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弘扬科学家精神,矢志科技自立自强”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专题:弘扬科学家精神,矢志科技自立自强
    魏永莲,万劲波
    科技导报. 2023, 41(17): 14-21.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3.17.002
    科学家精神是科学精神和科学文化在科学家群体中的集中体现,具有科学性、民族性和时代性。在近现代科学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交流激荡中,中国科学家精神得以落地生根。通过梳理中国科学家精神的发展历程与时代特征,总结了中国百年科技奋斗史成功经验背后的精神力量,表明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能更好启航科技强国新征程,更好支撑强国建设、民族复兴。
  • 专题:弘扬科学家精神,矢志科技自立自强
    厚宇德
    科技导报. 2023, 41(17): 22-31.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3.17.003
    中国科技必须自强自立,为此需要有足够多支撑关键科技事业的栋梁科学家。基于分析文献资料,对多位栋梁科学家进行了个案研究,得出他们的基本共性包括:坚实的专业基础、出色的科研天赋;强烈的创新意识;丰富的科研实践;超越科学的博大思想;无比强大的社会担当。这些共性是他们成为栋梁科学家不可或缺的要素。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超越科学的博大思想,来自于扎实的专业基础与科研天赋在创新意识驱动下的丰富科研实践;而科研能力、科研经验、社会阅历与超越科学的博大思想进一步相互作用与耦合,将铸就栋梁科学家面向社会的专业输出与精神辐射2条渠道;这2种输出共同支撑起栋梁科学家强大的社会担当。
  • 专题:弘扬科学家精神,矢志科技自立自强
    吕科伟,王国强,姜彩楼
    科技导报. 2023, 41(17): 32-39.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3.17.004
    培养和使用战略科学家是党中央针对当前形势和目标任务做出的战略部署。分析了战略科学家的界定与特质,并根据胜任力理论,从战略站位、战略前瞻、战略布局和战略实施4个维度构建了战略科学家胜任力判定模型。根据模型,选取了34位战略科学家,通过履历分析和传记资料分析,提炼出了战略科学家成长的影响因素,剖析了战略科学家成长的内在机理,提出了系统推进战略科学家培养和使用的建议。
  • 专题:弘扬科学家精神,矢志科技自立自强
    卢胜军,顾吉环,李明,高洁
    科技导报. 2023, 41(17): 40-46.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3.17.005
    钱学森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和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是中国科学家精神的杰出代表者。从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 6个方面概括了钱学森科学家精神的内涵。钱学森建盖世奇功而不自居,著传世之言而不自恃,修贤圣之德而仍自谦的境界,为中国国防科技创新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注入了永久的科学精神和创新动力。
  • 专题:弘扬科学家精神,矢志科技自立自强
    郭金海
    科技导报. 2023, 41(17): 47-57.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3.17.006
    通过考察华罗庚在提出和实施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计划、参与制订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擘画中国计算机事业、发起和组织中学生数学竞赛、普及与推广统筹法和优选法方面的事迹,展现了他作为战略数学家的贡献。研究表明,华罗庚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将在1943年形成的发展数学研究所的看法付诸于实践并有所发展,对策划中国数学和计算技术事业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他在倡导、组织计算机事业、中学生数学竞赛,普及和推广统筹法和优选法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华罗庚从一位自学青年成为杰出的战略数学家,是内在和外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 专题:弘扬科学家精神,矢志科技自立自强
    程小红
    科技导报. 2023, 41(17): 58-63.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3.17.007
    拉德任斯卡娅(1922—2004年)是20世纪俄罗斯最著名的女数学物理学家之一,对偏微分方程的重要领域都做出了卓越贡献,尤其在双曲型、椭圆型、抛物型偏微分方程、纳维-斯托克斯方程以及吸引子理论方面更为突出,为俄罗斯科技强国做出了突出贡献。通过阐述她的人生经历、学术成就和深刻影响,展示了其献身科学的人生观、追求科学的卓越精神及推动科学进步的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