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Toggle navigation
2025年5月28日 星期三
首页
编委会
期刊简介
期刊介绍
数据库收录及获奖
发展历程
未来愿景
开放获取
作者服务
投稿指南
投稿须知
投稿说明
论文加工费
学术不端检测
同行评议政策
下载中心
我要投稿
伦理道德要求
作者伦理道德要求
编辑部审查稿件要求
本刊编辑要求
本刊审稿人要求
本刊编委要求
主办方和出版机构要求
订阅指南
联系我们
English
“专题:纪念黄昆先生诞辰100周年”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两年内
三年内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全选
|
Select
专题:纪念黄昆先生诞辰100周年
追忆伟大的物理学家黄昆先生——访中国科学院院士朱邦芬
卫夏雯
科技导报. 2019, 37(17): 6-12.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9.17.001
摘要
(288)
PDF全文
(284)
HTML
可视化
收藏
黄昆先生是一位具有卓越才能的世界级物理学家,是中国固体物理和半导体物理的一代宗师。
Select
专题:纪念黄昆先生诞辰100周年
回忆固体物理一代宗师黄昆老师——访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国刚
卫夏雯
科技导报. 2019, 37(17): 13-17.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9.17.002
摘要
(656)
PDF全文
(399)
HTML
可视化
收藏
1952-1956年,秦国刚在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1956-1961年,师从黄昆先生攻读研究生。在此后的40多年中,黄昆与秦国刚如亲人一般,无论是在做学问还是日常生活中,黄昆先生的关爱和言传身教影响了秦国刚的一生。秦国刚院士虽已届耄耋之年,依然能清楚地能回忆起黄昆先生当年风趣、生动、深刻的授课风格,依然记得黄昆先生与他讨论过的一些物理问题。通过对往事的追忆,他越来越感受到黄昆先生当年对自己的培养和关怀。时至今日,黄先生虽已仙逝14年,他的夫人李爱扶先生也已仙逝6年,但是秦国刚院士对他们的思念之情依然深沉。
Select
专题:纪念黄昆先生诞辰100周年
黄昆:把追求真理和造福人民的统一作为科学工作的唯一标准——访中国科学院院士甘子钊
卫夏雯
科技导报. 2019, 37(17): 18-21.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9.17.003
摘要
(333)
PDF全文
(136)
HTML
可视化
收藏
黄昆先生1951-1977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从事教学工作,与谢希德先生一起开创了中国的半导体事业,同时在北京大学建立了固体物理专业,为新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人才。甘子钊在研究生阶段师从黄昆先生,于1965年在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研究生毕业,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
Select
专题:纪念黄昆先生诞辰100周年
一片赤诚育桃李
王阳元
科技导报. 2019, 37(17): 22-25.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9.17.004
摘要
(226)
PDF全文
(85)
HTML
可视化
收藏
黄昆先生是我师从、学习并共事时间最长的一位恩师,他对我的教诲深刻地影响了我一生的治学、做人以及对年轻一代学术接班人的培养。本文描述的点滴回忆,作为对黄昆先生诞辰100周年的纪念。
Select
专题:纪念黄昆先生诞辰100周年
我与黄昆先生的几次交往
屠海令
科技导报. 2019, 37(17): 26-28.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9.17.005
摘要
(238)
PDF全文
(78)
HTML
可视化
收藏
2019年是黄昆先生诞辰百年,他的治学作风和为人风范是中国教育和科学工作者的楷模,将永驻青史。我有幸与黄昆先生的几次交往,给我留下了不可抹去的深刻印象。
Select
专题:纪念黄昆先生诞辰100周年
缅怀黄昆先生在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建树的丰功伟绩——纪念黄昆先生100年诞辰
王启明
科技导报. 2019, 37(17): 29-31.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9.17.006
摘要
(242)
PDF全文
(86)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国际物理学界,黄昆的名字尽人皆知,他开创了晶格动力学理论,并由此发现了一系列新的物理规律和效应,"黄方程""黄散射""极化激元""多声子跃迁""声子瓶颈""黄-朱方程"等,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理论。或许人们会认为,黄昆先生只是一位卓越的理论物理学家,理论物理是他的兴趣和追求,他可为此而献身。其实,他非常重视理论如何指导或分析总结出客观的物理本质,最终目标是为了提高人民大众的精神与物质生活水平。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有团队的实践平台,因此他非常关注设备条件与平台的建设。团队的形成要有一批造诣深厚的人才脱颖而出,黄昆也曾经说:培育一批优秀人才远比自己研究为国家和人民带来的贡献更大。因此,他在北京大学的26年教学工作中,竭尽全力、无怨无悔。
Select
专题:纪念黄昆先生诞辰100周年
黄昆先生:我的科研关键导师和为人高尚榜样
张树霖
科技导报. 2019, 37(17): 32-34.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9.17.007
摘要
(268)
PDF全文
(120)
HTML
可视化
收藏
2004年,我以半导体超晶格为第一个研究的低维材料的"若干低维材料的拉曼光谱学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当年一等奖空缺)。2016年,在巴西召开的第25届国际拉曼光谱学大会上被授予该大会历史上第二个拉曼终身成就奖(Raman Lifetime Award)(图1)。
Select
专题:纪念黄昆先生诞辰100周年
大师的背影:请让心安静
张海霞
科技导报. 2019, 37(17): 35-36.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9.17.008
摘要
(285)
PDF全文
(87)
HTML
可视化
收藏
题记
今年是黄昆先生百年诞辰,身在北京大学微纳电子学研究院,我虽然没有听过先生的课,却是看了不少关于黄昆先生的纪念文章和事迹,特别是关于回国的那句"我们回来会有所不同"以及之后几十年孜孜不倦地耕耘在三尺讲台为中国的半导体事业培养一代又一代精英,黄先生那拳拳报国心和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给我们留下了一个高山仰止的伟岸背影!特别重贴2013年写的博文《大师的背影:请让心安静》以示纪念。
Select
专题:纪念黄昆先生诞辰100周年
一个关于固体物理学基础的新理论——纪念黄昆先生诞辰100周年
任尚元
科技导报. 2019, 37(17): 37-42.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9.17.009
摘要
(386)
PDF全文
(162)
HTML
可视化
收藏
晶体中的电子态的理论是固体物理学的重要基础。传统的固体物理学的晶体中的电子态的理论实质上是一个无限晶体中的电子态的理论,但是任何真实晶体的尺寸都是有限的。在黄昆先生学术思想的引领下,借助于有关数学定理,作者提出了一个理想低维系统和有限晶体中的电子态的新理论,得到许多与固体物理学界传统看法非常不同的新结论,本文介绍新理论的有关背景和主要新成果,将有关专著的新版献给黄昆先生和谢希德先生这两位中国固体物理学的奠基人。
Select
专题:纪念黄昆先生诞辰100周年
黄昆先生的科学贡献及其开创的学术传统
汪志荣, 丁兆君
科技导报. 2019, 37(17): 43-49.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9.17.010
摘要
(422)
PDF全文
(289)
HTML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历史文献的耙梳,介绍了黄昆学术成长的历程,回顾了黄昆在固体物理方面的杰出成就,探讨了其创办第一个半导体专业化、建立半导体物理研究基地、形成独特的学术传统等,为发展新中国半导体事业作出的贡献。
跳至
页
第1页
共1页
共10条记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