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专题:Web3.0发展趋势
    王立军,李争平,李颖,侯耀辉,王京亮,汪闯,徐志平,贾可豪,刘宇宁,马唯植
    科技导报. 2023, 41(15): 46-60.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3.15.005
    元宇宙是第三次互联网革命(Web3.0)的一个战略制高点,头戴式设备(XR)是其主要的接入和交互终端。从微显示、光学系统和感知交互3个核心技术领域,论述了元宇宙终端硬件的关键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在微显示技术方面,重点涉及硅基OLED 和 MicroLED 2种新型显示技术及其产业化;在光学系统方面,主要论述了表面浮雕光栅光波导、体全息光波导和超表面光波导技术;在感知交互方面,着重讨论了手势动作识别和脑电信号识别交互技术。
  • 专题:创新引领 自立自强——打造高质量科技创新策源地
    项少林,郭茂,蒲菠,方刘禄,刘淑娟,王少勇,孔宪伟,郑拓,刘军,赵明,郝沁汾,孙凝晖
    科技导报. 2023, 41(19): 113-131.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3.19.013
    摘要 (1076) PDF全文 (2223) HTML   可视化   收藏
    Chiplet(芯粒)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新一代集成电路技术,因其具有提升良率、突破光罩极限、芯片架构灵活、芯片组件技术供应货架化等特点,受到产业界的广泛重视。为进一步推动chiplet技术在中国的发展,梳理了chiplet技术的应用场景,分析了chiplet中的各种核心组件技术,阐述了在chiplet技术开发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技术挑战,回顾了中国chiplet标准的发展情况,最后针对中国发展chiplet技术提出了建议。
  • 专题:网络空间地理学理论与应用
    董继平,郭启全,高春东,郝蒙蒙,江东
    科技导报. 2023, 41(13): 41-59.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3.13.005
    图深度学习技术在处理非欧氏结构数据中显示了巨大潜力,大量研究工作尝试将图嵌入或图神经网络应用到漏洞检测中。梳理了基于图深度学习的漏洞检测方法,按其一般流程,归纳了数据集、图数据、图深度学习模型构建及结果评估4个主要阶段;从图深度学习漏洞检测的有效性出发,阐述了基于代码模式和基于相似性及具体应用场景中的研究成果;分析了该领域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趋势。
  • 专题:癌症防治
    胡志强,游伟程,潘凯枫,李文庆
    科技导报. 2023, 41(18): 18-28.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3.18.003
    2023年1月,《临床医师癌症杂志》(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发布了《2023美国癌症统计报告》,披露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大流行以来美国癌症流行现状,描述了主要癌症疾病负担的长期变化趋势,并预测了2023年美国癌症发病和死亡情况。对该报告进行了解读,并结合中国癌症统计数据,描述了中、美两国癌症在时间、地区和人群间的分布特征,分析了美国在癌症防控中取得的进步及可能原因,总结了中国癌症防控当前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 专题:2023年科技热点回眸
    邓佳文, 任福继
    科技导报. 2024, 42(1): 266-285.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4.01.017
    摘要 (3494) PDF全文 (1703)   可视化   收藏
    2023年,生成式大模型技术发展迅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进展。回顾了2023年备受关注的大模型关键技术,包括大模型的能力涌现、多模态大语言模型的发展,以及大模型对齐和知识增强技术。介绍了大模型技术在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垂直应用,以及对AI智能体与元宇宙技术发展的促进作用。此外,从数据隐私、有偏价值观、版权争议及虚假新闻传播等方面讨论了生成式大模型技术面临的安全挑战和发展趋势。
  • 专稿
    姚道新
    科技导报. 2024, 42(20): 6-13.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4.03.01184
    摘要 (1108) PDF全文 (1641)   可视化   收藏
    高压下双层镍氧超导体的发现引发国际上广泛的关注,理论研究发挥很大的作用。目前,理论计算表明La3Ni2O7中镍的2个eg轨道对超导的产生起到关键作用,同时氧的p轨道也出现在费米面上,相应的多轨道模型已经提出。各种计算表明,新型镍氧超导体可能具有s±波的特性,对其进行掺杂或加压可以改变超导配对特性。基于强关联相互作用的模型,已经能够较好地解释实验观测的现象。顶点氧空位的存在对于超导的发生会有明显的影响。三层镍氧超导体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镍氧超导体的家族,目前其电子能带结构、多轨道模型、超导配对对称性等都有理论探究。
  • 专题:创新引领 自立自强——打造高质量科技创新策源地
    蒲雄,王杰,王中林
    科技导报. 2023, 41(19): 29-42.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3.19.003
    摘要 (1026) PDF全文 (1622) HTML   可视化   收藏
    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是一项新兴的实现机电能量转换的平台技术,在人工智能、物联网和高熵能源等多个领域都有巨大的应用潜力。近10年来,通过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努力,TENG的相关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综述了TENG在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2个方面的代表性进展;讨论了提高TENG输出性能的最新策略和方法;总结了TENG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TENG研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进行展望。
  • 专题:先进列控技术
    祝瑞祥, 裴轩, 侯涛刚
    科技导报. 2023, 41(10): 43-61.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3.10.004
    总结了机器人技术在轨道交通的装备制造、运维巡检、运营服务3个方面的应用,结合智能机器人技术在该领域的发展现状,总结了机器人的核心技术挑战,提出了未来机器人技术与轨道交通融合发展的方向。
  • 柯海波, 周靖, 童星, 汪卫华
    预出版日期: 2024-06-26
    摘要 (361) PDF全文 (1416)   可视化   收藏
    聚焦非晶物质,综述近年来非晶材料与物理的前沿成果。最近中国嫦娥五号采回的 月壤中发现了高达30%以上的玻璃质成分,进一步证实非晶物质在宇宙中广泛存在,看似杂 乱无章的非晶物质结构背后可能隐藏着拓扑序和不均匀性,因而非晶物质具有奇异的遗传、 敏感和弛豫行为,表现出系列优异物理化学特性,如极致的稳定性、超塑性、超强力学行为和 优异软磁性能等。基于序调控和高通量技术开发出的新一代Zr基、Fe基非晶合金更是成功 应用于如折叠手机铰链、新能源汽车电机等核心部件,非晶材料展现出不可替代的应用优 势。非晶物质的未来发展应引入新的材料研发范式,重视工艺创新的重要性,推动多学科领 域的交叉融合,发挥先进表征技术和大科学装置的优势,打造产学研用全链条创新模式,进 而积极助力非晶材料与物理领域的快速发展,拓展其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让人类的未来 变得更加美好。
  • 专题:中医真实世界临床研究
    赖科云,赖昌生,何丽云,王广军,陈霄
    科技导报. 2023, 41(14): 101-108.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3.14.012
    图神经网络(GNN)是人工智能领域新兴的一种深度学习方法,通过从图到预测的端对端学习保留了图数据中的拓扑信息,克服了传统深度学习无法应用于非欧数据的缺陷。综述了GNN在大脑相关精神及神经系统疾病方面的应用进展,展示了GNN用于处理复杂的非欧氏复杂数据的优势。GNN已在医疗领域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又由于中医药辨证体系的网状结构与大脑活动区域的结构相似,与GNN所处理的图式非结构化数据具有高度契合性,因此GNN在中医药领域极具应用前景。总结了GNN在中医药领域及大脑相关精神及神经系统疾病方面的应用,由此及彼地从理论层面分析了中医诊疗模型构建的优势。借助GNN模型,可以探索构建拟合中医“辨证论治”思维模式、实现中医客观化诊断的模型,为解决中医中复杂关系表示、挖掘患者个体化特征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手段,并为多视角揭示中药的潜在作用机制,发展完善中医药学理论体系提供了有利工具。
  • 专稿
    雷冰莹, 张理奕, 林华, 付玉喜, 赵卫, 侯洵
    科技导报. 2023, 41(10): 9-30.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3.10.002
    超快科学以超快光源和超快探测为主要研究手段,通过对微观世界超快动力学过程 的测量和操控,实现对宏观物质的理解、应用和控制 。作为当前国际科技最重要的前沿方向之一,超快科学的发展将为众多学科提供重要的原始创新驱动力,其突破将助力解决关乎国 家重大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相关的诸多重大问题 。聚焦超快科学中的超快激光技术、超快 测量技术及超快动力学的研究,主要介绍了其发展现状、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分析了中国超快科学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超快科学发展的具体建议,即加强顶层设计,促进产业化,完善人才培养评价机制,支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国际大科学计划。
  • 专题:创新引领 自立自强——打造高质量科技创新策源地
    李金泽,张国生,刘合
    科技导报. 2023, 41(19): 132-137.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3.19.014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中国能源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已成必然要求。总结了新能源业务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梳理了以生产、消费传统能源为主体的代表性企业发展新能源业务的典型运营模式。对新能源行业过快发展引发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就保障能源产业投资新能源资产的有效性提出了相应建议,并进一步明确了新能源与油气生产融合的发展方向,为“双碳”目标下新能源和传统能源业务高质量协同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 专稿
    汪集暘,庞忠和,程远志,黄永辉,姜光政,陆振能,孔彦龙
    科技导报. 2023, 41(12): 5-11.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3.12.001
    地热能作为一种非碳基、清洁能源,具有稳定连续输出的优势,对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发展目标具有重要价值。地热能的利用通常分为地热发电、直接利用和地热储能。自2010年以来,全球地热直接利用呈指数增长,地热直接利用装机容量和年利用热量分别约为108 GWt和283580 GWh,中国在地热直接利用方面长期保持世界第一。热泵系统呈现每年约 16%的指数增长,地源热泵系统在全球地热直接利用的装机容量和利用热量中占比分别约为 72%和 60%。受高温地热资源利用技术的制约,2010—2020年地热发电的年均增长率约为 4%。地热储能作为地热利用的前沿领域,欧洲和美国分别部署“HEATSTORE”和“Geothermal Battery”储能项目。中国科学院地热团队承担的地热储能项目也已进入技术研发和示范工程建设。地热储作为巨大的天然能源储库,最适宜在多能互补系统中承担蓄能和实现热能稳定输出的功能,可以把其他能源跨季节储蓄起来,实现高效规模化跨季节储能,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助力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 专题:中医真实世界临床研究
    谢依璇,闫世艳,陈波,刘保延
    科技导报. 2023, 41(14): 42-50.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3.14.005
    随着改革开放与“一带一路”的深入发展,中国针灸逐步走向世界舞台,成为世界针灸。总结了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针灸临床应用更加广泛,治疗方法百花齐放,临床、基础与理论研究不断深入,针灸标准规范逐渐引领国际的发展现状。例如,针灸疾病谱不断拓展、临床应用日益广泛;治疗方法得到创新发展;高质量临床研究证据不断产生;标准规范相继出炉;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基础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国际化发展更为深入、针灸在国外的本土化发展迅速。同时提出了针灸发展面临的一系列挑战:亟需建立符合针灸自身规律的诊疗体系;针灸临床疗效评价体系仍需完善;针灸研究系统性有待加强;高质量临床证据仍然不足;针灸研究成果推广和转化有待加强等。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围绕针灸学科根本问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实现数字化转型及深度的学科交叉推动针灸全面发展,是未来针灸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 综述
    叶巨翼,谈何易,吴俊,崔恒
    科技导报. 2023, 41(17): 78-83.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3.17.009
    人工智能在军事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信息化联合作战整体反应能力和执行效率,电子对抗作战行动斗争于无形空间,在瞬息万变的电磁态势中更加迫切地需要得到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通过梳理人工智能技术在军事领域内的主要运用模式,从作战整体性考虑,探究了人工智能在电子对抗中的应用路径。针对态势感知、任务规划、指挥控制、智能协同,提出了精准服务电磁领域斗争、提高智能化作战能力的建议。
  • 专题:跨领域人工智能技术
    姚峰, 王雪, 韦正德, 张效初
    科技导报. 2024, 42(23): 70-78.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4.03.01206
    摘要 (408) PDF全文 (1117)   可视化   收藏
    综述了人工智能在心理评估中的准确率和方法及伦理问题等应用和研究现进展,基于多模态和心理干预技术的发展,展望了人工智能未来在心理评估中的应用,认为未来的人工智能在心理评估中应用会更加关注个性化需求和跨学科的合作,在信息采集、数据分析、人机互动技术、非侵入式调控技术合作方面应用会更加广泛,未来人工智能的伦理研究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 综述
    焦涵,吴承伟,迟海涛,张伟
    科技导报. 2023, 41(18): 72-83.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3.18.010
    骨关节炎(OA)是易发于中老年群体的一种退行性病变,侵蚀关节软骨及其附属组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水凝胶生物相容性好、力学性能优良,由其制成的功能性水凝胶可以弥补目前OA常用疗法中药物作用时间短、难以实现软骨组织再生等缺点,受到广泛的关注。总结了水凝胶在OA药物治疗、软骨缺损修复、关节滑液修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了药物释放水凝胶消炎止疼原理和药物缓释机理、软骨缺损修复水凝胶的修复机理以及关节润滑水凝胶的润滑机制。探讨了水凝胶治疗OA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方向。
  • 专题:Web3.0发展趋势
    斯雪明,潘恒,刘建美,祝卫华,姚中原
    科技导报. 2023, 41(15): 36-45.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3.15.004
    区块链是Web3.0构建可信互联、价值互联的关键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去中心化基础设施,区块链自身技术也在不断发展。结合Web3.0背景,介绍了区块链的去中心化身份、智能合约、激励机制和隐私保护等相关技术进展和问题,以助力实现基于Web3.0的数据安全共享、业务流通、用户权益保障,从而达到更加公平的价值分配和价值流动。
  • 专题: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明若愚, 李凡略, 何可
    科技导报. 2024, 42(16): 72-81.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4.01.00197
    摘要 (3538) PDF全文 (1061)   可视化   收藏
    从减污降碳的视角出发,分析了中国粮食绿色低碳生产的现实基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优化路径。国家政策的引领和支持、技术进步与创新能力的提升、市场需求的转变是推动粮食生产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然而,也存在政策需进一步明确化、生产者减污降碳意识与能力有待加强、技术瓶颈等问题。为应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制定减污降碳路线图、培养生产者意识、加强技术创新推广、建立绿色低碳价值实现机制等优化策略。
  • 专题:Web3.0发展趋势
    成生辉,黄天意,孟怡然,樊宇清
    科技导报. 2023, 41(15): 22-35.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3.15.003
    Web3.0致力于改变互联网的整体架构,颠覆众多行业。对Web3.0所带来的机遇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对比了Web1.0、Web2.0和Web3.0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剖析了Web3.0的技术架构和生态布局,从经济和科技2个方面总结了Web3.0的发展现状及其带来的变革与机遇;指出了Web3.0在其研究基础和监管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对Web3.0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 专题:先进列控技术
    唐涛,罗啸林,刘宏杰,张艳兵
    科技导报. 2023, 41(10): 31-42.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3.10.003
    城市轨道交通(简称“城轨”)存在高峰期拥挤、平低峰期运力浪费的问题,能够根据客流实时变化动态调整线路运力的虚拟编组技术已逐渐成为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发展方向和研究热点。介绍了虚拟编组列车的概念和整体研究现状,分析了对实现虚拟编组最重要的列车安全防护和运行控制两项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仍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其中,在安全防护方面,现有方法虽普遍采用相对制动距离原则,但暂未对列车单元的时空关系进行分析,无法严格保证列车运行安全性。因此,针对性地提出了基于时空分隔的列车安全防护方法;在列车驾驶控制方面,既有研究大多仅关注站间稳定运行过程,而在城轨中尤为重要的列车进站过程及虚拟编组可能存在的停车不同步问题仍未得到充分关注,因此,指出该问题并提出基于协同控制的列车单元跟踪控制方法。本文可为读者了解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虚拟编组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投身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专稿
    刘虎沉,王鹤鸣,施华,尤建新
    科技导报. 2023, 41(11): 6-18.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3.11.001
    通过明确质量4.0定义、特征、目标,完善了质量4.0概念,设计了质量4.0基础架构,讨论了工业大数据、数字孪生、机器学习等8类关键技术及其支撑质量4.0的具体方式,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在质量4.0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具体对策。
  • 综述
    何俊卿,陈思思,程荣,徐慧芳,郑祥
    科技导报. 2023, 41(21): 98-113.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3.21.010
    以在Incopat专利数据平台检索的全球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氧合膜领域专利为原始样本,从专利视角分析了ECMO氧合膜技术发展轨迹和趋势、全球市场布局及技术布局。结果表明新冠疫情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氧合膜技术的发展。中国是ECMO氧合膜领域全球第3大专利申请来源国和布局国,也是重要的目标市场,但是高价值专利占比不高。中国专利除了少数涉及膜制备改性、膜组件与制膜装置外,大部分涉及氧合器优化设计及相关辅助技术,且大多为实用新型专利。ECMO用中空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及优化工艺、新型聚合物材料、膜材料表面改性和复合膜研究是当下的热点方向。
  • 专题:农业科技创新
    贾意久,石雅丽
    科技导报. 2023, 41(16): 55-75.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3.16.005
    围绕生物质能源原料的来源、原料的处理、生物质转化技术、生物质能源的应用、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前景5个方面,讨论了生物质能源利用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虽然生物质能源研究蓬勃发展,但是仍有一些地方可以改进:在原料产地就近建厂,降低原料成本;微藻不占用土地,是一种可行原料;原料预处理需要综合考虑效益与成本;对于生物质转化技术的选择,生化与热化学转化相结合可能是一个好的方案;生物质能源的应用方面可以进行生物精炼,提高生产效能,此外,生物燃料电池具有巨大发展潜力。
  • 专题:中医真实世界临床研究
    周雪忠,王世华,张迪,雒琳,黄杏贤,兰天,张润顺,高铸烨,李晓东,何丽云,杨卓欣,曾以德,刘保延
    科技导报. 2023, 41(14): 22-31.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3.14.003
    结合国内外真实世界临床研究与人工智能技术等的研究进展,围绕开展高质量真实世界中医药临床研究的理念、方法与技术等问题,论述了真实世界研究范式转化、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模式建立、真实世界数据质量和高质量因果证据方法学等挑战及对策,以期从中医临床诊疗的本体视角充分认识真实世界中医药研究的长期性与对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
  • 论文
    李杏,任小伟,楼轶维,高士杰,葛鑫亮,廖小琦
    科技导报. 2023, 41(15): 124-132.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3.15.013
    为了更加智能化地实现国家电网公司设计的公共数据模型(SG-CIM)的业务需求和提高图谱数据本身的质量和共享程度,提出一种基于图注意力网络的图结构映射模型。首先基于SG-CIM模型的数据构建SG-CIM模型知识图谱和数据库表知识图谱,然后通过图注意力网络分别学习每个图中的实体嵌入,将实体嵌入统一向量空间,最后基于实体向量之间的距离计算相似度,得到2个图的图结构映射结果。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在SG-CIM数据模型自动映射方面得到相当不错的结果。
  • 综述
    王靖岳,王同义,吕坤,王军年
    科技导报. 2023, 41(10): 106-114.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3.10.010
    基于国内外关于盘式制动器的相关研究,总结了常用的盘式制动器动力学模型和盘式制动器振动研究方法,介绍了多种模型和研究方法的应用范围、优缺点等进行了。从优化制动器结构、改变制动器参数、主动控制等方面分析了制动摩擦噪声的控制措施,从不确定性条件下的研究方法、新材料、新技术等方面展望了盘式制动器的未来研究方向。
  • 专题:网络空间地理学理论与应用
    陈帅,郭启全,高春东,郝蒙蒙,江东,倪示远,倪涛
    科技导报. 2023, 41(13): 14-22.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3.13.002
    在梳理网络空间地图现有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综合计算机领域和地理学中“图谱”的概念,从网络空间要素和知识可视化表达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网络空间地理图谱的概念与内涵,介绍了网络空间地理图谱构建的方法与关键技术,并从网络空间资源管理、网络空间行为认知和网络空间事件综合分析3个方面探讨了其前景和应用领域。绘制网络空间地理图谱,可以将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关联起来,清晰完整地表达网络空间结构,是实现网络空间行为认知、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的必要途径。
  • 专稿
    吴伟仁,张哲,敖显泽,贾琇,赵媛,杨洪伦,祖琳,凌丽丽
    科技导报. 2023, 41(19): 6-15.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3.19.001
    深空探测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已成为世界航天大国科技竞争的制高点。深空资源利用是国际深空探测的重要前沿方向。其中,深空物质资源的利用对于拓展人类生存空间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介绍了深空资源的基本内涵,概述了深空资源利用的意义;以深空物质资源为研究对象,总结了星球挥发分开采利用、大气资源利用、矿产资源开采冶炼,以及星表原位制造建造等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展望了深空物质资源利用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后续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 专题:创新引领 自立自强——打造高质量科技创新策源地
    李元元
    科技导报. 2023, 41(19): 149-154.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3.19.017
    材料的先导性突破不断引发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的爆发式增长,先进材料已成为各国抢占科技制高点的重点关注与发展的关键领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先进材料发展决定着高新技术、高端制造、重大工程的发展水平。系统分析了中国先进材料领域发展现状,包括重大科技计划和发展体系能力等,并提出中国先进材料领域未来发展战略方向和政策措施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