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灾”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减灾
    李宪中;杨铁生;李广信
    . 2002, 20(027): 58-62.
    应用复杂开放系统的自组织理论解释滑坡现象的尝试耗散结构论、协同学及混沌理论等非线性科学 ,共同揭示了物质系统变化过程中的可逆与不可逆、有序与无序及这种矛盾相互转化的机理和条件。同时揭示了自然界物质系统如何从平衡到不平衡、从对称到非对称、从稳定到不稳定的演化和反演化的规律[1].耗散结构理论认为 ,一个系统从初始的混沌状态出发 ,具有自催化能力的单元之间的竞争 ,能够通过一系列非平衡不稳定产生功能组织 ,而且“系统在获得时间的、空间的或功能的结构过程中没有外界特定的干预 ,我们便说系统是自组织的”.滑坡产生于特定的地质环境 ,滑坡的产生是由于物质分布的非均一性和重力的不稳定性而导致的位移。
  • 减灾
    李宪中;杨铁生;李广信
    . 2002, 20(0207): 58-62.
    应用复杂开放系统的自组织理论解释滑坡现象的尝试耗散结构论、协同学及混沌理论等非线性科学 ,共同揭示了物质系统变化过程中的可逆与不可逆、有序与无序及这种矛盾相互转化的机理和条件。同时揭示了自然界物质系统如何从平衡到不平衡、从对称到非对称、从稳定到不稳定的演化和反演化的规律[1].耗散结构理论认为 ,一个系统从初始的混沌状态出发 ,具有自催化能力的单元之间的竞争 ,能够通过一系列非平衡不稳定产生功能组织 ,而且“系统在获得时间的、空间的或功能的结构过程中没有外界特定的干预 ,我们便说系统是自组织的”.滑坡产生于特定的地质环境 ,滑坡的产生是由于物质分布的非均一性和重力的不稳定性而导致的位移。
  • 减灾
    牛西午
    . 2002, 20(027): 63-64.
    沙尘暴频发的主因与治理战略最近几年来 ,我国北方地区的沙尘暴天气越来越频繁。2000年3月初至5月中旬 ,北京先后出现了13次沙尘天气 ,强度之大 ,范围之广 ,十分罕见。2001年3月 ,沙尘暴多次袭击北京 ,狂风大作 ,飞沙走石 ,许多行人不得不戴起口罩和纱巾遮挡漫天的黄沙尘。2002年 ,沙尘暴于2月9日(农历腊月28)提前发生 ,强度不亚于前两年。沙尘暴天气出现了三大趋势 ,一是时间提早 ,二是频率加快 ,三是强度加大。风沙紧逼北京 ,严重影响到首都人民的生活、生产及环境质量 ,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
  • 减灾
    牛西午
    . 2002, 20(0207): 63-64.
    沙尘暴频发的主因与治理战略最近几年来 ,我国北方地区的沙尘暴天气越来越频繁。2000年3月初至5月中旬 ,北京先后出现了13次沙尘天气 ,强度之大 ,范围之广 ,十分罕见。2001年3月 ,沙尘暴多次袭击北京 ,狂风大作 ,飞沙走石 ,许多行人不得不戴起口罩和纱巾遮挡漫天的黄沙尘。2002年 ,沙尘暴于2月9日(农历腊月28)提前发生 ,强度不亚于前两年。沙尘暴天气出现了三大趋势 ,一是时间提早 ,二是频率加快 ,三是强度加大。风沙紧逼北京 ,严重影响到首都人民的生活、生产及环境质量 ,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
  • 减灾
    姬永兴
    . 2000, 18(0012): 54-56.
    水是最廉价的灭火剂, 它在设施完善的现代化城市中随处可取, 安全方便。水是对环境没有任何化学污染的物质, 用水灭火后无需进行二次性污染治理。因此, 水仍然是未来城市消防中最主要的灭火剂。水也可以用来扑灭油火, 1991年科威特720口油井大火主要是靠水来扑灭的。中国灭火队扑灭的其中10口油井的大火, 则完全是靠射水来扑灭的。自1841年美国的波尔·霍奇试制出第一台全蒸汽泵浦消防车以来, 此后的150多年间, 射水灭火仍然是世界各国的主要灭火手段。
  • 减灾
    刘传正
    . 2000, 18(0011): 60-63.
    社会经济背景与防灾需求三峡库区移民迁建线以下淹没面积约1084km2,其中陆域面积638km2.据1985年调查, 淹没区内计有耕地35.7万亩(其中水稻田10.95万亩), 柑桔地6.45万亩; 人口72.6万人, 其中农村人口33.3万人、城镇人口39.3万人, 农村人口约占46 %, 考虑人口自然增长及其他因素, 规划迁移人口约113万人。1991~1992年复查结果为: 淹没面积632km2,淹没区计有耕地25.73万亩, 园地11.02万亩, 河滩地15.8万亩, 人口82.62万人, 其中农村人口36.15万人、城镇人口48.47万人。
  • 减灾
    李引擎
    . 2000, 18(0006): 46-48.
    现代化城市具有生产集中、人口集中、建筑集中、财富集中四大特点。从世界范围看, 这些基本特点几乎是一切城市所共有的, 且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向。然而, 这些现代城市又因可燃易燃物品多、火灾危险源广等, 而时时处在火灾的威胁之中。这些因素就导致了城市火灾损失呈增长趋势这一世界性的共同规律。我国中等以上城市有600多个, 其中绝大部分抗御火灾的能力较低, 存在大量的火灾隐患, 对城市的安全和发展构成了很大威胁。近年来大型恶性火灾不断出现。
  • 减灾
    冯利华
    . 2000, 18(0004): 63-64.
    江淮流域光热充足、物产丰富、经济较发达。但这里经常遭受洪水的侵袭。1998年, 长江流域发生了本世纪以来仅次于1954年的特大洪水。事实上, 这次特大洪水已在预测之中, 因为在它发生之前出现了一些明显的洪水前兆。笔者根据长期的研究, 对这次特大洪水曾提出自己的看法, 1995年9月, 浙江省教委批准了笔者申请的项目: ”1998年前后巨洪预警研究“.其后经过大量的综合分析工作, 发表了多篇论文[1, 2], 并随后得到证实。为此, 拟对江淮流域洪水的发生规律及其变化趋势作进一步探讨。江淮流域的特大洪水20世纪, 长江流域排在前3位的特大洪水分别发生在1931、1954和1998年。
  • 减灾
    谷志孟;白世伟
    . 1999, 17(998): 25-27.
    历史在刻记本世纪1931年、1954年长江的大洪水之后,无疑还将铭记1998年的全流域大暴雨、大洪水、大决战,回顾这些洪涝灾害,究竟是天致,还是人为?在与洪魔搏斗的抢险中,人们在反思;在堤防溃口的救助中,人们在痛思;在扒口行洪的转移中,人们在深思,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的这场空前的大恶战缘自于何方?答案是:不能全怪老天。口(搞好流域规划,依靠科技防灾、抗灾、救灾)舞活主龙头(全民动员、落实规划、标本兼治、根除灾源)唱好协作戏(软硬协同、上下齐动、
  • 减灾
    谷志孟;白世伟
    . 1999, 17(9908): 25-27.
    历史在刻记本世纪1931年、1954年长江的大洪水之后,无疑还将铭记1998年的全流域大暴雨、大洪水、大决战,回顾这些洪涝灾害,究竟是天致,还是人为?在与洪魔搏斗的抢险中,人们在反思;在堤防溃口的救助中,人们在痛思;在扒口行洪的转移中,人们在深思,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的这场空前的大恶战缘自于何方?答案是:不能全怪老天。口(搞好流域规划,依靠科技防灾、抗灾、救灾)舞活主龙头(全民动员、落实规划、标本兼治、根除灾源)唱好协作戏(软硬协同、上下齐动、
  • 减灾
    杨力行
    . 1999, 17(9908): 28-30.
    举国关注的黄河洪旱灾害,洪灾与断流并存,是在水少沙多、灌区用水过多、三门峡水库因泥沙淤积被迫低水位运行、下游地上河床不断淤高、防洪严峻的背景下产生的,制约因素众多,单一措施很难根治,南水北调投资过大为期遥遥,远水难解近渴。水土保持是治理黄河的治本措施,若全面进行治理,亦需20年后才见显效,乃属长远之计。虽然许多学者断言:“数千余年来,有无数治河处方开出,欲驯服‘害河’,但至今仍无万全之策”[1]。但笔者在看到大量专家的研究和对策后,希望这一断言最好不要带到21世纪去。笔者认为,通过集思广益、取众家之长,治理黄河泥沙、洪、旱灾害的万全之策是可以归纳出来的。
  • 减灾
    杨力行
    . 1999, 17(998): 28-30.
    举国关注的黄河洪旱灾害,洪灾与断流并存,是在水少沙多、灌区用水过多、三门峡水库因泥沙淤积被迫低水位运行、下游地上河床不断淤高、防洪严峻的背景下产生的,制约因素众多,单一措施很难根治,南水北调投资过大为期遥遥,远水难解近渴。水土保持是治理黄河的治本措施,若全面进行治理,亦需20年后才见显效,乃属长远之计。虽然许多学者断言:“数千余年来,有无数治河处方开出,欲驯服‘害河’,但至今仍无万全之策”[1]。但笔者在看到大量专家的研究和对策后,希望这一断言最好不要带到21世纪去。笔者认为,通过集思广益、取众家之长,治理黄河泥沙、洪、旱灾害的万全之策是可以归纳出来的。
  • 减灾
    李周
    . 1999, 17(997): 58-60.
    一、特大洪水的灾因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了令世人关注的特大洪水。这次特大洪水形成的首要原因是外生性的,即由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造成的全流域的持续高强度降水。然而,降水并非一定就发洪水,特大降水转化为特大洪水一定有内生性的原因,所以灾因分析不能仅问罪于老天。关于洪灾形成的内生性因素,较为公认的看法是:1.森林调控降水的能力下降由于多年来的过伐和毁林开荒,长江上游的天然林遭到了严重破坏,由此造成的森林拦蓄降水的能力的下降和河床、水库泥沙淤积的加剧,是降水转化为洪水的比例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 减灾
    李周
    . 1999, 17(9907): 58-60.
    一、特大洪水的灾因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了令世人关注的特大洪水。这次特大洪水形成的首要原因是外生性的,即由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造成的全流域的持续高强度降水。然而,降水并非一定就发洪水,特大降水转化为特大洪水一定有内生性的原因,所以灾因分析不能仅问罪于老天。关于洪灾形成的内生性因素,较为公认的看法是:1.森林调控降水的能力下降由于多年来的过伐和毁林开荒,长江上游的天然林遭到了严重破坏,由此造成的森林拦蓄降水的能力的下降和河床、水库泥沙淤积的加剧,是降水转化为洪水的比例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 减灾
    殷鸿福;李长安
    . 1999, 17(9906): 23-25.
    关于长江中游防洪,我们仅从地学角度,提一点意见。要点是“挡”要注意基础,长远以蓄、泄为主,并提出两条思路供参考。一、“挡”是当前急务,但要注意堤防基础  1998年抗洪实践证明,“堤”是“防”的关键。从某种意义上说,保卫大堤的胜利就是抗洪斗争的胜利。因此,加固长江大堤是当前急务,无可争议。但是从地学角度看,大堤的坚固,不仅在于其本身的钢筋水泥,还在于它的基础。其一,长江中游干堤大都建在具二元结构的第四纪冲积层之上,即下面是含水透水的河床相(砂层),上面是较不透水的河漫滩相(亚粘土和粘土)。人人皆知在砂层上建大厦,水一冲就要垮,因此搞清各地大堤的基础极其重要。
  • 减灾
    殷鸿福;李长安
    . 1999, 17(996): 23-25.
    关于长江中游防洪,我们仅从地学角度,提一点意见。要点是“挡”要注意基础,长远以蓄、泄为主,并提出两条思路供参考。一、“挡”是当前急务,但要注意堤防基础  1998年抗洪实践证明,“堤”是“防”的关键。从某种意义上说,保卫大堤的胜利就是抗洪斗争的胜利。因此,加固长江大堤是当前急务,无可争议。但是从地学角度看,大堤的坚固,不仅在于其本身的钢筋水泥,还在于它的基础。其一,长江中游干堤大都建在具二元结构的第四纪冲积层之上,即下面是含水透水的河床相(砂层),上面是较不透水的河漫滩相(亚粘土和粘土)。人人皆知在砂层上建大厦,水一冲就要垮,因此搞清各地大堤的基础极其重要。
  • 减灾
    魏一鸣
    . 1999, 17(996): 25-27.
    作为一种高度复杂的自然现象,洪水灾害在空间上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差异性。大量研究表明:洪水灾害具有不均匀性、差异性、多样性、突发性、随机性与可预测性、规律性等复杂性的特点[1],使得传统的“简单”的理论和手段已不适宜于伴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开展而日趋复杂化的洪水灾害系统的研究。过去只能用定性的方法描述洪水灾害的空间分布的复杂性特征。由于复杂系统[2]和复杂理论[3]的引入,为洪水灾害的研究注入了新的生机,复杂性理论在洪水灾害的研究中将扮演重要的角色,为解释洪水灾害中的复杂现象提供了崭新的方法论[4]。
  • 减灾
    魏一鸣
    . 1999, 17(9906): 25-27.
    作为一种高度复杂的自然现象,洪水灾害在空间上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差异性。大量研究表明:洪水灾害具有不均匀性、差异性、多样性、突发性、随机性与可预测性、规律性等复杂性的特点[1],使得传统的“简单”的理论和手段已不适宜于伴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开展而日趋复杂化的洪水灾害系统的研究。过去只能用定性的方法描述洪水灾害的空间分布的复杂性特征。由于复杂系统[2]和复杂理论[3]的引入,为洪水灾害的研究注入了新的生机,复杂性理论在洪水灾害的研究中将扮演重要的角色,为解释洪水灾害中的复杂现象提供了崭新的方法论[4]。
  • 减灾
    朱伯芳
    . 1999, 17(9904): 53-54.
    1998年我国长江、嫩江流域遭遇特大洪水,促使广大水利工作者进行思考。笔者认为,必须加大水利建设力度,变被动抗洪为主动防洪,努力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适当提高防洪标准;加固加高堤防;兴建必要的水库;整治河道,加强分蓄洪区的建设;加强水土保持;重视城市防洪;加强科研,提高防洪抢险的技术含量;保证水利工程稳定的投入;加强江河防洪体系的动态管理(详见“增强忧患意识,变被动抗洪为主动防洪”,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院刊第2卷第2期,1998年10月)。笔者在此再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供有关方面参考。
  • 减灾
    朱伯芳
    . 1999, 17(994): 53-54.
    1998年我国长江、嫩江流域遭遇特大洪水,促使广大水利工作者进行思考。笔者认为,必须加大水利建设力度,变被动抗洪为主动防洪,努力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适当提高防洪标准;加固加高堤防;兴建必要的水库;整治河道,加强分蓄洪区的建设;加强水土保持;重视城市防洪;加强科研,提高防洪抢险的技术含量;保证水利工程稳定的投入;加强江河防洪体系的动态管理(详见“增强忧患意识,变被动抗洪为主动防洪”,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院刊第2卷第2期,1998年10月)。笔者在此再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供有关方面参考。
  • 减灾
    谢永刚
    . 1999, 17(993): 55-58.
    一、江河堤防标准要适应社会、经济条件  嫩江、松花江系我国大河之一,其干流堤防在黑龙江省境内总长1899km,达到百年一遇标准的仅26km,50年一遇标准的仅80km,20年一遇标准的693km,20年以下标准的1100km。嫩江干流堤防在今年的大洪水中突出地表现如下特点:一是高水位持续时间长,堤防临水和挡水时间也长,导致堤防滑坡现象大增;二是江道两岸多丘陵且支流多,使堤防形成众多不连贯的堤段,山丘与堤防衔接处易出险情;三是大多堤段是堵塞山口的短堤段,决口漫堤易发生,且一旦出险,危害性较大。松花江干流两岸多岗地,独立堤段也多,防洪重点是哈尔滨、佳木斯等重要大中城市和粮食主产区三江平原。
  • 减灾
    谢永刚
    . 1999, 17(9903): 55-58.
    一、江河堤防标准要适应社会、经济条件  嫩江、松花江系我国大河之一,其干流堤防在黑龙江省境内总长1899km,达到百年一遇标准的仅26km,50年一遇标准的仅80km,20年一遇标准的693km,20年以下标准的1100km。嫩江干流堤防在今年的大洪水中突出地表现如下特点:一是高水位持续时间长,堤防临水和挡水时间也长,导致堤防滑坡现象大增;二是江道两岸多丘陵且支流多,使堤防形成众多不连贯的堤段,山丘与堤防衔接处易出险情;三是大多堤段是堵塞山口的短堤段,决口漫堤易发生,且一旦出险,危害性较大。松花江干流两岸多岗地,独立堤段也多,防洪重点是哈尔滨、佳木斯等重要大中城市和粮食主产区三江平原。
  • 减灾
    余国营
    . 1999, 17(9903): 58-60.
    松花江是我国七大江河中最北部的一条河流,流域面积546万km2,有南北两源,南源为第二松花江,河长959km,流域面积78km2;北源为嫩江,全长1370km,流域面积283km2。在三岔河汇合后称松花江,从黑龙江省西南部斜贯全省,在东北部同江县汇入黑龙江。嫩江发源于大兴安岭山脉的伊勒呼里山,自北向南穿过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接壤地带,右岸为大兴安岭东坡,左岸是小兴安岭西南坡和松嫩平原。百年以前,这里分布着茂密的辽阔森林、草原和沼泽,百年的开发史使这里成为我国主要的粮食基地和主要的重工业木材基地之一。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 减灾
    余国营
    . 1999, 17(993): 58-60.
    松花江是我国七大江河中最北部的一条河流,流域面积546万km2,有南北两源,南源为第二松花江,河长959km,流域面积78km2;北源为嫩江,全长1370km,流域面积283km2。在三岔河汇合后称松花江,从黑龙江省西南部斜贯全省,在东北部同江县汇入黑龙江。嫩江发源于大兴安岭山脉的伊勒呼里山,自北向南穿过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接壤地带,右岸为大兴安岭东坡,左岸是小兴安岭西南坡和松嫩平原。百年以前,这里分布着茂密的辽阔森林、草原和沼泽,百年的开发史使这里成为我国主要的粮食基地和主要的重工业木材基地之一。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 减灾
    钱佳燮
    . 1999, 17(993): 61-64.
    1998年7~8月长江中下游发生了1954年以来最大的洪水,使该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到严重损失。1998年的洪灾虽然过去了,但是同样的洪灾,甚至更大的洪灾今后还可能发生。考虑到抗灾的艰巨和灾区人民的困苦,深入总结和思考有关水利的建设差距是十分必要的。这里仅就如何对长江进行裁弯、分流、拓卡以减少洪水灾害提出一己之见,和大家探讨。一、裁弯、分流、拓卡是泄洪的客观要求1长江中下游宜昌到长江口,直线距离不过1000公里,主泓道却长达1893公里,其中宜昌~武汉间直线距离280公里,但“江流曲似九回肠”,实际长达680公里。鄂东和江苏江段也存在较多曲折。弯道如此之多,行洪不畅是可想而知的。
  • 减灾
    钱佳燮
    . 1999, 17(9903): 61-64.
    1998年7~8月长江中下游发生了1954年以来最大的洪水,使该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到严重损失。1998年的洪灾虽然过去了,但是同样的洪灾,甚至更大的洪灾今后还可能发生。考虑到抗灾的艰巨和灾区人民的困苦,深入总结和思考有关水利的建设差距是十分必要的。这里仅就如何对长江进行裁弯、分流、拓卡以减少洪水灾害提出一己之见,和大家探讨。一、裁弯、分流、拓卡是泄洪的客观要求1长江中下游宜昌到长江口,直线距离不过1000公里,主泓道却长达1893公里,其中宜昌~武汉间直线距离280公里,但“江流曲似九回肠”,实际长达680公里。鄂东和江苏江段也存在较多曲折。弯道如此之多,行洪不畅是可想而知的。
  • 减灾
    蔡述明
    . 1999, 17(9901): 43-45.
    一、水灾是中国第一大灾,长江中游历来就是重灾区  人类与洪水斗争贯穿着人类的历史过程。尽管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科学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防洪体系的建设日趋完善,但水害为自然灾害之首至今未变。2500年前的先秦时代,《管子·度地篇》就说得一清二楚:“五害之属水为大”。目前全球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洪涝占40%,热带气旋占20%,干旱占15%,地震占15%,其余占10%,可见水灾损失之严重性。中国是一个水灾频发的国家。中国水量在空间和时间上分布严重不均,占国土面积53%的东南部,其水资源占全国93%,且降水多集中于夏季,因而大洪水频发,洪涝灾害年年有。
  • 减灾
    蔡述明
    . 1999, 17(991): 43-45.
    一、水灾是中国第一大灾,长江中游历来就是重灾区  人类与洪水斗争贯穿着人类的历史过程。尽管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科学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防洪体系的建设日趋完善,但水害为自然灾害之首至今未变。2500年前的先秦时代,《管子·度地篇》就说得一清二楚:“五害之属水为大”。目前全球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洪涝占40%,热带气旋占20%,干旱占15%,地震占15%,其余占10%,可见水灾损失之严重性。中国是一个水灾频发的国家。中国水量在空间和时间上分布严重不均,占国土面积53%的东南部,其水资源占全国93%,且降水多集中于夏季,因而大洪水频发,洪涝灾害年年有。
  • 减灾
    汪纬林;毛桐恩;解敬
    . 1999, 17(991): 46-48.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因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呈指数增长。自然灾害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最大限度地防灾减灾的课题已刻不容缓地摆在广大科技工作者面前。依靠科学技术是防灾减灾的根本途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古代名言就说明了对待自然灾害进行科学预测的重要性。1998年持续两个多月的抗洪抢险中,气象卫星通讯、水上自动测报系统、卫星遥感、水下彩色摄影、堤坝隐患电法探测等现代科技手段一起综合动用,为抗洪工作提供了准确的预测信息,为排险抢险提供了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显示出科学技术的巨大威力。
  • 减灾
    汪纬林;毛桐恩;解敬
    . 1999, 17(9901): 46-48.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因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呈指数增长。自然灾害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最大限度地防灾减灾的课题已刻不容缓地摆在广大科技工作者面前。依靠科学技术是防灾减灾的根本途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古代名言就说明了对待自然灾害进行科学预测的重要性。1998年持续两个多月的抗洪抢险中,气象卫星通讯、水上自动测报系统、卫星遥感、水下彩色摄影、堤坝隐患电法探测等现代科技手段一起综合动用,为抗洪工作提供了准确的预测信息,为排险抢险提供了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显示出科学技术的巨大威力。
  • 减灾
    钱正英
    . 1998, 16(9812): 9-11.
    长江抗洪斗争取得全面胜利后, 社会各界提出不少看法和建议。为此,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组织部分有关的两院院土并邀请少数院外专家, 对有关资料和各方面的意见进行分析研究后, 提出了一个专题咨询报告《对1998年长江洪水的认识和今后工作的建议》。笔者就社会上比较普遍关心的几个问题, 根据咨询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的内容, 在这里作一简要说明。
  • 减灾
    周魁一
    . 1998, 16(9812): 12-15.
    1998年长江大水是继1931年和1954年之后本世纪以来的第三次流域性大水。和1954年大水相比, 笼统地看, 在长江中游的多数河段, 今年洪峰流量约比1954年/J'1万m'/S左右, 而水位却要比1954年高出lin上下, 甚至超出历史最高水位。这是什么原因?这种防洪的不利形势, 今后会不会继续恶化?这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也是防洪减灾工作面对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回答这个问题, 不能单纯着眼于对洪水和防洪工程能力的关注, 而应将视野扩展到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国土开发对防洪的影响, 从更广泛的方丽和更深的层次分析今年大洪水的经验和教训。
  • 减灾
    唐明述
    . 1998, 16(9812): 16-18.
    1998年的洪涝灾害, 特别是长江流域和嫩江松花江流域全线告急, 超历史的最高水位和高洪峰, 引起举国上下的严重关注, 直接间接损失以千亿元计。要根治洪水必须下最大决心, 坚持长期综合治理, 包括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森林植被、治理江河湖海、兴修水利设施以及修筑险工险段的永久性堤坝。本文着重探讨修筑永久性堤坝的选材、施工和结构设计。要在辽阔的江、河、湖、海上修筑永久性堤坝, 工程之浩大是不言而喻的, 我们只有用修筑万里长城和愚公移山的精神, 坚持数十年方得成效。
  • 减灾
    欧阳志远
    . 1998, 16(9811): 25-27.
    长江水患日甚, 究其成因, 气候变异是首要因素。进入90年代以后“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频繁交替出现。1998年, 厄尔尼诺现象转到拉尼娜现象只用了1个月时间, 这在历史上是前所未见的。目前, 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在学术上还有很大的争论, 但无论如何, 气候的反常还是为多数人认同。在1995年召开的“柏林气候最高级会议”上,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2年里约热内卢缔结)的缔约国都承认温室气体排放状况的严重性和不采取行动的危害性。中国作为缔约国之一, 当然要尽自己的一切努力去履行自己的义务。
  • 减灾
    莱斯特·布朗;布瑞恩·哈勒维
    . 1998, 16(9811): 28-29.
    过去几星期以来, 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长江流域44年来最严重的水灾。据官方数字统计, 已有2000多人被淹死, 138O万人被迫离开家园。洪水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450万公顷农作物, 即占中国3%的农田被淹没;工厂停产使工业产量下降;公路、铁路、港口关闭使货物、旅客交通中断;洪水对中国整个经济的影响将逐渐显现出来。中国政府正在努力同这一自然灾害作斗争。这次洪水的确是自然灾害, 在每年6~9月的季风季节里, 中国南方都要发生水灾。但是今年长江的水灾还有人为的影响, 即过度的森林砍伐和土地开垦。
  • 减灾
    杨美卿
    . 1998, 16(9810): 3-6.
    编者按'98大洪, 举国震惊, 全球关注。灾后思祸, 势所必然。水尚未退, 探根究源的文章已至。此文系本刊首篇探讨文章。作者系水利界的学者专家, 所贡献的探析亦颇具专业功力, 但文中所述毕竟乃个人见解, 我们期望由此“一家之言”能引来更多、更广泛、更深入的“百家之见”, 并终能使我们在惊心动魄之后, 能在“客观与规律”、“主观与得失”、“未来与良策”等诸方面, 达至一个新的认知高度;也使我们今后在“灾与变”、“祸与害”、“人与自然”的关系上, 重新处于一个更明智、更自觉、更主动的地位。1998年7、8月在长江中下游发生的大洪水, 是自1954年以来发生的全流域性的大洪水, 多处水位超过警戒水位的时间长达60多天。
  • 减灾
    王同生
    . 1998, 16(9810): 7-10.
    太湖流域北依长江, 东临东海, 南滨钱塘江和杭州湾, 西以茅山、界岭和天目山为流域边界。太湖流域是典型的水网地区, 地势低洼, 约70%面积汛期处于江河湖海高水位之下, 经常受到洪、涝、风、潮威胁。本流域又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 1996年底全流域国内生产总值达6000多亿元, 对全国经济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旦发生严重灾害影响很大。自1949年到1990年, 流域内各省市开展了大量水利建设, 如在长江和杭州湾沿岸加固江堤海塘, 修建挡潮闸和泵站。
  • 减灾
    赵衍庚
    . 1997, 15(9705): 44-47.
    1958年成功地防御了黄河花园口2230Om3/s大洪水,而1996年8月5日7600m3/s中型洪水就大漫滩。由于洪峰演进速度特别慢,8月13日花园口552Om3/s第二场洪水,于15日在孙口赶上第一场洪水,两峰合为一峰,流量为5540m3/s,到洛口流量47883/s。洪水从花园口至利津共用了369.3小时。约为正常漫滩时间的2倍。洪水位也异常高,花园口、孙口、洛口均为最高历史洪水位,东明3000m3/s就进滩,漫滩速度慢,滞水时间长,积水深(一般0.5~3.5m,最深5.5m),排水困难。这是现河道未曾发生过的行洪异常现象。
  • 减灾
    薄生荣
    . 1997, 15(9705): 48-51.
    进入9O年代以来,我国水旱灾害连续不断,大有日渐频繁和加剧的趋势。辽河、海河、淮河、黄河、长江的连年洪水,黄河的长时间断流与北方大面积的干旱和荒漠化,一次又一次地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迫使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认真反思水旱灾害日渐频仍的根由。水旱灾害为什么愈演愈烈?建国以来,我国在根治海河、淮河,治理黄河、长江方面做了很多工作,黄河50年无大患就是水利工程的重大成就。但是,在防上水旱灾害过程中却存在着这样一个矛盾:一方面我们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大幅度提高,工程治理越搞越大;另一方面水旱灾害也越来越频繁,灾害损失显著增长,如何面对、理解这既存现实?为什么水旱灾害会愈演愈烈?很值得我们反思。
  • 减灾
    罗祖德
    . 1997, 15(9703): 53-54.
    90年代以来,我国洪涝灾害连连不断。1991年太湖流域、江淮大地遭受了严重的水灾,直接经济损失在20亿人民币以上。1996年又是一个洪涝年。长江流域,珠江流域,黔、皖、浙、赣、鄂、川、湘相继发生洪灾,新疆天山南北也遭水灾,通往南疆的铁路路基被冲断。6月初,江西中部地区连降暴雨,导致山洪暴发,全省倒塌房屋5700多间,180万人受灾。6月底,皖、浙两地突降暴雨,皖南地区最高降雨量为180毫米,宣州市遭大灾,致使皖赣铁路多处塌方,大范围路基被冲毁,钢轨悬空,2O余座桥台移位,桥基路基被毁,皖赣线全线中断,安徽全省灾民达538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