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绿色氢能研发”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专题:绿色氢能研发
    杨海燕, 王尉荧, 应乐安, 孙志轩, 丁之光, 丁文江
    科技导报. 2024, 42(15): 15-21.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3.12.01835
    从中医理论角度探讨了氢相关概念和氢中医的理论体现,从现代医学和中医学2个方面综述了氢医学的研究现状,并指出氢中医未来的发展方向。氢现代医学针对呼吸系统、内分泌代谢系统、心脑血管、眼科疾病等常见病和多发病开展了大量的研究,结果显示,氢具有积极的防治作用,但尚存在临床试验不足、具体分子机制不明确等问题。氢中医学是一个新兴的研究方向,目前仅限于氢与中药共用效应的研究和相关器械的研发。未来氢中医学应深入探讨氢如何与中医治疗原则相契合,建立氢中医理论体系,研发氢中医疗法;并采用现代科学研究手段评估氢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可行性与作用机制;同时开展临床试验,为氢中医的应用提供临床数据,为氢医学的多元化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 专题:绿色氢能研发
    杨海燕, 张秋雨, 凌翔, 刘亚倩, 潘琪芳, 韩京龙, 丁文江
    科技导报. 2024, 42(15): 22-39.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4.01.00065
    氢由于其抗氧化、生长因子调节、酶活性调节等多种生物学效应以及使用的安全性、环保性,使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综述了氢在农业中的研究进展,从氢促进植物生根发芽、调节农产品产量/品质、增强植物抗逆性、延长农产品保鲜期以及提升养殖存活率和产品品质等方面盘点了氢的使用方法,并分析了氢对植物的生物学效应机制。展望了氢在农业中的发展趋势,指出氢农业未来应围绕核心技术研发、应用范围扩大、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等展开研究。
  • 专题:绿色氢能研发
    魏炜, 饶文涛
    科技导报. 2024, 42(15): 40-48.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4.05.00459
    钢铁行业的氢冶金是未来氢能规模化应用的主要场景之一,炼铁炉利用氢气作为还原剂,替代传统的碳基还原过程,从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在氢冶金过程中,建立高效可靠的氢储运产业链是成败的关键。简述了氢冶金背景和国内外氢气储存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对各种储存技术进行了简明分析。结合氢冶金工厂的特点,提出“气固相分离式固态氢储运技术”的方案,理论上可实现经济、安全、长距离、面向工业应用的大规模氢储运。未来可通过工程化手段实现大宗含氢物料的制备和存储运输,并与冶金或化工工厂的原料工艺流程实现有效衔接,对上游合金资源产业和可再生能源制氢产业也有重要推动作用。
  • 专题:绿色氢能研发
    陈树军, 王可成, 付越, 张琳
    科技导报. 2024, 42(15): 49-57.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4.07.00780
    浆氢作为低温浆态推进剂具有良好的能量密度和流动特性,被认为是未来火箭的重要燃料和中子源冷却剂,但是浆氢在管道中复杂的固液两相流动机理以及制备技术限制了其应用领域的发展。因此归纳了浆氢研究的发展脉络,综述了浆氢的热物理性质、制备及测量方法、流动传热特性等关键问题,比较了不同制备方法的原理及优劣势,概括了输送中管道压降和传热机理,重点分析浆氢在输送中存在的沉降分层、漏热振荡等应用问题,并探讨了浆氢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推动浆氢在航天领域的工程化应用。
  • 专题:绿色氢能研发
    杨海燕, 张秋雨, 潘琪芳, 初少华, 杨夕佳, 韩京龙, 周培, 丁文江
    科技导报. 2024, 42(15): 58-68.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4.07.00812
    利用种子包衣技术将MgH2包衣于大豆,并设置MgO包衣大豆组作阳性对照和无包衣大豆组作阴性对照,系统研究了不同处理对大豆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以及幼苗的地上/地下部鲜重、茎长/粗、总根长、侧根数和叶面积等表型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包衣对大豆萌发和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从小到大为:无包衣组2包衣组。采用SPSS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MgH2-L3包衣大豆组综合得分最高,为最佳包衣配方。MgH2包衣组大豆的最优表现可能归因于镁与氢的协同生物学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