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讯”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简讯
    本刊
    . 1989, 7(8902): 7-7.
    据美国《华侨日报》报道:1988年11月13日全美华人协会第六届年会在美国洛杉矶闭幕。年会选举波士顿学院化学教授潘毓刚连任该会主席,李秀兰、陈济明任副主席。会议中还举行了隆重仪式,向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李远哲和麻省理工学院著名航天教授李耀滋颁发了全美华协第五届成就奖。正在美国访问的中国国务院侨办主任廖晖、中国驻美国大使韩叙、洛杉矶市市长布莱德利和约400名洛杉矶政要和华人精英出席了在凯悦大旅馆举行的颁奖晚会。廖晖和布莱德利在讲话中高度赞赏三位华人科学家和全美华人融入社会主流,为当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
  • 简讯
    洪凡
    . 1988, 6(8804): 26-26.
    为适应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材料工程》双月刊经国家科委、新闻出版署共同批准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该刊为应用性综合科技刊物,由航空航天部主管,航空材料研究所主办。该刊前身为《航空材料》(内部发行),创刊于1956年,有30多年办刊历史,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享有一定声誉。该刊旨在报道材料科学及工程应用技术的进展,反映我国材料行业科研、生产、使用和管理的水平,促进国内外技术交流、技术合作及技贸活动,为科技进步、经济建设服务。主要栏目有:总览与管理、高技术、材料应用、工艺、测试技术、标准通讯、设计选材、综合述评、国外
  • 简讯
    杨雄风
    . 1988, 6(8803): 23-48.
    1987年10月31日在欧美同学会总部召开了北京麻省理工学院校友会成立大会。在京的30多名MIT校友参加了大会,他们中既有年过八旬,20年代就留学MIT的老学友,也有新近留学刚归来的中青年校友。会上讨论并通过了北京麻省理工学院校友会章程。根据章程,凡在北京居住的,曾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毕业、肄业、任访问学者或研究人员、教职工的校友,均可成为会员;在京工作的外籍校长可成为海外会员。会上推选清华大学前副校长赵访熊教授为会长,吴仲华、梁守槃、侯祥麟、陆元九、崔国文、陈东威、张钦楠、陈德蔚为杨友麒为理事。
  • 简讯
    叶楷
    . 1988, 6(8802): 64-64.
    一座簇新的固体电子学研究室于1987年10月13日上午,在密西根大学电机工程及计算科学系的新大楼里正式揭幕。这是一座顶新式的教学和研究机构,占面积约2000平方米,其中有一半是全部空调的清洁室,装置了价近600万美元的现代化设备,在美国学府中,素称半导体研究王的斯坦福大学亦只得退居第二位了,研究室的筹备经费,自1984年到揭幕,共花了1300万美元,今年的经费为600万美元,现有教授14人,技术人员10人,行政人员6人,研究生68人。沿革:这所研究室的前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密大电机工程学系成立的真空管研究室,那时研究的对象是磁控管和行波管等微波振荡器件,1960年改名为电子物理学研究室,扩充研究范围,包括等离子体物理,固态电子器件,冲击二极管是那阶段的研究对象。1980年又改今名并增加了集成敏感器件之研究。
  • 简讯
    本刊
    . 1987, 5(8703): 29-29.
    6月1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第121届毕业典礼在剑桥市风光明媚的查理士河畔隆重举行。约1800名毕业生(其中包括718名硕士与183名博士)穿着庄严的黑色礼服,在乐声中领取学位证书。约8000名盛装的客人参加观礼。
  • 简讯
    彼得·J·丹宁;何京翔
    . 1987, 5(8703): 52-55.
    <正>本文为美籍华裔教授王羽先生推荐,原载《美国科学家(American Scientist)》杂志,1986年7~8月号。
  • 简讯
    李文谦
    . 1987, 5(8703): 56-57.
    回顾和展望个人计算机的发展历程,是件极有兴味,也甚有意义的事情。本文特献给《科技导报》的读者,或许文中提供的信息,对中国个人计算机的决策、发展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个人计算机,在短短几年间发展极为迅速。苹果公司6年之间的销售额达到10亿美元,COMPAQ公司3年间达到5亿美元,而IBM公司在4年间的销售额则超过4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