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建议”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政策建议
    许强, 丁帅, 刘政坤
    科技导报. 2025, 43(12): 179-184.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5.04.00116
    摘要 (73) PDF全文 (24) HTML (58)   可视化   收藏

    科研院所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有科研院所主要实行的是党委领导的院(所)长负责制,非国有科研院所以理事会领导下的院(所)长负责制为主要形式。如何实现从科学到技术,从技术到产业的转移转化,需要加快探索科研院所的新型管理体制,完善科研院所治理体系。从管理角度指出了科研院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决策机制缺少结构化安排、治理体系不完备、对接市场要素不顺、社会资本难以进入、成果转化不畅;提出了对于不同类型科研院所,可借鉴企业管理的核心治理理念,构建“SAER”结构化管理的治理框架,完善结构化管理的机制,建立理事会或战略指导委员会、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和考评委员会作用,打通有效对接市场资源的路径。同时还指出,应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的作用,以实现管理效率最优化、科研产出最大化。

  • 政策建议
    孙红军, 杜洋, 黄菊秀, 靳宗振, 刘曦泽
    科技导报. 2025, 43(11): 107-113.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5.02.00193
    摘要 (63) PDF全文 (14) HTML (32)   可视化   收藏

    美国政府高度关注关键和新兴技术标准对全球经济、国家安全以及科技竞争力的巨大价值。梳理了美国2023年5月—2025年2月发布的与《美国政府关键和新兴技术国家标准战略》(简称“美国CET标准战略”)相关实施情报信息,分析了该战略发布背景和主要目标,从广泛征求意见、成立专业组织、调整技术清单、跨部门协同、争取国际认同以及出台配套法案等6个方面总结了该战略的实施经验,厘清了该战略后续实施的短期和长期行动,据此从优化关键和新兴技术体系、谋划国际标准化发展战略、广泛征求利益相关方意见、促进政府与市场协调、跨部门协同推进等方面提出了促进中国关键和新兴技术标准发展的对策建议。

  • 政策建议
    万燕鸣, 张岩, 刘琦, 石振宇, 陈钥含, 许传博, 刘建国
    科技导报. 2025, 43(10): 104-108.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4.07.00813

    针对“双碳”目标下风电消纳及电网灵活性提升的规模化风电制氢经济容量配置问题,分析了氢储能参与调频辅助服务可实现保障电网稳定运行、优化可再生能源消纳、提升能源系统灵活性与跨时空配置能力以及促进环境友好等综合价值,提出了考虑平准化氢气成本、调频补贴收益和售氢收益的全生命周期经济容量计算方法,实现单个风电场及省级风电最佳制氢容量计算。在计及电解水制氢系统规模化成本效应的情况下,以净现值最大为目标,考虑电网调频需求,构建了制氢容量经济优化目标函数,对电解水制氢系统的初始投资成本、制氢电价、调频里程、电解槽转化率和设备退化率等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得出制氢电价和调频里程是其两个主要敏感性因素这一结论,并在其基础上预测未来风电场制氢经济性,预计可再生能源平均上网电价将降至0.25元/kWh以下时,对应制氢成本可降至15元/kg以下。最后,以吉林省某典型风电场为例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风电制氢参与调频辅助服务市场能够在最大化消纳风电、提升电网动态调节能力的同时实现经济最优。建议相关部门和企业应加大对风电制氢技术研发的投入,提高电解槽转化率,降低成本,完善相关政策和市场机制,推动风电制氢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 政策建议
    阿西伍惹, 厚宇德
    科技导报. 2025, 43(9): 93-96.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4.11.01642
    摘要 (79) PDF全文 (36) HTML (51)   可视化   收藏

    以25位日本自然科学诺贝尔奖获得者群体为研究样本,使用SPSS 27.0数理统计软件对该群体的获奖时间分布以及机构分布特征进行计量分析,同时引入中村修二等日本自然科学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个案研究,并结合郝柏林院士等中国科学家关于科技发展的重要观点和论述对统计结果进行解读与反思,据此提出建立长效科研评价体系、培养创新型科研人才、调动企业基础研究积极性以及营造良好科研环境氛围等方面的建议。

  • 政策建议
    顾天安, 许斌, 章东辉, 许国腾
    科技导报. 2025, 43(8): 100-105.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5.02.00194
    摘要 (88) PDF全文 (53) HTML (62)   可视化   收藏

    基础研究是重大技术创新的源头。在国际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科学评估中国关键技术领域基础研究在全球竞争格局所处位势刻不容缓。基于国际权威数据库近10年收录的2600万份高水平科技文献,综合运用文献计量、主题演化和可视化分析方法,通过自主构建竞争集中度、领先度和影响力评估指标,对全球关键技术领域竞争力进行定量刻画。研究发现,中国关键技术领域基础研究竞争力大幅提升,中国和美国两国“双峰格局”已初步形成,同时中国也面临着基础研究成果原创性不足等现实挑战。为此,应按照党的二十大要求,从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入手,强化科技创新与国家安全“双轮驱动”,加快推动关键技术领域基础研究由“高数量”向“高质量”转变,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奠定坚实基础。

  • 政策建议
    杨佳, 杨国梁
    科技导报. 2025, 43(7): 137-142.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4.02.00222
    摘要 (262) PDF全文 (339) HTML (115)   可视化   收藏

    制造技术联盟是促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一种重要组织创新模式。以美国国家制造创新网络——制造技术联盟集合体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公共价值使命定位、合法性与政治支持、行动能力塑造3个方面分析了“美国制造”的公共价值创造机理,并为国家制造创新中心的建设和优化提供参考和借鉴:在共同使命定位上,凝聚政产学研异质主体之间的合作动力;在合法性与政治支持上,建立立法支持和加强财政支持力度;在行动能力塑造方面,实施利益相关者价值导向的商业化运营模式。

  • 政策建议
    王波, 陈家任, 汤浩澜, 廖方伟
    科技导报. 2025, 43(6): 92-96.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4.04.00322
    摘要 (118) PDF全文 (16) HTML (61)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双碳”目标对城乡建设和建筑业低碳转型的要求,分析了绿色建筑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问题,从参与能力、协同合力、治理机制等方面提出绿色建筑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政策目标。从绿色建筑多元主体协同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出发,对比分析国外主要国家绿色建筑发展的政策经验并获得启示,从提升多元主体协同能力、保障多元主体协同利益、实现多元主体协同数字治理和打造多元主体协同的产业生态4个层面提出“双碳”目标下绿色建筑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政策建议,为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友好建成环境和实现中国“双碳”目标提供理论支撑和经验借鉴。

  • 政策建议
    沈鹏, 龚谨, 龚晨
    科技导报. 2025, 43(5): 117-120.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4.10.01509
    摘要 (156) PDF全文 (56) HTML (97)   可视化   收藏

    实现技术发展与安全的平衡,是当前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必须直面的重大现实问题。目前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最具代表性的是,欧盟以伦理先行为导向的“硬法治”模式和美国以技术先行为导向的“软规则”模式。从治理思想、治理主体、治理体系和治理策略系统分析了2种模式的区别,并基于此提出了优化我国人工智能治理路径的政策启示:在治理思想上,应坚持伦理治理和鼓励创新并重;在治理机制上,建立分级分类风险治理机制,实行精细化监管;在治理体系上,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人工智能治理体系;在治理主体上,注重发挥企业和行业自治力量;在治理合作机制上,积极参与多边治理交流合作,提高中国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 政策建议
    刘虎沉, 李珂, 施华
    科技导报. 2025, 43(4): 101-112.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4.07.00784
    摘要 (280) PDF全文 (646) HTML (98)   可视化   收藏

    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智能互联技术体系的关键要素,重构了智能制造价值链,为智能制造质量管理提供了新范式。结合中国智能制造发展实际情况,分析了新一代信息技术背景下智能制造质量管理的新趋势与新需求。概述了质量4.0的基本理论,拓展了质量4.0中价值链的含义,并通过内部价值链、产业价值链与相关方价值链3个维度构建了基于质量4.0的智能制造全价值链质量管理模式,以促进质量4.0理论与方法在智能制造质量管理实践中落地。

  • 政策建议
    程建荣, 谢素美, 曹艳, 王银霞, 杨颖, 杨晓蓥
    科技导报. 2025, 43(3): 115-128.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4.05.00511
    摘要 (181) PDF全文 (78) HTML (135)   可视化   收藏

    海洋具有广阔的空间和较为理想的风力条件,相比陆上风电,海上风电能够获取更为稳定和强劲的风能资源,从而提高发电效率和输出功率。在分析中国海上风电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发展海上风电存在海洋资源法律体系不完备、海洋规划体系待深化、海洋综合管理机制不健全、海上风电产业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借鉴国外发展海上风电的经验,从完善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立法、加强海洋空间规划体系保障、健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机制、完善海上风电产业链发展政策等方面提出中国发展海上风电的对策建议,可以为中国海上风电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 政策建议
    王昶, 赵必武, 耿红军, 卢锋华
    科技导报. 2025, 43(2): 117-124.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3.12.01965
    摘要 (247) PDF全文 (67) HTML (172)   可视化   收藏

    未来产业属于“新而待兴”、有望成长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先导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剖析了未来产业的内涵与特征,沿着“现有产业未来化”与“未来技术产业化”2个方向,探讨了中国未来产业的发展鸿沟,分类设计了“老中育新”与“无中生有”的跨越路径与实施策略,提出了完善未来产业发展机制、搭建未来产业应用场景、构筑未来产业发展生态、加强未来产业敏捷治理的政策建议。

  • 政策建议
    叶前林, 李佳欣, 汪畅, 曾庆根, 卢红
    科技导报. 2025, 43(1): 157-167.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3.09.01330
    摘要 (310) PDF全文 (86) HTML (200)   可视化   收藏

    考察美国力推稀土产业链重构的深层动因及最新动态,是确保中国稀土全球战略竞争优势和产业链安全的关键。通过分析美国稀土产业链重构的动因、进展及对中国的挑战,发现美国对中国稀土进口高度依赖、稀土关切上升至国家安全、美国国内稀土强劲消费需求和对中国政策全面转向竞争构成了美国加速稀土产业链重构的动因。目前,美国在稀土资源本土开发与保护、冶炼分离加工布局、高端材料及应用技术创新等全产业链领域的重构成效明显,对中国稀土产业链的全球影响力、中美战略竞争博弈下的抵御经济制裁能力、高端稀土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和国际稀土合作的战略空间等方面带来严峻挑战。为此,提出了中国应从提升稀土产业综合竞争力、优化稀土产业结构与布局、提高稀土高端技术应用水平和加强稀土全球化战略布局等方面采取举措,以增强抗衡美国对中国“脱钩”的主动权,抢占稀土“卡脖子”技术制高点,实现从稀土大国向稀土强国目标转变。

  • 政策建议
    祝叶华
    科技导报. 2015, 33(23): 47-47.
    当前,全球正大步跨入智能化时代,智能制造逐渐渗透到国民经济各部分。2015 年2 月5 日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报告称,中国机器人尤其是工业机器人需求增长迅速,年增长率已达25%以上,预计到2017年其销量将达到10万台,工业机器人的保有量将超过40万台。麦肯锡咨询公司预测报告也显示,到2025年,机器人在制造业、医疗和服务等行业可产生1.7~4.5 万亿美元产值。中国对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的需求正以每年40%的速度增长,并有望在2016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
  • 政策建议
    李晨阳
    科技导报. 2015, 33(23): 48-48.
    在刚刚落幕的2015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来自全球各国的先进机器人齐聚一堂。从明眸善睐、能说会道的石黑浩美女情感机器人,到与现场观众展开乒乓球大战的仿人机器人,再到大型空间机械臂……形形色色的机器人各显神通、各展其能,真像一场大型招聘会。未来,这些机器人将怎样“就业”,怎样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着实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