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寄语”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院士寄语
    科技导报. 2021, 39(12): 6-10.
    [编者按]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科技导报》以“礼赞建党百年风华,弘扬科技爱国精神”为主题,邀请两院院士为建党百年寄语,鼓舞、激励和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新时代继承发扬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继续发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响应党的号召,听从祖国召唤,保持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党、为祖国、为人民鞠躬尽瘁、不懈奋斗!
  • 院士寄语
    王夔
    科技导报. 2020, 38(10): 8-8.
    当前,病毒尚未肃清,经济有待振兴,全球情势难测。我们科技工作者担负着为国为民,除害解困的重大责任。时间紧迫,容不得犹豫和彷徨,容不下虚浮和自得。所以需要把握实际,钻研真问题;需要步步精进,事事尽心,贯彻始终;需要眼在心在,发现新问题;需要同心合作,互补共进,解决重大问题。为此,我写下几句心得,供年轻同行参考。
  • 院士寄语
    邬贺铨
    科技导报. 2020, 38(10): 9-9.
    邬贺铨院士为《科技导报》“202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专刊”题词
  • 院士寄语
    韩济生
    科技导报. 2020, 38(10): 9-9.
    突如其来的灾难到临之时,人们可以详细记录灾难带来的无助、痛苦、愤怒和责难,也可以深入记录积极应对灾难中显示的勇气、担当、对策和决断。而作出这些决断的难度,无异于一个毫无准备的学生面对一场毕生一遇的大考,凭借的是其一以贯之的底蕴和修养。至于当时所做的决策和执行过程是否合理圆满,只有事后才能进行比较周全的总结和判断。后者肯定是属于全人类的宝贵财富,有助于此后面对类似灾难时进行科学的运筹,甚至防止其发生,善莫大焉。
  • 院士寄语
    段宝岩
    科技导报. 2020, 38(10): 10-10.
    段宝岩院士为《科技导报》“202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专刊”题词
  • 院士寄语
    庄文颖
    科技导报. 2020, 38(10): 10-10.
    在举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勇拼搏之际,即将迎来2020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国家步入现代化发展的今天比以往任何时期更彰显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值此节日到来之际,向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决战脱贫攻坚、助推生态文明建设、为实现祖国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辛勤奋斗的全国第一线科技工作者表示衷心祝贺。与全国科技战线的劳动者共勉,让我们弘扬科学精神,为建设强盛的祖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祝愿全国科技工作者节日快乐!祝我们的伟大祖国繁荣昌盛!
  • 院士寄语
    周忠和
    科技导报. 2020, 38(10): 11-11.
    无论当今世界如何变幻莫测,外部形势怎样跌宕起伏,科学与技术无疑呈现出加速发展态势,并且在社会与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由此,科技工作者社会责任的多元化发展趋势日益显著,而且不断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话题。本次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无论中国还是全球各地的科技工作者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危机时期彰显其社会责任的一个缩影。作为一个群体,除了科研以及成果的转化任务之外,科技工作者的责任还涉及政策咨询、科学精神与知识的传播与教育等诸多方面。然而,对众多作为个体的科技工作者(特别是从事基础研究者)而言,潜心科学研究本身就是履行其社会责任的最大体现,无论其成果能否在短期转化为可视的应用。因此,科技工作者的责任,一方面针对群体与个体有着不同的含义。另一方面,专家之所以被称为专家,是因为在特定专业领域的权威性,负责任的专家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及时发声,是社会责任使然;然而,对自己并不擅长的领域,则应当谨言慎行,而非越俎代庖,否则,这不仅对社会无益,而且也将损害科技共同体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