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寄语”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卷首寄语
    陈述彭
    . 2004, 22(0412): 1-1.
    国家中长期信息学科科研规划的战略研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遴选出了一批前瞻性的项目列入“十一五”计划,并付诸实施。信息资源整合与信息共享,已成为当前科技界普遍关注的研究新领域之一。本期《科技导报》集中刊载了一组有关地理信息系统的论文,侧重讨论地理信息系统的推广应用,涉及数据整合与集成、数据同化、多尺度空间数据库建设、遥感影像应用于数据更新,以及地理信息系统实际应用的经验和案例分析等。这些文章主要是从技术的角度来促进数据资源的整合,提出了信息共享的创新理念和建议。
  • 卷首寄语
    周立伟
    . 2004, 22(0411): 1-1.
    我认为,高等学校的教师和青年学子一定要成为科学与人文和谐发展的人。大学教育应该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思想,永远不要忘记我们培养的是“人”,而不是“工具”。高校不仅应是传授科技专业知识的场所,还应是人文精神熏陶的园地;要教育学生懂得做人是立身之本,而掌握知识是服务祖国、人民和社会的重要手段。我们评价一个人,除了看他的知识和能力之外,还要看他的人品怎样,为人如何。同样,评价一所大学,除了看她所拥有的教授、博士生导师、院士的数量以及现代化的实验室和美丽的校园环境之外,还要看这所学校的校风怎样,学风如何。
  • 卷首寄语
    徐寿波
    . 2004, 22(0410): 1-1.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两种发展观,一种是科学的发展观,另一种是不科学的发展观。我认为,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有两层意思。第一,是泛指科学的发展观。所谓科学的发展观就是按照科学规律发展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科学的发展观在不同发展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目的、内涵和要求。第二,是特指我国新世纪新阶段科学的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由此可见,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既有很重大的现实意义,又有很深远的理论和历史意义。
  • 卷首寄语
    朱光亚
    . 2004, 22(0409): 1-1.
    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和发展,我国积累了比较好的科技基础,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经处于世界第一位,具备比较完整的学科布局,与世界科技建立了密切联系,在一些领域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这些都是很好的条件。只要把这些条件利用好,把积蓄的力量组织起来,解决好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我们相信一定能够实现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崛起。要制订适合中国特点的科技发展战略。世界发达国家及新兴工业国家,在发展科技方面有许多共性的做法,比如:重视基础研究,重视教育,重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加大科研投入;积极吸收世界先进成果;敏锐把握高科技的发展方向,等等。
  • 卷首寄语
    朱伯芳
    . 2004, 22(0408): 1-1.
    基础研究成果是公开发表、不予保密的;应用研究重要成果多半是保密的,关键成果花钱都买不来。与基础研究相比,当前,应用研究对我国显得更为迫切需要。应用研究上不去,工业生产技术也上不去,核心生产技术只好依赖国外,生产利润被外国人拿去大头,我们自己只能拿到小头甚至零头。目前我国对科研的投入本来就偏少,而新增加的政府科研经费又大多投入到基础研究中去了,对应用研究的支持就显得乏力。而在国外,即使是发达国家,政府科技投入也主要向应用研究倾斜,以1985年为例,应用研究占政府科技投入的比例,日本为87.0%,美国为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