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编委会
期刊简介
期刊介绍
数据库收录及获奖
发展历程
未来愿景
开放获取
作者服务
投稿指南
投稿须知
投稿说明
论文加工费
学术不端检测
同行评议政策
下载中心
我要投稿
伦理道德要求
作者伦理道德要求
编辑部审查稿件要求
本刊编辑要求
本刊审稿人要求
本刊编委要求
主办方和出版机构要求
订阅指南
联系我们
English
“专题:压电电子学及纳米发电机”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两年内
三年内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全选
|
Select
专题:压电电子学及纳米发电机
摩擦纳米发电机表面电荷密度研究进展
周灵琳, 王杰, 王中林
科技导报. 2022, 40(17): 24-35.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2.17.003
摘要
(450)
PDF全文
(898)
HTML
可视化
收藏
纳米摩擦发电机可以收集环境中不同形式的机械能,在自驱动系统、物联网和蓝色能源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作为能量器件,纳米摩擦发电机的实际应用在于进一步提高功率输出,其核心在于提高摩擦电荷密度。介绍了提高摩擦表面电荷密度的技术方法,综述了提高摩擦纳米发电机电荷密度的研究进展。同时,以接触-分离模式的摩擦纳米发电机为例,探索了摩擦表面电荷密度的影响因素和改进措施,以为实现摩擦纳米发电机超高电荷密度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Select
专题:压电电子学及纳米发电机
摩擦发电机在微弱能量收集中的应用
赵至真, 甘蓝月, 胡又凡
科技导报. 2022, 40(17): 36-45.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2.17.004
摘要
(281)
PDF全文
(519)
HTML
可视化
收藏
新型的摩擦发电机是基于摩擦起电效应和静电感应相互耦合的能量转换设备,是一种可持续的、稳定的、绿色的能源供给方式。当摩擦发电机应用于各种微弱环境能量的收集时,其器件结构需要精心地设计,以满足灵敏度和效率的要求。概述了多种适用于微弱能量条件的摩擦发电机设计,分析了其工作原理与应用场景,展望了该技术未来在人体健康监测与医疗设备的发展、可持续电子系统的建立以及安全预警设备的完善等方面应用的前景。
Select
专题:压电电子学及纳米发电机
复合型能源电池研究进展
龚雪莹, 杜文倩, 郑莉
科技导报. 2022, 40(17): 46-62.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2.17.005
摘要
(267)
PDF全文
(296)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与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单纯收集环境机械振动能量相比,与TENG相结合的新型复合能源电池能够收集多种形式的能量,具有更宽的工作频率范围和更好的输出性能。近年来,复合型能源电池逐渐向小型化、便携化、智能化发展。分别从TENG与太阳能电池、电磁发电机、压电纳米发电机、多种类型发电机以及其他能源电池相结合等几个类别,综述了复合型能源电池在工作模式、结构、能量输出、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复合型能源电池面临的挑战。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认为复合型能源电池需要进一步在集成化、大功率、长寿命等方面深入开展研究。
Select
专题:压电电子学及纳米发电机
摩擦纳米发电机在自驱动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研究进展
靳龙, 张磊, 张彬彬, 杨维清
科技导报. 2022, 40(17): 63-75.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2.17.006
摘要
(409)
PDF全文
(480)
HTML
可视化
收藏
摩擦纳米发电机具有供电和高灵敏度传感的双重功能,能够在自驱动智能交通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综述了近年来摩擦纳米发电机在公路及铁路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包括车辆检测、尾气处理、振动能收集、风能收集等,分析了摩擦纳米发电机在智能交通系统应用过程中存在的挑战,展望了摩擦纳米发电机在材料、信息、电子、机械、交通等多学科交叉的发展趋势。
Select
专题:压电电子学及纳米发电机
穿戴电子可拉伸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潘晓君, 鲍容容, 潘曹峰
科技导报. 2022, 40(17): 76-93.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2.17.007
摘要
(233)
PDF全文
(597)
HTML
可视化
收藏
可拉伸材料的出现解决了智能设备的刚性问题,使得智能设备能够实现柔弹性。综述了超薄材料、织物以及生物可降解材料等可拉伸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包括超薄材料、织物材料、生物可降解材料等;介绍了可拉伸材料在可拉伸电极、储能设备及晶体管传感器等方面的应用;指出可拉伸材料存在材料导电性和拉伸性的平衡问题、可拉伸电极的不透气性和舒适度较差问题,探讨了其未来发展的机遇与面临的挑战。
跳至
页
第1页
共1页
共5条记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