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与国家公园建设”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专题: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与国家公园建设
    张晶晶, 徐基良
    科技导报. 2024, 42(18): 20-27.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4.08.01039
    人类活动的快速变化导致全球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国家公园作为重要的自然保护地类型,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综述了中国首批国家公园通过构建智慧管理体系、制定基于生态补偿和特许经营的绿色发展框架、丰富宣传教育内容及途径、多部门合作共建、补充法律规范等路径,以及加强国家公园内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过程。目前存在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现有管控措施对人类活动约束力不足、历史遗留矿山废弃地植被快速恢复难、外来入侵物种威胁以及全球气候变暖等诸多挑战。为应对以上问题,建议未来从遗传、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3个层面加强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基础研究;合理兼顾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相关利益者的诉求,制定科学可行的弹性管控制度;加强法律、资金、人员等方面的政策保障体系,并建立适用于多类型国家公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评估体系,以确保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长期稳定地发展。
  • 专题: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与国家公园建设
    曹铭昌, 杨欢, 李婧婷, 于丹丹, 方磊
    科技导报. 2024, 42(18): 28-36.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4.09.01254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中国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正在引领全球落实“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加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启了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治理的新时代。在阐述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的基础上,分析了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总结了生物多样性主流化水平、面临的威胁、治理能力,以及引领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完善保护制度和社会行动体系,协同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和监管,构建长效化调查、监测和评估机制,持续推进生物多样性治理现代化,继续引领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等新时期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工作建议。
  • 专题: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与国家公园建设
    王伟
    科技导报. 2024, 42(18): 37-45.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4.08.01042
    当前,中国正在全面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综述了国家公园在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原真性、保护与恢复珍稀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保障和提升生态系统服务的同时,在减缓气候变化、推动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在碳中和战略目标下,国家公园作为碳库的建设、管理与利用显得尤为重要,与国际相关研究相比,中国国家公园在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及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贡献等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由于气候变化会对国家公园产生一系列潜在影响,例如改变土地利用性质、影响生态系统完整性、影响物种及其栖息地、加剧极端气候等,因此提出了碳中和目标下中国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的建议:(1)探索国家公园体系建设与气候变化协同治理的机制与路径;(2)加强气候变化背景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与监测;(3)加强碳减排工程措施对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内及周边区域的监管;(4)进一步探索“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形成综合行动方案。
  • 专题: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与国家公园建设
    郑舒元, 刘国华, 万凌凡, 赵俊彦, 李佳佳, 左玲丽, 苏旭坤
    科技导报. 2024, 42(18): 46-57.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4.08.01041
    总结了生态安全与生物多样性及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以及生态安全研究的发展方向。分析表明,生态安全研究的时效性与动态性存在不足,同时在生态安全评价体系与评价因子无明确定义的背景下,不同保护对象在复杂生态系统中的表现与作用难以兼顾,故对于生态安全评估的效果与预期存在较大偏差。因此,建议在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中引入生态敏感性、生态脆弱性与生态重要性的研究策略,进一步明确生态保护实体与对象,提高生态安全评价的时效性,紧扣生态系统复杂作用过程,加强风险评估管理。同时,建议进一步完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综合考虑生态敏感性、生态脆弱性与生态重要性的作用与功能以及结合多种未来情景,进行生态安全空间变化趋势预测,以期进一步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 专题: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与国家公园建设
    魏钰, 左奥杰, 乔娜
    科技导报. 2024, 42(18): 58-65.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4.09.01253
    中国国家公园以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为目标,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仍存在空间完整性不足、发展空间受限、人地矛盾不可避免等问题和挑战。回顾了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地处不同区域、具有不同自然生态特征和社会发展背景的国家公园案例,梳理了荒野理念影响下的荒野保护和生态完整性保护,以及“生态团结”理论指导下的人地共生系统保护等不同类型的国家公园生态保护模式,总结了不同模式的保护目标、理论要点和保护策略及技术。基于对各国国家公园生态保护模式的背景、特征及相关经验的分析,从理论研究、平衡保护与发展的实践、生态保护的治理体系建设3个层面提出了采取优先行动的若干建议。
  • 专题: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与国家公园建设
    朱淼, 汤春芳, 汤凌, 张慧智, 黄宝荣
    科技导报. 2024, 42(18): 66-75.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4.08.01040
    全民公益性作为中国国家公园建设的三大核心理念之一,对于高质量建设世界最大国家公园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尽管此理念在相关政府文件中多次提及,但在具体实践中仍缺乏具体的操作指引和制度保障,造成理念实现成效有待提高。分析了中国国家公园全民公益性实现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借鉴其他国家成功经验,从强化法律和制度建设、健全利益相关方参与机制、完善特许经营制度、提升自然教育与游憩体验服务水平等方面,提出了促进中国国家公园全民公益性实现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