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感”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随感
    朱亚宗
    . 1999, 17(9912): 14-18.
    1998年12月10日,中国科学界的巨星、世界物理学界的大师王淦昌去世了。但当时,对王淦昌逝世的反应却出人意料地平静,记得似乎仅见到王老的学生、秘书的几篇悼念文章。这对面临知识经济挑战、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与创建国家创新体系的中国来说,实在太显冷清了。王淦昌先生作为中国现代科学与世界物理学的一座丰碑似的人物,其研究成果的科学意义、应用前景,其道德人格的社会价值、感召力量,其创新历程中所创立的方法论所展示的启迪与示范作用,都值得人们去深入发掘与发扬光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王淦昌先生思想和人格的未来影响与历史意义,至今仍无法估量。
  • 随感
    陈国阶
    . 1999, 17(9912): 19-21.
    科教兴国,应落实到先兴科教投入科教兴国、兴省、兴市已成为举国上下皆知的战略口号,它无疑代表着当代正确的认识潮流和思维方向,是一种正确的战略选择。即使作为一个口号,对提高人们对科学和教育地位的认识,也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笔者认为,我们的科教兴国、兴省、兴市、兴县,既然是一种战略决策,就不应该仅仅是一个口号,而应该是一种可操作的战略行动,目前缺乏的正是后者。科教兴国,应该先兴科教,兴科教应先兴人,兴人应先兴科教投入。可惜科技兴国恰恰在这一点上得不到很好的落实。科教不是无本万利,而是少本多利。科教需要成本,需要投入。只喊兴科教却舍不得给科教投入,科教成为无源之水,就成不了大气候。
  • 随感
    唐国增
    . 1999, 17(9908): 24-24.
    读了孔宪铎先生《“科教兴国”,三问三议》一文,甚感畅然,深受启发。孔先生关于“科教兴国”的三问三议,事实上是提出和分析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弄明白的3个是非问题,分析精辟,发人深省。“科教兴国”与“国兴科教”,前者是末,后者是本,没有“国兴科教”,就不会有“科教兴国”。如果我们的经济尚处在原始社会经济形态上,兴不兴科教倒也无所谓,然而我们的经济正向知识经济迈进,经济要现代化,社会要现代化,客观上要求人也要现代化,兴不兴科教就不是无所谓了。科教兴则人兴,人兴则经济兴、社会兴,最终表现为国兴。科教不兴则人不兴,人不兴则国不兴。因此,抓科教就是抓人兴,抓兴国之本。国是人之国,国随人愿,人兴则国兴。
  • 随感
    唐国增
    . 1999, 17(998): 24-24.
    读了孔宪铎先生《“科教兴国”,三问三议》一文,甚感畅然,深受启发。孔先生关于“科教兴国”的三问三议,事实上是提出和分析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弄明白的3个是非问题,分析精辟,发人深省。“科教兴国”与“国兴科教”,前者是末,后者是本,没有“国兴科教”,就不会有“科教兴国”。如果我们的经济尚处在原始社会经济形态上,兴不兴科教倒也无所谓,然而我们的经济正向知识经济迈进,经济要现代化,社会要现代化,客观上要求人也要现代化,兴不兴科教就不是无所谓了。科教兴则人兴,人兴则经济兴、社会兴,最终表现为国兴。科教不兴则人不兴,人不兴则国不兴。因此,抓科教就是抓人兴,抓兴国之本。国是人之国,国随人愿,人兴则国兴。
  • 随感
    张开逊
    . 1999, 17(997): 35-36.
    一、传播是科学通向大众的河道清泉出雪山,过崇山峻岭,穿深谷高崖,东行千里,供舟楫之利,成鱼米之乡。其永不枯竭的源泉,畅流众河,惠及众生。科学亦然。人类的科学活动有如滔滔江河。探索是科学的源泉,传播则是科学通向大众的河道。一般说来,科学上的发现和发明属于少数人,常常是一两个人或几个人在鲜为人知的环境下完成的。其中,有的可能对社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如爱迪生发明的白炽灯,莱特兄弟第一次成功的驾机飞行,以及巴丁等三位美国科学家发明的晶体管。通过媒体传播,迅速引起社会关注,直接推动了大规模的后续研究和产业化进程,对人类的照明方式。交通运输和信息科学技术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 随感
    张开逊
    . 1999, 17(9907): 35-36.
    一、传播是科学通向大众的河道清泉出雪山,过崇山峻岭,穿深谷高崖,东行千里,供舟楫之利,成鱼米之乡。其永不枯竭的源泉,畅流众河,惠及众生。科学亦然。人类的科学活动有如滔滔江河。探索是科学的源泉,传播则是科学通向大众的河道。一般说来,科学上的发现和发明属于少数人,常常是一两个人或几个人在鲜为人知的环境下完成的。其中,有的可能对社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如爱迪生发明的白炽灯,莱特兄弟第一次成功的驾机飞行,以及巴丁等三位美国科学家发明的晶体管。通过媒体传播,迅速引起社会关注,直接推动了大规模的后续研究和产业化进程,对人类的照明方式。交通运输和信息科学技术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 随感
    金辅堂
    . 1999, 17(9905): 50-51.
    1998年7月19日~24日,’98世界计算机图形图像会议(SIGGRAPH'98)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奥莱多市举行。ACMSIGGRAPH的专业分会遍布世界各地,共有30多个。其中,有7个为国际专业分会,分别在巴西、波利维亚、加拿大、法国、以色列、日本和墨西哥。本次会议共有六大议题:(1)计算机动画与特效;(2)交互式技术;(3)计算机造形;(4)计算机生成;(5)虚拟现实;(6)计算机合成。参加这些专题研讨的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和科研人员,因此讨论会具有相当高的学术水平和学术价值。7月21日~7月23日是展览会。参加展示的有327个厂家,展位总面积171975平方英尺。
  • 随感
    金辅堂
    . 1999, 17(995): 50-51.
    1998年7月19日~24日,’98世界计算机图形图像会议(SIGGRAPH'98)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奥莱多市举行。ACMSIGGRAPH的专业分会遍布世界各地,共有30多个。其中,有7个为国际专业分会,分别在巴西、波利维亚、加拿大、法国、以色列、日本和墨西哥。本次会议共有六大议题:(1)计算机动画与特效;(2)交互式技术;(3)计算机造形;(4)计算机生成;(5)虚拟现实;(6)计算机合成。参加这些专题研讨的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和科研人员,因此讨论会具有相当高的学术水平和学术价值。7月21日~7月23日是展览会。参加展示的有327个厂家,展位总面积171975平方英尺。
  • 随感
    孟凡茂
    . 1999, 17(994): 13-14.
    前些日子,见一重要科技报刊以“中国科学冲击诺贝尔奖是时候了”为大标题刊登了数位中科院院士的文章并加了编者按。文章表达了科学家对我国科学界要在诺贝尔奖项上实现零的突破的急切心情和对我国基础科学发展现状的乐观估计。对此我的感想是:第一,中国科学冲击诺贝尔奖这一提法本身就似缺乏科学态度,可以说这是一个情绪化的口号。诺贝尔科学奖,实际上不是靠一时的冲击就可取得的。因为,那不是一项应用性科研课题,可以通过论证立项、制定计划、筹措经费、组织人员,就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更不是一项建设工程,设计、招标、施工、验收,有一个准确的工程进度表,有时突击一下,还可提前完工。
  • 随感
    孟凡茂
    . 1999, 17(9904): 13-14.
    前些日子,见一重要科技报刊以“中国科学冲击诺贝尔奖是时候了”为大标题刊登了数位中科院院士的文章并加了编者按。文章表达了科学家对我国科学界要在诺贝尔奖项上实现零的突破的急切心情和对我国基础科学发展现状的乐观估计。对此我的感想是:第一,中国科学冲击诺贝尔奖这一提法本身就似缺乏科学态度,可以说这是一个情绪化的口号。诺贝尔科学奖,实际上不是靠一时的冲击就可取得的。因为,那不是一项应用性科研课题,可以通过论证立项、制定计划、筹措经费、组织人员,就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更不是一项建设工程,设计、招标、施工、验收,有一个准确的工程进度表,有时突击一下,还可提前完工。
  • 随感
    翟佳林
    . 1998, 16(9803): 17-18.
    近几年, 人们渐渐开始关注起生态与环境保护问题, 因为生态环境的破坏越来越多地危及着人类的生存。凡是关注环保的人大多听说过“96大学生绿色营”远征白马雪山的活动, 就在那次保护云南施霸林区的活动快要结束时, 又传来藏东南地区的原始森林也面临被大面积砍伐的消息。故此, 我们“97大学生绿色营”决定再次奔赴西藏, 实地考察藏东南地区的自然环境状况。
  • 随感
    刘仁庆
    . 1997, 15(9703): 61-64.
    引言你们刚从海外回来,了解了许多国外造纸的最新动向。今天我不谈别的,只想说一下对纸的认识,这可能是老话题,老调重弹。多年以来,我一直在想:我们应该怎样去认识纸呢?你们先在国内后到国外多年学习造纸,又是怎样看待“纸”的?纸所包含的内容,应该是十分丰富的。纸作为一种材料,一种具有文化属性的材料,随着科技的发展,赋予了更多的内涵。不单是纸的技术发展史、经济意义、艺术价值、应用领域等,而且对世界文化交流和精神财富的传递、保存及人类文明史等,都是值得我们仔细地去研究、探讨的。为了能够比较深入地去认识,我想有必要对纸进行一个粗略的划分,以利于在更深的层次去发掘它。
  • 随感
    吴良镛
    . 1997, 15(9701): 15-17.
    我在40年代初期开始学习建筑与城市规划。当时“二战”方酣,在被重重封锁的重庆,竟然在松林坡上的中央大学图书馆中,看到越过“驼峰”(喜马拉雅山)运来的缩微胶卷,得到一些为数不多的美国《建筑论坛》(ArchitecturalForum)等杂志上的信息;尽管暗室中闷热异常,挥汗如雨,但我惊奇地发现西方建筑界并未因战火的硝烟而无所作为,相反却在信心百倍地“放眼未来”,致力于“战后城市重建”、“战后住宅建设”的研究,这使我心中顿觉豁然开朗。在这股洪流影响下,我把自己的专业追求也置身于世界范围的“战后重建”之中,并从中得到力量。这一切至今记忆犹新。世界在前进,城市在发展,建筑与城市规划的学术也在发展。
  • 随感
    陈耀松
    . 1997, 15(9701): 18-19.
    力学面临的困惑近年来,我经常遇到一些高教力学界的负责人,感叹力学前途渺茫,很少有年轻人自愿报考力学专业,毕业生也多数改行就业。教员中除了一批老教师之外,新增加的年轻人往往不到三年,都“飞”了。为了吸引考生报考,各校的力学系纷纷改名,诸如“力学与机械工程学系”、“力学与计算机应用系”等似是而非的系名。例如,北京大学力学系就一度改名为“力学与自动控制学系”,现在又改名为“力学与工程科学系”。如果这些力学系真象所改的名字那样,确实进行了一些必要的专业改革以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则改名亦无可非议。
  • 随感
    潘熙宁
    . 1996, 14(9611): 43-45.
    每个中国人,从小踏进校门的时候,教师和书本就会告诉他:“我国地大物博”,有多少多少“世界第一”等等,似乎中国什么都富有。确实,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在全世界近200个国家和地区中,我们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位居第三。
  • 随感
    钟伯熙
    . 1996, 14(9608): 22-25.
    1995年初春我去美国探亲,秋末归来。其间多半时间是在地处北卡罗来纳州的科研三角园区(Research Triangle Park,即RTP)附近的一座别墅里度过的。耳闻目睹,RTP(以下简称园区)对我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也使我产生了许多联想。
  • 随感
    张开逊
    . 1996, 14(9604): 21-23.
    科学普及直接影响社会进步和民族兴衰,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是近代科学出现以前早就存在的事实。科学对社会的影响,一方面取决于自身的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取决于被公众理解的程度。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科学成就,无一例外,都是通过科学普及发挥作用的。许多学者喜欢用重大的科学发现—火的利用作为文明的开端,把工具、材料、能源和信息科学方面的进展作为时代的特征,依次产生了和经济、文化密不可分的词汇: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以及后来的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原子能时代和信息时代等等。这些作为时代标志的科学成果,无一不是得到最大限度普及的科学发现和发明。
  • 随感
    王小龙
    . 1996, 14(9603): 32-33.
    莫斯科大学是世界十大名校之一。从1755年建校至今已有240年的悠久历史。她对俄罗斯科学技术发展的贡献以及对世界文化进步的影响早已为世人所知,是俄罗斯人民的骄傲,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现约有2. 5万名大学生,5 000名研究生(其中外国来留学的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共约5 000名),5 000名科研工作者,4 000名教师(内有教授1000名)。其校园面积仅在莫斯科就达340公顷。1995年,笔者曾以地质学者访俄成员之一,应邀访问了莫斯科大学。参观中感触良多,随记于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