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编委会
期刊简介
期刊介绍
数据库收录及获奖
发展历程
未来愿景
开放获取
作者服务
投稿指南
投稿须知
投稿说明
论文加工费
学术不端检测
同行评议政策
下载中心
我要投稿
伦理道德要求
作者伦理道德要求
编辑部审查稿件要求
本刊编辑要求
本刊审稿人要求
本刊编委要求
主办方和出版机构要求
订阅指南
联系我们
English
期刊首页
在线期刊
专题
专题
智慧城市专题
期刊
科技导报 (9)
出版年
2018 (9)
栏目
专题:智慧城市 (9)
排序
默认
最新文章
浏览次数
Please wait a minute...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全选
|
Select
专题:智慧城市
学术引领、问题驱动、需求与目标导向,推动智慧城市的健康持续发展
甄峰
科技导报. 2018, 36(18): 8-9.
摘要
(360)
PDF全文
(212)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中国的信息化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了工业等部门信息化、领域信息化和数字城市建设,信息技术逐渐在国民经济各领域及城市各部门中较为广泛的应用。如今,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了信息化深入应用,建设智慧城市也成为中国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必然选择。2010年以来,以"集约、智能、绿色、低碳"为主导理念的智慧城市建设逐渐成为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聚焦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在国家、区域与城市不同行业与领域的应用,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通过试点与示范有效地推动了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了预期成效。
Select
专题:智慧城市
中国“智慧国土”工程建设现状与发展
何瑞东
科技导报. 2018, 36(18): 10-15.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8.18.001
摘要
(729)
PDF全文
(286)
HTML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自然资源监管体制的不断完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全面实施,迫切需要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智慧国土建设理念的创新和思路的完善。基于中国独特的社会经济背景,在分析中国"智慧国土"工程建设历程、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以江苏省为典型案例,阐述了中国"智慧国土"项目建设的共性特征和一般路径;从国土"大数据"集成、国土可持续利用能力评价与动态管理、国土利用空间格局动态模拟与监测、国土空间管制分区仿真模拟、基于"大数据"的风险预警与风险联动管理5个层面,提出了构建基于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智慧国土框架体系。
Select
专题:智慧城市
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发展进程与趋势
党安荣, 甄茂成, 王丹, 梁军
科技导报. 2018, 36(18): 16-29.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8.18.002
摘要
(2198)
PDF全文
(2151)
HTML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新型智慧城市已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领域关注的重点。在分析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的政策环境的基础上,从互联网通信技术、遥感卫星与导航技术、大数据中心、时空信息云平台等方面归纳了基础设施建设新进展;论述了新型智慧城市在智慧政务、智慧规划、智慧城管、智慧环保等领域中的应用成果,分析了新型智慧城市在人工智能时代呈现出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新型智慧城市规划和建设实践中必须应对的顶层设计、网络安全、建设时序等主要问题。
Select
专题:智慧城市
美国《科技与未来城市报告》对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启示
王波, 甄峰, 卢佩莹
科技导报. 2018, 36(18): 30-38.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8.18.003
摘要
(657)
PDF全文
(708)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分析美国《科技与未来城市报告》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交通、能源、建筑与住房、水资源、城市农业及城市制造业6个重点领域表明,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以信息通信技术为引导,在城市不同领域且不断应用及持续发展过程;美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经验,是以城市片区为主体的试验单元,构建了信息、软件、结果、最佳实践的全国共享网络平台,重视联邦政府的引导和协调功能;探讨了美国《科技与未来城市报告》中智慧城市建设对中国城市建设的启示,指出当前智慧城市建设暴露出重投资轻管理、重技术轻人文关怀、重复建设与资源浪费等问题;建议中国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应注意,智慧城市的建设不等同于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要依托政府打造中国智慧城市共享网络平台、应当充分发挥社会各方(学界、市场、市民)创新的积极性、需要国家政府统一协调引导及多范畴支持这4方面的内容。
Select
专题:智慧城市
从智慧城市到智慧区域——新的城市与区域发展模式
沈丽珍, 陈池
科技导报. 2018, 36(18): 39-46.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8.18.004
摘要
(593)
PDF全文
(376)
HTML
可视化
收藏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推动了中微观层面上智慧城市的发展建设,在宏观概念上更是未来区域协调高效合作的核心驱动力。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已经体现出由点到面、连片发展的态势,智慧区域建设是必然趋势。对国外智慧区域分析表明智慧区域建设的经验是:重视信息通信技术、注重创新、高效合作、人才培养等。建议国内智慧区域建设重视区域的范围多维化、合作效率高效化、教育与创新积极化、市民参与的多元化等。
Select
专题: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仿真模型组织架构
曹阳, 甄峰
科技导报. 2018, 36(18): 47-54.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8.18.005
摘要
(672)
PDF全文
(276)
HTML
可视化
收藏
智慧城市建设为系统化认知城市运行提供了多源丰富的数据支撑,也为城市模型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围绕城市要素组织机理与城市系统运行表达两个方面梳理了智慧城市仿真模型构建基础,从模型概念内涵、组成要素、框架结构与主要功能4个层面阐述了仿真模型的具体组织形式,从城市规划方案评估、城市设计感知交互与城市运行管理决策3个方面探讨了仿真模型的具体应用场景。
Select
专题: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管理与可视化研究实践
孙玉婷, 王芙蓉, 吴掠桅, 张胜雷
科技导报. 2018, 36(18): 55-62.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8.18.006
摘要
(496)
PDF全文
(187)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加强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管理,评估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合理性,监督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执行过程,面向国家部级、省级、市级智慧城市管理部门,对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管理流程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综合运用计算机、数据库、GIS等技术,开展了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可视化研究,研发了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管理可视化系统,实现了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申报、审核、评估、管理、展示的全周期、全流程跟踪管理;提升了顶层设计一体化管理以及成果可视化展示的能力,为智慧城市健康、高效建设提供重要保障。
Select
专题: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支撑下的“多规合一”技术框架与实现途径探讨
席广亮, 甄峰, 罗亚, 赵未坤
科技导报. 2018, 36(18): 63-70.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8.18.007
摘要
(591)
PDF全文
(193)
HTML
可视化
收藏
云计算中心、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互联网+"政务服务等智慧城市建设的内容,为"多规合一"工作开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本文从智慧城市技术支撑的角度出发,针对各市县部门规划中存在的矛盾、不协调问题,探讨了智慧城市对"多规合一"的支撑作用,提出了以数据、业务和平台3个层面构建的"多规合一"技术框架;从"多规合一"的数据体系、规划编制与管理协同及信息平台功能建设3方面分析了"多规合一"的实现途径,为市县"多规合一"的规划编制与管理及"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建设提供技术指导。
Select
专题:智慧城市
面向智慧城市的共享单车出行时空间特征研究——以广州天河中心区为例
魏宗财, 莫海彤, 刘玉亭
科技导报. 2018, 36(18): 71-80.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8.18.008
摘要
(585)
PDF全文
(480)
HTML
可视化
收藏
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使用推动了智慧城市的发展,变革了市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如何基于智慧技术,精准识别社会需求,实现供需的匹配,是智慧城市研究的新内容。近年来出现的共享单车作为一种便捷、高效、绿色的新型出行方式,普及度较高,但相关研究成果较少。以天河中央商务区(CBD)为研究范围,基于对研究范围内的共享单车在工作日和休息日的分布和使用情况的分析,重点探究天河北、天河路、珠江新城等商业金融区的单车流动强度和出行的时空间特征。研究发现,在时间分布方面,共享单车在工作日的出行具有早高峰特征;而在休息日,共享单车全天的出行较为平均,高峰使用时段集中在午间和下午,拥有更高的使用效率。在空间分布方面,工作日共享单车的出行集中在广园快速路沿线的交通枢纽和教育科研功能区;而在休息日,单车则散布在外围的地区,出行轨迹主要分布在中部的天河路商圈和南部的珠江新城商圈。同时,单车在商业金融区整体呈现低流动、低使用的特征,而共享单车出行密度较高的区域流动强度依然较低,建议进一步通过构建智能反馈系统对单车的分布情况、流动性和用户出行的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为科学、合理的单车调配提供参考,并为共享单车的调配布局提出优化策略。
跳至
页
第1页
共1页
共9条记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