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科技评估”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专题:科技评估
    武宇, 李牧知, 李延通
    科技导报. 2019, 37(19): 12-18.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9.19.002
    国际上关于国家科技活动投入产出的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及其评价研究已有较长历史,产生了一些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代表性研究成果。通过对世界主要科学技术指标体系进行梳理与分析,总结其研究共识与特征,分析存在问题与不足,并基于中国现有的科学技术指标研究框架,针对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提出指标体系设计、数据采集分析以及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的发展建议。
  • 专题:科技评估
    张守明, 张斌, 张笔峰, 刘毅
    科技导报. 2019, 37(19): 19-25.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9.19.003
    颠覆性技术事关国家安全,应用于军事领域改变战争规则影响战争胜负,应用于国民经济领域改变生活方式影响社会形态。综述了颠覆性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内涵特征,分析发现颠覆性技术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技术识别,同时面临技术突破需长期积累和技术运用需系统推进等问题。总结了颠覆性技术的预见方法,针对加强颠覆性技术选择培育,提出了技术预见、加强创新、培育管理等方面的建议。
  • 专题:科技评估
    李林, 廖晋平, 张烜工
    科技导报. 2019, 37(19): 26-32.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9.19.004
    建立科技安全预警机制,是加快科技安全预警监测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分析了科技安全预警的本质内涵,认为建立科技安全预警机制是保障科技产业安全的现实需要、提升科技产出效益的重要途径、激发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建立科技安全预警机制应遵循目的性、系统性、科学性原则;从科技安全预警的目标确定、信息搜集、分析识别、评价反馈以及绩效评估等5方面探索了建立科技安全预警机制的方法途径,从组织机制、运行机制以及政策法规3方面提出了建立科技安全预警机制的建议。
  • 专题:科技评估
    刘志鹏, 代涛, 孟祥翠, 李怡洁
    科技导报. 2019, 37(19): 33-40.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9.19.005
    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已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安全的重中之重,技术经济安全问题亟需关注。借鉴相互依赖理论的“敏感性”与“脆弱性”概念,从技术经济安全风险的视角提出中国工业行业技术敏感性、经济敏感性、技术脆弱性与经济脆弱性4类属性和相应指标。通过因子分析法提炼出敏感性与脆弱性公共因子,将38个工业行业分为高敏感性高脆弱性、高敏感性低脆弱性、低敏感性高脆弱性、低敏感性低脆弱性4类,为开展分类监测和评估各行业技术经济安全状况,更好地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提供依据。
  • 专题:科技评估
    孟祥翠, 代涛, 刘志鹏, 李怡洁
    科技导报. 2019, 37(19): 41-49.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9.19.006
    颠覆性技术的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将影响国家未来竞争力和经济安全。根据颠覆性技术的特征,基于战略生态位管理(SNM)理论,从技术、市场和环境3个维度提出了评价颠覆性技术国际竞争力的模型和方法。在此基础上,以人工智能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中、美、法、德、英、日6国的竞争力状况。
  • 专题:科技评估
    徐芳, 李陛, 崔胜先, 周长海, 李晓轩
    科技导报. 2019, 37(19): 50-57.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9.19.007
    当前中国科技评估导向转变为鼓励开展国际评估。提出了国际评估的必要性、可行性、如何评等关键问题,结合中国科学院卓越创新中心国际评估实践案例,提出了中国开展国际评估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