种多重交叉、对撞思维,又经过比较之后的逻辑思考。根据近期的“思维输入”,我们对经络的纵深做了再思考。 一、关于组织中心与14条 经脉线的关系问题 物理生物化学告诉我们,生命粒子的运动、组合和化合,都遵守物理定律。
  • 探索
    余宗森
    . 2001, 19(013): 28-31.
    一、关于“气” 中国古代科学和古希腊科学在物质基本组成的问题上,尽管每一方面都分别有不同派别的学说,但是作为主流的学说.古中国和古希腊却是泾渭分明的,即中国人认为万物皆由“气”组成,而希腊人则认为万物是由这样或那样的“基本”粒子组成的。 现代科学是由古希腊继承下来并大大发展了的。从17世纪近现代科学发展的初期起,粒子论在很长一段时间占统治地位,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原子和分子的学说。场的概念大体是在上个世纪的初期才成形的。本世纪初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出现使人们对物质基本组成的认识大大深入了一步。粒子的概念和场的概念逐步融合。
  • 探索
    余宗森
    . 2001, 19(0103): 28-31.
    一、关于“气” 中国古代科学和古希腊科学在物质基本组成的问题上,尽管每一方面都分别有不同派别的学说,但是作为主流的学说.古中国和古希腊却是泾渭分明的,即中国人认为万物皆由“气”组成,而希腊人则认为万物是由这样或那样的“基本”粒子组成的。 现代科学是由古希腊继承下来并大大发展了的。从17世纪近现代科学发展的初期起,粒子论在很长一段时间占统治地位,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原子和分子的学说。场的概念大体是在上个世纪的初期才成形的。本世纪初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出现使人们对物质基本组成的认识大大深入了一步。粒子的概念和场的概念逐步融合。
  • 探索
    江保国
    . 2001, 19(013): 32-35.
    经络腧穴的本质是什么?读过关于祝总骧教授的报告文学之后,我研究了很多的资料,然而却一直对此深感困惑。8月中旬,第9号台风“杰拉华”在我国江浙一带登陆。当时我正在进行如何消除台风的理论研究。恰在此时,读到了2000年第7期《科技导报》上的两篇论文,《人体科学的经络理论》和《论经络与细胞物理环境》。沉思之中,忽然感到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经络腧穴系统是组织液的开放式循环系统,经脉结构形态类似于台风眼。由此,这就衍生出了我所谓之的“经络腧穴的组织液旋理论”。 一、台风的结构 最大台风风力可达到或超过12级的热带气旋,几乎在各个热带海洋上都会发生,但是大多数发生在大洋的偏西部。
  • 探索
    江保国
    . 2001, 19(0103): 32-35.
    经络腧穴的本质是什么?读过关于祝总骧教授的报告文学之后,我研究了很多的资料,然而却一直对此深感困惑。8月中旬,第9号台风“杰拉华”在我国江浙一带登陆。当时我正在进行如何消除台风的理论研究。恰在此时,读到了2000年第7期《科技导报》上的两篇论文,《人体科学的经络理论》和《论经络与细胞物理环境》。沉思之中,忽然感到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经络腧穴系统是组织液的开放式循环系统,经脉结构形态类似于台风眼。由此,这就衍生出了我所谓之的“经络腧穴的组织液旋理论”。 一、台风的结构 最大台风风力可达到或超过12级的热带气旋,几乎在各个热带海洋上都会发生,但是大多数发生在大洋的偏西部。
  • 探索
    李德文
    . 2001, 19(013): 35-37.
    针灸创源于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中华民族的历代名医先贤都以逻辑思辩的方法不断地研究并丰富着经络的理论和针灸治病的方法。发展到今天,在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日渐交融、中国医学全面走向世界的时代,形势要求我们能以现代生命科学的理论表明和阐述经络的生物学结构与本质及其运行的机制。在此,笔者试图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仍以逻辑思辩的方法来解开经络这个人体生命科学中的谜团,并力求赋予经络一个现代生物学的概念。
  • 探索
    李德文
    . 2001, 19(0103): 35-37.
    针灸创源于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中华民族的历代名医先贤都以逻辑思辩的方法不断地研究并丰富着经络的理论和针灸治病的方法。发展到今天,在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日渐交融、中国医学全面走向世界的时代,形势要求我们能以现代生命科学的理论表明和阐述经络的生物学结构与本质及其运行的机制。在此,笔者试图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仍以逻辑思辩的方法来解开经络这个人体生命科学中的谜团,并力求赋予经络一个现代生物学的概念。
  • 探索
    刘新中;朱芳;王桂娣
    . 2000, 18(0007): 3-6.
    随着内外开放度的日益加大, 中医与中医药体系的诊治功效正日益受到国内和国际医学界的认 知和关注, 针灸疗法在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也开始获得承认。有关方面也把中医学和经络学的探讨郑重 地列入了国家级的研究序列。但人们对中医及作为中医学重要理论基础的经络学说的认识, 至今仍众说 纷纭, 歧见甚大。我刊近几年来曾陆续发表过若干篇从不同角度探索、讨论经络学、中医学的文章, 引起 不少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本期又在此集中地发表了以此篇为始的涉及这一领域的六篇不同角度、不同观 点的文章。这些不同观点显然反映了不同学派的各自之言一。如何在比较中, 在实证中逐步扬弃、汇萃、融 合这些认知, 可能尚需时日, 需得有个较长的过程。但我们相信, 通过这种不同认知的交锋和探讨, 终会 有利于逐渐深入问题的本质和要核, 因此, 我们欢迎各方专家学者继续来文来稿, 参与讨论。
  • 探索
    穆祥;张维波
    . 2000, 18(0007): 7-9.
    一、关于细胞环境问题研究的历史沿革 将物理因子导入到细胞生物学研究领域的历史渊源, 最早可以追溯到突变概念的提出者、孟德尔定律的重新发现者之一的荷兰遗传学家德弗里斯(H·Derives).1904年, 他在美国纽约冷泉港所作的一次学术报告中, 预言“X射线和镭射线可以穿透活细胞的内部, 使生殖细胞中的遗传粒子发生突变”.在此观点指导下, 1925年, 苏联的G.A.Nadsons等人用X射线处理真菌, 并获得了新的变异类型。
  • 探索
    黄晓卿
    . 2000, 18(0007): 10-11.
    经络研究颇受关注。十多年来, 列为国家级研究课题, 投入的人力物力不可谓不大。但是, 对经络本质的认识似乎还很遥远, 且始终纷争不断, 其原因在于存在认识误区。 人体经络这个名词从文字上理解和从中医学理论上理解, 会产生多重含义, 使用者往往根据其理解和目的取其不同意思。字面上的意思似是泛指体内呈线条状线状的有形或无形的结构。专业人士则认为是附加于线条状线状的有形或无形的结构所形成的网络以及该网络对机体的调控。经络理论所阐述的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即整体调控。其在体内循行的路线被认为有未知的结构和(或)功能。
  • 探索
    商成
    . 2000, 18(0002): 14-15.
    本文是继《科技导报》1991年第3期(第37~40页)“生物电化学振荡”一文后, 对经络研究新进展的进一步总结, 其中有关生物电场的作用和针灸机制的探讨因前文已述, 故本文从略。
  • 探索
    张声闳;陈静;李佩斌
    . 1999, 17(9911): 3-6.
    近10年来,经络研究取得较明显的进展,14条经脉线的客观性,似已不再置疑;经络的三维定位问题,许多讨论已倾向于认为是在人体的间隙维系统之中;祝总骧等的实验观察,与间隙维定位之说甚相一致。经络的物质属性及整体调节功能已势在必索。本文旨在从非线性科学自组织理论入手,对经络的物质属性及生理功能做出探讨性阐述。一、《分形论》与《相似学》是席卷很多学科的学术思潮被公认的,继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英国史蒂芬·霍金教授曾说:如果能用一种简单的方式而且不用方程式来解释制约宇宙定律方面的基本观念,他会同别人一样感到兴奋和赞叹。
  • 探索
    陈进生
    . 1999, 17(9911): 7-10.
    经络理论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的重要理论,对治病健身起着指导作用,是中华民族对世界、人类的伟大贡献。这一重要理论,相传已有2000多年,但至今仍是生命科学之谜;然而广大科学工作者经数十年努力,已为揭开经络之谜奠定了基础。取得的成果归纳如下:(1)经络是客观存在的生命现象;(2)用皮肤电、声学法等生理物理方法,明确肯定了经络的位置与古籍所标一致;(3)经络非神经,也非淋巴和血管系统,是一个独立系统,但它与上述系统有密切联系;(4)经络线上存在着电、热、声、光的生物物理特异性;(5)实验方法已证明经络与脏腑的关系;(6)经络的循经感传作用可被压力、降温所阻滞;(7)经络存在的组织形态迄今没有发现。
  • 探索
    张人骥
    . 1999, 17(9911): 11-12.
    经络作为生命科学的重要命题[1]渊远流长。中医在实施针刺治疗中发现,当医针刺入体表,可引起人脑觉察到一种跨体节、双向部位循行成线的感觉,现称为经络通路现象。几千年来,对经络通路现象的口述、记载、绘图在中国流传,并根据针刺治疗效果,总结经验形成中医经络学说。根据目前已发现的证据,在四川绵阳西汉墓中发掘出标有经脉的黑色重漆木质人型,据考查此墓时代约在公元前179~141西汉年间[2]。表明2000年前中医已将人脑感受的线形表象描绘到立体模型上。直到公元1027年北宋天圣五年铸成标定经络通路现象的铜人实体模型,从而才将经络通路按“同身寸”量度确立在人体坐标系中。
  • 探索
    张友时;李瑞午
    . 1999, 17(9911): 13-15.
    经络在中医学术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被认为是人、生物体的生理功能、病理过程和药物归经的主宰。《黄帝内经》中有“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等记载。经络的分布是以十二正经为主体,网络全身,无处不在,无所不通。经络的基本作用是联络、调节和营养。但经络的现代医学生物学基础是什么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而对该问题的研究不仅对于提高针灸的临床疗效和指导临床用药很重要,而且为现代医学生物学研究开辟了新的思路和新领域。
  • 探索
    闫学杉
    . 1999, 17(9908): 3-6.
    今日的信息理论像一个多学科讲坛,不同的信息问题研究者,把一些分布在不同领域里的信息概念加以阐述、系统化并提出了许多新颖的命题。传播学家呼吁:公平的信息获取才是信息对称的基本保障;通讯工程师说:当受信者对一个事件出现的验前概率估计越小时,他获得的信息量就越大;计算机科学家则说:微处理器时钟频率的大小,决定着它处理信息的速度高低;生物学家则高呼:脱氧核糖核酸上的信息是控制子代和亲代相像的唯一源泉。凡此种种表达了不同的信息问题研究者对不同领域信息问题的见解。他们用各自学科的语言阐述自己的看法,而且都深刻地洞察了他们自己所关心的信息对象的本质。
  • 探索
    闫学杉
    . 1999, 17(998): 3-6.
    今日的信息理论像一个多学科讲坛,不同的信息问题研究者,把一些分布在不同领域里的信息概念加以阐述、系统化并提出了许多新颖的命题。传播学家呼吁:公平的信息获取才是信息对称的基本保障;通讯工程师说:当受信者对一个事件出现的验前概率估计越小时,他获得的信息量就越大;计算机科学家则说:微处理器时钟频率的大小,决定着它处理信息的速度高低;生物学家则高呼:脱氧核糖核酸上的信息是控制子代和亲代相像的唯一源泉。凡此种种表达了不同的信息问题研究者对不同领域信息问题的见解。他们用各自学科的语言阐述自己的看法,而且都深刻地洞察了他们自己所关心的信息对象的本质。
  • 探索
    任公越
    . 1999, 17(998): 7-10.
    世界是由物质、能量和信息组成的。这三大组成部分对应着三种基础科学:化学、物理学和信息科学,数学是这三大基础科学的共同基石。马克思认为,只有应用数学的学科才是精密科学。物质和能量皆可独立存在,并遵循守恒定律,且可以互相转换。信息则必须以物质或能量为载体才能存在,不遵循守恒定律,可任意复制和散播。同一信息可以用不同方式寄存在多种载体上。
  • 探索
    任公越
    . 1999, 17(9908): 7-10.
    世界是由物质、能量和信息组成的。这三大组成部分对应着三种基础科学:化学、物理学和信息科学,数学是这三大基础科学的共同基石。马克思认为,只有应用数学的学科才是精密科学。物质和能量皆可独立存在,并遵循守恒定律,且可以互相转换。信息则必须以物质或能量为载体才能存在,不遵循守恒定律,可任意复制和散播。同一信息可以用不同方式寄存在多种载体上。
  • 探索
    董聪
    . 1998, 16(9810): 17-23.
    20世纪70年代前后, 作为广义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分支, 北美和欧洲的一些科学家开始探索用模拟生物进化的方式求解复杂优化问题。其中, 以霍兰德(Holland)提出的遗传算法(geneticalgorithm, GA)最具代表性[1].80年代中期, 霍普菲尔德(HoP-field)解决了反馈型人工神经网络的迭代稳定性问题, 罗穆哈特(Rumelhart)等人发现多层前向网络能够从数据中提取规则。
  • 探索
    李志超
    . 1998, 16(9807): 21-23.
    经络研究命题的建立与展开祖国医学的经典理论文献《黄帝内经》成书于25O0年前, 贯穿于全书的理论核心就是经络藏象学说。所谓经络者:行血气、营阴阳、调虚实、应天道、决死生、处百病不可不通者也。由此叙述可知, 古人所发现和概括的这一经络系统, 指的是人体的调节、控制、传输系统, 是经脉与络脉、经筋与皮部的总称。《内经》又称:“经脉者, 伏行于分肉之间, 深而不见, 其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
  • 探索
    焦玄;李志超
    . 1997, 15(9709): 15-17.
    近半个世纪以来,国际国内的学者们,对中医的经络课题,开展了比较深入广泛的研究,各种假说和理论,层出不穷,众说纷纭。笔者在首先突出中医学的理论特色——整体观念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到信息环节在中医理论中的作用,提出了经络的“信息系统”假说,并合理地解释了临床上千变万化的经络现象的若干基本规律。经络研究的回顾在祖国医学中,有关经络概念的定义性论述,散在于《黄帝内经》的各个篇章之中,现行全国高等院校试用教材《中医学基础》(1978版)综合这些论述的内容,对经络概念了作如下定义:“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 探索
    贺福初
    . 1997, 15(9708): 3-5.
    现代自然科学包括物理与生命科学。早在几个世纪以前,就已建立起比较成熟的理论研究体系和一支从事理论研究的专业队伍,且理论研究蓬勃发展并在物理科学发展史上发挥了先锋主导作用。与之相比,生命科学虽已打开理性之门,但其理论化程度远不及前者。时至今日,生命科学仍缺乏一支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理论研究队伍,仍始终停留在实验性研究这一科学研究的初级阶段。这一现状与今日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极不相称,与生命科学担纲自然科学盟主的历史重任相去太远。
  • 探索
    董聪
    . 1997, 15(9707): 7-10.
    现代神经生物学的研究表明,大脑的知觉活动可能和脑里神经脉冲的图型有关。为了充分评价这一假设的含义并在计算机上模拟知觉过程,必须研究神经元是如何工作的;它们之间是如何通信的;它们是如何组织成局部的或散布的网络的,以及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是如何随经验而改变的。神经元的工作和通信机制神经元是极化了的细胞,它们接收其细胞体高度分枝的伸出物(树突)上的信号(动作电位),同时沿着长而粗的索(轴突)发送信号。每个细胞体只有一个主轴突,有时它也通过分枝而形成侧枝,并利用它们与其他细胞相连接,以传递自身的电信号。
  • 探索
    金吾伦;张华夏
    . 1997, 15(9706): 17-22.
    哲学宇宙论(PhilosophicCosmology)是从哲学上思考宇宙万物的生成、演化和发展的理论。它不同于科学宇宙论,实际上它是以当代科学宇宙论所揭示的事实与规律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概念分析和思辨构想,进而创造与重建出一套哲学范畴体系来理解宇宙的。有意思的是,我们所进行的哲学宇宙论研究,最后所得出的结果,所形成的论纲,与中国道家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的观念不期而遇,不谋而合。使道家宇宙论也成为本哲学论纲的一个支撑论据。
  • 探索
    宋道军;余增亮
    . 1997, 15(9705): 22-23.
    低能重离子注入生物学是8O年代在我国兴起的新的研究领域。这一新的交叉边缘学科一诞生,就以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倍受瞩目。目前,这一学科已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上取得了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如安徽农科院采用离子注人技术育成的早籼S9042和晚粳D9055,具有高产、多抗和优质的特点。在舒城县省“吨粮田”示范片上,S9042平均亩产超过了515公斤,D9055超过了52O公斤。经过1991年遭洪水浸渍24天、1992年六安市水稻白叶枯病高发、1993年南方低温多雨稻瘟病高发的3次灾害考验,这两个品种都获得了大丰收,而当地播种的其他品种却大幅度减产或绝收。
  • 探索
    裴雪重
    . 1997, 15(9703): 5-7.
    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Socrotes,公元前470~前399年)在距今2400年前提出了哲学和生物学中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我是谁?距今100多年前达尔文创立了进化论,回答了这个问题:我是猴的进化物。为了支持进化论的观点,几代古生物学者付出大量精力在世界各地寻找类人猿化石,证明类人猿骨骼与人类的相似之处。这种研究方法对吗?合乎逻辑吗?让我们设想,如果有一天地球上的驴都死绝了,后人找出驴的骨骼化石和马对照,并因此做出判断:马是由驴变来的!(马和驴比人和猴更接近,马和驴同属奇蹄目马科,人和猴虽同为灵长目但不同科)这种设想和判断有理由使我们对达尔文以来的古生物学者的思维路线的正确性表示怀疑。
  • 探索
    方细堂
    . 1996, 14(9611): 31-32.
    癌症的自然消退现象是一个公认的事实,临床上有文献报道已有百余年历史。早在19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威廉·科利(Willam Coley)根据有人发现癌症患者在伴有细菌感染时常导致肿瘤的自发消退的现象,总结出以“人工细菌感染”用于治疗晚期癌症的方法,但遗J憾的是,尽管此种方法治疗癌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人工细菌感染往往不易控制,有些病人没有死于癌症,反而死于人工感染。
  • 探索
    汤健;唐朝枢;陈光慧;周爱儒;王宪;马大龙;韩启德;张肇康
    . 1996, 14(9610): 3-7.
    本文以肾上腺髓质素为例,在国际国内最先提出:同一心血管活性多肽的前体分子或活性分子内部,存在阴阳调节的现象,称为分子内调节。这种分子内调节不仅表现在前体分子不同的多肽片段之间,亦表现在酶解片段对活性片段的“反馈”作用,表现在同一分子作用于不同类型受体所产生的相互拮抗效应。这种分子内调节在众多活性多肽中具有普遍性和重要的生理和病理生理意义。它是机体自稳态调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机体内调节体系的深化和发展。
  • 探索
    贺福初
    . 1996, 14(9610): 8-11.
    上世纪中叶达尔文进化论的问世极其有力地打击了形而上学的自然观。这是自然科学上划时代的理论贡献,因而与能量守恒定律和细胞学说并称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其影响已远远超出生物进化、生物学、自然科学乃至科学的范畴,而成为整个人类文明的重要宝藏。但作为19世纪科学发展的产物,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经典达尔文进化理论并非是十全十美、无懈可击的。
  • 探索
    张声闳;陈静
    . 1996, 14(9610): 12-15.
    本文认为经络是生物体的一个特殊的自组织系统。它无固定形态,寓于生命体的间隙维之中。间隙维中的组织液就是经络物质,它为“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这些自组织调整行为提供信息、物质、能量和场地。心包间隙维中的组织液依靠心脏跳动,带动全身间隙维中的经络物质不断扰动,这就是经络的正常动力。本文也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经络治疗和保健进行了能对应映证的相应探讨。
  • 探索
    姚孝明
    . 1996, 14(9610): 16-17.
    仅用化学过程来解释细胞通讯机制是不够的。同样,仅用微小神经网络单元来概括或试图用电过程与化学过程的相互转化过程来描述也不足以说明细胞结构特性的方方面面。细胞,这一生命基本单元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作者认为,经典的以及近期的许多观察都仅仅是其行为的一个侧面,更为本质的规律有可能要通过揭示这些行为以及这些行为之间的联系而获得。
  • 探索
    方细堂
    . 1996, 14(9603): 34-35.
    肿瘤的本质问题一直是科学界不断探讨的问题。肿瘤形成的分子机制是什么?如果我们能够充分阐明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那么我们就有可能针对性地提出肿瘤的特异性治疗方法。因此,进一步阐明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问题是一个具有重大科学意义的课题。笔者长期以来通过阅读有关资料后颇受启发,就这一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并提出了一种解释癌变分子机制的新假说,以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