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编委会
期刊简介
期刊介绍
数据库收录及获奖
发展历程
未来愿景
开放获取
作者服务
投稿指南
投稿须知
投稿说明
论文加工费
学术不端检测
同行评议政策
下载中心
我要投稿
伦理道德要求
作者伦理道德要求
编辑部审查稿件要求
本刊编辑要求
本刊审稿人要求
本刊编委要求
主办方和出版机构要求
订阅指南
联系我们
English
“专题:太平洋火山研究前沿”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两年内
三年内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全选
|
Select
专题:太平洋火山研究前沿
太平洋火山特征与深部成因机制
林间, 查财财, 周志远, 张帆, 张旭博, 陈占营
科技导报. 2023, 41(2): 23-28.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3.02.002
摘要
(320)
PDF全文
(337)
HTML
可视化
收藏
太平洋板块边界和内部均发育大量火山,是研究地球火山的天然实验场。综述了太平洋火山特征与深部成因机制,表明研究人员对地球不同环境下的火山(包括大洋中脊、俯冲带岛弧、板内地幔柱等)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分别构建了减压熔融、俯冲板片脱水与富水地幔楔熔融、地幔柱高温熔融的经典模式。但目前学界对于板内非地幔柱型火山的深部岩浆起源以及浅部喷发通道等重要科学问题仍缺乏清晰的认识。未来需要采用创新观测手段,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以取得突破。
Select
专题:太平洋火山研究前沿
西太平洋俯冲带岩石圈变形研究
张江阳, 林间, 张帆, 周志远
科技导报. 2023, 41(2): 29-34.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3.02.003
摘要
(237)
PDF全文
(180)
HTML
可视化
收藏
全球海洋岩石圈的最大弯曲与大地震发生在俯冲带。当弯曲应力超过岩石承受范围,就会产生正断层和地震,海水沿着正断层进入上地幔并发生蛇纹石化,引发浅源地震并可能造成灾难性海啸。选取西太平洋最具代表性的日本、伊豆-小笠原、马里亚纳和雅浦俯冲带以及汤加-克马德克俯冲带,归纳近些年的地球物理观测及地球动力学模拟的结果,对比分析了不同俯冲带挠曲正断层的分布特征,并探讨了俯冲板块变形与地震之间的相关性,以揭示俯冲板片弯曲变形及相应的正断层与潜在板块水化特征。
Select
专题:太平洋火山研究前沿
火山成因的海啸触发机制分析
张坎, 李琳琳, 胡桂
科技导报. 2023, 41(2): 35-43.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3.02.004
摘要
(337)
PDF全文
(227)
HTML
可视化
收藏
2022年汤加火山爆发,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海啸,使火山海啸这一非典型性海啸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整理了全球历史火山海啸事件相关数据,分析了火山地震、火山结构失稳、水下爆炸、火山碎屑流、气压波这5种触发海啸的机制,介绍了2022年汤加火山海啸事件触发机制。指出未来火山海啸的研究方向为:从地质构造角度分析潜在海啸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以气象海啸和水下爆炸为重点,发展完善火山海啸各机制及传播理论;从技术角度解决火山海啸的相关预警问题。
Select
专题:太平洋火山研究前沿
2022年汤加火山喷发与海啸观测
郑婷婷, 邱强, 林间
科技导报. 2023, 41(2): 44-50.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3.02.005
摘要
(459)
PDF全文
(221)
HTML
可视化
收藏
2022年1月15日世界标准时间4∶14,位于南太平洋汤加俯冲带火山链区域的Hunga Tonga-Hunga Ha'apai(HTHH,175.39°W,20.55°S)火山爆发并激发全球性海啸。聚焦火山喷发和海啸波的观测方法,介绍了海底传感器、大气波变化卫星图、电离层扰动对火山喷发和海啸的最新监测结果。结合该区域的地质构造与火山喷发历史资料,综述了2022年汤加HTHH火山喷发引起的海啸特征、最新观测手段,提出了对俯冲带火山海啸等进行详细的海洋地球物理调查、基于观测综合量化研究海底火山大规模喷发对全球气候的潜在影响等建议。
Select
专题:太平洋火山研究前沿
汤加火山的地震学研究
周鹏程, 张江阳
科技导报. 2023, 41(2): 51-55.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3.02.006
摘要
(366)
PDF全文
(274)
HTML
可视化
收藏
俯冲带的地震监测仍然是一个挑战,特别是对于人口稠密地区。2022年1月汤加的洪阿汤加—洪阿哈阿帕伊火山的喷发以及引发的地震凸显了这一需求的急迫性。综合汤加地震学观测,推测汤加部分火山近期仍有小规模喷发风险。选取2009—2010年覆盖汤加的海底地震仪台阵数据,应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数据处理,得到汤加火山岛链附近高分辨率的地震目录。
Select
专题:太平洋火山研究前沿
汤加-克马德克俯冲带的地质构造与地震火山特征
张志文, 杨晓东
科技导报. 2023, 41(2): 56-64.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3.02.007
摘要
(361)
PDF全文
(171)
HTML
可视化
收藏
2022年1月15日西南太平洋的洪阿哈阿帕伊岛海底火山发生了爆炸式的剧烈喷发,吸引了全球的关注。洪阿哈阿帕伊岛海底火山位于汤加-克马德克俯冲带,综合前期研究结果,对汤加-克马德克俯冲带的地质构造特征、地震和火山分布进行初步分析,发现:(1)从汤加-克马德克俯冲带弧前向海方向直到俯冲的太平洋板块,构造上主要表现为大规模正断层。(2)路易斯维尔海山链的俯冲将汤加-克马德克俯冲带分为北部的汤加俯冲带和南部的克马德克俯冲带,沿汤加俯冲带板块汇聚率为67~84 mm/a,沿克马德克俯冲带板块汇聚率为41~58 mm/a,板块俯冲速度的差异造成汤加俯冲带和克马德克俯冲带目前俯冲深度的不同。(3)在路易斯维尔海山链以北,太平洋板块上覆沉积物厚度不足0.4 km,而在南侧达到1 km左右,由于俯冲板块上覆沉积物厚度的差异而造成北部的汤加俯冲带和南部的克马德克俯冲带孕育地震能力的差异。这些认识对研究该俯冲带的火山喷发机制、大地震成因机理及其灾害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Select
专题:太平洋火山研究前沿
西太平洋洋底高原内部结构与形成演化
张锦昌, 罗怡鸣, 李海勇, 杨博, 黄彦铭
科技导报. 2023, 41(2): 65-79.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3.02.008
摘要
(327)
PDF全文
(216)
HTML
可视化
收藏
洋底高原是在深海盆地中最显著的大火成岩省,记录着海洋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对研究地壳结构、板块构造、地幔动力学乃至地球演化历史都具有重要意义。西太平洋是洋底高原分布最密集的区域,是研究洋底高原内部结构与形成演化的最佳场所。选取西太平洋中最具代表性的6座洋底高原——沙茨基海隆、赫斯海隆、麦哲伦海隆、翁通爪哇高原、马尼希基高原以及希古朗基高原,通过对这6座洋底高原地质概况的简要描述,归纳近年来获得的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重要观测结果,揭示其内部结构的共性,包括大面积地形隆起、异常厚的地壳、异常负的地幔重力异常以及形成于洋中脊之上或者附近的位置特征;探索了其形成机制,即地幔柱与洋中脊的相互作用可能是洋底高原的主要成因。
Select
专题:太平洋火山研究前沿
俯冲和岩浆过程中的地球深部碳循环
李海勇, 张锦昌, 胡静远, 叶俊民
科技导报. 2023, 41(2): 80-88.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3.02.009
摘要
(324)
PDF全文
(566)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地球表层短周期的地表碳循环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和地球宜居环境,而地球上90%以上的碳存在于地球内部,地球内部长周期的深部碳循环对地表碳循环产生重要影响。介绍了汇聚板块边界、离散板块边界、板块内部和新型海山等不同构造背景深部碳循环的研究现状,并阐述将来需要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包括俯冲带脱碳机制及其效率、碳在地幔中的存在形式等。
跳至
页
第1页
共1页
共8条记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