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绿色低碳赋能碳中和”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专题:绿色低碳赋能碳中和
    石元春
    科技导报. 2022, 40(7): 36-43.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2.07.004
    作为第一产业的农林业是唯一的碳汇产业,具有碳减排与碳吸存双重功能,在实现国家碳中和目标中处于重要位置。农林碳中和工程是指在农田、森林和不宜农林但能生长抗逆性强的能源灌草的待开发边际性土地等3片土地上,通过科学的管理与经营,以大幅度增加碳减排与碳吸存力度的综合性工程。面积分别是1.35亿hm2、1.86亿hm2和1.44亿hm2的3片农林碳中和场具有年增汇37.4亿t二氧化碳,年增12.1亿t标煤生物质能的潜力。农林碳中和工程是集保护环境、能源换代、做强农业-乡村振兴-惠及农民于一役的国家工程,乃国之重器。
  • 专题:绿色低碳赋能碳中和
    程序
    科技导报. 2022, 40(7): 44-53.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2.07.005
    生物质能是全生命周期分析意义上的碳“零排放”能源,然而其独特的负碳排放作用还鲜为人知。阐述了生物质负碳排放效应发生的机制,全球和中国的理论潜力;探讨了生物质负碳排放的几种切实可行途径,特别是通过减排作为主要温室气体的生物源甲烷达到负碳排放的途径;指出生物(性)碳存留远远优于地质碳封存且现实可行。国际气候变化界对包括负排放在内的生物质温室气体总体减排效应寄予很大的、甚至被称为控制全球温升1.5℃愿景“唯一”的希望。生物质对温室气体减排重大作用在中国被严重忽视的局面必须尽快改观。
  • 专题:绿色低碳赋能碳中和
    杨群叶, 梁彦庆, 黄志英, 崔立烨, 马万里, 葛京凤
    科技导报. 2022, 40(7): 54-64.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2.07.006
    从空间匹配角度探究空气质量与土地集约利用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影响因素,对缓解空气污染、创新城市节约集约用地新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趋势面、空间自相关、重力模型、空间错位模型、灰色关联度模型等方法对全国29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空间分异规律、空间匹配关系及其驱动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2017年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在空间上呈现出以冀中南城市群为核心向外逐渐好转的中心—外围结构,集聚特征显著;全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在空间上呈现出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为核心向外扩散的多核空间结构,集聚特征亦比较明显。(2)全国城市空气质量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在空间上存在不完全协同、匹配现象,负向错位区主要分布在京津冀和长三角城市群,错位强度呈核心—边缘的空间结构,正向错位区分布在东北、西南、西北和南部沿海地区,错位强度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方向递减的空间分布格局;空间错位贡献度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东部地区尤为突出。(3)全国城市空气质量与土地集约利用两系统总体关联度较强,其中影响空气质量的污染物浓度以及影响土地集约利用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建成区绿化率和地均工业废水排放量等因素为造成两系统空间错位差异的主要原因。
  • 专题:绿色低碳赋能碳中和
    张紫琦, 顾阿伦
    科技导报. 2022, 40(7): 65-71.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2.07.007
    欧盟委员会于2019年底发布《欧洲绿色协议》,提出将在2050年率先实现碳中和。欧盟为此提出了七大绿色行动计划和四大支撑保障措施,并特别针对钢铁行业提出了明确的欧盟钢铁减排路线图。论述了欧盟绿色新政的背景和意义,分析了欧盟各个行业实现碳中和的具体要求,比较了钢铁减排路线图中的具体技术,讨论了欧盟实施减排的政策措施,探讨了其对我国未来的钢铁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