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科创中国——技术服务与交易”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专题:科创中国——技术服务与交易
    刘海波, 王永杰, 法炜
    科技导报. 2020, 38(24): 9-17.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0.24.001
    从技术交易的组成要素、参与主体、复杂程度、交易周期等方面阐述了技术交易服务的特征;分析了技术交易体系的功能,包括信息的有效对接、创新要素的流动和结合、科技与经济融合、对科研人员的激励等;总结了技术交易服务体系的核心要素,包括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服务机构、政府部门;建议从重视企业家、激励科学家、强化交易平台、完善专业网络、加大培训力度等5个方面优化技术交易服务体系。
  • 专题:科创中国——技术服务与交易
    谢富纪
    科技导报. 2020, 38(24): 18-24.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0.24.002
    全国技术市场的建设与发展是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了中国技术市场交易的基本特征,市场监管法规体系、信息服务平台和国家创新系统的不完备等影响技术成果转化的因素,提出了全国技术市场构建与发展的思路及其运行的行为约束机制、中介组织机制、信息共享机制以及市场监管机制。从知识产权保护、政府作用发挥、政策体系构建、配套设施建设、专利技术产业化、创新模式与创新主体激励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 专题:科创中国——技术服务与交易
    姜江
    科技导报. 2020, 38(24): 25-33.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0.24.003
    对比分析了国内外技术市场的发展历程、技术市场规模和交易主体:欧美国家的技术市场经过近400年的发展相对于中国较为成熟,中国技术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尽管中国技术市场成交规模在近20年呈爆发式增长,但占全球比重的增长幅度较小;国际技术市场的交易主体为专业技术公司和成熟型企业,中国技术供给以个体经营企业为主,技术附加值不高。分析认为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为:中国技术市场发展历程较短;国内技术要素供给不足,仅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市场化激励手段较弱,仍处于宏观调控阶段。提出了对中国的启示:持续提高科技水平,增加技术要素供给;细化技术市场交易主体类型;完善市场化激励机制。
  • 专题:科创中国——技术服务与交易
    王珺, 王宏伟, 马茹
    科技导报. 2020, 38(24): 34-44.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0.24.004
    从技术交易的主体、合同类型、交易发生的区域特点等方面,分析了中国与境外地区技术交易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开放型技术交易市场体系建设可以通过全球技术交易枢纽建设、跨境技术交易示范区建设,将开放型技术市场建设与“一带一路”倡议相结合,提高国际技术服务能力,加强围绕开放型技术交易体系的制度与监督评价机制建设等措施,使开放型技术交易市场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建设及中国参与全球科技治理的有力支撑。
  • 专题:科创中国——技术服务与交易
    王文君, 李宏, 陈晓怡, 叶京, 刘栋
    科技导报. 2020, 38(24): 45-52.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0.24.005
    分析了Yet2、欧洲企业服务网络(EEN)、法国加速技术转移公司网络(SATT)、韩国国家技术银行(NTB)、芬兰FinNode网络等技术交易平台的运行机制及管理制度,结合当代技术交易活动以及相关创新创业辅助工作情况,总结了主要发达国家技术交易平台建设发展工作的特点,进而提出了对中国新一代技术交易平台建设工作的建议,明确将企业作为技术交易的关键主体、呈现国际化和规模化趋势、面向产业创新创业全过程服务。
  • 专题:科创中国——技术服务与交易
    李玲娟, 蒋能倬, 张波
    科技导报. 2020, 38(24): 53-61.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0.24.006
    美国已经建立起完善的转移技术体系,包括联邦政府与地方技术转移的治理结构、各联邦组成部门的技术转移战略、行动计划以及概念验证中心、技术转移中心等组织体系的设立。梳理了美国技术转移政策的发展历程、构成体系、典型制度,分析了美国技术转移政策的要点,对中国技术转移具体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 专题:科创中国——技术服务与交易
    肖冰, 饶远, 刘海波
    科技导报. 2020, 38(24): 62-68.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0.24.007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水平是评价新型研发机构体制机制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通过案例研究,对标以日本理化学研究所为代表的世界一流研发机构,中国新型研发机构的技术转移体系在制度建设、机构设置、人员配置和工作内容方面尚存不足,技术转移活动与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之间存在脱节。提高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意识,健全知识产权管理规章制度,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机制,应该作为中国新型研发机构技术转移体系建设的重点。
  • 专题:科创中国——技术服务与交易
    周正柱, 冯加浩, 李瑶瑶
    科技导报. 2020, 38(24): 69-76.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0.24.008
    随着一体化不断推进,长三角区域技术市场一体化得到较快发展。概述了一体化发展背景下长三角技术市场发展历程,分析了长三角区域技术市场呈现出五大特征,包括跨区域技术交易日益活跃、技术市场机构服务能力逐渐提升、技术转移中心服务功能逐渐强化、技术市场服务成效显著、技术交易网络呈多中心分布格局等;总结了长三角区域技术市场存在的市场化程度较低、信息沟通不畅、法律法规不完善、服务企业综合实力不强等问题;提出了完善科技政策和创新环境、不断激活市场主体创新活力、加强科技服务业发展、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加强培育技术创新多元主体以及增加技术创新成果有效供给等6个方面的建议。
  • 专题:科创中国——技术服务与交易
    王珺, 王宏伟, 姜江
    科技导报. 2020, 38(24): 77-91.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0.24.009
    当前中国已经形成了由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组成技术市场的制度体系,但与美国、欧盟的制度体系相比,中国技术市场的制度体系依然面临诸多不足。比较了美国、欧盟技术交易市场的相关制度与中国的制度体系,从技术市场制度体系的顶层设计、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监督评价体系、企业主体地位的保障以及高校科研人员的活力释放等方面提出了实施建议。
  • 专题:科创中国——技术服务与交易
    黄灿, 徐戈, 李兰花, 沈慧君
    科技导报. 2020, 38(24): 92-102.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0.24.010
    为加深对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成果转化问题的理解并最终为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和创新型国家提供决策参考,通过对国内外高校技术交易数据的定量对比分析,阐述了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率相对低的原因。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并结合中国部分地区针对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改革的最新进展,讨论了科技成果转化制度的发展现状和成效。最后从改进评价体系、提升专利质量、培育专业人才和借鉴国际经验方面提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
  • 专题:科创中国——技术服务与交易
    李艺铭, 王忠
    科技导报. 2020, 38(24): 103-108.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0.24.011
    传统科技创新研究关注于技术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随着数字经济占GDP份额不断提升,科技创新的跨界融合特征不断凸显,突出表现为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融合式创新。从融合式创新的含义与特征出发,参考IBM和哈佛商学院的模式分类,将融合式创新分为盈利创新模式、组织创新模式、业态创新模式和市场反馈创新模式4种模式,考察了不同融合式创新模式对技术交易等成果转化方式和路径带来的影响和变化。为迎合数字经济时代跨界创新加剧的趋势,提出加强协同创新、紧抓市场需求、改善创新环境等举措推进融合式创新及其成果转化。
  • 专题:科创中国——技术服务与交易
    胡春艳, 周付军
    科技导报. 2020, 38(24): 109-119.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0.24.012
    分析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原则导向型”、英国工程与自然科学研究委员会“规则导向型”知识产权管理模式的特点及典型经验,结合中国科学基金组织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的不足,提出了应从4个方面构建以法律为主、规则为辅的“政策+规则”复合型知识产权管理模式。
  • 专题:科创中国——技术服务与交易
    牛媛媛, 王天明
    科技导报. 2020, 38(24): 120-128.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0.24.013
    以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为分析框架,结合荷兰ASML公司案例研究,阐述了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与创新生态系统建设的关系,分析了创新生态体系的建设路径及特点。基于知识管理的网络协作、“路线图”的创新协同及核心企业的统领作用是ASML创新生态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ASML作为光刻装备产业的核心企业,根据路线图作为总纲统领包括供应商、大学和研究机构在内的创新生态系统建设,引领行业发展趋势,形成一个广泛参与的基于协作的创新网络体系。这种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框架对于中国区域产业创新的生态建设以及如何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 专题:科创中国——技术服务与交易
    邓贞宙, 何珊珊, 陈安庆, 刘珍良, 李岸一, 邓玉姗
    科技导报. 2020, 38(24): 129-137.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0.24.014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作为一种前沿的疾病检测技术,在神经系统疾病、癌症和心脑血管疾病等医学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产生了巨大经济价值。围绕PET的3大核心部件,以专利分析为切入点,对比国内外PET专利申请现状,发现中国PET核心部件存在专利申请人结构不协调、东西部研究水平存在差异、科研水平比较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PET产业结构改革势在必行。从产学研角度,对政府、社会、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各个主体提出了若干改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