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论文”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研究论文
    张宸博, 朱逸萧, 胡卫生
    科技导报. 2025, 43(12): 153-160.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5.05.00016
    在5G/6G光载无线接入网中,远端无线单元需具备多波束赋形功能,以支持泛在移动终端的可靠接入。针对这一需求,多芯光纤凭借其通道数量多、通道间时延一致性好的优势,成为具有潜力的链路方案。提出一种基于多芯光纤的远端光真时延多波束赋形架构,可用于5G光载无线接入网。该架构利用多芯光纤作为链路,并在中心单元部署具有等色散间隔的啁啾光栅用于提供等间距时延。通过分别调节多路光载波的波长,系统可连续调整远端对应波束的指向,实现中心化的多波束操控。为了验证架构可行性,采用2 km的7芯光纤作为光载无线链路开展实验,搭建了2×2远端波束赋形验证系统。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调谐各个光载波的波长,可实现各波束指向的独立控制;与传统单模光纤相比,多芯光纤将通道间时延抖动降低了1个量级以上,最大时延抖动仅为1.7 ps,从而确保波束指向的长期稳定性。此外,实验还表明,多芯光纤的芯间串扰对预设时延和宽带无线信号信噪比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本架构为实现远端波束赋形功能提供了可行、稳定的解决方案,对于5G/6G移动接入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研究论文
    曹艺博, 徐仕远, 陈雪, 奚雨新, 郭宇
    科技导报. 2025, 43(12): 161-170.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5.05.00015
    可搜索加密作为实现密文检索的关键技术,在云存储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然而,现有方案普遍采用单一用户模型,且不能抵抗内部关键字猜测攻击,导致云数据面临隐私泄露风险。因此,亟需面向云数据的隐私保护需求,设计支持多用户模型且具备更高安全性的可搜索加密方案。鉴于此,提出了一种面向云数据访问控制的认证密文检索方案。在访问控制方面,通过将属性嵌入用户私钥并以此生成检索陷门,将访问策略嵌入关键字密文,通过门限秘密共享技术实现属性和访问策略的匹配,从而构建细粒度的检索权限控制机制。在安全性增强方面,数据拥有者的私钥被嵌入到关键字密文中实现密文认证,有效抵御内部关键字猜测攻击。性能分析表明,本文方案的陷门生成算法具有计算高效性,同时用户私钥具备较低的存储开销,适用于云存储领域。
  • 研究论文
    赵方凯, 沈琳钧, 杨恺丰, 刘鸿林, 杨磊, 陈利顶
    科技导报. 2025, 43(12): 171-178.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5.02.00228
    土壤抗生素污染已成为农业环境的重要问题,影响生态系统健康与人类食品安全。基于地理最优相似性(geographically optimal similarity,GOS)模型,预测了中国农田土壤抗生素的空间分布,并结合情景分析探讨了农田管理措施对土壤抗生素残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农田土壤抗生素含量平均约为16.9 ng/g,其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土壤抗生素含量普遍较高,主要与灌溉和施肥管理强度相关。当有机肥施用量减少超过40%时,土壤抗生素含量明显下降;而当灌溉面积增加超过60%时,土壤抗生素含量迅速上升。通过优化农田管理措施,特别是在高风险区域合理施肥和灌溉,有助于有效控制土壤抗生素污染,推动农业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农业发展。
  • 研究论文
    王芳, 韩策, 闫鹏飞, 王炜娜, 马小乐, 刘仕强
    科技导报. 2025, 43(11): 87-96.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5.03.00015

    近年来,通过材料创新、结构优化和管理系统升级,动力电池在能量密度、充电速度和使用寿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动力电池的安全设计问题依然不容忽视,尤其在快充、底部磕碰和热事件等使用场景中仍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系统梳理了动力电池技术革新的主要方向,包括结构设计创新及化学体系升级,并分析了由此引入的安全性能提升策略。从测试评价的角度,深入分析了电池快充、底部冲击及热扩散行为等前沿安全问题,并提出了针对电池全生命周期的安全评价技术。通过综述实验与仿真测试技术,构建了多层级的动力电池安全评价框架,为动力电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测试评价的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 研究论文
    谢丽, 施文艳, 李鑫琳, 熊娟娟, 刘晶晶, 姚宏亮, 周程远, 黄维
    科技导报. 2025, 43(11): 97-106.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3.11.01686

    选取人胃癌BGC-823细胞系为模型,通过多组学研究方法,探讨丁酸盐和B族维生素联用对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通过cck-8方法观察维生素B2与丁酸盐联合作用对胃癌细胞BGC-823的抑制作用,Chou-Talay中效分析法评价两组分的联合效应,并以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通过流式细胞术观察维生素B2和丁酸盐联用对BGC-823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以Western blot方法测定抗癌基因蛋白PTEN及其下游PI3K蛋白表达情况;通过对荷瘤裸鼠模型的作用,观察二者联合体内抑瘤效果;通过胃癌组和健康人群对照组血清中多代谢物的代谢组学分析建立多元判别模型,初步筛选差异代谢物,并在这些代谢物基础上进行通路聚集分析和代谢途径分析。结果表明,cck-8细胞活力和Chou-Talay中效分析结果证明维生素B2可协同增强丁酸盐对BGC-823细胞的杀伤作用,且作用过程中影响了细胞分化,导致细胞形态变大,分裂受阻;流式细胞术显示维生素B2与丁酸盐联用可显著增加胃癌细胞的凋亡比例,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维生素B2和丁酸盐联用可使PTEN蛋白水平显著上升,其下游PI3K表达水平则显著下降;体内荷瘤裸鼠模型显示维生素B2和丁酸盐联用可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人群代谢组学分析建立多元OPLS-DA模型,并提示丁酸和维生素B2均为胃癌患者体内显著差异代谢物;通路富集分析和途径分析显示脂肪酸和B族维生素的代谢通路在胃癌患者体内具有重要的作用。维生素B2和丁酸盐联用可协同增强对胃癌的抑制作用。

  • 研究论文
    刘瑞, 王海凤, 郑承蔚, 武文红, 牛恒茂
    科技导报. 2025, 43(10): 76-93.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4.05.00570

    入侵检测作为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SDN)架构的关键安全防护手段,能有效保障SDN安全稳定运行。通过汇总基于机器学习、基于深度学习、基于强化学习和基于信息熵的入侵检测方法,总结并分析SDN环境中仍存在的问题总结并分析了SDN环境中仍存在的问题:单控制器易受网络威胁、缺乏可扩展性、缺乏缓解和预防的方法、缺乏低速率DDoS的攻击检测、缺乏用于训练的SDN特定数据集、应用层的防御方法较少,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 研究论文
    张龙, 马深
    科技导报. 2025, 43(10): 94-103.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4.11.01575

    基于静止轨道海洋彩色成像仪(GOCI)卫星遥感数据对黄河口及其毗邻海域表层水体叶绿素a(Chl-a)浓度进行反演,并根据2019年的实测黄河口表层水体Chl-a浓度对GOCI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反演得到的Chl-a浓度准确。同时,通过对比分析调水调沙年份和未调水调沙年份的黄河口及其毗邻海域表层水体Chl-a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后发现:(1)在调水调沙年份,从调水调沙前到调水期结束Chl-a浓度呈持续降低的状态;从调沙期开始,由于短时间内携带大量营养物质的泥沙大量汇入研究海域,导致该海域内Chl-a浓度大幅增加;(2)Chl-a在调水调沙年份的平均浓度整体低于未调水调沙年份的平均浓度,从侧面表明调水调沙使得大量泥沙入海导致水体浊度增加,降低了光合作用效率,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浮游生物的爆发,进而防止了赤潮等生态问题的发生。研究结果表明,实施调水调沙工程在缓解黄河口上游水库及河床泥沙淤积的同时,并未对黄河口湿地及其毗邻海域的生态环境产生破坏;构建的监测模型对未来评估及动态监测调水调沙工程对黄河口湿地及其毗邻海域生态环境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 研究论文
    方金凤, 陈祖颐
    科技导报. 2025, 43(9): 76-83.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4.01.00099
    摘要 (66) PDF全文 (24) HTML (43)   可视化   收藏

    交叉学科是新科学的生长点,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位置服务的重要应用——兴趣点推荐,作为计算机学科与地理信息学科相交叉的研究课题,对于推动2个学科在时空数据分析等相关领域的交叉融合研究具有重要作用。分析了兴趣点推荐的影响因素即地理位置、时间因素、社交关系和流行度,重点阐述了基于图神经网络的兴趣点推荐方法,包括基于图注意力网络、图卷积网络、图自编码器的推荐,并对其特点进行对比;讨论了在兴趣点推荐中存在的一些关键挑战,如数据稀疏性、冷启动问题和用户动态偏好问题,并针对各项挑战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提出了结合多种影响因素的推荐,跨领域推荐以及动态偏好推荐的发展趋势。

  • 研究论文
    曾勃, 马智亮, 李帅勇, 曲寒冰, 孟凡银, 赵琉涛
    科技导报. 2025, 43(9): 84-92.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4.07.00818
    摘要 (289) PDF全文 (604) HTML (42)   可视化   收藏

    智能建造数字化平台作为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撑,在建筑信息模型(BIM)、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核心技术的驱动下实现了突破性发展。从相关研究总体特征、相关研究现状和平台案例分析3个维度对2010—2023年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BIM技术通过三维可视化建模和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构建了平台的基础框架;云计算技术凭借其弹性计算资源和分布式处理能力为平台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大数据技术则通过实时数据分析和智能决策优化了工程管理流程。以北京城市副中心项目为例,该平台创新性地采用“环状”数字集成交付模式,整合区块链数据确权技术,实现了政府投资项目设计-施工-运维全过程的数字化协同管理,有效解决了传统工程管理中的“三超”问题。然而当前研究仍存在明显局限,比如应用场景主要集中于单体项目层面,缺乏行业级系统整合;技术标准体系尚未统一,制约了数据互联互通;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融合应用研究相对不足。未来发展方向应着重于构建产业级集成平台,推动规模化应用;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数据接口规范;深化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创新技术与传统建造技术的融合应用;探索数据资产交易机制,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化。

  • 研究论文
    陈闻宇, 何烁, 李汉明, 谢杰灵, 赵琦, 冷峰
    科技导报. 2025, 43(8): 73-79.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4.06.00762
    摘要 (36) PDF全文 (9) HTML (13)   可视化   收藏

    域名系统作为互联网核心基础资源,在日常网络访问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根区的稳定性直接决定全球域名体系的运行安全。基于互联网数字分配机构发布的根区顶级域名数据,通过分析顶级域权威服务器的解析服务地址,揭示了当前顶级域名注册与托管的集中化特征。研究发现,1458个活跃顶级域名的解析服务高度依赖少数顶级域名托管机构,其中Afilias和Identity Digital Limited分别托管了32.58%和32.17%的顶级域名,前3大机构合计占比超90%。通过基尼系数量化评估,顶级域名托管资源的中心化程度达到0.83,显著高于注册管理机构(0.44),表明托管环节存在严重的寡头垄断风险。研究指出,过度集中的托管架构可能引发单点故障隐患(如区域性网络攻击波及多顶级域名解析服务),并削弱域名生态多样性。为此,建议推动顶级域名注册管理机构自建权威服务器、优化托管机构准入机制,并探索基于区块链的分散化域名解析技术,以提升根区抗风险能力与长期稳定性。

  • 研究论文
    陈豫钦, 熊缘慧, 邝美丹, 王健
    科技导报. 2025, 43(8): 80-87.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4.12.01772
    摘要 (45) PDF全文 (9) HTML (22)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小动物超声建立稳定、可靠的无创评价肺动脉高压大鼠右心结构和功能评价的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采用颈部皮下注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SU5416(20 mg/kg体重)后置于10%氧浓度低氧箱中饲养3周后转至常氧环境饲养3周,构建重度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对照组置于正常环境进行饲养。造模6周后对动物进行麻醉后,进行心脏超声测量及右心导管术进行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采集,并对大鼠心脏超声指标进行均一性和重测信度分析,与大鼠右心室收缩压进行相关性分析,评价其对肺动脉高压大鼠的诊断价值。结果发现通过小动物心脏超声建立的肺动脉高压大鼠右心结构与功能评价指标具有较好的均一性及重测信度。舒张末期右室游离壁厚度、收缩末期右室游离壁厚度、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射血时间和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与右心导管测得右心室收缩压具有较好的相关性(P < 0.001)及较高的诊断价值。因此,小动物超声是一种无创、稳定、重复性良好的肺动脉高压大鼠右心结构和功能评价方法,可用于该模型疾病严重程度的评估。

  • 研究论文
    马铭晨, 吕拉昌
    科技导报. 2025, 43(8): 88-99.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4.04.00423
    摘要 (40) PDF全文 (14) HTML (19)   可视化   收藏

    基于2002—2022年Web of Science论文数据,界定基础研究创新韧性概念,运用核心变量法测度中国和美国基础研究创新韧性,并借助Dagum基尼系数和核密度分析探讨其特征、地区差异及动态演变。研究发现:美国基础研究创新韧性呈下降趋势,而中国相对平稳且总体更强;在金融危机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美国各区域韧性分布较均衡,中国区域差异较大,且随时间推移,美国抵抗力和恢复力均下降,中国抵抗力上升但恢复力下降,中国抵抗力与恢复力显著正相关,美国则无明显相关性;美国主要区域论文发表较均衡,中国则呈极化趋势,且在不同冲击下,两国主要区域韧性表现各异;Dagum基尼系数显示,中美基础研究创新韧性综合差距扩大,抵抗期主要源于国内差异,恢复期则由中美间差异主导;Kernel密度估计表明,美国韧性降低且州间差异扩大,抵抗期呈现两极分化趋势,恢复期趋于一致但集中在低水平;中国韧性高于美国,省间差异减小,低水平地区比例降低。

  • 研究论文
    冯启元, 孟文杰, 王纪浩, 侯玉斌, 张晶, 陆轻铀
    科技导报. 2025, 43(7): 100-115.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4.09.01367
    摘要 (155) PDF全文 (37) HTML (57)   可视化   收藏

    具有超高分辨率的扫描探针显微镜(Scanning Probe Microscope, SPM)是纳米科技、量子现象揭示的重要手段,其应用范围广泛,涵盖了材料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多个领域。SPM重要性体现在其超高分辨率和多功能性,能提供原子级分辨率。综述了近年SPM领域与极端条件集成的进展、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此外,SPM还能进行力学、磁学、电学等多种基本测量,已成为研究微观世界的多功能平台。当前,在材料性能不断提升但似乎难以取得颠覆性进展的情况下,利用极端环境发现新材料和新物理来实现突破已成为前进方向。为此,SPM与极端外部物理场的结合,如超高磁场、超低温和高真空环境的融合已成为重要发展方向。

  • 研究论文
    赵擎天, 李立伟, 侯立志, 雷震, 陈鑫
    科技导报. 2025, 43(7): 116-125.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4.07.00772
    摘要 (111) PDF全文 (20) HTML (27)   可视化   收藏

    为系统评估武器装备体系使命任务需求满足度,提出一种基于质量功能展开(quality functiondeployment,QFD)和基于证据推理的信度规则库推理(belief rule base inference methodology usingevidential reasoning,RIMER)的组合方法。首先,通过QFD方法将高层次的使命任务需求逐层分解到具体装备能力需求,构建不同层级需求的相关映射关系;其次,采用决策实验室分析法(decision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DEMATEL)确定各子任务需求重要度,运用犹豫模糊数评分改进传统关系矩阵确定方式;在底层装备能力评估中,基于RIMER方法构建信度规则库,通过证据推理提高复杂和不确定性指标数据的评估准确度;最后,基于QFD映射关系逆向推导,实现从底层能力到使命任务的需求满足度评估。以城市智能有人/无人协同夺控任务为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处理复杂和不确定性数据方面具有优势,可以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研究论文
    王江波, 焦艺璇, 温佳林, 苟爱萍
    科技导报. 2025, 43(7): 126-136.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4.04.00300
    摘要 (135) PDF全文 (11) HTML (58)   可视化   收藏

    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发展是中国推动战略发展的关键创新引擎,也是中国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选择。总结研究粤港澳大湾区沿海城市群山海田城的空间发展特征背后的影响因素。基于粤港澳大湾区沿海城市40年间7个时期的遥感监测数据,对山、田、城等自然要素进行了解译提取及整理计算。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沿海城市山海田城的空间形态呈现“变化东强西弱,城市连绵发展”的演变特征;空间结构在多方面呈现不同特征,空间规模呈现“城镇规模分段式扩张,山海田规模逐年变化”的特征;空间地类的转化每10年间呈现不同趋势的变化特征。

  • 研究论文
    杨昕, 颜梦秋, 郑嘉男
    科技导报. 2025, 43(6): 84-91.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3.12.01908
    摘要 (167) PDF全文 (13) HTML (76)   可视化   收藏

    以西江23-1油田H2A砂岩储层为背景,分析了不同细粒含量砂岩孔隙结构。开展了不同细粒含量砂岩应力敏感性实验,采用应力敏感性系数、渗透率损害率和渗透率曲率评价了砂岩应力敏感性,结果表明,随着细粒含量的增加,砂岩渗透率应力敏感性增强。综合分析了砂岩孔隙结构及渗透率应力敏感性,表明孔隙体积分布是影响砂岩应力敏感性的主要因素,即小孔频率越高,渗透率应力敏感性越强。提出了砂岩孔隙率-应力预测模型,预测有效应力增加过程中砂岩孔隙演化。

  • 研究论文
    柴铭, 梁嘉磊, 吴博, 张欣怡, 谢美玲
    科技导报. 2025, 43(5): 98-106.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4.07.00903
    摘要 (165) PDF全文 (38) HTML (66)   可视化   收藏

    轨道交通运输规划及控制的数学本质为离散约束下的优化问题,具有NP(non-deterministic polynomial)难的高计算复杂度问题。作为未来计算能力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探索方向,量子计算有望为解决现有大规模路网中的复杂问题提供潜在解决方案。介绍了量子计算的基础概念及算法,分析了其在轨道交通领域的潜在应用场景,包括行车调度组织优化、列车自动运行控制和列车群组的动态编解。通过实验验证了量子粒子群算法在解决复杂优化问题中的优势,表明量子计算在处理大规模离散约束优化问题时具有显著的计算效率提升。然而,量子计算技术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仍面临量子比特退相干、硬件集成和结果安全性等挑战。总结了量子计算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前景及可能面临的问题,强调了量子计算技术在推动轨道交通智能化发展中的潜力与挑战。

  • 研究论文
    何泽浩, 刘珂瑄, 曹良才, 张岩
    科技导报. 2025, 43(5): 107-116.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4.12.01771
    摘要 (128) PDF全文 (29) HTML (38)   可视化   收藏

    计算全息技术是动态三维显示的理想解决方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计算全息技术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全息算法难以同时兼顾计算的精度和速度。为此,提出了卷积误差消除的模型驱动相位型全息图生成网络,实现了高保真相位型全息图的快速生成。首先,研究了角谱法中卷积误差的产生机制,提出了无卷积误差的角谱法,开发了基于无卷积误差角谱法的迭代框架,证实了无卷积误差角谱法对于提升相位型全息图计算精度的有效性;其次,以无卷积误差角谱法作为编码器构建了卷积误差消除的模型驱动相位型全息图生成网络,将相位型全息图的计算时间减小了3个数量级。通过网络生成的相位型全息图,抑制了全息光学重建中的散斑噪声,提高了重建结果的细节质量,平均峰值信噪比高达20.38 dB。伴随着深度梯度显著性和通道效率一致性的继续提升,该网络有望广泛应用在虚拟现实、元宇宙和三维视频通讯等领域。

  • 研究论文
    肖波, 陈生怀, 李祝军, 黄清, 张涛, 谢茂成, 杨凯宇
    科技导报. 2025, 43(4): 82-87.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3.08.01194
    摘要 (155) PDF全文 (20) HTML (112)   可视化   收藏

    为解决目前海上高温高压低渗气田在清喷排液过程中存在的高密度钻完井液固相含量高,易沉降导致清喷困难;钻井船综合日费高,排液周期长,造成清喷成本高;海上空间受限,清喷设备空间布置及安全性要求高等一系列难题,通过科技攻关,自主形成了一套适用于海上高温高压低渗气田清喷排液关键技术体系。该技术研发了超细重晶石加重的钻开液+封隔液+无固相完井液的工作液体系,设计了一套井口小平台清井放喷地面流程,提出了一套海上高温高压井井口平台清喷安全控制方法,合理优化了井口平台的清喷管线流程及装置布局,形成了清喷流程多节点监测控制系统,设置了地面流程应急关断屏障,在地层高压气体泄漏发生时能够及时关断流体来源,保障清喷安全。该技术在南海莺歌海盆地高温高压低渗气田中成功实现了现场应用。

  • 研究论文
    许礼刚, 詹庆武, 刘兴龙
    科技导报. 2025, 43(4): 88-100.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3.12.01878
    摘要 (204) PDF全文 (355) HTML (80)   可视化   收藏

    锂产业链关键产品贸易安全是事关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的重要问题。基于2013—2022年中国锂产业链关键产品的对外贸易数据,一方面,从贸易规模、贸易伙伴2个维度,全面探讨中国锂产业链关键产品的贸易格局及演化规律;另一方面,构建进出口结构安全性评价指数,评估中国锂产业链关键产品贸易结构的安全水平,以期为中国制定和调整锂资源安全战略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2013年以来,中国锂产业链关键产品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其中,碳酸锂以进口为主,而氢氧化锂、锂离子电池均以出口为主;中国锂产业链关键产品的出口贸易伙伴均多于进口,其中,中国碳酸锂和氢氧化锂的贸易伙伴相对集中,而锂离子电池的贸易伙伴数量稳中有升,贸易核心地位逐渐凸显;中国碳酸锂的进出口结构模式在强进口和弱进口之间波动,现阶段体现为强进口,氢氧化锂的进出口结构始终维持在强出口模式,锂离子电池进出口结构模式经历了“相对平衡—弱出口—强出口”的转变;中国碳酸锂进口和氢氧化锂出口的结构安全性均处在一种不安全的状态,而中国锂离子电池的贸易结构长期处于安全状态。

  • 研究论文
    赵小军, 王智虎, 陈敏学, 邱殿凯
    科技导报. 2025, 43(3): 95-104.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4.07.00925
    摘要 (90) PDF全文 (33) HTML (61)   可视化   收藏

    基于空冷型燃料电池原位测试实验平台,对优化的阳极氢气侧双向供气的气路结构和阴极空气侧强化中间区域散热的差异化风速风扇配置方案开展实验分析。结果发现,优化脉排间隔时间可以减小运行过程中的电压衰减,并提出了基于不同负载层次的氢气控制策略。阴极中间区域风速提升可以改善单电池内温度和电流密度的分布均匀性,提出了分段式风扇转速控制策略,在不同负载电流区间内对最佳运行温度和阴极入口风速进行了设计。在此基础上,搭建包含33节电池的空冷型燃料电池系统,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 研究论文
    樊晓燕, 张晓晗, 刘元坤, 耿文念, 王亚宝
    科技导报. 2025, 43(3): 105-114.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4.03.01160
    摘要 (115) PDF全文 (27) HTML (77)   可视化   收藏

    新污染物共暴露会对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重要影响,但卤代咔唑和纳米材料复合污染对活性污泥系统生态效应的研究尚未开展。选择低(0.05 mg/L)和高(5 mg/L)2种浓度的三氯咔唑(3-chlorocarbazole,3-CCZ)与1 mg/L纳米四氧化三铁(Fe3O4 nanoparticles,Fe3O4NPs)作为胁迫条件,探究复合污染对活性污泥体系细菌群落的短期影响以及胁迫后体系对低温的响应。结果表明,3-CCZ与Fe3O4 NPs复合污染会对微生物群落丰富度产生抑制作用,污染物的添加以及低温环境都会改变微生物群落结构。基于全尺度分类发现各类群微生物中均存在抗性与恢复特性不同的特定菌属,稀有属对污染物的添加更敏感,丰富属中的SaccharimonadalesTM7a一直是优势菌属。利用网络关系图探究6个生物类群间的相互作用,条件稀有菌属(conditionally rare taxa,CRT)与条件丰富菌属(conditionally abundant taxa,CAT)分别是胁迫阶段和低温阶段下的核心分类单元,复合污染胁迫下稀有属与丰富属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共现关系。功能微生物中反硝化细菌(denitrifying bacteria,DNB)的相对丰度受到复合污染胁迫影响最显著,尤其低温环境下DNB相对丰度出现大幅上升。高浓度复合污染会引起硝化基因的富集,反硝化功能基因面对复合污染呈现出不同的变化。研究可为污水处理系统卤代咔唑与纳米材料复合污染的风险评价提供新的思路与理论依据。

  • 研究论文
    张涛, 白旭, 昝英飞
    科技导报. 2025, 43(2): 97-107.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3.12.01897
    摘要 (214) PDF全文 (22) HTML (101)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浅水航道水域较浅且环境条件复杂恶劣的现象,以浮筒宽高比过大的新型半潜平台为研究对象,基于时域分析理论和浅水波浪理论,通过数值模型对比分析不同有义波高、谱峰周期、浪向角、拖航速度和拖揽长度对浅水海域半潜平台拖航运动响应和拖揽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波浪高度越高,平台垂荡、缆绳张力越大;谱峰周期越长,纵摇、缆绳张力越小;浪向角对横纵摇影响较大,极值呈凹凸型分布;不同工况下的新型半潜平台横纵摇均≤5°,满足拖航规范要求;缆绳张力受航速和波高的影响较大,当波高达到5 m,拖揽张力超过安全范围,可以通过降低拖航速度、缩短缆绳长度等措施规避风险。

  • 研究论文
    张新岩, 祝勇俊, 吴宏杰, 周凡利
    科技导报. 2025, 43(2): 108-116.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3.12.01823
    摘要 (277) PDF全文 (53) HTML (176)   可视化   收藏

    图像压缩感知是一种能够在低采样率下实现高效信号采样与重构的技术,但在实现高质量图像重构时,面临局部与全局特征难以有效融合的问题。为此,提出一种结合Transformer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优点的图像压缩感知重构框架(transformer-CNN mixture transformer,TCMformer)。该框架充分利用CNN的局部建模能力和Transformer的全局特征捕捉能力;设计了一种特征融合模块(TCM Block),有效桥接局部与全局特征,从而提升特征表示效率;同时,为降低模型复杂度并控制计算成本,框架采用基于窗口的Transformer结构,通过分块实现高效的全局建模。此外,引入渐进式重建策略,利用多尺度特征图逐步优化重建质量。实验结果表明,TCMformer在峰值信噪比、结构相似性和视觉效果上相较于主流的压缩感知重构算法表现更优,为实现高质量的图像重建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