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Toggle navigation
2025年5月29日 星期四
首页
编委会
期刊简介
期刊介绍
数据库收录及获奖
发展历程
未来愿景
开放获取
作者服务
投稿指南
投稿须知
投稿说明
论文加工费
学术不端检测
同行评议政策
下载中心
我要投稿
伦理道德要求
作者伦理道德要求
编辑部审查稿件要求
本刊编辑要求
本刊审稿人要求
本刊编委要求
主办方和出版机构要求
订阅指南
联系我们
English
“专题:创新型国家建设专题”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两年内
三年内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全选
|
Select
专题:创新型国家建设专题
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
陈宇学
科技导报. 2021, 39(21): 18-26.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1.21.002
摘要
(330)
PDF全文
(277)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创新生态系统的角度,运用经济学供需原理,通过分析创新驱动发展供需矛盾,认为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作用,夯实创新根基,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构建核心关键技术攻关体制,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用市场的力量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和动力,推动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其中标准引领、质量管理体系推动创新发展的作用不容小觑;加强顶层设计、健全评价机制、弘扬创新文化、构建开放合作新机制,形成良好创新生态,并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Select
专题:创新型国家建设专题
新时代中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前景、目标和建议——基于全球创新指数报告的研究
郑世林, 汪勇, 陈东敏
科技导报. 2021, 39(21): 27-38.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1.21.003
摘要
(337)
PDF全文
(401)
HTML
可视化
收藏
比较了中国与处于创新型国家前列的发达国家的创新能力和水平,分析了新时代中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前景和挑战。分析表明:(1)中国研发投入总量、专利和论文数量已经处于创新型国家前列;(2)企业基础研发投入占比、发明专利占比、研发人员密度、论文引用率等指标还与创新型国家差距较大,追赶上有较大难度;(3)知识产权保护和产学研合作水平亟待提高。因此,中国2030—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关键在于优化创新投入结构,提高创新成果质量。
Select
专题:创新型国家建设专题
中国国家创新能力的评价与展望——基于《国家创新指数报告》的研究
陈钰, 玄兆辉
科技导报. 2021, 39(21): 39-44.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1.21.004
摘要
(349)
PDF全文
(379)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监测和评价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课题组研究并发布了《国家创新指数报告》,从创新资源、知识创造、企业创新、创新绩效和创新环境5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针对40个国家开展了创新能力评价。研究表明,中国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已跻身世界第一集团行列,但是在投入强度、产出质量和效率方面还有较大差距。展望未来,提出中国创新发展要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加快提升创新成果质量和创新效率,服务国家双循环发展格局的构建,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
Select
专题:创新型国家建设专题
创新型国家导向的中国科技立法与政策:理念与体系
刘银良, 吴柯苇
科技导报. 2021, 39(21): 45-51.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1.21.005
摘要
(380)
PDF全文
(234)
HTML
可视化
收藏
科技立法是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全面依法治国的核心制度支撑。分析显示中国科技立法属集中型立法模式,具有回应性、过程引导和基础把控等特征;现有科技立法在体系化和法治化方面成就显著,但也有局部供需失衡和理念单一等不足。提出应回归科技立法的功能定位、遵循立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将创新型国家建设作为新时期的科技立法基本导向;中国科技立法与政策可以有效共存,兼顾形式理性和效能提升,且以巩固科技法治传统、培育科技法治文化和激励科技法治思维为综合目标。
Select
专题:创新型国家建设专题
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监测与评价
赵志耘, 杨朝峰, 张志娟
科技导报. 2021, 39(21): 52-59.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1.21.006
摘要
(479)
PDF全文
(707)
HTML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的监测与评价发现,创新型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创新能力呈现“南强北弱”的总体态势,科技创新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各具特色的城市创新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等。建议各创新型城市将创新治理力和创新驱动力作为建设的统一、共性要求,在原始创新力、技术创新力、成果转化力方面分别根据自身资源禀赋突出重点,体现不同创新能级城市的主体创新功能,进一步探索差异化的创新发展道路。
Select
专题:创新型国家建设专题
全球科技创新变革下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使命与未来
关成华
科技导报. 2021, 39(21): 60-64.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1.21.007
摘要
(374)
PDF全文
(290)
HTML
可视化
收藏
新发展格局下,全球科技创新呈现新趋势、新特点,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也面临新机遇、新挑战。从创新绩效、创新环境、创新资源3个维度回顾总结了“十三五”期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要成绩,分析了全球科技创新发展新趋势下北京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北京进一步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5个方面的策略。
Select
专题:创新型国家建设专题
面向创新型国家的知识产权体系建设
刘银良, 郑淑凤
科技导报. 2021, 39(21): 65-71.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1.21.008
摘要
(243)
PDF全文
(453)
HTML
可视化
收藏
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动力,知识产权作为创新成果保护和运用的法律制度对中国构建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作用。分析了中国知识产权体系建设面临的诸多问题和挑战,包括知识产权质量和转化率低,核心技术和原始创新不足,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改革缺乏细化规则,新兴技术市场给知识产权法律适用带来挑战,知识产权国际合作面临阻碍和企业海外维权困难等。并提出对策建议,包括构建科学的知识产权评价机制;细化知识产权融资、转化规则;完善知识产权法律适用,保护新兴市场的正当利益;推动中国知识产权国际合作,完善针对中国海外企业的知识产权援助机制。
Select
专题:创新型国家建设专题
创新型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方法
王雪梅
科技导报. 2021, 39(21): 72-79.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1.21.009
摘要
(421)
PDF全文
(376)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创新型科技人才内涵和分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和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法),提出创新型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方法,并以2019年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的生物医药领域申报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评价准确率达到80.95%,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Select
专题:创新型国家建设专题
促进科研管理数字化转型的对策
杨晶, 韩军徽, 李哲
科技导报. 2021, 39(21): 80-86.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1.21.010
摘要
(581)
PDF全文
(512)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对政府科研管理数字化转型的涵义和基本内容、意义与影响的阐释,分析了当前中国科研管理数字化转型面临5个方面的主要问题。从培养科研管理文化、推动管理组织架构变革、发挥信息技术和数字平台作用、在科学数据共享与安全方面凝聚多方共识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Select
专题:创新型国家建设专题
面向2035创新文化建设的进一步思考
任福君, 刘萱, 马健铨
科技导报. 2021, 39(21): 87-94.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1.21.011
摘要
(337)
PDF全文
(270)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创新文化的内涵出发,基于对创新活动文化内涵的学理分析,结合新时代的特定经济社会语境,提出面向2035建设创新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回顾中国创新文化建设历程以及取得的重要成就,分析了“十四五”时期和未来15年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对创新文化建设的新要求。基于近年来科技工作者相关问卷调查数据,认为中国创新文化建设仍然存在学风浮躁、圈子文化盛行、学术不端伦理失范事件多发、创新文化引领不足等突出问题,并通过分析其成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创新文化建设的若干建议。
Select
专题:创新型国家建设专题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中国道路
陈凡, 潘澍
科技导报. 2021, 39(21): 95-99.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1.21.012
摘要
(300)
PDF全文
(189)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历史维度、实践维度、价值维度等方面,阐释了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国道路的历史过程、现实成就、伟大意义;分析了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国道路的历史基础、现实依据、价值旨归;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创新与相关政策体系的效果关系、协调整合创新型国家的体制机制系统的对策建议。
跳至
页
第1页
共1页
共11条记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