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才与发展”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科技人才与发展
    张明妍, 邓大胜, 李慷, 史慧, 高卉杰, 徐婕, 黄辰, 于巧玲, 薛双静
    科技导报. 2020, 38(19): 88-93.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0.19.018
    为掌握科技工作者参与创新创业的意愿及顾虑,激发创业潜能,化解创新风险,采用问卷调查和调研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利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调查站点随机抽样选取18629位科技工作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9家科技型创业企业及孵化机构和联盟组织进行调研访谈。研究发现,科技工作者创业意愿较高,但创业行动因创新政策落实情况而异;科技工作者对离岗创业存在后顾之忧,需进一步破解政策难题和制度障碍,完善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生态环境。
  • 科技人才与发展
    熊立, 朱建斌
    科技导报. 2020, 38(19): 94-102.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0.19.019
    通过问卷调查了中国20所高等院校的772名科研人员,考虑性别、年龄、职称、学科、地区、院校类型和教育程度等7个人口统计学特征,进行差异性检验和回归分析发现,工作沉浸显著正向激励科研绩效;教育程度、地区和院校类别带来的工作沉浸感差异最大;职称和学科带来的工作沉浸感差异不显著。研究解释了同等条件下科研人员绩效差异较大,以及不同条件下科研人员整体性绩效差异较大的重要原因,提议高校应对科研人员工作状态等认知因素给予更多关注。
  • 科技人才与发展
    赵晨
    科技导报. 2020, 38(19): 103-109.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0.19.020
    以灰色系统理论为依据,探讨了中国区域科技型人才分布不均衡问题,计算了影响区域分布不均衡的主要因素;建立了科技型人才的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对中国区域科技型人才数量进行模拟和预测。结果显示,区域差异马太效应明显,虹吸效应影响持续存在,木桶短板危险性增加。建议东部地区调整吸引人才的政策措施,探索新型城市发展道路;中、西部地区提升自身经济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区域间科技型人才相互融通补充。
  • 科技人才与发展
    王寅秋, 罗晖, 施云燕
    科技导报. 2020, 38(19): 110-120.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0.19.021
    将中国科技人才省际流动这一社会学问题抽象成复杂网络问题进行定量化研究,构建相应的网络化数学模型。基于文献计量获得2010—2017年中国各个省份之间科技人才流动的数据,应用复杂网络的各项指标分析可以得到2010—2017年科技人才省际流动的变化趋势和特点。应用假设分析方法,定量化分析在科技人才流动中阻碍因素的作用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