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论坛”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微型论坛
    周贝隆
    . 1999, 17(9906): 39-39.
    教育是什么?教育为了谁?“一个充满了信仰战争的20世纪”(EricHobsbawn语)就要过去了,“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也成历史了。“三个面向”道出了教育肩负着民族前途、现代化成败的重任这一真谛——毕竟需要“为了人们的未来”。值得关注的是,孩子们眼前过得怎样?“学海无涯苦作舟”这一祖传名言,至今仍是许多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的“墙上铭”,乃至前些年广为流传的《新三字经》还特别将其赋予“时代精神”加以宣扬。苦学与乐学之争至今仍难解难分。“苦学”主张者,强调的也似乎是以此达到“未来的彼岸”。
  • 微型论坛
    武夷山
    . 1998, 16(9811): 24-24.
    在任何一种经济形态下, 人才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未来的知识经济中, 是否能吸引来、培养好和稳定住优秀人才, 则更决定着公司、企业、学校或研究所的生死存亡。我们甚至可以借用《孙子兵法》中的表达方式来说:人才者, 死生之地, 不可不察也。美国可算是知识经济浪潮中的“弄潮儿”.美国公司在人才资源管理方面的一些新想法。新措施, 应当能给我们一些启发。1.求贤若渴正因为人才决定着公司的命运, 美国公司, 尤其是软件业、咨询业之类的公司, 在招聘人才方面花费了很多心血。高起点的薪水是吸引人才的措施之一。
  • 微型论坛
    唐九华
    . 1998, 16(9805): 24-25.
    《科技导报》1997年第10期洪明苑“我国科学技术发展中若干问题的探讨”一文, 提出了一批值得科技政策制定者重视的问题。其中第一节对科技与生产力关系的表述, 反映了我国报刊上讨论生产力问题尚处于开始阶段, 尚只从科学技术及其载体这个方面来考虑。但生产力不是仅指一个个生产单位、生产过程及生产条件, 而是指社会生产力, 所以还需包括众多行业、生产单位和生产过程之间的联系网络和活动, 这样才得以构成社会生产力的整体。在现代化的生产中, 后者的作用尤为明显。这可以类比于社会的经济基础不仅包含生产力, 还包含生产关系这一众所周知的理论。
  • 微型论坛
    严春友
    . 1998, 16(9805): 25-25.
    职称评定, 历来是有关单位最棘手, 也是争议最多的问题之一。如何使职称评定达到公平合理, 是知识界极为关注的一个问题。笔者受《科技导报》1997年12期《关于我国高校科技论文的统计与排名问题})一文的启发, 提出如下一些设想。1.职称评定的主要依据应当是论著的质, 而不仅仅是量。目前职称评定的主要依据一般是数量, 常以发表的字数、篇(部)数来确定晋升与否。这是极为偏颇的。因为, 论文的生命力不在于它的字数, 而在于它的质, 即它的创造性。若无创见, 字数再多, 又有何用?不过是陈词滥调而已。E—me', 寥寥几字, 却胜过无数大部头著作。
  • 微型论坛
    武夷山
    . 1998, 16(9802): 31-31.
    我国一些学术类科技期刊的主编们认为, 他们的刊物已陷入严重的困境。一方面, 大量高水平的论文投向国外著名刊物, 致使国内刊物缺乏优质稿源;另一方面, 学术类科技刊物的发行量达不到经济规模, 故刊物不易在经济上自立, 而刊物的依托单位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往往不愿意扶持科技刊物。学术类科技刊物一般说谈不上经济效益, 如果没有好稿子, 则连社会效益也成问题了。那么, 学术类科技刊物的出路何在?以笔者愚见, 可否在以下方面着力:第一, 科技界也要像保护国产商品品牌一样, 要认真提高和切实保护自己学术期刊的品位品牌。
  • 微型论坛
    孟凡茂
    . 1997, 15(9711): 14-14.
    如何既要发展工业又能避免工业污染?有人说要靠东方思想,准确地说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其理由是那里有“天人合一”的观念。这使我产生了疑问,何谓“天人合一”,天人真能合一吗?这种古代思想对现代工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能发挥多大作用?“天人合一”观念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中国古代哲学中把天地人统而论之,而有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天人一体观。在科技水平相当落后的古代社会,这种观念代表了人对自然的态度,也代表了人对政治的态度。
  • 微型论坛
    陈国阶
    . 1997, 15(9708): 12-13.
    一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人才是改革开放以来深入人心的口号。爱才、惜才、用才、重才已逐渐成为我们国家和民族走向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也在逐步形成;知识、科学和人才的价值也在实践中逐步得到了兑现。但是,目前仍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其中突出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在现实生活中,一般意义上的尊重,人们容易做到,也乐意去做,但当触及到某些实质性利害得失时,能不能保持尊重,坚持尊重,就很难说。二是将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片面理解为决策者和一般公众的事,而往往忽略了强调拥有知识、科学的“人才者”的自重──即自我尊重。
  • 微型论坛
    武夷山
    . 1997, 15(9707): 19-19.
    在即将进入21世纪的时候,“科技兴国”战略方针正激励着广大科技人员努力奋斗。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要想把“科教兴国”口号落到实处,工作将是艰辛的,道路将是漫长的。历史表明,科研活动总是易于受到不同种类的干扰和制约,而这些于扰和制约所表现出的长期性、顽固性和严重性却是相当惊人的。在此仅以人们也许已经淡忘了的“保证5/6工作时间”问题为例。作一剖析。早在1956年初,周恩来总理在全国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就明确提到,要“为他们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保证每周至少有5/6的业务工作时间,并同时着力解决图书资料、工作设备及助手配备等问题”。
  • 微型论坛
    孟凡茂
    . 1997, 15(9706): 50-50.
    每年5月到7月,是全国初、高中和大学入学考试季节。每当此季,学生老师、家长的心都不约而同地抽紧了。而且,炎热的气候和激烈的竞争构成了“天人合一’搬的默契,更让人感到某种窒息的灼烤和惧悸。每到这个季节,方方面面的行动空前一致,五花八门的应试书籍充斥摊店;家教辅导的“课外之课”夜以继日;电视举办的考前咨询、问答让人应接不暇;商家及时推出的营养补品,更必称“益智健脑,考生必不可少”。这之中既有某种诚意的服务,更不乏二场场利有所图的心理商战。因而,每当进入考季,一家家、一校校似乎不分彼此,不容分说:考试压倒一切。这不由得使我想到了童试、乡试、殿试,想到了秀才、举人、进士。
  • 微型论坛
    孟凡茂
    . 1996, 14(9612): 37-37.
    如今传统文化热起来,于是乎有人大讲易理卦象开现代科学之滥筋,孔孟老庄秉现代科学家之特质。这种寻根溯源的论说也正好符合了传统文化所赋予的传统观念,那就是宗经、崇圣和复古。
  • 微型论坛
    孟凡茂
    . 1996, 14(9611): 33-33.
    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是享誉世界的,尤以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印刷术四大发明为其中之最。这些发明领先于世界同期科技水平,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对世界科技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 微型论坛
    陈敏豪
    . 1996, 14(9610): 58-58.
    人类今天遇到的种种困难,皆起因放昨天的错误,而今天的错误又将加重明天的困难。未来世界的面貌不完全是未来人所作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是现代人的决策及其实施的结果前人、现代人决策失误必然造成的艰难局面,就是今人、未来人正被迫接受或将要被迫接受的苦果。
  • 微型论坛
    胡济民
    . 1996, 14(9609): 30-30.
    《科技导报》总94期刊出了张开逊先生的文章“关于科学的随感二则”,其中第二则讲到伪科学的问题,张先生在今年1月22日光明日报的副刊“时代周刊”上也发表了类似的文章。反对伪科学是当前一个重要的问题,在我们提倡科教兴国之时,就特别要防止伪科学鱼目混珠。我认为,反对伪科学,首先要明确界线,确定什么是伪科学。下面简述一些个人意见,与张先生商榷,也请广大读者指教。
  • 微型论坛
    郑易生
    . 1996, 14(9608): 6-6.
    可持续发展从一种概念变为广泛的行动绝非易事。它目前在我国各级决策者头脑中的地位远没有树立起来,情况不容乐观。事实上,种种只关注经济增长不重视环境代价的行为后面,隐含着一种“发展阶段论”。这是许多经济学家喜爱的字眼儿,可以方便地告诉人们许多现象是如何的“不可避免”。但是,我认为这个字眼儿被用得太轻易太滥了,它简直成了一个筐,凡做不到或不想做的事(即,事实上需要做,也能做好却又不去做的事)统统往里一装了事,还心安理得。
  • 微型论坛
    潘正伯
    . 1996, 14(9606): 24-24.
    在《科技导报》创刊15周年读者座谈会上,我说:“解放以后长时期来,我们在破和立的问题上,搞颠倒了。”有必要对此再多说几句。破和立二者的关系本来是很自然的,如果先没有立,像道家的无,佛家的空,何来得破?
  • 微型论坛
    孟凡茂
    . 1996, 14(9606): 25-25.
    先举四则消息:①据《光明日报》广告,每套1200巨册,售价36万元的《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开始征订。②据《经济日报》报道,精选1 000多种古籍,投资1. 5亿元,历时五年,简体横排的《传世藏书》已告完成。③1994年12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④1996年2月首次全国科普工作会议在京召开。由此四则消息引出了本文的题目,同时也可看出大印古代典籍与进行科学普及两项工作上存在的差别。一项发起于学术界,继有海外华裔响应资助,几年时间,即有席卷全国、推向世界之势;另一项由中央号召,全国动员,历时一年多时间仍在务虚之中。
  • 微型论坛
    周贝隆
    . 1996, 14(9605): 24-24.
    报载:尽管国家三令五申明令禁止,但中小学择校和乱收费现象仍越来越普遍,“社会反映强烈”;而窃以为,择校问题之所以禁而不止,“愈演愈烈”,不能归咎于“措施不力”、“有法不依”。症结在于:方向错了。择校现象不可避免,止不了!公民权益不容损害,禁不得!
  • 微型论坛
    孟凡茂
    . 1996, 14(9604): 24-24.
    如今总有人喜欢从中国古代典籍中寻找与西方科学发现相近的概念,把最新学说附会于古人之说,以论证外国有的,在中国早已有之,古已有之。于是乎,不禁自喜,不胜荣幸。其实此风也早己有之,古已有之。当佛教西来,就有说:“老子化胡而成佛佗”;当耶教东渐,又有说“《墨经》西传以教耶稣”。此外,还有《周脾》开西法之源、《素问》夺西医之先,以及《天问》开探索宇宙之始,《论衡》早已囊括天文物理,等等。这些观点若出于只读四书五经的旧儒尚情有可原,倘时至今日仍乐此不疲,就甚堪人忧了。
  • 微型论坛
    鲁楠
    . 1995, 13(9512): 37-37.
    不管是东方说西方,还是西方说东方,单单数道自己文明的长处,都是一维文明的典型表现。既往,在这一点上,东西方之间,大致彼此彼此。但至1988年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呼吁为了21世纪人类能健康合谐地发展,人类智者们要回首2500年学点孔子的智慧时.说明西方文明顿悟了东方传统文明的长处。其实,在这之前,李约瑟早就思考过“欧洲思想史何以没有显示出与(中国)道家的综合体系真正相似的体系?”;卡普拉(《物理学之道》作者)则说:“在诸伟大传统中,据我看来,(中国)道家提供了最深刻并且最完善的生态智慧,它强调在自然的循环过程中,个人和社会的一切现象与潜在本质的基本一致。”而“老子曾得到孔子的敬重,道家的许多原理也渗人了孔学中(麦克·哈特,《人类百位名人排座次》作者)。这都说明,在全球性问题面前,西方-文明正从自我欣赏的一维转向二维,转向融合,如认真实践之,他们肯定又会取得新的进步,起码在与地球的关系上,多一些“天人合一”的理解,不仅学会以仁对人,也要以仁对地球,以仁对待所有生物.多一些与地球、与生物相互依存的智慧。这在臭氧层越来越薄的今日,似乎更有现实意义了。
  • 微型论坛
    蒋国华
    . 1995, 13(9509): 54-54.
    在一定意义上说,中国科学在近代落后的原因之中,最要者恐怕是“小科学”传统太弱。1994年8月19日才谢世的曾两度获得诺贝尔奖的大科学家鲍令,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十分钟爱他所谓的“小科学”工作方式。他认为,现在是“大科学”时代,大物理学耗资数百万乃至数十亿美元,刊登在《物理学通讯》上的论文作者有时多达百人以上;但是一个教授带一二个学生的个体作业的老方法,依然是十分适宜科学的创造与发明的。正因为大致相同的原因,我和赵红州教授6年前在《光明日报》上写了“小科学大搞,大科学小搞”的文章,呼吁中国科学界注意这个问题。
  • 微型论坛
    鲁楠
    . 1995, 13(9505): 41-41.
    为了活跃版面、充分利用版面,也为了便于更多的读者参与办刊,本刊从本期起试辟“微型论坛”小专栏。每篇在千字以内,就科技、发展中的事理、曲直,约言简论。因为微、短,又一事一论,即感即发,故既不耗时费事,又有叙怀论事之畅然。欢迎有心的读者投稿一试。
  • 微型论坛
    郑易生
    . 1996, 1(1): 6-6.
    可持续发展从一种概念变为广泛的行动绝非易事。它目前在我国各级决策者头脑中的地位远没有树立起来,情况不容乐观。事实上,种种只关注经济增长不重视环境代价的行为后面,隐含着一种“发展阶段论”。这是许多经济学家喜爱的字眼儿,可以方便地告诉人们许多现象是如何的“不可避免”。但是,我认为这个字眼儿被用得太轻易太滥了,它简直成了一个筐,凡做不到或不想做的事(即,事实上需要做,也能做好却又不去做的事)统统往里一装了事,还心安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