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卷首语
    朱永官, 郑华, 陈保冬
    科技导报. 2025, 43(11): 1-2.

    近年来,中国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尤其需要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绿色低碳发展机制,从而为建设美丽中国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 卷首语
    郭华东
    科技导报. 2025, 43(10): 1-2.
    摘要 (67) PDF全文 (31) HTML (26)   可视化   收藏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自然卫星,其围绕地球运动,有一面总是面向地球,是难得的可进行大尺度、连续性、长期性动态观测的对地观测平台,可为全球尺度多圈层整体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有希望对全球多圈层相互耦合的一系列关键科学问题给出新解释。

  • 卷首语
    张宏科
    科技导报. 2025, 43(9): 1-2.
    摘要 (86) PDF全文 (57) HTML (60)   可视化   收藏

    算力网络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系统性工程,作为我国提出的技术方向,有望成为继5G之后我国保持全球技术领先的新赛道。

  • 卷首语
    陈晔光
    科技导报. 2025, 43(8): 1-2.
    摘要 (148) PDF全文 (41) HTML (114)   可视化   收藏

    类器官逐步成为生命科学及医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其技术推动了生命领域前沿技术的发展和多学科交叉融合,在解决重大生命健康问题上有着不容忽视的发展前景。

  • 卷首语
    褚君浩
    科技导报. 2025, 43(7): 1-2.
    摘要 (251) PDF全文 (47) HTML (107)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预示以智能化为特征的新工业革命正在发生。

    在智能时代,人类将开发融入社会生活的各种场景的智能化系统,这些智能化系统具有人类智能体的三大支柱:一是具有五官;二是具有大脑;三是具有躯体。

  • 卷首语
    李天斌
    科技导报. 2025, 43(6): 1-1.
    摘要 (141) PDF全文 (45) HTML (102)   可视化   收藏

    充分发挥现代新技术、新装备优势,依托互联网、5G、新媒体等先进手段,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和新算法,融合智能传感、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提升社会系统防灾、减灾和救灾能力。

  • 卷首语
    焦念志
    科技导报. 2025, 43(5): 1-2.
    摘要 (92) PDF全文 (32) HTML (60)   可视化   收藏

    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提出了切实际、合伦理、可实施又合法的靠谱生态地球工程方案,将为践行《巴黎协定》和COP29共识提供科技支撑,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有力抓手。

  • 卷首语
    李景虹
    科技导报. 2025, 43(4): 1-2.
    摘要 (155) PDF全文 (37) HTML (70)   可视化   收藏

    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需要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集中优势资源开展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协同创新,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共同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 卷首语
    刘先林
    科技导报. 2025, 43(3): 1-2.
    摘要 (188) PDF全文 (83) HTML (141)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传感器和后处理技术的智能化,我国正朝着2030年成为全球AI高地的目标稳步前进。这一发展趋势有望彻底改变我国在卫星领域“卫星发射强、卫星制造中、卫星应用弱”的局面,推动我国向世界卫星应用强国迈进。

  • 卷首语
    欧阳钟灿
    科技导报. 2025, 43(2): 1-1.
    摘要 (285) PDF全文 (76) HTML (173)   可视化   收藏

    中国显示产业已跻身世界一流,从“跟跑”“并跑”到实现“领跑”,但未来仍然存在不少挑战,对中国显示产业的创新实力和未来趋势的判断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 卷首语
    包为民
    科技导报. 2025, 43(1): 1-2.
    摘要 (403) PDF全文 (77) HTML (274)   可视化   收藏

    举步2025,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

    征程浩瀚星河,前行需要Passion,遵循自己的时钟,创造自己的有序!

    致敬挺膺担当奋斗的科技工作者,你努力的时候,光就有了形状!

  • 卷首语
    李景虹
    科技导报. 2024, 42(24): 1-1.
    2022年8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推动高水平自立自强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高校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成体系建制化模式组织科技创新活动,主动承担国家重大科技工程项目研发攻关任务,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在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国家战略急需的关键核心技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 卷首语
    许健民
    科技导报. 2024, 42(23): 1-2.
    1 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需一致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对组织认同给出这样的定义:“认同,就是一个人在做决定时,对若干种备选方案的评价,如果以这些方案给群体造成的后果为依据,那么就说,那个人与那个特定的群体认同了。”西蒙所说的认同,就是“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相一致”。如果一个人身在的组织是以国家为单位,那么这样的认同,就是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表现。
  • 卷首语
    芮筱亭
    科技导报. 2024, 42(22): 1-2.
    高性能武器装备是军队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安全和民族复兴的重要支撑。诸如各类坦克、火炮、多管火箭、枪械、舰艇、飞机、直升机、导弹、运载火箭、电磁轨道炮、高超声速武器、卫星武器、激光武器等兵器、船舶、航空、航天领域的现代陆战、海战、空战、天战武器装备,是国家军事实力与威慑能力的标志,得到世界各国广泛重视。武器装备的主要目标是毁伤,军事变革不变的目标是安全精准可控的高效毁伤,而几乎所有武器装备的毁伤作用都通过发射实现。发射是用发射装置爆发式安全定向精准地将能量赋予弹箭以获得高速度,坦克、舰艇、飞机、运载火箭等武器运动平台可视为发射装置的延伸,发射离不开武器平台。
  • 卷首语
    仝小林
    科技导报. 2024, 42(21): 1-5.
    守正创新是中医人的时代使命,守正就是要坚持中医正思维、正观念、正文化,创新既有中医药自成体系的创新,也有借助现代科技和医学为主的多学科协同创新。中医的整体观、个体化、治未病不仅是传统医学的思想精华,也对现代医学有所指导,两种医学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 卷首语
    吴硕贤
    科技导报. 2024, 42(20): 1-2.
    噪声对人民群众的健康、生活等各方面均造成很大影响,严重干扰了人们的思维,对科技教育的创新也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人的思维固然有图像与形象之分,但主要是依靠在心中默念的语音流来进行,简而言之,人的思维经常是一个“聆听心声”的过程,外部的噪声,尤其是有信息内容的噪声会对思维产生严重干扰,因此只有在安静的环境中,人的思维才能走得深、行得远,这也正是古人所云“宁静致远”的道理。
  • 卷首语
    李家春
    科技导报. 2024, 42(19): 1-1.
    21世纪以来,人类面临诸多重大挑战,气候变化就是其中之一。1980年代全球变暖问题引起国际社会关注,为此,联合国环境署(UNEP)和世界气象组织(WMO)成立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通过耦合模型比较计划(CMIP)消除不确定性,相继发布6次评估报告(AR)。AR6认为自工业革命以来,地表平均温度上升1.1℃,主要原因是化石能源利用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从280 ppm增加到410 ppm;其次是热带雨林砍伐、城镇化等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破例授予气象学家,美国真锅淑郎(S. Manabe)的气候物理模型量化了二氧化碳导致的温升;德国哈塞曼(K. Hasselmann)用“指纹”痕迹确认人类活动影响起主导作用,从而对上述问题给出明确回答。
  • 卷首语
    杨文采
    科技导报. 2024, 42(18): 1-1.
    在建设高质量科技强国的起步阶段,研究型大学、地方科研机构与技术密集型企业的科技资源如何整合共享,成为科技创新取得成效的一个关键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强基础研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文章中就提到“要切实推进科教融汇”(《求是》2023年第15期)。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针对这个问题,采取了开放地方科研机构与特聘院士团队联合申请科学研究基金的新政策。多年的实践表明,这项新措施对实现校院“科教融合”,完成高标准基础研究和应用创新是有成效的。
  • 卷首语
    王贻芳
    科技导报. 2024, 42(17): 1-2.
    2024年4月9日,我们正在法国马赛参加希格斯工厂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Circular Electron Positron Collider,CEPC)的欧洲研讨会。爱丁堡大学的同事过来说,希格斯先生去世了,大家唏嘘不已。过去几年,一直听说他健康状况不佳。2023年7月,在希格斯的家乡爱丁堡举行上一届研讨会时曾邀请他,但因身体原因未能来。没想到才不到10个月,他就永远离开了我们。最近几年,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几位奠基者相继离世,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建立起来的标准模型逐渐进入历史,一个新的时代正在到来。
  • 卷首语
    李景虹
    科技导报. 2024, 42(16): 1-2.
    塑料因质量轻、制造成本低、可塑性强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据统计,2015—2023年,塑料产量从3.2亿t增长到4.3亿t,预计到2050年产量将增加2倍,届时全球每年人均塑料消费量将达84.37 kg。2022年,中国废塑料产量超过6000万t,其中仅1800万t实现了材料化回收利用,材料化回收利用率约为30%。大量塑料购物袋、快递袋、外卖餐盒、地膜、农药瓶、肥料袋、各种商品塑料包装等低值塑料垃圾,混入生活垃圾被焚烧或填埋,造成严重资源浪费,成为塑料污染治理的最大难点和痛点。
  • 卷首语
    李灿
    科技导报. 2024, 42(15): 1-2.
    当前氢能受到我国乃至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我国把氢能作为能源发展的战略方向,世界各国也出台了氢能发展的战略路线图。氢能产业的发展对推动全球能源结构更加清洁高效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将促进形成能源行业的新赛道和新质生产力,也是我国实施双碳战略任务的抓手。
  • 卷首语
    金翔龙
    科技导报. 2024, 42(14): 1-4.
    水下考古是田野考古向水域的延伸,其以人类水下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是对淹没于江河湖海等水下古代遗迹和遗物进行调查、勘探和发掘的一门考古学分支学科。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2021年 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持续推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