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编委会
期刊简介
期刊介绍
数据库收录及获奖
发展历程
未来愿景
开放获取
作者服务
投稿指南
投稿须知
投稿说明
论文加工费
学术不端检测
同行评议政策
下载中心
我要投稿
伦理道德要求
作者伦理道德要求
编辑部审查稿件要求
本刊编辑要求
本刊审稿人要求
本刊编委要求
主办方和出版机构要求
订阅指南
联系我们
English
“党为科技创新指明方向”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两年内
三年内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全选
|
Select
党为科技创新指明方向
铁基超导实验研究与中国超导研究展望
闻海虎
科技导报. 2021, 39(12): 90-94.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1.12.011
摘要
(336)
PDF全文
(699)
HTML
可视化
收藏
超导是电子在固体物质中发生的一类神奇的量子凝聚现象,具有丰富的量子力学内涵和重要的应用前景。超导体表现出零电阻、完全抗磁性、宏观量子相干等奇异特性,可广泛用于能源、信息、交通、医疗、国防、重大科学工程等方面。回顾了铁基超导体发现历程,以及中国科学家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铁基超导的发现是中国超导基础研究的重要转折点,不仅引起了国际学术界高度和广泛的关注,而且从此中国学者在国际超导研究的众多方向起到了引领的作用。
Select
党为科技创新指明方向
中国高能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与启示
丁兆君, 张鹏
科技导报. 2021, 39(12): 95-102.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1.12.012
摘要
(413)
PDF全文
(439)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随着时代和国情的变化,党和国家的科技政策不断进步、完善。作为基础科学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能物理也顺应时代大潮而获得不断发展。按照时间顺序,将中国高能物理的发展分为创业期、建设期、收获期和跨越期4个阶段,并结合时代背景讨论了科技政策在不同阶段对高能物理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Select
党为科技创新指明方向
中国地震科技事业百年历程、基本经验与当代启示
李昌珑, 高孟潭
科技导报. 2021, 39(12): 103-108.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1.12.013
摘要
(355)
PDF全文
(258)
HTML
可视化
收藏
近百年来,中国地震科技事业走过了曲折的发展历程,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将过去100年分为4个阶段,综述了各阶段中国地震科研的发展历程。在不同时代,中国大地震和地震灾害呈现不同的特点,也引导了地震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不同时期的社会需求、国家的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也对地震科技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Select
党为科技创新指明方向
试析中国博物馆宏观管理体制发展历程、特点及趋势
杨玥
科技导报. 2021, 39(12): 109-115.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1.12.014
摘要
(524)
PDF全文
(378)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博物馆诞生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其宏观管理体制主要经历了4个阶段的调整,有效推动和加强了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目前,中国博物馆宏观管理呈现出分级属地管理、管理主体多元、管理方式多样、法制化建设深入等特点;同时,文旅融合日益紧密、行业协会及联盟推动作用显著、以数字化建设和人才机制建设为抓手也成为了博物馆宏观管理体制发展的新趋势。
Select
党为科技创新指明方向
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历程与展望
付宇涵, 王丹, 柴雯, 王庆瑜
科技导报. 2021, 39(12): 116-120.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1.12.015
摘要
(848)
PDF全文
(539)
HTML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梳理中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工业互联网的建设意义、发展路径。在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指引下,中国积极推进两化融合战略,进一步加速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的协同发展,加快工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国近年来一直大力支持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与迭代,强调利用信息技术提升中国制造的全要素生产率,有利于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
跳至
页
第1页
共1页
共5条记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