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世界科技强国须以优良作风学风为支撑。基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中国科协”)开展的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结合当前科技界存在的精神动力弱化、功利主义蔓延等不良现象,剖析了不良作风学风现象背后的文化、制度、个人等方面的成因,指出了不良作风学风对学术生态、人才培养及公众信任的危害。提出了通过示范引领弘扬科学家精神、打假治浮整治突出问题、以文化人构筑科学文化自信等路径,建议强化作风学风治理,营造风清气正的创新生态,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电池储能是新能源安全运行的“超级稳定器”,测试仪器则是贯穿电池储能乃至新能源系统研发、生产、制造、应用等全生命周期的关键利器。以电池测试技术与仪器为典型案例,系统回顾中国电池测试仪器从产品进口到技术自主创新的演进之路。创建高压电池包“快速精准激励-智能建模估计”一体化测试方法体系,填补电池测试领域理论方法空白;推动高压大功率测试仪器国产化,核心技术指标国际领先(充放电转换时间 < 3 ms、能量变换效率95%),抢占了国际电池测试领域的科技制高点。剖析了测试技术促进我国新能源装备革新升级,新能源装备控制的实践反哺测试技术创新,二者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关系,总结了中国科研人员不惧封锁,勇挑重担,坚守学术自信、道路自信;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与市场需求,攻坚克难,真正做到产学研结合,快速推进创新技术走向产业一线,自主研制测试仪器的实践经验和体会。
地球系统科学是当今世界最具挑战性的前沿科学领域之一。总结分析了近半个世纪以来,国际科学理事会(ICSU)主导实施的一系列全球变化国际大科学计划:世界气候研究计划、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生物多样性计划、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地球系统科学联盟、未来地球的可持续发展研究计划。探讨了在这些计划的推动下,地球系统科学的发展过程及其对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指出了中国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具有提升国际影响力等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开辟专门经费渠道等具体建议。
分析了激光无线能量传输(laser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LWPT)技术的基本原理、发展背景及未来应用。该技术基于受激辐射原理,将电能转化为激光能量,经过大气或真空介质传输后,最终由激光电池将光能高效转换为电能,具备高方向性、高能量密度、远距离传输等优势。在低空产业领域,LWPT可为无人机、飞行汽车等提供持续能源补给,显著提升续航能力与作业效率;在商业航天领域,其可为卫星、空间站及深空探测器构建灵活的能量传输网络,支撑长期太空任务。展望未来,LWPT技术与激光通信、卫星遥感定位等技术结合,可实现能源与信息的协同传输,构建交通–信息–能源三网融合的智能化蓝图,推动交通系统向高效化、自动化迈进。这一目标的实现,需依托多行业深度合作与持续技术创新,并同步推进跨领域协同研发及标准规范制定。通过推动该技术的发展,有望催生能源传输领域的革命性变革,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探讨了人工智能的学科体系,从人工智能的定义出发,提出人工智能的学科体系是由人工智能的科学基础、人工智能技术方法和人工智能应用3部分组成,并认为人工智能的科学基础是符号主义、连接主义和行为主义,人工智能的主要技术是基于知识的人工智能技术、基于数据的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的算法和人工智能的算力,而人工智能的技术要素为知识、数据、算法和算力,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涉及经济、科技、民生、社会和其他领域。
挖掘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推动科研机构加速数字化转型的深层次动因。分析了科研机构的独特运营模式和业务特点,以此为基础,构建了推进科研机构数字化转型快速落地的工作思路,即“全在线”工作体系,以及为实现“全在线”工作体系落地的V模型理论。梳理了科研机构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可能遭遇的业务整合困难、价值效益不显性、指导和引领缺乏、科研进度制约的各类挑战,并针对此提出助力科研机构推进转型工作,全面提升创新能力的建议:明确转型规划,均衡能力建设;制定评价体系,开展价值宣传;建立合作机制,强化指导交流;制定协同机制,保障科研进展。
概述了DeepSeek在通用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进展,重点讨论了其在大语言模型、推理技术方面的创新。DeepSeek-V3引入了新的模型架构和算法设计,基于相对有限的智能硬件,对模型训练方法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优化,显著提升了模型训练效率。在推理技术方面,DeepSeek-R1创新性地结合了强化学习(RL)与监督微调(SFT),提升了推理深度和逻辑推理能力。结合DeepSeek的创新工作,讨论了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趋势,重点涉及3个问题:开源开放生态对发展通用人工智能的作用;依赖于模型规模扩展的“Neural Scaling Law”是否还能发挥作用;如何基于DeepSeek这类基座模型,以“通专结合”的方式实现行业大模型的落地等。
科技发展和科技促进发展的重大决策更加复杂和不确定,对科技战略咨询的综合集成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对系统方法论、智库双螺旋法、哲理-数理-物理-事理-人理、融合科学等理论研究的梳理,在把握科技战略咨询规律,掌握科学方法和实践路径的基础上,归纳了科技战略咨询综合集成的3种基本路径:智库科学与工程导论为科技战略咨询的综合集成奠定了基础、应用数字技术为科技战略咨询的综合集成提供了手段、技术识别预测系统为科技战略的综合集成提供了实践案例。更好综合集成科技战略各要素,提升科技智库的战略研究与战略咨询能力,以及政策建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高质量科技战略研究与科技战略咨询支撑高水平科技战略决策。
在量子信息技术与信息通信技术融合背景下,面向提升信息通信安全性和便携性的迫切需求,采用了理论分析和实际应用案例结合的方式,探讨了量子保密通信与5G融合的探索实践,展示了量子保密通信在5G网络中的融合策略与应用成效。量子保密通信正携手5G在承载网络、网络切片等基础设施层面探索融合,同时催生出量子加密通话、量子加密对讲等融合创新应用。展望了量子保密通信与5G融合的未来发展:随着量子保密通信和5G在基础设施、应用场景等方面不断深度融合,将共同构筑高速泛在、自主可控的数字基础设施,为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提供坚实而强大的安全保障,有力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助力数字经济持续发展。
阐述了因DeepSeek横空出世引发的关于AI发展路径的思考。首先解释了为什么DeepSeek会引起全球性的科技震撼,接着讨论了“规模法则”(Scaling Law)是否已遇到天花板、发展“通用人工智能”(AGI)应选择什么道路、发展人工智能应该追求高算力还是高算效(高能效)、“开源”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威力等问题。最后对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实力提升和如何实现人工智能自立自强提出建议。
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给生物学研究带来了深远影响,其中,AlphaFold2在蛋白质结构预测领域引发了革命性的突破。评估了AlphaFold2对G蛋白偶联受体(GPCR),结构预测的可靠性,凭借其对蛋白质三维结构的高度准确预测。然而,在实际应用中,AlphaFold2的预测结果并非在所有场景下都足够精确。以GPCR为例,这类重要的药物靶点参与了广泛的生理过程,其结构研究对理解功能机制和药物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尽管AlphaFold2能够准确捕捉GPCR整体骨架的主要特征,但其预测模型在胞外域与跨膜域的组装、配体结合口袋的形状,以及信号传导界面的构象等方面,与实验解析的高分辨率结构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限制了AlphaFold2模型在GPCR功能研究和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中的应用能力。因此,尽管AlphaFold2为结构预测提供了强大的工具,但其在特定场景下的局限性表明,AI结构预测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尚不能完全取代实验结构生物学,需要联合使用以辅助药理学研究和药物设计。
地球系统科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近40年来在地学界、生态学界乃至环境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指出了地球系统科学与传统地球科学的关系,强调地球系统科学不能代替现有的地球科学各分支学科的研究,地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将继续其自身的发展,但应该考虑圈层间的相互作用;分析了人类活动主导世界前的地球系统运行规律、现代人类在地球系统中的作用,探讨了全球变暖的地球系统科学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