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文”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科技人文
    黄丽蓉
    科技导报. 2024, 42(4): 115-123.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4.04.012
    1958年,上海汽车装配厂成功试制出上海第1辆轿车——凤凰牌轿车,开创了上海轿车制造的历史,这是上海汽车工业发展在轿车整车试制工作中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凤凰牌轿车是特定时代背景下的特殊产物,其研发历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环境因素是如何作用于科学技术发展的。梳理凤凰牌轿车的成车过程,可以有效窥见上海轿车工业在技术、风格、市场定位、专业化协作4个方向上所开辟的历史道路,对总结时代经验具有启示作用。
  • 科技人文
    何杰, 孙啸宇, 郑睿, 王兰英
    科技导报. 2024, 42(4): 124-132.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4.04.013
    近年来,人工智能军事化进程正随着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高速发展。从人工智能的概念及其伦理风险出发,列举了国内外军用人工智能发展中具有代表性的伦理问题,包括身份识别技术与道德判断、责任归属、由人工智能失控引发的灾难问题等。分析了人工智能军事化伦理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提出了以确保避免军用人工智能造成人类重大灾难为底线、持续改善军用人工智能存在的问责差距与技术漏洞、努力推进国际之间军用人工智能话题的积极讨论等3方面建议。
  • 科技人文
    张航,张洪光,聂馥玲
    科技导报. 2023, 41(22): 98-108.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3.22.013
    梳理了民国时期科技政策与民间技术爱好者群体共同影响下无线电爱好的独特发展历程,分析了爱好者希望顺利开展研究的愿望与当时政府怀疑和限制为主的科技政策间的矛盾,展现了由爱好者自发生成的民间力量积极采取措施解决矛盾,使无线电爱好获得发展的历史过程。分析表明,在一些特殊时期,民间学术界与政界会存有不同科学观;当二者存在矛盾,民间社会重要科技群体与当时政府管理之间即会产生复杂互动;民间技术爱好者群体有能力针对政策阻碍进行反馈与协调,从而推进科技进步。此外,提出了鼓励与规范并存的科技政策能推进技术爱好的良好发展。
  • 科技人文
    刘伟
    科技导报. 2023, 41(13): 118-128.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3.13.012
    迄今人工智能在智能水平和能力范围上与人类相比仍存在极大的差距,这使得它的发展受到了阻碍。究其原因,人类智能和机器智能之间存在无法跨越的界限。依赖于符号指向对象的机器只能进行封闭环境下的形式化计算,却无法像人那样实现开放环境下的意向性算计,在这种背景下,人机优势互补显得尤为重要。而当前人机的关系主要是硬性的功能分配,未来数字世界中人机关系更可能是柔性的能力分工。探讨了人工智能的瓶颈、智能的第一原理等问题,思考了其对人机问题的影响,指出人机混合智能才是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方向的观点。
  • 科技人文
    陈璐,张藜
    科技导报. 2023, 41(10): 125-132.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3.10.012
    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成立于1946年,是由英国科学工作者协会等团体发起的非政府组织,其成员为来自东西方国家的科技工作者团体。自世界科协成立起,中国便是其中重要的一员,经历了世界科协的成立、发展和衰落。通过解析《人民日报》相关报道和有关档案等原始资料,概述了世界科协的发展历程,分析了1949—1966年中国科技界与世界科协关系的发展脉络,讨论了在此期间中国与世界科协之间的相互作用。指出了世界科协是中国接触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新中国争取更多国际认同的重要国际平台,而中国政府和科技界是推动世界科协发展壮大的重要力量;参与世界科协系列会议是中国政府通过科技界国际活动为国家外交服务的典型案例,对中国外交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 科技人文
    孙炜,史玉民
    科技导报. 2023, 41(4): 114-120.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3.04.013
    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辩证方法、口述史法,从科学建制的存在意义、实践主体的制度范式、组织体系的有效运行、效用发挥的外在条件4个方面,分析了秉志科学建制思想内涵,从创办生物学教育机构、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学术刊物4个方面概述了秉志对中国现代生物学建制化实践探索,得出了秉志在开拓中国现代生物学建制化过程中放眼世界、扎根中国、深入思考、勇于实践的精神气质,展望了这一精神气质在走好中国科学建制化未来之路中的现实意义。
  • 科技人文
    乔笑斐,路昊明,高策
    科技导报. 2023, 41(3): 81-88.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3.03.009
    作为全球瞩目的新兴战略技术焦点,量子信息技术已经在量子计算与量子通信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科学史的角度来看,量子信息革命与发生在20世纪的第1次量子革命在原理和内涵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区别,对未来的科技发展战略也有着直接影响。梳理了量子纠缠与量子信息技术的演变历程,分析了量子信息技术在科学、技术、哲学等多个层面的革命性特征,总结了量子信息革命对未来科技战略及科学发展模式的意义与启示。
  • 科技人文
    陈彪,王燕,张艳,李婷婷,朱玥玮,李功,吴又进
    科技导报. 2023, 41(3): 89-94.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3.03.010
    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卡罗琳·露丝·贝尔托西、摩顿·梅尔达尔和卡尔·巴里·夏普莱斯,以表彰他们“为点击化学和生物正交化学的发展”做出的贡献。这是夏普莱斯继因在不对称催化领域的成就而获得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后,再次获得该奖。概述了夏普莱斯的科研历程及其在点击化学领域的研究成就,分析了点击化学简单高效的特点。同时,夏普莱斯的研究方向从手性催化氧化反应到点击化学的转变,体现了突破自我和永不止步的科研精神,也为如何培养创新型科学家提供了启示。
  • 科技人文
    陈彪,朱玥玮,王燕,陈羽,李婷婷,于菲凡,吴又进
    科技导报. 2023, 41(3): 95-104.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3.03.011
    因“在已灭绝的古人类的基因组和人类演化方面的发现”,斯万特·帕博获得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回顾了人类起源的长久之问、生物测序技术的突破发展和帕博团队的科研历程,明确了其源于兴趣、攻坚克难的古DNA领域探索之路和丰硕成果:首次实现了对已灭绝古人类尼安德特人的全基因组测序,发现了未知古人类丹尼索瓦人,为人类的进化遗传学提供了新证据。帕博对人类进化遗传中基因流动探索的科研历程,展现了严谨的科学精神以及理想的科研生态;他的科研成果和理念,实现了古基因组学跨越学科与时代的价值,也引起了人类未来将去往何方的进一步思考。
  • 科技人文
    付邦红, 郭庆
    科技导报. 2022, 40(24): 94-100.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2.24.011
    综述了竺可桢在建设中国气象台网过程中的作用,探讨了他在这一过程中展现出的科学家精神。分析表明,作为中国气象学的奠基者,竺可桢不仅引领了中国气象事业的发展,而且为中国气象学界注入了精忠报国、勤谨力行、宽严相济、求是敬业的精神动力。
  • 科技人文
    陈晓红
    科技导报. 2022, 40(23): 115-120.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2.23.015
    高士其是中国著名的科普作家,一生致力于科普创作和科普事业,是第1位到达延安的“红色科学家”,被周恩来总理赞誉“高士其代表科普”。回顾了高士其的科普创作生涯,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文艺理论体系的内涵:科学和文艺应该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相结合,科学文艺作品应兼顾科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要尽力扩大与科学相结合的文艺体裁范围,不同体裁科学文艺作品的创作应遵循不同的规律。高士其科普创作思想对当前的科普创作有重要指导意义。
  • 科技人文
    张月红
    科技导报. 2022, 40(18): 95-100.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2.18.012
    解读了有关科研诚信与科研伦理及科学家核心价值观的 3本原著, 借鉴 《科研诚信: 营造一个负责任的科研行为环境》《科学家的伦理和生物安全工具包》《真理的本能: 好奇心和科学品德》 的一些观点, 从科学家的核心价值观切入, 谈谈科研伦理与学术诚信及价值观之间的关系以及科学伦理的双重性及困境。
  • 科技人文
    陈彪, 朱玥玮, 付小航, 蒙柳汶, 狄雨萌, 吴又进
    科技导报. 2022, 40(16): 90-96.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2.16.011
    以mRNA疫苗为代表的第三代疫苗技术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卡塔琳·卡里科和德鲁·魏斯曼合作开发的利用假尿苷及其类似物修饰mRNA的技术是mRNA疫苗成功研制的关键基础。通过回顾该技术的主要开拓者卡塔琳·卡里科的科研历程和新冠mRNA疫苗的研发工作,提出了相关的思考和启示。卡里科的成功与其在困境面前坚定信念,持之以恒地踏实从事基础研究的精神品质是密不可分的,启发学界与社会要进一步关注基础研究在推动源头性创新上的关键作用。
  • 科技人文
    吴焱斌, 王岳
    科技导报. 2022, 40(15): 113-122.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2.15.011
    重组DNA技术于1972年诞生于美国高校实验室。重组DNA咨询委员会(简称RAC)问世于1974年,并于2019年退出历史舞台,为美国基因操作技术的风险规制立下了汗马功劳。RAC在美国基因操作技术风险规制中跌宕起伏的演变史,是美国基因操作技术的风险规制由稚嫩逐步走向成熟的印证。通过探究RAC及其监管权是在哪些力量的作用下问世,还原RAC在基因操作技术风险阴霾笼罩下被政府当局质疑能力的历史图景,呈现美国基因治疗的基本规制路径,描述RAC审批首次基因治疗的经过以及RAC在首次基因治疗致死事件中的应对表现,阐述RAC退出历史舞台的过程和缘由,从而描摹一幅美国重组DNA咨询委员会演变历程的脉络图。
  • 科技人文
    陈彪, 狄雨萌, 朱玥玮, 付小航
    科技导报. 2022, 40(15): 123-129.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2.15.012
    王菊华先生是中国著名的造纸研究专家。以王先生在造纸领域公开发表的几十篇论文及其主编的两部专著——《中国造纸原料纤维特性及显微图谱》和《中国古代造纸工程技术史》为基础,结合对王先生的多次访谈,综述了王先生参加工作以来,在造纸原料特性及工艺、造纸起源相关学术问题及古纸分析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由王先生主持研发并不断改进的造纸纤维测量仪,在造纸、文博等领域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 科技人文
    刘锐
    科技导报. 2022, 40(15): 130-136.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2.15.013
    作为遗传学发展中的重要事件,遗传密码的解析和遗传“中心法则”的完善经历了长时间的探索。通过梳理遗传密码发现、生命公式建立过程的历史史实,总结遗传密码的解析过程,还原生命公式从提出伊始时的线性结构发展到三角形结构的全过程。
  • 科技人文
    彭佳, 薛有才
    科技导报. 2022, 40(14): 101-105.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2.14.011
    综述了陈省身在中国传播现代数学的事实。分析表明,民国时期,他在西南联合大学积极开办数学讨论班,培养数学研究生,主持中央数学研究所;改革开放后,他组织系列“双微”会议、领导暑期研究生讲习班、创办南开数学研究所等,在国内传播现代核心数学,彰显了陈省身为建设中国数学大国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与贡献。
  • 科技人文
    史斌
    科技导报. 2022, 40(14): 106-112.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2.14.012
    阐述了晚清外籍工程师参与中国钢铁工业的工程建设、技术指导、工业生产等具体历史进程,论述了外籍工程师的引进途径、聘用思想、聘任级别等历史问题,总结了外籍工程师对于中国钢铁工业奠基发展的历史影响。通过相关史料分析,认为派遣工程师是各国控制中国煤铁资源、拓展在华利益的重要手段,晚清钢铁工业外籍工程师的多重身份体现了洋务运动华洋关系的复杂内涵。
  • 科技人文
    陈彪, 蒙柳汶, 付小航, 陈羽, 朱子君, 朱玥玮, 邹煜琦, 吴又进
    科技导报. 2022, 40(13): 114-120.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2.13.012
    戴维·朱利叶斯和阿尔登·帕塔普蒂安因发现TRPV1、TRPM8离子蛋白通道和PIEZO基因,“揭开了人类温度和触觉感受器的‘神秘面纱’”,荣获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通过回顾2位科学家的成长经历、科研历程及在人类感知领域的研究成果,探讨了“痛感”对人体的利弊,分析了新科学仪器的应用与基础科研的关系。
  • 科技人文
    魏永莲, 万劲波
    科技导报. 2022, 40(12): 130-136.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2.12.013
    新时代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对广大科技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弘扬科学家精神,铸就新的创新丰碑和新的精神特质。在梳理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新时代弘扬科学家精神的重要意义。针对多部门推进、科学家精神传播体系、作风学风建设、科学共同体微生态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探讨了新时代弘扬科学家精神的基本路径:健全部门机构协同推进机制;完善科学家精神传播体系;筑牢作风学风建设底线要求;加强科学共同体微生态建设。
  • 科技人文
    葛业静, 徐飞
    科技导报. 2022, 40(10): 144-152.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2.10.015
    20世纪上半叶是中国自然科学研究走向世界的开拓时期,考察这一时期中国研究人员的SCI论文,可从实证视角揭示中国自然科学研究国际化进程的特征状况,获得有益的历史反思。研究发现:科学家、经费和设施是科学活动的保障;科研机构和学科布局马太效应显著;重技轻理的实用思维导致医学、生物与化学成为研究热点;动荡时局下科学中心由北京移至云南,说明人才对科学发展至关重要,其次才是其他资源和条件发挥作用;起步阶段即保持较高的国际科研合作说明,科学研究面向世界不但必要而且必须。
  • 科技人文
    王瑞乐, 杨琪, 黄宝珍
    科技导报. 2022, 40(7): 107-112.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2.07.012
    道德基础理论认为,人类至少进化出了5种道德基础:公正、关爱、忠诚、权威和圣洁。人们对各道德基础的看重程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道德观。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背景下,本研究采用道德基础问卷,分别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2017年11月26日—12月7日)、暴发期间(2020年2月29日—4月30日)和暴发后(2020年7月14—16日)多次收集中国大学生的道德观数据,旨在考察疫情前后大学生道德观的变化趋势。研究发现:疫情暴发期间,大学生对个体性(公正和关爱)和群体性道德基础(忠诚、权威和圣洁)的看重程度均显著高于疫情暴发前;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后,大学生对个体性和群体性道德基础的总体看重程度并未立即出现明显回落或进一步上升。研究结果说明,与2017年相比,大学生的道德重视程度在疫情发生后有明显上升,其背后的原因需进一步探究。
  • 科技人文
    中国林学会
    科技导报. 2021, 39(24): 138-140.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1.24.015
    2021年,中国林学会已经走过了整整104年的发展历程。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中国林学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从最初的十几个成员,发展到今天拥有11万会员、50个分会的现代林业科技社团,中国林学会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历史跨越,为中国林业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林学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林学向近现代林学发展,是中国林业事业发展上新的里程碑。一百多年来,中国林学会始终坚持以“建设林业、服务祖国”为己任,与人民共命运,与时代同步伐,见证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中国林学会将继续谱写新一轮跨越腾飞的壮丽篇章。
  • 科技人文
    沈玉龙
    科技导报. 2021, 39(22): 130-136.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1.22.014
    吉尔伯特·牛顿·路易斯是20世纪最伟大的化学家之一。他因在发展热力学理论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化学系统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认为是现代化学热力学奠基人;因其提出的共价键和电子对概念促成现代化学键理论的产生,被认为是共价键发现者;他提出的酸碱概念是对化学科学的另一个重要的贡献。路易斯曾41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提名,但从未获奖,这也成为诺贝尔奖历史上的巨大争议之一。介绍了路易斯的人生经历和科学成就,盘点了其科学探索的历程。
  • 科技人文
    董鑫, 白欣
    科技导报. 2021, 39(22): 137-144.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1.22.015
    奥斯本·雷诺在力学与工程学中做出了突出贡献。梳理了奥斯本·雷诺的生平、求学经历以及在力学与工程学的贡献,探讨了雷诺一生的研究历程,得出了他的研究成果有许多在当时看起来并不起眼但却在若干年后产生了重要作用的结论,为研究奥斯本·雷诺的相关领域学者提供了重要依据。
  • 科技人文
    王前
    科技导报. 2021, 39(21): 108-112.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1.21.014
    剖析了科学精神与工匠精神的内在联系,将其概括为“科魂匠心”,指出其时代背景是当代科学与技术的高度融合,而科技创新和科技伦理是二者联系的重要社会纽带。在新时代培育“科魂匠心”,应注重开展“负责任的研究与创新”,充分利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知行合一”“以道驭术”的思想资源。培育“科魂匠心”还需要以科技伦理教育作为持续发挥培育作用的平台,营造崇尚科技创新、关注科技伦理的社会氛围,在舆论导向和社会治理方面创造必要的条件。
  • 科技人文
    陈彪, 付小航, 朱玥玮, 狄雨萌, 吴又进
    科技导报. 2021, 39(20): 142-148.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1.20.014
    埃马纽埃尔·卡彭蒂耶和珍妮弗·杜德纳,因合作开发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基因剪刀”而获得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CRISPR/Cas9技术的低成本、强易用性和高效率,促进了生命科学的突破性发展,也使它拥有了巨大的商业价值。通过回顾两位科学家的科研历程和基因编辑领域的成就,提出了相关的思考和启示。
  • 科技人文
    王乃兴
    科技导报. 2021, 39(19): 104-108.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1.19.013
    理论思维是科学发展的关键。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但从唐代到清代却无多少相关理论研究。列举了现代化学中一些精辟的理论例证,说明了理论的重要性。
  • 科技人文
    李英杰, 邢珺珂, 王洪鹏
    科技导报. 2021, 39(18): 122-128.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1.18.016
    制造领域的精度问题是“卡脖子”的重要一环。中国超精密齿轮1级精度的突破是解决这一精度难题的典型代表。超精密齿轮不仅可以用于齿轮精度传递基准,还作为精密仪器安装于尖端产品和现代化武器,从而实现传动、变速和变向等目的。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为自主掌握核心技术,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立鼎历经40余年时间,于1999年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国际标准的1级超精密标准齿轮。基于对王立鼎院士口述访谈等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梳理超精密齿轮从4级到2级精度、2级到1级精度的“进化”过程,丰富中国超精密齿轮技术发展的历史资料,展现老一辈科学家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 科技人文
    厚宇德
    科技导报. 2021, 39(17): 115-120.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1.17.014
    一些杰出的中国科学家,不仅取得了出色的科学成就,对中国的科技与教育发展也极为关切。在专业研究之外,在科学与社会之间,他们同样遗留下了丰富的思想遗产。以“科学大家关于创新之问”为视角,梳理了彭桓武、杨振宁、周光召、郝柏林、李政道、冯端等几位著名科学家围绕中国科技创新话题所做的深思与探索。
  • 科技人文
    詹圣泽, 连俊宏
    科技导报. 2021, 39(15): 142-148.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1.15.015
    探讨了詹天佑幼年立志、追求理想、奋发图强、报效祖国,善于学习和运用国际先进科学知识,努力践行洋为中用、科技救国及其为官之道的爱国情怀与民族精神。研究表明,在其位高权重负责京张铁路等的修建及其毕生事业中,坚守廉洁奉公、不谋私利、不贪不腐、一心为国,闪耀着许多感人至深、影响深远的中华民族崛起光芒。
  • 科技人文
    杨可鑫, 李斌
    科技导报. 2021, 39(14): 166-172.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1.14.016
    海蒂·拉玛借鉴自动演奏钢琴原理发明了跳频技术,该技术使通信收发双方的传输信号在一组预先指定的频率上按编码序列规定的顺序同步、离散地跳变,从而扩展频谱并实现通信。从创造性思维视角梳理了海蒂·拉玛技术创新的4个步骤:接触扩频、灵感来源、原理设计、原理应用,表明科学想象对于海蒂·拉玛的创新发明起到基础性、关键性的作用;探究了科学想象作为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非逻辑的表现形式,认为其不仅可为技术创新的“瓶颈”难题提供新思路,还可为技术创新的“解题”活动提供新方案。
  • 科技人文
    薛永红, 董春雨
    科技导报. 2021, 39(13): 125-133.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1.13.014
    关于大数据的研究,学界已经形成了泾渭分明且针锋相对的两个大数据流派——激进派与保守派。通过对2个经典大数据案例的研究,发现“大数据”实际上指称两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对象,一类是“用数据的方法研究科学”,另一类是“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数据”。两类大数据及二者存在的显著差异,是形成激进派与保守派两种阵营的原因。在归纳了两类大数据各自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从根本上消除目前这种对立且混乱的认识现状,并将大数据研究推向深水区的路径。
  • 科技人文
    何传启
    科技导报. 2021, 39(13): 134-144.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1.13.015
    把人类文明看作一个有机整体,根据其生产力和劳动力结构的发展水平和周期性,可以建立人类文明进程的周期表,简称文明周期表。把从人类诞生到21世纪末的人类文明进程的前沿过程分为4个发展周期16个发展阶段。其中,4个周期分别是原始文化、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知识文明周期,每个周期都包括起步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过渡期4个阶段。文明周期表主要有3种排列方式,即简表、竖表和横表。在文明周期表中,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是第一次现代化,从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转变是第二次现代化。
  • 科技人文
    孙咏萍, 郭世荣
    科技导报. 2021, 39(9): 128-135.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1.09.016
    揭示了中国学界对弗朗西斯·克里克科学研究的理解和诠释;通过对“DNA双螺旋结构发现”一系列纪念性学术文献和科技馆DNA活动的分析,展现了中国学术界对“克里克与沃森于人类智力贡献”的缅怀;以克里克论著的中译本、特别是《惊人的假说》的多版翻译,呈现了其著作在中国学者中的非凡认可度;通过盘点克里克与中国的互动,探讨了克里克科学研究的世界主义格局。
  • 科技人文
    徐传胜
    科技导报. 2021, 39(7): 120-124.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1.07.014
    李雅普诺夫是圣彼得堡数学学派的中流砥柱,创立了运动稳定性理论、旋转液团平衡形状理论和微分方程定性理论,探索了概率论中心极限定理和一系列其他深刻数学力学问题,为俄罗斯跻身世界科技强国做出了卓越贡献。通过采撷李雅普诺夫的动人爱情诗篇和唯美科学奋斗目标,展示了其美丽的爱情观和追求卓越的科学精神、人生观和宇宙观。
  • 科技人文
    丁兆君, 李守忱
    科技导报. 2020, 38(23): 144-152.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0.23.015
    因高能加速器建设滞后,中国粒子物理学科在发展早期只能开展理论研究、宇宙线观测或通过国际合作开展高能实验研究。多国合作的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的成立为中国高能物理发展创造了良机,反西格马负超子的发现更是中国物理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学者在杜布纳的系列科学成就,为此后中国亚原子物理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知识基础与人才基础。
  • 科技人文
    蔡自兴
    科技导报. 2020, 38(20): 123-133.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0.20.018
    2020年是国际模式识别之父、世界著名人工智能和机器视觉科学家傅京孙(KingSun Fu)诞辰90周年。为缅怀傅京孙传奇的生平事迹,论述了其许多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展现了他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评价了他对国际模式识别和机器智能等学科的杰出贡献。
  • 科技人文
    孙英梅
    科技导报. 2020, 38(20): 134-136.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0.20.019
    人造精子能携带单倍体基因组遗传信息,与卵细胞融合并发育成半克隆个体。从技术原理、主要发展历程及应用等方面对这一前沿性技术进行了阐述。
  • 科技人文
    王丽伟
    科技导报. 2020, 38(16): 146-151.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0.16.017
    围绕申请书的撰写,提出要注重学术积累、高度凝练选题、全面熟悉申报要求、关注填报细节等的申报前期准备工作;描述了项目名称、申请代码和关键词、中英文摘要、主要参与者、资金预算表等基本信息填写的注意事项;关于申请书的正文部分,强调要按照基金委提供的提纲撰写,介绍了大多数科研人员认可并推荐的撰写方法,同时结合基金申报管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总结了撰写时需要注意的细节事项;强调基金申请是项目申请人提高自身科学研究水平的过程历练,应以积极平和的心态面对评审,不断完善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