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编委会
期刊简介
期刊介绍
数据库收录及获奖
发展历程
未来愿景
开放获取
作者服务
投稿指南
投稿须知
投稿说明
论文加工费
学术不端检测
同行评议政策
下载中心
我要投稿
伦理道德要求
作者伦理道德要求
编辑部审查稿件要求
本刊编辑要求
本刊审稿人要求
本刊编委要求
主办方和出版机构要求
订阅指南
联系我们
English
“专题: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两年内
三年内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全选
|
Select
专题: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
中国海洋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
杨波,付辉,郭世麒,王珺
科技导报. 2023, 41(22): 22-29.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3.22.004
摘要
(218)
PDF全文
(390)
HTML
可视化
收藏
海洋生态保护作为中国海洋绿色发展的重要基础。总结了中国海洋生态环境面临的生态灾害威胁、渔业资源萎缩、海洋产业绿色发展保障不足等问题,以及海洋开发建设风险高、生态保护与修复资金缺口大的挑战。结合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密切关联,与绿色发展相互支持的特点,提出中国海洋生态保护基础上绿色发展的战略目标,从空间管控、资金保障、体系完善、碳汇市场化等角度提出了海洋生态保护的发展路径。
Select
专题: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
“双碳”目标下二氧化碳海底地质封存在中国的发展潜力及建议
宋爽,韩建波,陈虹,杨文超
科技导报. 2023, 41(22): 30-37.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3.22.005
摘要
(157)
PDF全文
(554)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二氧化碳海底地质封存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作用为切入点,分析了近年来二氧化碳海底地质封存的国内外发展动态。中国在地质结构特点、沿海产业布局等方面具备发展二氧化碳海底地质封存的优势。国外大量的工程应用证明了该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国内近年来也启动了工程实践。二氧化碳海底地质封存已纳入国际公约管辖范畴,部分发达国家已建立专项管理制度。结合“双碳”目标下中国对发展二氧化碳海底地质封存的整体定位,阐述了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Select
专题: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
中国交通碳排放与经济发展脱钩研究
王波,王涵韬,费炟
科技导报. 2023, 41(22): 38-46.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3.22.006
摘要
(210)
PDF全文
(462)
HTML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自下而上”的交通碳排放计算方法统计全国及各省的铁路、航空、水运和道路的年度交通碳排放,分析了2000—2020年中国交通碳排放的时空变化,并使用Tapio脱钩模型探究中国交通碳排放脱钩状态。研究发现:(1)2000—2020年,中国交通碳排放总量从23774.41万t增长至139051.47万t,2004—2011年为高速增长期,2012年以后增速开始放缓;(2)2000—2020年,道路碳排放一直是中国交通碳排放的主要来源,航空交通碳排放的占比小幅增加,铁路和水运碳排放的占比则出现较大幅度的减少;(3)2000—2020年,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4大地区的交通碳排放量持续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4)2000—2020年间,中国交通行业碳排放和经济发展呈现出“相对脱钩”的总体态势,北京、上海等省份已进入“强脱钩”状态。
Select
专题: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
“双碳”目标下中国省域绿色物流发展时空演变分析
黄爱玲,马瑞晨, 王佳美,秦建民
科技导报. 2023, 41(22): 47-57.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3.22.007
摘要
(251)
PDF全文
(603)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中国物流业的绿色发展是“双碳”目标的重点关注领域。结合物流行业绿色发展内涵,研究构建了绿色物流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基于2014—2019年中国省级尺度交通运输物流仓储行业碳排放清单及统计年鉴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对绿色物流发展指标降维形成8个影响因子,应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来解释中国物流行业碳排放强度驱动因素的省级区域差异及其时空演化规律。研究发现,在样本考察期内中国省域尺度物流业碳排放强度出现逐年弱化的聚集现象,并呈现出“西强东弱”空间分异的基本模式,因子重心表现出从东部向中部转移的趋势。其中物流粗放发展因子和物流装备因子对碳排放强度产生最强正向效应,而能源清洁化因子、货运结构调整因子和模式创新因子产生抑制效应。结合分析结果,立足各省资源禀赋及发展战略,提出中国绿色物流发展的政策建议。
Select
专题: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
超大城市落实“双碳”目标的策略——以北京为例
石晓冬,杨悦,张文雍,徐彦峰
科技导报. 2023, 41(22): 58-66.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3.22.008
摘要
(245)
PDF全文
(798)
HTML
可视化
收藏
超大城市作为碳减排主要阵地,在我国整体实现绿色转型进程中扮演关键角色。基于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与“双碳”目标的双重挑战,立足“减碳”与“固碳”两大层面,构建了能源转型和资源增效共同推进、固碳技术创新和生态碳汇提升相互依托的“双碳”目标响应路径。围绕能源结构低碳转型、城市更新韧性发展、生态系统提质增量、交通体系绿色重构等方面,探讨了推动超大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稳步实现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策略。
Select
专题: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
碳中和目标下福建省电源结构的优化
方朝雄,胡臻达,陈晗施,张林垚,涂夏哲,刘宇鹏,陈伟强
科技导报. 2023, 41(22): 67-76.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3.22.009
摘要
(274)
PDF全文
(263)
HTML
可视化
收藏
电力清洁化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其核心是电源结构如何优化重构。通过建立多目标优化模型,对比了2060年福建省在3种“最优”情景下的电力能源结构及其特点。结果表明:(1)福建省当前电源结构呈现火电占主导、水电占比逐步降低、核电占比升高、风光能初具规模、生物质能仍待发展的特征;(2)未来若全省形成以清洁能源为主、碳排放较低的能源结构,需将电力装机容量提升至25500万kW,并大幅增加清洁能源和储能设备的部署力度;(3)若以电源结构丰富、配置均衡为目标,需将电力装机容量提升至18000万kW,推动电源结构向多样化发展;(4)若形成以可控能源为主导、稳定性较好的能源结构,则需将装机容量提升至20550万kW,但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部署力度大、费用高。研究发现,CCUS普及率达到82%并每年获得超过2620万t的自然碳汇“配额”是全省构建以清洁能源为主的电源结构并实现电力行业碳中和的关键阈值。
Select
专题: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
数字经济时代我国制造业的绿色转型发展
周珺,周明生,卓娜
科技导报. 2023, 41(22): 77-82.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3.22.010
摘要
(251)
PDF全文
(408)
HTML
可视化
收藏
数字经济已成为构建国家竞争力、助推经济绿色发展的先导力量。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绿色转型是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论述了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在赋能传统产业和促进各产业之间深度融合的重要作用;总结了美国、英国、日本等国数字经济发展态势及战略布局;结合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与绿色发展的实践展开思考并提出建议。
跳至
页
第1页
共1页
共7条记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